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席捲海外互聯網背後,究竟是哪股神奇力量?

“冥想”席卷海外互联网背后,究竟是哪股神奇力量?

這是美劇《硅谷》中的場景:

四位創業GEEK絞盡腦汁也想不到一個合適的公司名稱的時候,房東Erlich選擇求助於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冥想。他獨自開車駛上高速,服用了迷幻藥之後,在公路男廁裡進入“無人之境”。

“冥想”席卷海外互联网背后,究竟是哪股神奇力量?

除了《硅谷》,在《西部世界》、《紙牌屋》、《生活大爆炸》等大熱美劇中,都有“冥想”的身影出現。這股來自古老東方的神秘力量,正在逐漸征服海外互聯網。“冥想”席捲海外互聯網背後,究竟是哪股神奇力量?

“冥想”席卷海外互联网背后,究竟是哪股神奇力量?

來自古老東方的神秘力量

當下席捲美國的“冥想”,或許譯為“正念”(mindfulness)

更加準確。兩者有所區別,同時也有重合。

1893年印度瑜伽大師在芝加哥世界宗教會議上正式將冥想(meditation)傳入美國,上世紀70年代美國分子生物學家卡巴金(Jon Kabat Zinn)根據印度佛教巴利語“sati”(意為關注)提出“正念”(mindfulness)這一概念,弱化了冥想中的宗教色彩,強調“不帶批判、有意識地去覺察當下”。

“冥想”席卷海外互联网背后,究竟是哪股神奇力量?

卡巴金在將冥想作為一種治療技術的應用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79年,卡巴金在馬薩諸塞大學開設了一門冥想減壓課程,該課程旨在幫助患有慢性疾病和癌症的人通過冥想技巧來應對疼痛和疾病帶來的心理壓力。

由此,“冥想”便從某種東方的、神話般的東西,轉變為基於現代科學的概念,也正是在這樣的概念轉變中,“冥想”逐漸被美國主流社會所接受。

反文化潮流、自然主義、嚮往東方哲學……上世紀60年代美國西海岸的嬉皮士精神一路向東吹拂,至今,“正念”已經逐漸褪去了宗教意義,成為一種備受追捧的生活方式。甚至,催生了一個價值12億美元的龐大產業。

冥想產業化:這門生意值12億

根據Marketdata發佈的美國冥想市場研究,2014-2017年的三年時間裡,美國冥想市場估值持續增長,至2017年已達12.1億美元。同時,Marketdata估計,這個數字將於2022年達到20.8億美元。在龐大的冥想產業中,冥想應用和工作室是兩個主要部分。

通過讓用戶實現隨時隨地冥想,“引導冥想”(guided meditation)類應用取得了令人咋舌的成功。儘管細究起來,冥想本身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並不需要技術的幫助。但美國最大的兩款冥想應用,Headspace和Calm,每年都能通過他們的訂閱服務各自獲得超過5000萬美元的收入。

“冥想”席卷海外互联网背后,究竟是哪股神奇力量?

Calm(左)和 Headspace(右)

以Calm為例,這款估值10億美元的APP以“放鬆”為主題,目前是全美收入最高的冥想類應用。它的版塊其實很簡單:冥想和睡前故事。冥想包括一個7天的助眠音頻項目和一個21天的心情舒緩項目;而睡前故事版塊則提供不同講述者和背景音樂的睡前故事。

Calm直接通過訂閱獲利,而不是廣告費用。龐大的冥想初學者是它的主要用戶群體,其中30~35歲的女性用戶為主流用戶。

“冥想”席卷海外互联网背后,究竟是哪股神奇力量?

MNDFL的一間冥想工作室

冥想貨幣化的另一種主要形式,是冥想工作室。在紐約,像MNDFL這樣受歡迎的冥想工作室裡,30分鐘的冥想指導需要花費18美元。而MNDFL只是美國2450多個冥想中心中的一個。這類工作室通過售賣冥想課程和會員資格,創造了超過6.6億美元的收入。

除了冥想類應用和工作室之外,冥想的生意觸角同時伸向了許多角落,包括飲食、購物、旅行,甚至散步。在深夜電視節目中,“正念”也正在成為主流。

“冥想”席卷海外互联网背后,究竟是哪股神奇力量?

以貝爾蒙德(Belmond)的正念旅行項目為例。這個名為“正念河遊輪”

(Mindfulness River Cruises)的靜修項目,每個人七晚的費用可能高達數千美元,包括西藏瑜伽、全天冥想課程、健康美食,以及到緬甸和喜馬拉雅山等地進行冥想的短途旅行。

哈佛大學醫學院甚至正兒八經地推出過一輯名為“八步實現正念飲食”的專欄,從食材採購、烹飪到進食方式,全方位地教你如何用正念的方式吃東西,並十分貼心地在文末附上了“正念飲食中心”的網址,人們可以在這個網站上找到全美各地指導“正念飲食”的教師們,向他們尋求指導。

“冥想”席卷海外互联网背后,究竟是哪股神奇力量?

被冥想征服的巨頭們

在美國,說起對冥想最為狂熱且虔誠的地方,那一定是硅谷。畢竟,對這股“東方力量”的崇拜,就是從五十年前的西海岸嬉皮士開啟的。

到今天,硅谷的科技極客們仍然愛冥想。

Google內部有一個名為gPause的小社團,旨在幫助員工們獲得“正念”,以緩解工作壓力、放鬆身心。gPause鼓勵員工每天花至少十分鐘冥想,並且分享冥想經驗、推薦相關的書籍和app,甚至互相解答關於冥想的問題。

“冥想”席卷海外互联网背后,究竟是哪股神奇力量?

愛冥想的巨頭不止Google一家。

蘋果公司為它的員工提供專門的冥想室,並且每天撥出半小時的時間供員工冥想,這已經成為了蘋果員工每天的工作內容之一。畢竟,喬布斯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學習日本禪宗,一直是東方哲學的忠實擁躉,“冥想”在蘋果的企業文化中佔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也就不足為奇了。

“冥想”席卷海外互联网背后,究竟是哪股神奇力量?

如果說開設冥想室、鼓勵員工冥想還只是硅谷的常規操作的話,那麼Twitter CEO傑克·多西(Jack Dorsey)專門去緬甸苦修的行為,就確實十分硬核了。

2018年,傑克·多西給自己的42歲生日禮物,是去緬甸著名的Dhamma Mahimã苦修所進行為期十天的內觀久坐苦修(Vipassana)。

內觀久坐苦修與人們通常所想的靜坐冥想大有不同,它要求“無音樂、無談話、無眼神交流”的環境。傑克自己在推特中寫道,“這是一個剪除快感、直面痛苦的過程。所以整整十天裡,他每天早晨四點起床,大部分時間待在一個只有床和廁所的小房間裡,每天進行17個小時的內觀久坐苦修,唯一的一段休息只有45分鐘,並且是以走路的方式完成。

“冥想”席卷海外互联网背后,究竟是哪股神奇力量?

而在這十天的苦修結束後,傑克自己的總結是——這是一段“打破心靈最深層並將其重新編程”(hack the deepest layer of the mind and reprogram it)的旅程。

你看,硅谷這群啥都能黑的程序員們已經開始hack自己的心靈了,用冥想的方式。

冥想拯救互聯網社畜

巨頭之外,美國的社畜們也開始抓住冥想這根稻草,以求在洪水一般的社會生活中得到片刻喘息。

畢竟,“佛系青年”這個物種也許是世界各國共有的。只不過我們佛的方式是枸杞泡茶藥包泡腳,而他們的方式是冥想。

據統計,過去5年冥想在美國的普及率提高了三倍。目前,已經有超過930萬美國人將“冥想”作為每天放鬆自己的方式。

“冥想”席卷海外互联网背后,究竟是哪股神奇力量?

從1940年到2018年,正念的受歡迎程度急速上升(數據來自谷歌)

在Instagram上,“正念”這一概念正在蓬勃發展。目前,有超過1200萬篇貼有“正念”標籤的帖子,還有成千上萬個類似於“正念”或“正念實踐”的相關帖子。

“正念”標籤下的熱門帖子包括“請對陌生人微笑”和“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只要有耐心。”還有一些相關的自拍或是瑜伽姿勢、書籍或飲料的照片。

“冥想”席卷海外互联网背后,究竟是哪股神奇力量?

在Ins網紅的世界裡,正念正在成為一種流行,和食物、美景等一樣,是一種生活方式。

而這些網紅,正在和硅谷巨頭們一起,把“冥想”,或者說“正念”,更加深入地推進到美國的主流社會中。

冥想有多神奇?還不是焦慮在作祟

冥想為什麼就抓住了美國人的心?難道真是來自古老東方的神秘魔力?

嬉皮士精神不滅

前文中多次提到的“嬉皮士”文化,是在談論冥想問題時繞不開的一個關鍵詞。

上世紀六十年代,當反主流文化席捲全球時,美國西海岸的追隨者們反對主流、迴歸自然,東方哲學中的禪修、冥想成為他們寄託的對象。

“冥想”席卷海外互联网背后,究竟是哪股神奇力量?

上世紀60年代的嬉皮士

反文化運動與彼時的計算機熱潮融合下的產物,也許就是如今仍然熱愛冥想的硅谷。喬布斯年輕時也曾是一個嬉皮士,目前舊金山灣區也仍是美國禪修水平最高的地方。

“焦慮”才是世界病

如果說嬉皮士文化是冥想在硅谷擁有深淵影響力的一個歷史緣由,那麼焦慮,則是冥想席捲海外互聯網的一個共通因素了。

2018年,美國精神病學會的一項在線調查發現,美國人對自己的安全、健康、財產、政治和人際關係越來越焦慮。與前一年類似的調查結果相比,現在美國又39%的成年人比一年前更加焦慮。美帝眾所周知的醫療和教育“兩座大山”自不必說,排在前五位的引發美國人焦慮的理由是:經濟狀況、睡眠、健康、工作壓力和國家未來。

“冥想”席卷海外互联网背后,究竟是哪股神奇力量?

這年頭,焦慮已經是世界病了。當我們在手機上瘋狂訂閱知識付費時,美國人緩解焦慮的方式,或許就是靜坐冥想吧。

- E N D -

你能為我摘一顆星星嗎?

“冥想”席卷海外互联网背后,究竟是哪股神奇力量?“冥想”席卷海外互联网背后,究竟是哪股神奇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