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好、工艺好、保存好,是普洱茶、白茶、武夷岩茶好茶的共性!

产地好、工艺好、保存好,是普洱茶、白茶、武夷岩茶好茶的共性!

《1》

逻辑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叫做白马非马。

这个论断从哲学上来说,割裂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主观混淆了概念。白马和马有一定区别,但白马作为马而存在,两者同样有着联系与共性。

要是说“白茶非茶”,肯定有不少茶友要来反驳:白茶不是茶?又是什么?

白茶是茶,红茶也是茶。无论是红茶,白茶,黄茶,绿茶,它们都属于“茶”,虽说各自有各自的特色,但同时,它们也有着一定的共性。

一窍通,百窍通,好茶都有共性。

茶友只要掌握了好茶的六个共性,之后选茶,自然轻轻松松,如有神助。

产地好、工艺好、保存好,是普洱茶、白茶、武夷岩茶好茶的共性!

《2》

共性一,产区好,茶青好

挑选白茶,要买高山茶;挑选武夷岩茶,要看牛栏坑的;挑选绿茶,要选西湖龙井……

为什么买茶,一定要看产区?

因为环境好,生长出来的茶青品质更好,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更加丰富,制作完成的茶叶品质更加优秀。

生长环境对于白茶品质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在现代的社会,寒门出贵子,似乎越来越难了。一个贫穷的寒门,很难为自己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

即便这个孩子有着绝佳的天赋,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的缺失,只会导致这一份天赋的浪费。

家境优越的孩子,能够拥有大量的教育资源。他们可以请优秀的老师教学,能够随时去各地拓宽眼界,这一番积累,是寒门的孩子难以想象的。

茶叶,就像这些孩子,生长环境十分优越,需要的营养物质唾手可得;生长环境平庸,甚至恶劣,即便茶树再努力,能够吸收的营养物质终究有限。

因此,不同环境生长出来的茶青原料,无论是茶叶的外形,还是内在的积累,都有了明显的区别。

优质产区生长出来的茶青叶片肥厚,营养物质充足,冲泡后的茶汤,茶香浓郁,滋味醇厚,是产区不好的茶叶,难以比拟的。

所以,在挑选茶叶时,选择那些产区更优越的,才更容易选到优质的茶叶。

产地好、工艺好、保存好,是普洱茶、白茶、武夷岩茶好茶的共性!

《3》

共性二:工艺好,品质好。

陆羽《茶经》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凡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其中的“造”,指的便是茶的工艺。

在《茶经》之中,陆羽对于茶的工艺说的十分简略,只道:阴采夜焙,非造也。

但是,只看他特意将工艺算作茶的九难之一,足可看出,工艺的好坏,对于茶的品质,有着极大的影响。

想要制作优质的茶叶,在制茶过程之中,是需要小心,细心对待的。一旦制茶工艺出现问题,那么茶叶的茶香和滋味也会出现问题,导致茶叶的品质下降。

例如白茶在采摘之后本需要立刻开始萎凋,有的茶农却将它们堆放在一起,导致茶叶形成渥堆。

这样一来,不仅白茶之中的营养物质提前开始转化,茶香和滋味受到影响,而且在后期转化时,也会因为缺少酶化反应需要的物质,出现转化过慢,甚至无法转化的情况。

又如绿茶在杀青过程中,杀青不够,茶青中会出现浓郁的青草味,影响茶友的品茶体验。

相同品质的茶青,最终成茶的品质,直接掌握在制作工艺的手中。

若是一个制茶师,在制茶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达到了标准,甚至完美,那么制作出来的茶叶,品质一定不会差。

产地好、工艺好、保存好,是普洱茶、白茶、武夷岩茶好茶的共性!

《4》

共性三:储存好,保存时间长

好的储存,是决定茶叶品质优异与否的条件之一。

如白茶,普洱这一类可以长时间保存的茶叶,储存的好坏,决定它们储藏的时间,以及茶叶的转化结果。

经历过好的储藏,这一类具有收藏价值的茶品,能够在时间的淬炼下出现更多奇妙而美好的茶香与滋味,在茶友品鉴时,给出更多的惊喜。

但若储藏不好,那么茶叶容易受潮,变质,茶香中出现异味,原本味道鲜美的茶汤,也因此变得汤淡水寡,再无法归入好茶的行列。

而如绿茶,黄茶等需要及时喝完的茶叶,优质的储存,能够使它们清鲜的滋味,保留更长的时间,延长茶友享受清鲜滋味的时间。

若是储存不好,这些茶叶的品质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吸收了外界的异味,或是受潮变质,品质遭受破坏,对于茶友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遗憾。

产地好、工艺好、保存好,是普洱茶、白茶、武夷岩茶好茶的共性!

《5》

共性四:好茶,茶香纯正浓郁

茶香,是茶叶品质的外在表现。茶香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茶的品质不好坏。

无论是哪一个品种的茶叶,但凡是好茶,它的茶香给人的感觉一定是纯正,舒服的。

例如新白茶的茶香,有着浓郁的毫香,馥郁的花香,清爽的竹叶香;老白茶的茶香,又有药草香,陈香,稻谷香,花香,枣香(优质老寿眉饼)等等。

而武夷岩茶肉桂,则有桂皮香,花香,果香等。

品鉴这些茶,就如挑一个天朗气清的时间,进入一片茂密的森林中,那扑面而来的舒爽之感,便如“老去山林徒梦想,雨馀钟鼓更清新”。

叫人久久不能忘怀。

纯正,浓郁,无异味,这是对于一杯好茶,最为基本的要求。

一杯茶,若是茶香寡淡,那么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必然不丰富。若是茶香中甚至出现各种冗杂的异味,那么这样一杯茶,便是品鉴都觉得困难,更不用说其品质如何了。

产地好、工艺好、保存好,是普洱茶、白茶、武夷岩茶好茶的共性!

《6》

共性五:茶汤醇厚,不单不薄

茶汤的品质,是能够通过茶汤的好坏,十分直观地判断出来的。

过去的诗人,形容美人的眼睛,叫“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又叫“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荡秋水横波清”;还有“眉蹙春山,眼颦秋水”……

可见,在他们看来,一双美丽的眼睛,一定是如春水荡漾,清澈明亮的。

眼是如此,茶也是如此。不同品种的茶叶,虽冲泡出来的茶汤色泽不同,但是他们的茶汤,看上去一定是清澈透亮的,在灯光下如宝石,如琥珀,带着莹润的光泽。

除却茶汤的色泽和清透,体现茶叶品质还有一点在于:品质优异的茶叶,它的滋味可以清鲜,可以浓郁,但是它的汤感,绝对是醇厚,舒服的。

好茶的叶片中有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融入汤中,让茶汤带上了丰润淳滑的口感。

这样的一泡茶汤喝在口中,是十分有存在感的,轻轻晃动舌头,可以感觉到茶汤在口中荡漾,泛起微波,咽下之后,更觉茶汤润泽,舒爽无比。

若是一杯茶,喝着寡淡如水,这样的茶,如何能称好茶?


产地好、工艺好、保存好,是普洱茶、白茶、武夷岩茶好茶的共性!



《7》

共性六:叶底鲜活,富有弹性

一泡好茶的叶底,是“活”的。

优质的茶叶,叶片的颜色本身是自然的,因此冲泡之后,叶片颜色虽有一定的褪色,但依旧是肥厚的,柔亮的,泛着润泽的光泽。

同时,用手轻轻按压叶底,还会发现它柔软而富有弹性,手感十分舒服,不像某些劣质茶,在揉捻之后,叶底便会轻易破裂。

这样的叶底,成为了茶叶优异品质的佐证。

而劣质茶的叶底,颜色是灰暗的,是死气沉沉的,叶片软烂,没有半点精神,和好茶的叶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此,观察叶底,便能观察出一泡茶的品质,到底如何。

产地好、工艺好、保存好,是普洱茶、白茶、武夷岩茶好茶的共性!

《8》

每一种茶,都有属于这一种茶本身的特性。

它们的外观,它们的香气,它们的滋味可能有不同,但是它们带给茶友的,都应该是一种舒服的感觉。

这,就是它们的共性所在。

只有达到了“让人舒服”这一个标准,这些茶,才算得上是好茶。

对茶友而言,一泡好茶,必须来自于好的产地,有好的工艺,经历好的收藏。

这样一来,才会有浓郁纯正的茶香,淳滑润泽的茶汤,鲜活有弹性的叶底,让茶友在品鉴时,有更好的品鉴体验。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讲堂(baichaketang)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