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個字而意境全出的絕妙詩詞,點睛之筆,成就絕世名篇!

唐詩宋詞里名句迭出,可你是否知道,那些藏在絕世名篇背後的故事?

當才華橫溢的詩人提筆作詩時,為了寫出完美的詩篇,他們往往對詩句裡個別不太合心的字進行反覆地推敲;

也正因如此,一首詩詞,因為一個用的恰到好處的字,變成了讓無數人驚豔的詩句,成就了千古名篇~

因一個字而意境全出的絕妙詩詞,點睛之筆,成就絕世名篇!

1、《玉樓春》

北宋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王國維《人間詞話》手定稿第七則:“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意境全出”;“雲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紅杏在枝頭開放,本是靜景,一個“鬧”字,化靜為動,讓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機盎然。

宋祁也因為這一佳句,被人稱為“紅杏尚書”。

因一個字而意境全出的絕妙詩詞,點睛之筆,成就絕世名篇!

2、《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因一個字而意境全出的絕妙詩詞,點睛之筆,成就絕世名篇!

王安石為了寫好第三句,可謂嘔心瀝血。第三句的“綠”字處,一開始用“到”字:春風又到江南岸;後來不滿意,將“到”字改為“過”字:春風又過江南岸;又覺得不好,又將“過”字改為“入”“滿”等字;

王安石反覆改動了十數次,才最終確定為“綠”。

“綠”字原作形容詞,在這活用為動詞,既寫出了春風到來大地不知不覺綠了起來,也寫出了春天來到後,江南處處充滿綠色的氣息,讓人感到生機盎然。

3、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因一個字而意境全出的絕妙詩詞,點睛之筆,成就絕世名篇!

一代才女李清照的《如夢令》,用了“綠肥紅瘦”四個字,形象地寫出了風雨過後,葉子變得更綠有光澤、肥沃;紅花受到風雨打擊後而凋萎的海棠花雨後情景。

李清照的這句詞,與另外一首詞裡的佳句——“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一起,這三句都是她的經典名句,都有“瘦”字,故有“李三瘦”的稱號。

4、《題李凝幽居》

賈島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因一個字而意境全出的絕妙詩詞,點睛之筆,成就絕世名篇!

賈島寫詩時,對“僧敲月下門”的“敲”到底是用“敲”還是“推”,拿不定主意。一天,他騎著驢比較著“推”“敲”兩字,“煉之未定,遂於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觀者訝之。

時韓退之權京兆尹,車騎方出,島不覺行至第三節,尚為手勢未已,俄為左右擁止尹前。

島具對所得詩句,推字與敲字未定,神遊象外,不知迴避。退之立馬久之,謂島曰:‘敲’字佳。遂並轡而歸,共論詩道,留連累日,因與島為布衣之交。”賈島的“推敲”,成就了流芳千古的佳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因一個字而意境全出的絕妙詩詞,點睛之筆,成就絕世名篇!

5、風入松·一春長費買花錢

宋代:俞國寶

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

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

紅杏香中簫鼓,綠楊影裡鞦韆。

暖風十里麗人天,花壓鬢雲偏。

畫船載取春歸去,餘情付、湖水湖煙。

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

因一個字而意境全出的絕妙詩詞,點睛之筆,成就絕世名篇!

這是一首描寫西湖旖旎春光、點寫歌舞昇平的遊樂詞,筆調輕快流麗,如行雲流水,令人陶醉其中。

關於此詞,有一段有趣的記載;

清朝王弈清《歷代詞話》記載:淳熙年間,宋孝宗常常陪太上皇即遜位的高宗趙構遊幸西湖。

太學生俞國寶自負多才,經常在西湖斷橋邊買醉,揮筆在酒店的屏風上留下一首《風入松》;趙構看見了這首《風入松》之後說:“此詞甚好,但末句未免儒酸。”建議把“明日再攜殘酒”改為“明日重扶殘醉”。

雖只改動兩字,卻變實為虛,意境確有昇華,可謂妙哉!

因一個字而意境全出的絕妙詩詞,點睛之筆,成就絕世名篇!

雖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是詩人精益求精的推敲功夫也委實令人欽佩;

一個字成就一首千古名篇,這樣的例子,在詩詞史上還有很多。簡單列舉幾段名句吧!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

(巧妙之字:直和圓,讓整句詩顯得形象生動,婉如一副水墨畫~)

人去空流水,花飛半掩門。(秦觀)

(巧妙之字:半,門掩一半,似有人來,時間彷彿靜止,只為等一個人~)

因一個字而意境全出的絕妙詩詞,點睛之筆,成就絕世名篇!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杜甫)

(巧妙之字:割,一個字,使靜止的泰山充滿雄渾的力量,隔斷南北陽光)

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覷,古詩詞的魅力也令人傾倒;一個字就可以成全一句絕妙佳句,成就一首千古名篇,這樣的例子你還知道哪些呢?歡迎補充~


觀看更多美文VS不一樣的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