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閱讀】《傳習錄》三十四(致良知教育研究院出品)

【原文閱讀】《傳習錄》三十四(致良知教育研究院出品)

《傳習錄》三十四

黃誠甫問“汝與回也,孰愈”章。

先生曰:“子貢多學而識,在聞見上用功,顏子在心地上用功,故聖人間以啟之。而子貢所對又只在知見上,故聖人嘆惜之,非許之也。”

“顏子‘不遷怒,不貳過’,亦是有‘未發之中’,始能。”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欲樹之長,必於始生時刪其繁枝;欲德之盛,必於始學時去夫外好。如外好詩文,則精神日漸漏洩在詩文上去。凡百外好皆然。”

又曰:“我此論學,是無中生有的功夫。諸公須要信得及,只是立志。學者一念為善之志,如樹之種,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將去,自然日夜滋長,生氣日完,枝葉日茂。樹初生時,便抽繁枝,亦須刊落。然後根幹能大。初學時亦然。故立志貴專一。”

【背景簡介】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