恐龍檔案71——板龍

恐龍檔案71——板龍

名稱:板龍( Plateosaurus

年代:三疊紀晚期

地點:歐洲(英格蘭、法國、德國和瑞士)

大小:長7米

食性:植食

板龍意為"平板的爬行動物",是生存於2億1000萬年前,晚三疊紀的古老恐龍。體長6-8米,身高3.6米,體重5噸左右,據考古研究它是生活在地球上食植物第一種巨型恐龍。

板龍是屬於早期恐龍族群之一,是三疊紀唯一最常出現在孩子恐龍書籍或玩具中,具有很長的頸部與尾巴以及很小的腦袋。

板龍是最知名的原蜥腳下目恐龍。歐洲西部各地的三疊紀砂岩中都有發現保存完好的骨骼,某些地區還發現了成群的完整個體化石,這種大規模的埋葬現象表明它們是群居動物,成群地穿過三疊紀的歐洲沙漠,尋找新的進食領地。不過,對這種群組性化石的另一種解釋是它們獨居在乾旱的高地地區,死後廠體被如今尚有的沙漠典型季節性洪水沖走,許多單個的廠體會堆疊在沙漠盆地邊緣被沖毀的洪水河道內。

板龍是大型動物,尾巴佔總長的一半左右,頭部比大多數原蜥腳下目更強壯、更深。它長

有許多葉片狀小牙齒,下頜關節低矮(為肌肉提供更大的槓桿力),表明它們僅以植物為食板龍可能大部分時間以四足行走,偶爾後肢站立,伸出長脖子去夠高處的植物。三疊紀晚期的歐洲繁盛的蘇鐵植物和各種松柏類的葉子都是它的食物。

與板龍相似的其他植食性恐龍也分佈在世界的其他地區。在中國南部有長6米的祿豐龍,南美洲則有體形較小的科羅拉多斯龍,長僅4米。這些動物都有著相似的體格和生活方式,且在全球分佈極廣,進一步證明了當時所有大陸都連接成超級大陸(岡瓦納大陸)這一理論。

板龍是生存於二億年前的古老恐龍,分類上屬於古蜥腳亞目(既原蜥腳類),科學家認為它們不是蜥腳亞目的雷龍、腕龍、樑龍等恐龍的祖先,與他們平行進化。而且前肢矮小,也許有時候可以用後肢站立吧。從外表看,它像是介於用2足與4足步行的雜食性恐龍,屬於初期的草食恐龍,好像也吃肉,但有關這點尚無確切的資料以為證據。板龍有著筒狀的身軀,脖短而頭小,除四足步行外,也可直立,直立時高達3米,是三疊紀中最大的恐龍。身體碩大的板龍,由於體溫升高時散熱不易,常在旱季缺乏食物時,作集體往海邊遷徙的行動,而也因須橫越沙漠、忍受酷暑和口渴,所以萬一在中途迷路,常會發生集體滅亡的慘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