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不养,鸟兽不如


生而不养,鸟兽不如


我要控诉我的父母

电影《何以为家》中,12岁的少年赞恩,有着和年龄不相符的镇静,他说,

生而不养,鸟兽不如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殴打、链子、管子、皮带。我听过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狗娘养的东西;滚,你这垃圾。”

赞恩全家生活在贫民窟,家里还有七个弟弟妹妹,一家人居住在十几平米的房子里,过的贫困潦倒、食不果腹。明明已经如此贫穷了,可赞恩的父母毫无节制,依然不断地造娃生孩子。

孩子对于赞恩的父母而言,不过是可以利用的工具。赞恩的年龄,父母甚至都忘记了。

宠爱、呵护、教导这些字眼,是不存在于他们的人生字典中的。

五个孩子,大儿子需要打工帮补家用,11岁的女儿要嫁给别人来换几个月的口粮。

妹妹第一次来例假,还是赞恩用自己的短袖做了姨妈巾给妹妹用,但因为相貌生的好,却被父母卖给房东,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可以得到一笔钱,房租也会减少。妹妹哪里是他们的孩子,简直就是他们赚钱的工具。

赞恩想尽办法要阻止这场可怕的婚礼,可是年幼的他,哪里敌得过父母。他眼睁睁看着妹妹被父亲的摩托车载向远方,自己还被母亲毒打一顿。

没有一个孩子是以爱之名诞生的!

离家出走的赞恩意外得知妹妹已经不在这个世上,怒火中烧的他提着刀,捅了房东,接下来,便是监狱里的审判了。

看这个影片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因为现实里见过太多“生而不养”的父母,心里总会问,为什么,那些父母是怎样做到对自己的孩子这样的?

也甚至因此跟曾经有个很好的朋友,成为陌路。因为这位朋友,对孩子“生而不养”。

而在我的眼中,对孩子生而不养的人,若非的确巨大的苦衷,故意为之的,便是鸟兽不如了。不是么,鸟兽还知道去找食物喂给小崽子呢。

生而不养的父母,

本质里不过“自私”二字

虽说生恩,养恩,都是恩。

但是像赞恩的父母这样生而不养的父母,不仅无恩,而且有罪。他们不但逃避了为人父母的责任,还给孩子带来一生难以磨灭的伤痛。

他们一生都非常缺爱,骨子里的孤独和难过。因为原生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爱和信任的来源。

或许有的父母会觉得委屈,会辩驳,说自己是多么的不得已,没有办法。电影中赞恩的妈妈也是如此,她申辩道:

“我这一生都是奴隶,你还敢批评我?你有什么权利批评我,你有我这种处境么?”

父亲也辩解道:

“我有什么错?我也是这么被生出来,也是这么长大的。从小到大别人跟我说:没有孩子,你就不是男人;孩子是你的脊梁骨。我哪会知道有一天我会被自己的脊梁骨戳穿心扉。”

都是借口。都是不负责任冠冕堂皇的说辞。

不管是贫穷也好,还是无能为力,这些都不能构成不负责任的借口。

没有钱就想办法赚,无能为力就修炼自己到有力量有能力,便是一条腿在地狱里,也要尽力气提出来往生之境地走,带着光,也要给孩子光。

总之,要给孩子撑起一片温暖的天地,而不是让孩子们的颠沛流离给自己的不负责任与无知买单。

记得有个出租车女司机,为了能够多陪伴女儿,她带着女儿一起跑的士上班。

生而不养,鸟兽不如

有人问她,不怕女儿累么?

当然怕啊,她的女儿曾经累的说,“妈妈,我们回家吧。”

相信那个时候这位妈妈心里也是疼的啊,可是没有赚到钱,妈妈只好安抚她,“我们再跑一次机场好不好。”幸运的是,乘客中有个孩子,陪女儿玩,让女儿忘记了疲倦。就这样,这对母女跑了900多个夜晚。

我非常敬佩和赞同这位母亲,女儿与妈妈,彼此是能够心灵感应的。怕的不是累,怕的是不能尽可能多的在一起——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

像我家里的小宝宝,有一次我去工作,她死活都要跟着去,因为她不想跟妈妈分开。那是孩子的人生中必经的一个阶段:需要妈妈,分离焦虑。而这时候,给予她足够的爱和安全感,是非常必须的。

电影中的赞恩,在离家出走的时候遇到黑人女工拉希尔。这位拉希尔便与赞恩的父母截然不同。

拉希尔是一位单亲妈妈,有一位非常年幼的儿子。生活艰难,她一个人要同时打好几份工。可生活再艰辛,她也从来没有动过把孩子卖掉换钱的念头。

收留了赞恩之后,有时候她甚至会偷偷把客人没有吃完的蛋糕,带回家给两个孩子吃。

你看,爱就是一种选择,根本不是有能力没能力的事情,更不能非常简单暴力地归咎于贫穷。爱是一种付出,是一种守护,只要你想,你就有能力做到。那些生而不养的父母,本质里,无非不过“自私”两个字。

血缘也比不过天长地久的陪伴

很多人都听过毛晓彤的故事。

她的父亲要向女儿索要5000万赡养费,还直接上了电视台去要。

但实质上这位父亲并没有尽过抚养孩子的责任。毛晓彤一岁多的时候,他就和妻子离婚了。毛晓彤是跟随母亲一起生活长大的。这位父亲声称自己曾经为毛晓彤付出很多,而媒体的爆料却是,他长期有吸毒史,还进过监狱,根本就不是他自己说的那样付出很多的慈父。

很多人说既然是亲生父亲,给他也是应该的——这样的逻辑明明就是道德绑架:一个人没给过你爱,没养过你,生活里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鲜少出现过,而你成功了,就有义务赡养他了?

养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养比生,实在操心和付出多多了去了,简直不在一个量级。

而那些生了孩子,不但没有给过爱和养,还带来伤害和痛苦的父母,又有什么资格被原谅呢?

为人父母,如果没有能力抚养、陪伴和教育孩子,就不要轻易要孩子。

孩子不是一个玩具,不是一个物件,不是你想生就生,生了却不管不问的东西。养育意味着必须对孩子负责,如果对孩子不负责,就是一种对孩子的慢性谋杀!

有养才有资格谈赡养

去年微博上有这样一个新闻:说母亲当年因为超生,将1岁的小儿子送给了别人,患病之后求助被拒绝。

采访中,这位母亲说,实在没办法,才联系他的,还强调说他年薪55万。

很多网友都是赞成这位儿子的,有人说:“年薪55万不是你培养出来的。”

有的人帮着反驳,说毕竟是十月怀胎生下的,应该赡养。

可是有孩子的人都知道,将一个襁褓中的孩子养大成人需要付出多少心血!而送走孩子的亲生父母,无论是当你把孩子送走,还是如今想获得儿子的支持,出发点都是自己,这样的人,说白了不还是自私么?

“生而不养,断指可还;生而养之,断头可还;不生而养,百世难还!”

孝道是我们自古至今倡导的传统美德,但它并非天经地义的事情。生下孩子,却不养孩子的父母,有何资格要求孩子赡养自己。

父母帮忙带孩子,

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去年的五月份,绍兴的陈阿姨就因为不帮儿媳带孩子而被骂上了热搜。陈阿姨是个创业女强人,年收入三四百万,她觉得自己不老,便没有停止工作。

儿媳妇生下孩子之后,以为她会帮忙的,陈阿姨实事求是地说自己空闲时间不多,她说,“不行,我不带,要带,也得空闲时间搭把手,不然我帮你们请保姆也行。”连儿子都认为,你凭什么不帮我带孩子?

自己生的孩子扔给父母养,成了天经地义的事?

父母生了自己又养大自己已经够辛苦了,他们能帮忙带,是出于爱,但并非义务。可是现在,有多少人觉得父母带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要知道,父母帮忙是情分,不帮也是本分!

生而不养,鸟兽不如

现实里,见过太多生而不养的父母,有的的确是因为条件限制,可我见过很多收入不错,有条件抚养却不抚养的。他们不是养不了,是根本不想养!因为孩子会牺牲自己的自由,占据自己的时间,消耗自己的精力——总之,不想孩子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

他们宁愿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带,可是从小没有亲生父母呵护和陪伴的孩子,就算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养,心理上还是受到很大的影响。

生而不养,不如鸟兽。

养孩子的过程,

本身就是一场爱的修行之旅

很多人在没有孩子之前,似乎并不是真正懂的爱的内涵。教会他们真正去爱去付出去守护的,是养育孩子。

这个孩子来到世上的最初,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天使,你看到TA那么小那么可爱,你不禁心生怜爱。哦,那么个小小人,它简直就是上天的馈赠。

随着时间的过去,TA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灵性,有灵魂的人。TA不是一个物件,TA会蹦会跳,会笑会哭。

会用小手拉着你去看平日里你忽视的路边的花朵,会让你陪他一起玩游戏,你在这个过程中,恍然记忆起自己的童年,并且又重新体验到去爱别人的滋味,爱别人的同时,又爱了一次自己。

你看着TA的眼神,似乎洞穿一个不可言说的神迷世界,里面是干净无私,是纯粹明亮。

你又发现,哦,原来自己沉迷于成人充满勾心斗角,充满物欲横流的浊臭世界太久了。你的心,早就蒙尘了,陪伴孩子的过程里,你虽然也会被熊孩子气到,但大部分时候,TA的无邪,帮你擦去了心上的尘土。

你陪伴TA的过程,也是逐渐发现和找回自己的初心,自己的爱的过程。

本来你抽烟酗酒,本来你喜欢吵吵嚷嚷,本来你不怎么注重边幅,本来你总是在工作中混日子,因为孩子的出现,你洗心革面,要给TA做一个好的表率,要成为孩子心里的英雄。

就像电影《勇往直前》里面的那位刚刚晋升为父亲的布伦丹·麦克多诺,他原本是个瘾君子。是女儿的出生,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爱和责任意识。

而错过,或者故意抛弃孩子的人,便失去了这一场,灵魂里,爱的修行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