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好不好,就看这一点!

王蓉教授是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2017年,她跟同事在中国29个省份353个县,调查了4万多户家庭,以及多种类型的教学机构。根据调查,她在2018年出版了一份报告,试图去解释普通中国人对教育的看法。

她提到一个词语:教育的“拉丁美洲化”。她用这个词来描述教育的高度不平等化。这个词具体指的是,在一个收入差距显著的社会里,中高等收入的家长,可能逃离公共教育体系。他们会转向私立教育,为自己的孩子寻求更高更好的教育服务。而公立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随着生源不断流失,质量会更加下滑。

这种情况下,如果高等教育机构,仍然享受着政府的高补贴政策,就会造成教育不公平格局。因为,社会中的优势群体,在私立中小学接受了优质的教育,更有可能考上这些提供优质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然后,教育不公平会加剧社会阶层的固化。

当然,这种情况在中国尚且没有发生。不过,中国普通家庭对教育也非常焦虑。王蓉教授认为,这是由于中国教育的筛选机制造成的。

中国的教育设计,是一层一层在筛选优秀的学生。中国的高等教育讲究的是“拔尖”。政府的投入也是在“拔尖”,大学之间的分化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有个玩笑说,农村老大妈都不问你孩子上没上大学,而是问,你孩子上的是985吗?因为大家都知道上普通大学已经没用了,要上985大学这样的一流大学。高等教育的压力会一层一层传递到基础教育。“不上好幼儿园,就上不了好小学;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北大清华”;“每一步都在筛人。被筛下来,就意味着和上一层的优质教育绝缘了。”

王蓉教授说,其实美国教育问题也很多,“我对所有推崇美国教育的人都有质疑”。美国是教育高度不平等的国家。美国的一部分精英私立学校,比如哈佛大学,都有传承录取的传统,也就是更倾向于录取校友的孩子。这种情况下,优势群体的优势会进一步扩大。

但是,美国高等教学非常多元化。这是中国应该学习的地方。美国的高校,有常春藤,有文学理学院,有州立大学,甚至不同学校都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取向。这点不像中国的高校,都在竞争一个塔尖。

教育好不好,就看这一点!
教育好不好,就看这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