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扁擔“退休”記

暮春的武陵山區風和日麗,清風徐徐。4月14日,玉屏侗族自治縣田坪鎮彰寨村,家住村裡最高峰老娃林山上的村民楊國政起了個大早,他擰開水龍頭,把門前的菜園澆了個遍。

玉屏:扁担“退休”记

往年這個時候,他和村裡其他村民一樣,每天要到離村莊3公里遠的八斗坡去挑水,一早上要把水缸挑滿,才下地幹活。如今,水龍頭一開,泉水自然來。楊國政感慨,昔日村民挑水行走在小路上的場景已看不見蹤影,壓在自己肩頭30多年的扁擔終於“退休”了。

彰寨村地處武陵山腹地,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區,穩定水源匱乏,加之季節性缺水,吃水成了當地群眾生活中的難腸事,每家每戶的水缸成了僅次於糧倉的珍貴容器,挑水扁擔成了村民居家必備的農具,排隊取水成了家務中的頭等活。

彰寨人的一天,從挑水開始。“天不亮就出門,從山腳挑到山上,一擔水搖搖晃晃,到家就甩掉三成。”52歲的楊國政,自從學會挑水後,扁擔就陪著他。

從有勞動力的孩子到花甲老人,清晨挑水是他們的共同記憶。大多數人都覺得,每天挑滿水缸後,才能心安。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彰寨人都練就了一副好肩膀。

玉屏:扁担“退休”记

挑水難,存水難,吃水便萬分珍惜。51歲的村民黃開仁深知每一滴水的珍貴。在他的講述中,一天的用水是這樣的:

清晨挑來的水,一半存著,一半生活。早晨洗臉的水,晚上洗腳,最後再拿來喂牲口。

面對現實,彰寨人從未認過命。多年來,在上級的支持和幫助下,在村支兩委的帶領下,村民們挖水井、修水渠、存雨水,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吃水問題。

2001年,政府投入56萬元,村民投工投勞,在村裡人口相對集中的新田凸打造了120米的深井,歷時一年,清甜可口的地下水嘩嘩流出,解決了附近村民的生活所需。

然而,遠水解不了近渴。19個自然村的村民散住在不同的坡嶺上,深井水不可能流到每家每戶,大多數村民依舊沒有擺脫挑水的煎熬。

利民之事,絲髮必興。跟隨全國精準脫貧的腳步,我省把打好基礎設施硬仗作為打贏脫貧攻堅“四場硬仗”中的首場硬仗,著力於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玉屏:扁担“退休”记

在脫貧攻堅中,田坪鎮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把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作為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以確保每一位群眾喝上放心水。

“黨的政策好,僅用了兩年時間,修建了14個蓄水池,自來水管鋪到各家門口。”至此,彰寨人世代翹首以盼的自來水,終於得償所願,徹底解決了2525人的吃水問題,為全村脫貧夯實了基礎。黃開仁感激道。

作為飲水工程直接受益者之一的楊國政,修新房時舊水缸和舊木桶沒有了用武之地,被扔在了老屋牆角,留下已“退休”的扁擔,作為念想。

“昔日挑起整個家庭生活的扁擔,如今卻成了懷舊的對象。”彰寨村村主任黃萬坤說,農村飲水工程實施後,道路建設、產業扶貧等項目先後在村裡落腳,“退休”的扁擔落滿灰塵,它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見證著鄉村鉅變的昨天和今天。

現在,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油茶種植、生豬養殖、淡水魚養殖以及壩區蔬菜產業的發展,彰寨村的生產、生活方式隨之改變,這座黔東小山村,正朝著鄉村振興的步伐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