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原文閱讀】《傳習錄》十九 (致良知教育研究院出品)

【原文閱讀】《傳習錄》十九 (致良知教育研究院出品)

《傳習錄》十九

問:“名物度數,亦須先講求否?”

先生曰:“人只要成就自家心體,則用在其中。如養得心體,果有‘未發之中’,自然有‘發而中節之和’,自然無施不可。苟無是心,雖預先講得世上許多名物度數,與己原不相干,只是裝綴,臨時自行不去。亦不是將名物度數全然不理。只要知所先後,則近道。”

又曰:“人要隨才成就。才是其所能為,如夔(kui)之樂,稷之種,是他資性合下便如此。成就之者,亦只是要他心體純乎天理。其運用處,皆從天理上發來,然後謂之才。到得純乎天理處,亦能‘不器’,使夔(kui)、稷易藝而為,當亦能之。”

又曰:“如‘素富貴行乎富貴,素患難行乎患難’,皆是‘不器’。此惟養得心體正者能之。”

“與其為數頃無源之塘水,不若為數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窮。”時先生在塘邊坐,傍有井,故以之喻學雲。

【背景簡介】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