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邂逅2】一個武漢“扁擔”的漢正街縮影

【生命邂逅2】一個武漢“扁擔”的漢正街縮影

“扁擔餐館”的肉菜架子留在食客視線裡

晚上21:30,熟悉的送氣工小毛到武漢漢水街“扁擔餐館一條街”的“扁擔餐館”收錢,這是他每天的慣例,上午將液化氣送過去,深夜去收錢。

小毛送氣的其中一家主人是孝感老鄉,因為敘述的需要,就叫他老孝吧。

當天是清明假期,老孝已經停止炒菜,沒有新的客人了,他給自己炒了幾道菜,夫妻倆在摺疊式簡易餐桌邊坐下來,桌上擺了一瓶啤酒。

小毛拍了一段視頻,掃視了一圈店子內外。

店門外,只剩下一桌客人,另一張桌上擺著老孝為自己炒的菜;店門口,擺著幾個煤氣瓶,灶臺和肉菜架子留在食客視線裡;店內,一個年輕的女服務員在逼仄的廚房收拾,地面溼漉漉的,鋪著幾塊花花綠綠的紙板。

小毛加了一句旁白:“這就是老孝的生活,老孝說,老闆吃了我再吃。”

畫面中,老孝笑得一臉羞澀,白淨紅潤的臉龐,看不出已是年屆六旬。

小毛說,老孝當天算是吃晚飯早的,因為清明節前後不少“扁擔”回鄉下秧,他們在鄉下種著田。“扁擔餐館”客人少了許多,平常這個時候,老孝還在忙著炒菜。

小毛給老孝送氣幾個月了,每一次,老孝夫妻都熱情地邀他坐下來吃個宵夜,但他都婉謝了。小毛說,第一次在老孝店裡吃飯,老孝怎麼也不肯收他錢,心裡過意不去,於是再也不在老孝店裡吃飯了。

跟老孝打交道久了,雙方開始無話不說,老孝一家的生活就在不經意中鋪展開來。原來,老孝年輕時做過下鄉知青,40年前到武漢發展,從搬運工起步,做過很長時間“扁擔”,25年前在“扁擔餐館一條街”開了這家餐館,而今兩個兒子都在武漢成家,晚上出攤經營燒烤。

老孝當年到武漢的第一站,跟小毛的父輩有交集,都在漢西車站665倉庫做搬運工,彼此很熟悉。

那時,家鄉村裡組建了30多人的搬運隊,攬下了665倉庫部分搬運活。1994年,筆者南下廣東時,提前到武漢等車,曾到村鄰搬運的665倉庫歇腳。

從事漢正街“扁擔”行業多年的老孝,對“扁擔”行業有這樣的描述,“扁擔”裡還有“扁擔老闆”,跟漢正街商戶比較熟的“扁擔老闆”接很多活,分給下面的“扁擔”做。

到武漢的前面15年,老孝做過搬運,打過短工,做過挑夫,後來到漢正街發展,做了一段時間漢正街“扁擔”。

孩子到了受教育的年齡,家庭負擔重了,“扁擔”營生維持不了一家人生計,老孝看到漢正街“扁擔”扎堆,鼎盛期漢正街有10萬“扁擔”,於是,夫妻倆到“扁擔餐館一條街”偷師學藝,學會了炒菜手藝,掌握了經營流程,自己租下一個門面單幹,至今沒有亮出招牌,做的都是熟客生意,客人以家鄉人居多,所幸“扁擔”中同鄉多,他的餐館有了口碑。

老孝留給人的印象是沒脾氣,永遠帶著一臉寬厚溫和的笑,從不抱怨。

小毛說起一件舊事,有一次,老孝的妻子在店門口擇菜,一輛車將妻子撞倒了,救護車及時趕到,將妻子送進醫院,做了CT檢查,醫生說沒有大礙,但要休養。討論賠償時,老孝夫妻體諒對方也是討生活的人,讓對方賠3000元算了。他們說,自己的兒子曾經開車撞到人,賠了4萬多元,讓他們心疼不已,將心比心,只要人沒事,沒必要讓對方背上沉重包袱。

當晚,老孝的兩個兒子都出攤了,分別賣烤雞腿、烤雞排,每人推一臺車出去,這是慣例。

老孝的大兒子有兩份工作,白天,大兒子給漢正街老闆拖貨,開著自己的五菱麵包車,有時跑仙桃、潛江、洪湖,有時跑武昌、漢陽。

老孝的小兒子手指不太利索,幹活有點慢。

每天白天,老孝夫妻給兩個兒子買好燒烤料,洗淨、醃製,中午也沒時間休息。到了晚上,監督兩個兒子出攤,除了颳風下雨不宜出攤,老孝夫妻監督兩個兒子必須出攤,提前一個小時幫著把車載燒烤攤推出去,下午17:30準時出攤,還不讓兩個兒子提前收攤,要求他們每天守到深夜23時準時收檔。

小毛說,老孝包辦了兩個兒子的煤氣,不用兒子操心用氣。

老孝有個心願,小兒子給他添了孫輩,但大兒子一直沒有生孩子,大兒媳又是獨生女,他們盼著大兒媳早點生個大胖小子,若兒媳懷上了,他們就結束“扁擔餐館”生涯,專職帶孫輩。

問老孝在武漢買房了嗎?老孝笑笑,不吭聲。只說在家鄉城市建了三間三層私房。

小毛說,老孝的兒子應該在武漢買了房,因為兩個兒媳都是武漢本地人,如果沒有房,中小城市來的人很難娶到省城武漢妹子。

小毛感慨,老孝一家多虧了這家“扁擔餐館”。

阮成發當武漢市長的時候,在武漢黃陂開發了盤龍城,希望將漢正街部分商戶分流去那裡,黃陂是阮成發的家鄉。許多人在盤龍城買了門面,我的村鄰里也有人在盤龍城買了門面,但許多門面租不出去,漢正街也日漸衰落,客人越來越少,“扁擔”數量一落千丈,“扁擔餐館一條街”在拆遷改造中不斷縮小,許多“扁擔”和“扁擔餐館”轉型做了別的營生。

小毛說,老孝是漢正街興衰的見證者。

2019-05-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