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人非正式投票贊成冥王星恢復行星身份!冥王星恢復眾望所歸?

自從2006年冥王星被定性為矮行星以來,關於是否應該將其視為行星的爭論就一直很激烈。

冥王星是第一顆被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體積相對較小,僅有月球的三分之一。自2006年起,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前主席羅恩•埃克斯(Ron Ekers)代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參加了這場行星之爭。這個定義說,一顆行星必須圍繞太陽運行,必須有一個近乎圓形的形狀,並且必須“清除其軌道周圍的鄰居”。從歷史上看,正是這第三點在冥王星的行星主張中引發了最多的爭論,因為即使是在較大的行星附近,也有許多小行星在軌道上運行。

130人非正式投票贊成冥王星恢復行星身份!冥王星恢復眾望所歸?

2015年,新視野號探測器飛越冥王星後,圍繞冥王星行星地位的爭論愈演愈烈。新視野號揭示了一個充滿驚喜的世界:巨大的山脈,可能存在的內部海洋和稀薄的“外大氣層”。考慮到冥王星複雜的地質構造,斯特恩和天文學界的其他一些成員開始主張,冥王星應該再次被指定為行星。同年7月,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號宇宙飛船飛越冥王星時,新視野號拍攝到了冥王星上3公里高的冰山。

130人非正式投票贊成冥王星恢復行星身份!冥王星恢復眾望所歸?

近日在華盛頓舉行的哲學社會討論會議上,一場關於冥王星行星性的友好辯論以一場非正式投票結束,投票結果支持恢復這顆矮行星的地位,其中130人投票贊成冥王星成為行星,30人反對。在辯論中,科學家斯特恩贊成用地球物理學的定義來定義行星性。簡而言之,這表明行星的質量必須足夠大,可以呈現出近乎圓形的形狀,但又不足以在內部發生核聚變(就像恆星一樣)。

冥王星是1930年在尋找一顆導致軌道不規則的行星時發現的。但是冥王星太小,無法引起這些擾動,後來的計算表明,對海王星軌道的最初計算是錯誤的。但這仍然是一個幸運的發現。體積較小的冥王星在其軌道上的那個點比現在離太陽更近,也更容易用當時可用的望遠鏡觀測到。

130人非正式投票贊成冥王星恢復行星身份!冥王星恢復眾望所歸?

直到60年後,在柯伊伯帶才發現了與冥王星大小相近的其他天體。然後,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邁克·布朗(Mike Brown)領導發現了一個名為2003 UB313的天體,據信它比冥王星還要大。

2006年8月在布拉格舉行的國際非盟會議上進行了投票,有424個成員國參加了投票。大多數人投票贊成將冥王星重新定義為矮行星,以及投票前幾年發現的其他一些“跨海王星天體”。

斯特恩還認為,在太陽系較遠的地方,要清除小天體要困難得多,因為它們在圍繞太陽的軌道上移動的速度要慢得多,而靠近太陽的天體則由於軌道運行的性質不同。這意味著在太陽系的外圍,行星需要越來越大的質量來清除小天體。即使是地球,如果你把它移到離太陽100個地球-太陽距離的地方,它也沒有資格成為一顆行星。

儘管爭論之後冥王星的行星地位並沒有改變,但它確實構成了一系列更廣泛的研究和問題的一部分,這些研究和問題仍在繼續,你說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