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遊戲到底魅力點在哪?

湯湯哥兒


其實國內很多人知道《冰與火之歌》還是從其改編電視劇《權力的遊戲》開始的,估計這段時間買會員追劇的人不少吧?《冰與火之歌》是美國作家喬治.馬丁所著的一部奇幻小說,虛構和描述了在中世紀世界裡發生的一系列宮廷鬥爭、疆場廝殺、遊歷冒險和魔法抗衡的故事。那麼,為什麼這部小說能夠被大家喜愛呢?個人認為有以下四點:

1.作者的精雕細琢。這部小說的首卷是在1996年出版的,距現在已經有二十多年了。據說作者的更新速度還不如電視劇製作速度,在一度被“催更”的情況下,作者喬治.馬丁仍然堅持“慢工出細活”,不肯為了趕進度而犧牲作品質量。這種文學“工匠精神”值得欽佩。

2.宏大的歷史背景。小說共涉及9大家族、7大王國和異鬼、野人、無垢者、守夜人等多種種族和職業,描繪了一個各方勢力合縱連橫不斷爭鬥的中世紀世界。我們看電視劇《權力的遊戲》儘管製作已經十分精良的,仍然難以將此完美的呈現出來。這方面跟《魔戒》三部曲有異曲同工之處,雖然表現的也很好了,但總給人以意猶未盡之感。

3.鮮活的人物設定。小說裡塑造的人物之多也堪稱一絕,但是卻沒有把各個人物簡單的臉譜化處理,而是充分體現了人性的複雜與掙扎,給讀者或者觀眾以更多的思考。比如提利昂.蘭尼斯特素有“小惡魔”之稱,但他卻擅長謀略且同情弱者;席恩.葛雷喬伊雖然一度背叛了史塔克家族卻最終逐漸找回了自己;一向只為金錢服務的波隆爵士在種種經歷之後變得有了一絲俠義之氣。這些性格糾結而又豐富的角色,不僅讓讀者和觀眾又愛又恨,也契合人性複雜這一現實。

4.跌宕的劇情發展。這是一部幾乎沒有主角光環的作品,今天這個角色眼看就要走上人生巔峰卻很有可能在下一秒就被幹脆利落一刀掛掉,而昨天還蹲在犄角旮旯的一個無足輕重的小角色又突然會成為一方重要勢力影響故事走向。就像那句話一樣,你永遠也不會知道下一顆巧克力是什麼味道的,詭異莫測的情節發展和無法預測的故事結局,這也是吸引讀者和觀眾的重要原因之一。

哦,還有,我喜歡小惡魔和彌桑黛,大家呢?






圍觀經濟學


溫駿軒

| 地 圖 會 說 話 · 從 地 緣 解 讀 權 遊 之 三 |

在本章開篇之前,先沉痛哀悼下上一集剛剛被編劇謀殺的老玫瑰,雖然在小玫瑰和眾貴族被野火團滅後,能夠讓玫瑰這樣保持尊嚴的離去,已是編劇手下留情了,但智慧且富有的“高庭玫瑰”(提利爾家族)就此退出政治舞臺,還是有些讓人傷感的。

上一章解讀龍母身世之謎時不小心留了個尾巴,就是龍的問題,今天開篇就先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吧。在新一集的劇集中,登上龍石島雪諾和洋蔥騎士,被空中掠過的三條巨龍嚇了一跳。我肯定不會嘲笑他們膽小的,因為這些龍的形象實在是太嚇人了。要是第一次看到不感到害怕,反倒不正常。

中國人一直以龍的傳人自居,然而“龍”的形象卻並非中國所獨有,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龍的傳說存在。如果要為花樣繁多的龍找一個設計上的共同點,那就是“會飛的爬行動物”。比如我們的“中國龍”,基本形象的來源大體有兩種觀點:一為蛇;二為鱷。這兩種爬行動物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它們之中得大多數都能夠在水裡遊動。所以大家會看到“中國龍”有別於西方龍的一個特點,那就是並不是在天空中“飛”而是在“遊”。這一特點,2015年火爆院線的動畫電影《大聖歸來》就處理得很好。

反觀我們現在見到的西方龍,其基本形象則來源於“蜥蜴”。儘管同屬於爬行動物,不過蜥蜴類動物並不是以游泳見長的動物。或者說盡管有些品種的蜥蜴,受環境影響也有游泳的技能,但人類其實很少會見到這種情況。因此西方人在以蜥蜴為藍本設計“龍”的形象時,給它加上了一對翅膀,以幫助它進入飛行的狀態。如果說中國龍是“游龍”的話,那麼西方龍就是“飛龍”了。

中國龍和西方龍的差異,並不僅僅在於“飛”的方式。在西方龍的傳統設定中,龍可是一種非常邪惡的動物,這與中國龍有很大區別。中國龍的人設更類似於“虎”,雖然有時會對人構成威脅,但它首先是一個王者形象。也正因為如此,坊間一直有不要用西方龍的英文 dragon來稱呼“中國龍”的聲音。即使不考慮對中國人形象的負面影響,純粹從起源及設計特點來說,我個人認為用一個音譯的專屬單詞,比如 long來區別西方龍也還是有必要滴。

西方龍翅膀的設計靈感,很顯然不是來源於鳥類而是蝙蝠。這又引發出另一個問題:既然蝙蝠會飛,並且也夠醜,那麼為什麼西方人沒有乾脆以它為藍本,想象出“龍”形象呢?說到底這跟蝙蝠的體型過小有關。畢竟無論是作為邪惡的代名詞,還是代表王者的形象,“龍”的原始藍本本身都需要有足夠的力量。蝙蝠的體型顯然不足以承載起噴火巨龍的人設,加上其晝伏夜出的習性,蝙蝠在西方傳說中更多是與“吸血鬼”這種神出鬼沒的形象聯繫在一起。

從體型有威懾性來說,無論是鱷還是大蛇,都符合這一需求。事實上,歐洲龍最初的形象也是起源於蛇。比如北歐神話的“世界樹”底下,就有一條叫作“尼德霍格”的大黑龍,領著一大群蛇在啃噬樹根,哪天樹被啃倒了,世界也就毀滅了。結合冰火世界的北歐神話背景設定,以及第六季中最強壯的那條大黑龍“ 卓耿”曾經忤逆龍母的劇情。我不由得擔心,編劇們接下來會不會讓大黑龍站到“夜王”陣營中去與人類為敵。畢竟從技術角度上看,目前正方陣營有了會噴火的龍,有了大量龍晶來做武器,不給異鬼們加點血,決戰似乎沒什麼懸念可言了。

西方龍大約是在14世紀開始由蛇向蜥蜴形象轉化的。從尋找原型的角度來說,體長最長能達到3米,且非常兇殘“科莫多巨蜥”是最合適的選項。然而科莫多巨晰的產地在印度尼西亞的科莫多島。只有在地理大發現之後,才可能為西方人所知(不會早於16世紀)。除此之外,絕大多數蜥蜴體型不大,對人的攻擊力也遠不如蛇,因此科莫多巨蜥和其它蜥蜴都不是“蜥蜴龍”形象的源點。

能夠讓古代西方人把龍的形象和蜥蜴聯繫起來的,很可能是偶有出土的巨型恐龍化石(小型恐龍化石無法讓人開腦洞)。畢竟以當時人類的理解能力來說,很難相信這些形象與蜥蜴類似的遠古生物,不擁有某種超自然的力量。將這些化石與蜥蜴聯繫起來的另一個證據,是進入19世紀中葉,開始從科學的角度審視恐龍化石的西方人,將恐龍形象的命名為了“恐怖的蜥蜴”(恐龍一名在英文中的原意)。

需要說明的是,西方龍也有不同的流派。基本上在地中海周邊地區,如希臘神話、聖經中的記載,龍都是以多頭形象出現的,今天我們在一些文學作品包括動漫中,也還能看到這種龍。北歐龍或者說日爾曼龍則沒有那麼多頭。它的形象定型,源自於一部由盎格魯-撒克遜人記錄下來的,以北歐為背景的神話敘事長詩——《貝奧武夫》。在這部長詩中,英雄貝奧武夫殺死了一條會飛、會噴火,同時還看守著寶藏的巨龍。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馬上聯想到魔戒世界裡那條霸佔矮人寶藏的世龍——史矛革?冰火世界的龍,除了還沒體現出對寶藏的渴望,基本與史矛革的形象差不多了。

冰火世界中源自北歐傳說的“動物”形象並不只有龍。大家一定也注意到了那些無處不在,由學士們飼養充當信使的“渡鴉”。這一形象同樣來源於北歐神話。很多人通過這些年影視圈裡的北歐風,應該已經知道北歐神話的主神叫作“奧丁”。而奧丁神的肩膀上就有兩隻象徵象徵“思想”和“記憶”的神鴉,它們的任務是每天飛往世界各地為奧丁收集信息。

從神話中汲取靈感的馬丁,不僅在冰火世界中還原了“奧丁神鴉”的基本功能,甚至還把能夠參透過去未來的先知,命名為“三眼烏鴉”。看起來,歐洲人也早就注意到了,烏鴉在鳥類中擁有超高的智商。最起碼那位叫作“伊索”的古希臘奴隸,在寫編寫寓言時,沒用其它鳥來叼石頭喝瓶子裡的水。

其實奧丁神腳下還有兩隻充當警衛作用的狼。如果哪天馬丁老爺子說,史塔克家族的人設為“狼”是源自於此的話,我一點也不會感到奇怪。通過上面的解讀,大家應該明白了,冰火世界出現過的最主要三種動物:龍、鴉、狼,都在北歐神話中有原型,這些元素加在一起,足以證明本劇在北歐神話中採蜜的事實。

下面我們把視線重新轉移到真實歷史,再來分析下坦格利安家族的地緣背景。坦格利安家族的發源地在劇中被稱為“瓦雷利亞”。這座城市是一個叫作“瓦雷利亞自由堡壘”的政治體的都城。我之所以沒有用“帝國”一詞來稱呼“瓦雷利亞自由堡壘”,是因為在作者的描述中,這並不是一個置於王權統治之下的“國家”,而更像是一個基於維護共同經濟利益而聯合起來的同盟。歷史上,商業底蘊深厚的歐洲,曾經誕生過很多類似的同盟。比如古希臘伯羅奔尼撒戰爭中,雅典所主導的“提洛同盟”。

雖然“提洛同盟”有時會被後人稱為“雅典帝國”,但與瓦雷利亞一樣,這個政治體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帝國。作為古希臘兩大霸主之一,雅典人並沒有建立王權統治,而是更傾向於用金融、貿易手段來服務於政治。其中最突出的做法,就是在當時愛琴島的貿易中樞——“提洛島”上設立同盟金庫,並通過對這些資金使用權的支配來制約盟友(提洛同盟因此而得名)。說到這裡,不由得讓人想起冰火世界中,那個一直在用貸款做政治投資的“鐵金庫”。當然,這個“鐵金庫”上面並沒有政治實體,它的設定其實是在影射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那些操控政治的金融資本。

提洛同盟看起來與“瓦雷利亞自由堡壘”有很多相似之處,不過考慮到坦格利安家族濃厚的北歐風格,這個催生出“龍”家族的聯盟體,也有可能對應的是在13-17世紀時期,歐洲北部諸日耳曼人城市,為保護共同利益而結成的“漢薩同盟”(漢薩一詞在日耳曼語中意為“集團”)。至於“瓦雷利亞”城的位置,在書中被描述為一個近岸島嶼。如果在斯堪的納維亞地區(北歐)來定位的話,今天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所在的“西蘭島”,無論從地理、地緣位置,還是在北歐的歷史地位來說,都是最合拍的地點。

瓦雷利亞和它所稱雄的時代,在書和劇中並沒有詳細的描述。這是因為它早已被一場“末日浩劫”式的災難所毀滅了。坦格利安家族則因為舉家殖民於“龍石島”,而成為唯一的倖存者。這一情節設定,很明顯是翻版於“諸神的黃昏”嘛!想到這點,我不由的稍稍鬆了口氣。既然作者在開篇時就已經做過這種玉石俱焚的設定,希望在結尾時能夠手下留情不要再來一次。

關於瓦雷利亞在現實世界的影射,到底是在希臘還是北歐,其實是件見仁見智的事。反正作者也不是寫歷史劇,什麼背景都揉進去一些是再正常不過的了。這點從劇中的兩大神兵利器的製作材料:“瓦雷利亞鋼”以及“龍晶”的設定就能看出。

瓦雷利亞鋼是瓦雷利亞人鑄造出來的一種神秘合金,用它來鑄造的兵器,除了性能無與倫比以外,表面還會呈現出水波狀的紋路。在劇中,北境的史塔克家族、河灣的塔利家族等家族,都有“瓦雷利亞鋼劍”作為傳家寶。可惜的是,在瓦雷利亞文明消亡之後,已知世界就沒人再知道這種神秘鋼材的秘密了。那些遺留下來的瓦雷利亞鋼及其所鑄造的兵器,成為了各方眼饞的至寶。

任何對古兵器有所瞭解的觀眾/讀者,看到瓦雷利亞鋼劍的描述時,估計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著名的“大馬士革鋼”。這種原產於印度的鋼材,曾經被阿拉伯人鍛造成“大馬士革鋼刀”,並在十字軍東征中給歐洲騎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實上,隨著穆斯林商人的傳播,大馬士革鋼在中國也同樣令習武之人趨之若鶩。這種鋼材所鑄之刀劍,最大的表面特徵就是有黑白相間的花紋,因此又被稱之為“花紋鋼”(中國古代稱之為“鑌鐵”)。

花紋鋼的製作方式,一般是通過將兩種不同性質的鋼材反覆摺疊鍛打。所謂花紋,其實就是兩種鋼材相間顯示出來的效果(想象一下肥瘦相間的雪花牛肉)。不過雖然摺疊鍛打的確能夠得到令人著迷的花紋,並且提高鋼材的品質,但也有研究者認為,最初最好的花紋鋼,應該是坩堝冶煉而非鍛打而成的。不管是哪種方法,都是歐洲人在中世紀所無法掌握的(即使現在也很難完全復原工藝)。這種神秘感和稀缺性,放在冰火世界中就變身成為了“瓦雷利亞鋼”。

再來說說“龍晶”,雪諾那位胖胖的未來學士朋友“山姆威爾·塔利”曾經在長城外面,用撿到的龍晶殺死異鬼,由此也找到了龍晶使用手冊的打開方式。第七季第三集中,雪諾之所以力排眾議非要前往龍石島面見龍母,就是因為塔利通過翻閱資料,知曉了龍石島藏有大量龍晶礦的秘密。那麼龍晶到底是什麼呢?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這種能解救萬民於凜冬的黑色神秘材質,其實是“玻璃”。順便說下,我越來越感覺到,山姆這個角色的設定完全就是作者的翻版。要這樣看他應該能活到最後,並且把這段歷史寫成一部叫作《冰與火之歌》的敘事長詩。

不過龍晶可不是普通玻璃,也不是人類生產出來的,其在真實世界的學名叫作“黑曜石”是火山噴發後,外流熔岩溫度迅速下降(通常是遇到海水)而凝結形成的黑色天然玻璃。其特點是堅硬,且斷面異常的鋒利,以至於現代手術刀還有用黑曜石來做刀刃。

黑曜石外表如寶石般的光澤,使之經常被用來製作珠寶、護生符等飾物,但古人也很早就注意到它的武器屬性了。比如美洲文明就曾經將黑曜石運用在武器製作上。由於地理上的隔絕,美洲文明無法從其它文明汲取養分,進而使其在很多方面落後於舊大陸文明,這其中就包括銅、鐵等金屬的冶煉技術。為此,美洲諸文明的武器,很大程度還停留在石器時代。黑曜石可以說是美洲人能夠找到的,最合適做武器的“石頭”了。

阿茲臺克人是美洲諸文明中最崇尚武力的一族。其最勇猛的戰士,被稱之為“美洲虎戰士”。這些戰士所持的武器叫作“馬誇威特”(Maquahuitl),俗稱“黑曜石砍刀”。其製造方法,是在船槳狀的硬木邊緣,等距離刻出很多凹槽,然後用龜糞(你沒有看錯)做粘合劑,將打製好的黑曜石刀片固定好,形成鋸齒狀的戰鬥部。這種又重又鋒利的武器,威力是如此的強大,以至於美洲虎戰士可以輕易的用它來砍下敵人的頭顱。

在世界其它地方(中國境內也有出土),黑曜石更多是用來做刀具、箭頭和矛頭。冰火世界中,不知道雪諾在開採出龍石島的“龍晶”後,會不會在武器的制式上有所創新。不過不管怎麼說,有了龍和龍晶的助力,異鬼終於不再是不可戰勝的惡夢了。只希望編劇不要為了戰局好看,強行五五開,讓我剛才的預感變成現實(黑龍叛變)。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吧。最近三篇都是圍繞著龍母在寫,說起來也是為了和劇本合拍,誰讓美國人那麼女權呢?大家有沒有發現,第七季一開篇,各大勢力的帶頭人幾乎都變成了“女王”,就連北境的管理權也移交給三傻了。事不過三,下一節該狼家出場了。到時候籠罩在史塔克家族身上的迷霧,包括森林之子、長城這些設定的緣由,也都會一一揭曉。

溫駿軒,網帖筆名“鄙視搶沙發的”,生於20世紀70年代,法律專業出身,長於分析解讀國際局勢。其2009年7月在天涯論壇“國際觀察”版塊開設的《地緣看世界》一帖,有理論,有資料,有地圖,有分析,廣受讀者關注,點擊量超過1700萬次,回覆超過10萬條。

相關圖書

一本書洞悉未來十年亞太地區戰略博弈格局

全景勾勒中國大國戰略路線圖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權力的遊戲》作為近年來現象級的美劇之一。甚至在它的粉絲群體中,居然有奧巴馬、卡梅倫、朱莉婭·吉拉德(澳大利亞前總理)、法蘭斯·蒂莫曼斯(荷蘭前外交大臣)等精英中的精英。蒂莫曼斯甚至在2013 年的一個演講中,專門引用了《權力的遊戲》裡的著名臺詞“凜冬將至”,來談論到歐洲政治所面臨的挑戰。

對於沒觀看過或對它不甚瞭解的觀眾,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在年產幾百部的美劇圈中,《權力的遊戲》靠什麼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力?究竟它有什麼魅力征服全球觀眾?

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要了解下《權遊》的原著《冰與火之歌》。該書是由美國作家喬治·R·R·馬丁所著的嚴肅奇幻小說系列。自1996年就開始出版,至今仍未完結,因此也給了美劇版《權力的遊戲》結尾的無限可能性。

而《冰與火之歌》令人驚歎的是書中虛構的龐大中世紀世界。馬丁不僅塑造以維斯特洛為主的數塊大陸、七大王國、無數個城市,甚至連這個虛構世界的歷史、語言、制度、宗教、風俗等都描述的極為細膩。其龐大程度,甚至已經擁有自身的維基百科,並且有近8000的詞條。甚至中文都有5000+。

筆者可以負責任的講,美劇《權力的遊戲》原原本本的繼承了原著的精髓。這也是其魅力點之一。

另外,就像一個人一樣,要想提升自己的魅力。除了豐富自己的內在修養,還要為自己的外在進行大量投資,這點對影視來說同樣適用。據調查,一般美劇製作成本為200萬美元/集;《權力的遊戲》則從第一季的600萬美元/集,增長至第六季1000萬美元/集,是一般美劇製作成本的5倍之多。

這樣的巨量投資,可不是像某些國產劇那樣付給流量小鮮肉作片酬。而是大部分錢實打實的用在劇集的製作上。精美的服裝道具,豐富的外景實拍,甚至堪比電影的特效技術。能花錢、敢花錢、會花錢也讓這部劇充滿了魅力。

上述這些魅力點,只是《權力的遊戲》華麗的外在形式。其內在的故事更是相當的強悍。我們知道,評價一個故事的好壞,不是看它有多少吸引人的噱頭,而是拋去這些噱頭後,這個故事還剩下什麼。看過的人們都知道,《權力的遊戲》中充滿了性交、同性戀、殺戮、亂倫、淫亂等噱頭的因素。當然,這些噱頭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故事的發展,並且是故事有機的一部分。但即便去掉,也不會動搖其故事的精彩程度。

《權力的遊戲》的故事沿用馬丁在原著中運用的POV(Point-of-View,即“視點人物寫作手法”)寫法,以輪流交換人物視點的敘事方式進行講述,從而推動故事的進展。甚至劇中的每個POV角色都值得大書特書。故事緊湊,毫無水分,這也為HBO之後拍攝相關衍生劇創造可能。

而故事中最讓人稱道的是對權力的理解。任何違背權力遊戲規則的人都會被處死,不管是第一季就領盒飯的“偉光正”奈德,還是一場敗仗沒吃過的羅柏,亦或者是被割喉的小指頭。他們要麼是極端崇尚道德和榮譽,要麼追求權力不擇手段。但是他們無一例外都被遊戲淘汰,所以《權力的遊戲》中的權力觀,完全不是推崇大奸大惡或是大善大德這樣非黑即白的“兒童是非觀”。

而是一種極其複雜的,最接近真實的權力鬥爭。因此最完美的權力遊戲玩家,應該是既熟諳各種權術,又具有初心。既崇尚榮譽道德,又不為道德榮譽所拖累。筆者認為最符合條件的可能就是小惡魔了。

毫無疑問,這場權力的遊戲才是本劇最有魅力的地方。


貓貓美劇


這8年來,最受歡迎的美劇,非《權力的遊戲》莫屬。原著喬治·馬丁的小說《冰與火之歌》以強大的世界觀,豐富的歷史、文學、地理、語言、心理、人類學、社會學等知識展現而令人欽佩。

美劇更是顛覆了很多人的既有印象,幾乎沒有絕對安全的角色和絕對安全的主角,也許在前幾季還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配角,可接下來就會在後幾季反轉,慢慢轉為主角。


譬如,第七季迴歸後的首集裡,獵狗就是奉獻最溫情場景的角色,經歷若干時間和事件後,他從一開始的配角,在被認定死亡、消失又重回主線之後,這個做過蘭尼斯特的打手但最終重新找回自己的靈魂後,慢慢成了最有魅力的角色之一。

他在這座荒廢的小屋前埋葬死去的父女,是這一集裡感情最充沛的一幕。


育兒奶爸


要說魅力呢,個人覺得可能就是在虛構的世界裡給人以真實感。馬丁憑空捏造了一個虛擬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從經濟政治到文化都有其獨特的結構,無不栩栩如生,讓人覺得好像真的一樣,雖然有魔法,但從來沒有濫用的魔法,無論誰使用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好比龍媽,雖然有三條龍,也不是無往不利,一下子就能反攻回維斯特洛(劇中和書中略有不同,劇中龍媽開掛的時候挺多的),異鬼雖然擁有強大的魔法,也得等待時機,一步步行動,等等。至於權利的遊戲這部美劇,卻以其大製作,高度還原(只是前幾部,但書的內容太過龐大,而且電視的速度已經超過了原著,所以砍掉了很多線路)原著,演員演技都很好而取勝,尺度很大,特效也很好,令人一看之下便著迷!如果你去看原著,相信會更加著迷!不過建議先看劇,後看原著。



讀書分享與推薦


《權力的遊戲》(Game of Thrones),是美國HBO電視網製作推出的一部中世紀史詩奇幻題材的電視劇。該劇改編自美國作家喬治·R·R·馬丁的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系列。

故事雖然宏大,但是思路清晰。作者創造出了一個完整的世界觀。伏筆以及呼應。人物性格豐滿自然讓人關注其命運。最令人詫異是,你永遠不知道作者下一個要寫死誰。(小編一直在追這部劇,每次覺得這個應該就是主角了吧,然後沒多久就被寫死了)


快樂遊戲人


故事情節出人意外,每個人物形象獨特而豐滿,奇幻的色彩,史詩般的宏大場景,等等,共同造就了《權力的遊戲》的獨特魅力,並在全球範圍火爆不斷。

《權力的遊戲》為什麼這麼火?

原創 美劇浮世繪 2017-10-21 00:04:51

文 / Snow大叔

《權力的遊戲》改編自美國作家喬治·R·R·馬丁的奇幻系列小說《冰與火之歌》,自其2011年開播至今,已播至第七季。該劇憑藉著自身獨特的魅力,收割了世界各地的劇迷忠粉。甚至連英國女王等王室要員都曾親臨該劇的片場,好奇地審視著那座七國爭奪的鐵王座。

簡要地說,這部經典史詩大劇之所以會在全球範圍內廣受歡迎,主要有這麼幾個方面的原因。

小說原著的故事支撐與馬丁老爺子擔任編劇

這是該劇之所以會成功並大受全球劇迷忠粉歡迎的根本保證。

正如老爺子所說,他是站在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進行劇情編寫的。

他就曾說過,自己非常不喜歡那種剛看開頭就能猜到結局的作品。

所以該劇自上映以來,總是以意外連連而使得廣大劇迷們,大呼小叫,驚喜連連,欲罷不能。

嚴格的演員篩選機制

這是該劇之所以大火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在美劇演員篩選程序中,編劇擁有著極大甚至是絕對的演員錄用決定權。

當然,這種篩選,可不是單單看那個前來應聘者的臉蛋,是否漂亮等等,而是真真正正地嚴格考察應聘者在現場各種模擬情景中的情緒表達、肢體動作等等。

同時,除編劇外,還有導演、監製等等人員也一同參與演員的篩選過程。

這些都最大程度地保證了選拔的公平公正以及所篩選的每位演員的演技水平。而且,美劇中的好多演員,多有出身戲劇專業或豐富的舞臺劇表演經驗,所以,每個演員的每個細微的眼神、動作中都極富戲劇表演張力。

而《權力的遊戲》自播出以來,每位演員,無論是心狠手辣、黑腹無比的瘋後,還是由當初傻白甜島後來腹黑的二丫;也無論是小惡魔的睿智與幽默,還是小扒皮的兇殘冷血,以及那位讓人極為喜愛且擁有政治權謀意識的小玫瑰,特別是那位連眉毛都會說話的龍媽,等等,都給每一位觀看過的劇迷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在劇中,每位演員都能極為傳神且符合人物身份、地位以及前後變化,而充分展現出他們的世俗、精神世界。

強大的製作陣容

作為一部史詩級別的魔幻鉅製,當然必須有著強大的製作陣容。

因此,本劇,僅僅就取經拍攝而言,就去過歐洲大部分地方,就連靠近北極圈的冰島,也曾是重要的拍攝地點。

這些眾多的取景拍攝地方,使得全劇呈現出世界各地多種風土人情以及豐富多彩的畫面世界,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除世界各地的拍攝選景外,高科技技術的大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該劇的特效畫面。例如其中的龍、巨象、異鬼等等。

當然,這樣大製作,在音樂等方面也是非常成功的,宏大開闊的配樂,更顯得劇情場面的壯闊震撼。

試想,這麼一部史詩大劇,配的是些小橋流水式的同期音樂等,那肯定就成一個怪胎了。

大尺度

這一點,也不只是《權力的遊戲》的特別,播出的電視臺HBO有很多劇就是大尺度之作,另外一部神劇《西部世界》也是如此。

當然,只有大尺度,也並不能就保證該劇大火,不然就成了愛情動作片了。

該劇在大尺度之中,更是貫穿中對複雜多面的人性的探討。

所以才使得在表面顯現出的大尺度中,更有著深刻的人性探討。

魔幻色彩

最後,還要提及的一個原因是,在如今這麼一個大數據的時代,一切幾乎都要變成網絡世界中的一段數據流,曾經充滿著無窮想象的人類的各種神話故事等,反而在眼下的拜物教主義盛行的同時,極大地喚起了人們對幻想藝術世界的無盡渴望與想象。而該劇所具有的魔幻色彩,也是其大火的一個重要原因。

此外,該劇對於正直、忠誠、善良、美麗以及道德感等的追求,更使得該劇在宏大史詩、魔幻瑰麗、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中獲得了深刻嚴肅的複雜人性母題探討,讓每位觀眾在靈魂深處產生深刻而持久的共鳴。

總之,《權力的遊戲》之所以能在全球範圍內如此廣受歡迎,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上面的提到的,也只是舉例其中最為主要的幾個方面。

最後Snow大叔還是希望,2019年的第八季更精彩,也希望美劇能給大家帶來更多歡樂或者思考。

當然也希望國內業界能多多往外面的世界看一看,瞧一瞧噢~~~


美劇浮世繪


小時候看絕大多數電影都覺得好看,長大以後看絕大多數電影都覺得不好看。與其說電影拍的不好,不如說是人的口味提升了。權力的遊戲最大的魅力就是順應了人性,刺激了人性,調動了人性。說通俗點就是瞎扯淡,這個蛋扯的大家都很躁動。


我不是一般野獸


這部美劇裡面充滿了同性戀、背叛、亂倫、賣淫、陰謀、殘忍、髒話的套路都符合現代觀眾的口味,可以說喜聞樂見。那種扣人心絃的劇情,顛覆常識,意想不到的劇情變化使觀眾欲罷不能。平均每集600萬美元的電視劇而言,單集成本最高1000萬美金,而76集《甄嬛傳》成本是7000萬人民幣,製作水準就說明了很多問題。

更主要的的這部劇的原著《冰與火之歌》對故事中的社會結構、地理設計、人物關係、宗教思想都要有詳細的描述,在這個前提之下充實了背景。喬治.RR.馬丁寫的《冰與火之歌》平均三四年才出一卷,正是作者的嚴謹豐富了整個故事。《權力的遊戲》中劇情時間的推進很緩慢,但能令人感受到背景如此充實,是因為故事劇情的發展如同平面地圖,在地圖上每一處地方都在發生故事,彼此影響事態的發展。使用人物視角在敘述故事最巧妙的地方在於觀眾對每一件事情的認知都來自於該角色,所看到的情節也許並非真相。像這樣的故事擁有極大的討論性,觀眾對於劇情的不確定性,豐富了觀眾的討論參與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