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最终目的是什么?丨来自Prashantji的教导

瑜伽最终目的是什么?丨来自Prashantji的教导

1998年,我被诊断出患有慢性肠道紊乱症,专科医生要求我终生服药。我向Guruji寻求帮助,而他慷慨地伸出援手。后来我的病情得到了改善,再也无需每日服药。医生即使进行非常细致地检查,也无法从我的身体上检查出任何患病的痕迹。他们告诉我,由于完全看不出任何症状,我现在应该是完全康复了。而我将这次痊愈都归功于Guruji教授的瑜伽。

上面的故事是Kirsten老师的亲身经历,她曾经备受慢性肠道紊乱症的困扰,被医生判定需要终生服药,却在Guruji指导下练习瑜伽,渐渐地摆脱疾病的困扰。

瑜伽最终目的是什么?丨来自Prashantji的教导


如今,她是艾扬格瑜伽高级III级认证教师,与自己的丈夫理查德(Richard)共同经营英国巴斯艾扬格瑜伽中心。在她习练艾扬格瑜伽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她撰写并发表了很多瑜伽文章。

瑜伽最终目的是什么?丨来自Prashantji的教导

发表的文章及出版物

  • 普纳之行指南(2016)
  • 《瑜伽之道》 Kirsten Agar Ward 《艾扬格瑜伽资讯》(25)2015
  • 《数论与瑜伽》Kirsten Agar Ward 《艾扬格瑜伽资讯》 (23)2014
  • 《瑜伽的学习与教授》 第一部分 Kirsten Agar Ward 《艾扬格瑜伽资讯》(19)2011
  • 《瑜伽的学习与教授》 第二部分 Kirsten Agar Ward 《艾扬格瑜伽资讯》(20)2012
  • 《室利·罗摩努阇》(Sri Ramanujacharya )Kirsten Agar Ward 《Yogavaani》
  • 《在普纳的学习和思考》Kirsten Agar Ward 《艾扬格瑜伽资讯》(11)2007
  • 《瑜伽与更年期》 Kirsten Agar Ward 《瑜伽与健康》11、12月合刊 2006
  • 《一位瑜伽士的概貌》第一部分Kirsten &Richard Agar Ward 《艾扬格瑜伽资讯》(6)2005
  • 《一位瑜伽士的概貌》第二部分Kirsten &Richard Agar Ward 《艾扬格瑜伽资讯》(7)2005
  • 《一位瑜伽士的概貌》第三部分Kirsten &Richard Agar Ward 《艾扬格瑜伽资讯》(10)2007
  • 《一位瑜伽士的概貌》第四部分Kirsten &Richard Agar Ward 《艾扬格瑜伽资讯》(13)2008
  • 《儿童与瑜伽 》Kirsten Agar Ward 《艾扬格瑜伽资讯》(7)2005
  • 《普尚吉访谈》Richard&Kirsten Agar Ward 《艾扬格瑜伽资讯》(6)2006
  • 《普纳之行——实用指南》Kirsten Agar Ward 《艾扬格瑜伽资讯》(6)2005(2006年修订版)
  • 《礼拜》Kirsten Agar Ward 《艾扬格瑜伽资讯》(4)2004
  • 《瑜伽之光信托》Kirsten Agar Ward 《艾扬格瑜伽资讯》(2)2002
瑜伽最终目的是什么?丨来自Prashantji的教导

△Kirsten老师在普纳总院学习的照片


她作为艾扬格瑜伽忠实的习练者及传播者,多次前往普纳,跟随Guruji、Geetaji、Prashantji学习。以下是她参加Guruji百年纪念仪式中Prashantji的一节特别课程——“不包含体式的课程”的学习心得。让我们跟着Kirsten老师的文字走进课堂…


“保持自然状态的重要性”

Prashantji在课程的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在他教授的过程中可以随意自然,无需拘谨,因为他希望我们能够保持自然的状态。因此,他的课程无法成为“密集课”。他观察到在密集课程中,学生或情绪激动,或焦虑紧张,而组织者也无法保持正常状态!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知识就无法以恰当的形式传递给学生。

Prashantji解释说:“瑜伽给你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这里,你可以保持真实、完整的状态,同时非常非常地简单透明。无需假装什么或掩饰什么,如此你就能获得一个实践真实的机会”。瑜伽是一种启发式的学科,也就是说它允许并使我们能够以学生的身份,为我们自己学习。

瑜伽最终目的是什么?丨来自Prashantji的教导

“体式成为了映照习练者意识的镜子,通过这种方式,习练者开始领悟”

瑜伽中更值得关注的是瑜伽中的认识论——领悟的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思想、思想的过程和思想的内容不能仅供思考,更要让其具体化。不要将自己认同为思想,而是要对其进行反思。我们应该考虑思想从何而来,并意识到观者之上还有观者,观者的观者之上还有观者,如此类推。如此,我们才能够成为目击者,成为知者的知者的知者,最终进入核心意识。

我们不仅通过呼吸生存,还通过呼吸改变。所有的改变都是通过呼吸成就的,呼吸给我们的内在带来了一场布道。每次呼吸都如同新生儿降临一户人家,它是纯净的,带来和谐。呼吸是“已经存在的身体和精神的新生儿。”(详见《调息——经典之路》)。通过这种方式,呼吸持续地抵抗偏见(取决于习练者将呼吸同身体和头脑联结起来的程度)。如果一个人的呼吸变得吃力,失去节奏,那么通过意志力来强迫呼吸,就是一种暴行。如果我们想要像Guruji那样做108遍反转轮式,就不要忽略这样一个事实:他通过呼吸才能非常优雅地完成,否则就是暴行。

瑜伽让我们保持中立,不受偏见的影响(诸如性别、阶级、种族、年龄等等身份),这样一来,我们就有机会变得更加公正(详见《瑜伽体式的18种伟大成就》(18 Mahakriyas of Yogasana))。在瑜伽中,我们利用自身不受偏见所影响的部分,因为这种不受偏见影响的部分每几秒钟都会迎来重生,这种重生来自宇宙——由呼吸过程带给我们。Guruji建议我们习练中的15%-20%要用来探索体式如何同调息联系在一起。

觉知是呼吸的另一面。觉知与注意力不同,觉知能够随着瑜伽的习练而发展。觉知能够流动,而意识倾向于固定不动,若隐若现,很难保持。觉知的提升是瑜伽习练中的主要部分。

瑜伽最终目的是什么?丨来自Prashantji的教导

“内在的声音一直在向你发送信号,但我们却将接收频率调向了其他的频道。”

我们都确信“头脑纯净的时候,就能够接收内在自我发来的信号”,这也就是说我们能够调整自己的频率与我们内在的神(antaryāmin)一致(宇宙灵魂居住在人类灵魂之中,神于我们同在,详见《瑜伽经的核心》)。

有一点大家有必要知晓:有时内在欲望(vasanas)的声音十分响亮,我们会误以为那就是我们的“内在的声音”,而忽视内在神我的声音。通过瑜伽的净化过程,我们调节频率能力能够得到提升。

Prashantji向我们提到《薄伽梵歌》中“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像知识一样纯净”(《薄伽梵歌》第4章38节)以及“为了知晓神,你要拥有正见。这是唯一的知识,其他都是知识的障碍。”

瑜伽最终目的是什么?丨来自Prashantji的教导

“我们过分地强调了学习做(瑜伽),而忽视了学习中更重要的方面——学会领悟”

一开始关注自己能够做什么,我们马上就能够发现自己的限制,一旦做不到,就会很容易会变得沮丧(一旦能做到又会变得骄傲)。这些都是学习瑜伽的障碍。

如果我们的习练能够像我们所期待的那样,锻炼我们的头脑,那么无论我们是否能做到,都变得不再重要。事实上,尽管我们不断衰老,已经度过了盛年,但瑜伽帮助我们变得更好。 “瑜伽最本质的方面并不在于能做到什么,而在于感知到什么”。瑜伽非常关注感知和意识的发展(这与能力不同)。

另外,这些知识能够随着我们轮回转世,但是灵活的身体却不能,因此尽管对于初学者而言,完成体式就是最终目的,但是随着瑜伽习练,体式必须成为一种工具,帮助习练者开始领悟。“随着体式习练,头脑成为了一本可供学习的书”

瑜伽最终目的是什么?丨来自Prashantji的教导


虽然,我们无法亲临现场听Prashantji的教学,但我们可以通过Kirsten老师的学习心得及她的学习领悟去学习,瑜伽的传承便是这样的薪火相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