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

打工还债日记


元朝就像一座大山摆在那里,任何人都不能视而不见,否认它的存在。

古代中国讲究正统,其实所谓的正统仅是一个表现形式,是新的统治者为自己的统治找一个合理的依据罢了。

朱元璋为何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

因为元代已经用实际行动将自己的正统地位做实了。

一、元灭金、南宋,实现大一统,成有为正统的唯一人选

元代是一个大一统朝代,用无可辩争的统一行动消除了其他政权的存在,这样一来,正统只有元代政权。

对正统存在争议,一般是在政权并立时期,抢夺正统地位很重要。但是元代已经将金、南宋等其他政权完全消灭,而且尽管元代统治时间短暂,但是也有八九十年之久,金南宋等残余势力早被肃清,想用金或南宋来续接正统早就不可能了。

而且元代统一不久就开始着手修辽、宋、金史,修史的时候元廷就该以哪国为正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争论之后产生了两派观点:

一种主张“以宋为世纪,辽、金为载记”,认为以宋为正统,将辽金纳入宋史之中附记。

第二种则坚决主张“以辽、金为北史,宋为南史,”分南北记录历史。

两种观点吵了很久,使得修史迟迟无法行动,最终到元末顺帝时期,确定三国分别写史,各为一史,独自成书,各成一统。

就这样《辽史》、《金史》和《宋史》分别成书。

可别小看这样的修史方式,三国各为史,各成一统,就意味着三国都不是正统,都只是一个分立的政权而已,这样一来,再次实现统一的元才是真正的政权。

参与修史的绝大多数都是汉人知识分子,这说明这种观点也是被汉人知识分子所接受的。

说的再简单一些,实力才是王道,元朝已经消灭其他朝代,已经实现了对全国的有效管理,那它就是正统。

二、承认元为正统是明代承接正统的现实需要。

明太祖朱元璋赶走了蒙古人,灭了元朝,如果不承认它是正统,那么是自己存在的合法性也就不存在,这对自己的统治无疑是大大不利的。

朱元璋若是不承认元是正统,那只能承认宋是正统,这样一来朱元璋的行为只能是“反元复宋”,他将如何自处?

也就是说朱元璋将以怎样的身份进行统治呢?

朱元璋的行为可不是匡扶宋室,他也不是也宋丞相或宋将军的没有号召百姓反元的,事实上赵宋灭亡后,正宗的帝裔已经绝了。

不承认元为正统,那么朱元璋就不好称帝,他的称帝行为也将是僭越非法之举了。

元已经是正统了,朱元璋承认它是正统是自然而然的举动,加上政治需要,也是顺理成章的。


微史春秋


朱元璋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是一件让人不太理解的事情。至少现在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现在很多人根本就不承认元朝,认为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是对中国的一种殖民。现在的人不承认,反而那时候的朱元璋,却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

要知道,朱元璋是靠反对元朝起家的。而且他当时是站在汉人的立场上,采用排蒙的方式反对的,就和我们现在一些狭隘的青年的做法,几乎一样。朱元璋在《讨元北伐檄文》中,特别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这样的口号。

朱元璋之所以要提这个口号,目的是为了聚集民心,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讨元的队伍中来。而他确实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确实因为这个,让朱元璋的整个北伐战争打得顺风顺水。朱元璋先后发动了八次北伐,把北元搅得天翻地覆,让北元再也没有力量和明朝抗衡。

(朱元璋画像)

既然朱元璋依靠“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获得那么大的好处,并最终获得大明江山。为什么却不继续否定蒙古人,反而在建国后,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并且立刻给元朝修史呢?

我觉得朱元璋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承认元朝才不会成为无根之水。

明朝是在元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对于朱元璋来说,元朝就是“腐朽”,明朝就是“神奇”。没有元朝这个“腐朽”,就没有明朝这个“神奇”。

具体地说,就是只有承认元朝作为一个朝代,这个朝代已经“气数已尽”了,明朝这个朝代才会以“真命天子”的形象“冉冉升起”。

有人可能会说,明朝可以不承认元朝,只承认宋朝呀。可以认为明朝是在宋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呀。这样不是更有说服力吗?

恰恰相反,只承认宋朝不承认元朝,有很多麻烦事。一是既然只承认宋朝,那么你朱元璋就不该直接称帝,而是应该寻找宋朝的后裔称帝。二是只承认宋朝,当时宋朝的版图很小,那么获得的宋朝以外的领土,就是一种侵略。三是只承认宋朝,对于元朝那段历史的认定就会很尴尬,中华历史,就成了断代史。

(朱元璋起义)

二、承认元朝才有利于让北方的百姓归心。

明朝是要建立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并不是只想偏安江南。既然想建立一个大统一的朝代,因此就必须要能够让整个元朝范围内的老百姓都归附。如果朱元璋一直只站在汉人的立场上,甚至是站在南边汉人的立场,显然是不容易让中国境内的其他民族,尤其是让北方的各民族归附的。因为北方的这些民族,他们很大一部分是承认元朝归附元朝的。如果朱元璋不承认元朝,显然是不利于团结的。

当初朱元璋讨元的时候,目的是要让更多的南方人加入到这场战争中。现在承认元朝,也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国民加入到明朝的大家庭来。

(讨伐北元)

三、承认元朝才有利于朱元璋继续讨伐北元。

如果认为元朝是一种异族入侵。那么,当明朝恢复了原先南宋的江山以后,他就没有理由继续讨伐北元了。因为人家蒙古人已经把你汉人的江山还给你了,你再讨伐,就是一种侵略。

反过来,如果朱元璋承认元朝,那么,元朝作为一个“气数已尽”的朝代,他所有的版图,都应该被新的“冉冉升起”的朝代所替代。也因此,明朝讨伐北元,就师出有名,理直气壮了。因为是要把那些“腐朽”的残余势力消灭,当然就必要要赶尽杀绝了。

也正是这一点,朱元璋进行了八次北伐,并因此彻底扑灭了蒙古人反扑的可能。


张生全精彩历史


在明朝初年,不但朱元璋承认元朝的正统性,就是广大的明朝人民,也是承认元朝的正统性的。

这里有一个故事,说朱元璋的头号大将徐达奉命北伐,在快打到北京的时候,却故意的放跑了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

等他回来的时候,朱元璋就责备他。徐达却反问朱元璋说,人家现在虽然衰落了,但曾经也是统治过中国的皇帝,我把他抓回来,你打算怎么办呢?

言下之意就是说,人家曾经是皇上,你敢杀了人家吗?你杀了人家天下人怎么看呢?

另外,在当时还有很多元朝的遗民。所谓遗民,就是前朝留下来的,拒绝在新朝当官的人。

而在这些所谓的元朝遗民中,你可别以为他们都是蒙古人或者色目人,这些移民中其实大量的都是汉人。

其中最著名的是被明朝人称为“国初三遗老” 杨维桢、沈梦麟和藤克恭。他们在明朝虽然参加过编写《元史》,但是都拒绝在明朝正式当官,但是他们都安然无恙的活到八九十岁。

虽然朱元璋曾喊过“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但他经常说的却是另外一番话,他说:元朝虽然是夷狄建立的,但是他们入主中原将近百年,老百姓都是有赖他的生养。

元朝的灭亡,只是他的气数,我朱元璋并不是推翻了元朝,而是从群雄手中夺得了天下。

可见在明朝人眼中,大家都认可元朝的正统性。

大家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这其实是因为元朝做了一件非常影响深远的事情。

这件事情就是为前朝修史,在元朝宰相脱脱的主持下,修了《辽史》、《金史》,,《宋史》。

修史,这个传统可不是草原文明有的。在草原上没有人去写这个东西,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儒家传统。

对儒家来说,只有修了前朝的历史,才能说清楚自己这个朝代是如何继承了前朝的天命,从而才能让帝国的法统获得一个清晰的表达。

所以说元朝修史,从文化上承认了他是中国正统朝代的继承者。

而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当中,所谓的夷夏之防,并不是指地域,而是指文化。夷狄如果提高了文明程度,承认了汉文化,他就是华夏。相反的,如果华夏文明堕落了,它也会变成夷狄。

在古代中国,包括在古代中西方世界,人们的观念中,并没有现代所谓的民族国家的观念。

现在的民族国家是民族主义兴起以后建立的,有清晰的疆域的国家。

而古代中国人更多的是以文化来认同一个国家,古代的中国人更看重的是天下,而对国家的概念不是看得太重。


三上历史



朱元璋承认元朝正统性当然是能理解的,如果朱元璋不承认元朝哪他所建立的王朝也不会被人承认,这是中原王朝更替历来的规矩,后面的王朝的兴起一定程度归于前面王朝,所以他肯定会把前朝视为榜样,让这个王朝学习,那他的帝位就毋庸置疑。


朱元璋是明太祖,大明的建立者,生在大元时期的河南江北行省凤阳,在一生漫长的四十岁都在元朝渡过的,元朝虽然有严重的等级划分,对百姓苛税很重,朱元璋从小就家庭贫困,上餐接不了下餐,饥饿从小困扰着他这个破败的大家庭,他的哥哥父母先后因为饥饿夺取了生命,排名重八的他而言只有靠自个自力更生,所以朱元璋早年的日子一直在饥饿与压榨中渡过。一方面是家庭的极度贫困,另一方面则是元朝的压榨,在历史上,南人的地位是很低的,元朝为了奴化百姓不让造铁器,通货膨胀,姓名也不让起,还有严重的税赋,江南地区的人民哪能受这样的歧视和对待,纵观整个元朝,江南地区一直是元朝棘手的地区,从忽必烈到末代皇帝妥欢帖木儿时常爆发起义,令忽必烈也没想到他的庞大帝国会毁在他曾较晚被灭的南宋地区手上。


忽必烈于1279年灭了南宋,1292年去世,可是就在他去世的五十年后,大元已经出现了满身伤疤,1351年江南地区就出现了割据政权,与北方大元一直僵持了二十年有余,最后降而复叛,纸包不住火,起义军势力越来越大,直到红巾军兴起一切情况变了,朱元璋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地区形势,消灭军阀,建立大明后,慢慢的向全国蔓延,直到徐达攻陷大都后,元朝算气数已尽。


在明军攻陷大都时还有个小插曲,朱元璋刻意放走元顺帝,让他归北。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无非就怕他俘虏先朝皇帝后,处置成了问题,他的名份也就无法被承认。毕竟元顺帝也做了他的国君有好些年,场景很尴尬,所以不想问罪于他,就放弃追逐。在朱元璋看来元顺帝是个人罪过在于昏庸无为和陈后主和李煜不无两样,大元的倾覆一定程度归功于天灾人为,所以没有示元朝为真正的乱朝,元朝在当时也为华夏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尤其疆域庞大超过任何时期,国家很长时间处在稳定时期,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分裂局面,就如秦朝一样,这也是他先见之明的手段。


早起他虽然打这旗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孙中山推翻清朝也是摆这个姿态,明摆着有极端民族色彩,同样可到后来壮大之后口号又变了,目的旨在推翻一个政权而已。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处心积虑承认元朝正统,目的就是让周围未降服地区兵不血刃承认他的统治,进而达到天下一统,实事证明明朝这样做是明智的,大明也除了外蒙继承了大部分元朝领土。在对漠北之战的同时朱元璋同样打着南北一家息兵口号,可是由于元庭政权转移,漠北局势不稳,由于劣势的地形,很难一时剿灭,相反逃亡漠北的大元残余却自立朝廷建立北元,而称大明为南朝。朱元璋急于统一漠北一定程度还是想恢复大元版图 。他之所以承认元朝正统也是出于这一点,明朝想继承元朝的一切,包括对西域和周围各国拥有的宗主权,他这样做也没有违悖常理,反而促进了大明和大元比肩的盛世。

朱元璋承认元朝为正朔是合情合理的,他抛弃了狭义的观念,用君王大度心态看待历史问题。元朝本身就属于中原式的王朝,不论政治和文化,他只是一个时期,也促进了中原地区各方方面面的进步,比如元曲,交钞等。没有元朝存在,大明也不可能容易统一天下。所以反而感谢大元的兴起,是受天命,结束南宋分裂王朝的开始,为华夏复兴屹立于世界打好了基础,所以朱元璋不可能忽略这样重要的王朝。


龙文说史


纵使如明太祖朱元璋这样出身草莽、得国之正无与伦比的人,都要解决明朝政权的合法性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欢迎明朝的。

虽然元朝并非是汉族王朝,但是它的正统性却广泛受到认可。钱穆先生在《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及续篇中指出,在元明鼎革之际,文人们对华夷之别、攘夷这些事基本漠不关心,乃至于对元朝的正统地位抱有强烈的认同感。

很多的明初史事都可以证明这一现象。例如,江西贵溪的儒生夏伯启叔侄拒绝明太祖的征召,不惜“各截去左手大指”。对此事件,朱元璋评价道:朕知伯启心怀忿怒,将以为朕取天下非其道也。

由此可见,在明朝初建之时,竟然有不少人非议朱元璋夺取天下并非道统也。朱元璋必须将元朝树立为正统,由此引申出前朝崩溃是天命所致,现在气运转移到他所建立的新朝,明朝统治中原乃是皇帝道统的自然延续。

因此,明太祖朱元璋承认了元朝的正统地位。这有许多表现形式,包括编纂《元史》以及祭祀元世祖忽必烈。朱元璋甚至将忽必烈视作与三皇五帝、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汉光武、唐太宗、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一样的历代中国帝王。

总而言之,朱元璋的这些举动,都是有明确的政治意图在起作用。


HuiNanHistory


最大的原因,是正统对正统的问题。


何谓正统?正统是受天佑护的,是标榜,是具备统治天下的合法性合理性的,是受百姓拥戴的,是争议的,政治正确,行为正确,一切都正确,所谓“膺当天之正统,受克让之归运。” 这是人们和历史对一个时代的承认。

那么问题就来了,朱元璋为什么要承认元朝的正统呢?明明是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啊,那个时候又没有现在的中华民族。


对正因为政治需要,他才承认元朝的正统。


大家都知道,宋朝灭亡的时候,经历过崖山一战,十多万军民跳海殉国,不可谓不壮烈, 古典的中国就此断绝了,元朝的统治开创了新的多民族中国的篇章,但在这个时候,还是有着所谓的人心思汉的意思的,人们思念汉人的政权宋朝,思念那个富裕,平等的时代,所以当时的起义也都是打着宋的旗帜的,就比如朱元璋的直系上司刘福通迎韩林儿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

也就是说其实人们当时认可的是,宋是正统政权,一切都要以宋的名义来进行才算是正统,所以朱元璋建立的明政权其实是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


所以朱元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推翻暴元后,把政权还给宋的后人才对。

老朱当然不愿意了,这也是不可能的事儿,于是他就要给自己的政权增添合法性,你们不算认为宋是正统吗?那我就追元是正统,这样的话,元取代宋是合理的,明取代元也是合理的,这不就不存在所谓的宋才是正统的问题了么 。

要说朱元璋当时心里就装了个中华民族,认为大家都是中国人,我是觉得不太现实,元朝灭宋是正统,我大明朝灭了暴的元朝,就更是正统,和宋就再没关系了,我想这才是朱元璋内心的真实想法吧。


关河南望


大家新年好!题主新年好!

春节放假,有大把时间可以消费,心情与往常不大一样。突然对大明王朝的开国之君朱重八大先生很有感兴趣!看多了文章,对这位以前被称为“暴君”的人认知也清晰一点。重八当然有存在和发迹的合理性,或许在中国历史500多位皇帝中重八功居中上。

那么重八为何要承认元朝正统呢?依在下看,重八上位后必须证明明王朝的合理性。

一是打跑蒙古人正确。重八在大旗上大写一个“汉”字,表明自己是汉人,中原是汉地,元朝是外族统治,政权暴虐,所以作为汉人的重八当皇帝自然比蒙古人当皇帝合理。后人评说明朝最多也是中国最后汉人王朝。在我看来,古代中国人的民族观念或许没有现在强烈。比如清朝皇帝都是女真族,统治中原长达300年,大多数时候汉人也认可,有时还觉得不错。

二是证明自己正统。到明朝,中国文化底色已是儒家。按照儒家一贯的祖宗崇拜做派,重八脑子里应该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承接是三皇五帝的事业。喜欢国家历史悠久可能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毕竟祖上有太多的牛可以吹,怎么可以放弃呢?元朝统治中原近百年,如果把这段时间砍了,中国历史不就断代了?重八接了谁的班呢?所以他和谋臣们决定承认元朝正统。

三是中国文人书写。有人开玩笑说,谁想兼并中国,往往变成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很可能单凭纯正血统的汉人产生不了14亿人口。虽然中国历史上溯汉代才有汉族。事实上,之后的中原皇帝也有不少现在融入汉族的少数民族。中国文化人特有正义感,通常把一些不咋滴的少数民族皇帝单列,归为异类。而统治较好的就归入中华正统,除非实在交代不过去。

事实上,重八运气极好,文臣武将极愿效命,功绩很大一部分应该归属大臣睿智。


庸人良品


关于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这个问题。肯定不是朱元璋从内心认可了蒙元政权,如果真如此,当初朱元璋也就没有必要参加红巾军反元了。朱元璋此举的原因,个人认为大致有这么几个:



首先是正统的延续性问题。众所周知,元朝脱脱领衔修史时是将《宋史》《辽史》《金史》并列的。换句话说,在元朝,宋王朝的正统地位是不被认可的,或者是宋辽金都被当成了正统王朝对待。那么,问题就来了。朱元璋所建立的明王朝到底是延续了哪家的正统?既然朱元璋已经打出了驱逐胡虏的大旗,同为胡虏的辽金自然是不能被视为正统的。宋王朝是明以前最后一个汉族政权,按理说朱元璋应该延续宋王朝的正统性。可是,宋是主动降元的,残余势力也被元王朝清除殆尽。网上经常被人提起的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恰恰从侧面佐证了这一点。宋已然被元算盘接收了,哪怕是一个只剩名号的“流亡政权”也没有。后来小明王以宋为国号的龙凤政权只不过假托宋之名而已,与宋王朝、与老赵家没有丝毫关系,根本算不得宋的延续,更无任何正统性可言,充其量就是乱世的割据政权而已,甚至连这都算不上,小明王只不过一个傀儡罢了。因此,朱元璋要想强调自身正统性,首先就是要强调并接续宋王朝的正统地位,而接续宋王朝的正统地位无论如何也是绕不开元王朝的。如果不认可元王朝的正统地位,朱元璋自己创立的明王朝也将无任何正统性可言。



其次是如何定性元王朝的问题。如何定性元王朝,是大中华(当然,明朝没有这种说法)范畴内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还是外来蒙古政权的入侵?这里面说道很大。如果是大中华范畴内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那么元王朝和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之类实际上是同一性质的。朱元璋的明王朝就将蒙元故地也纳入了自己的国土范围之内,只不过暂时被北迁的北元政权控制着,而北元政权也成为了历史遗留问题,是本国的流亡政权。如此一来,朱元璋北伐就是名正言顺地内部统一战争。即便短期内无法统一,也为日后实力强大后再行统一留下了法理依据。如果将元王朝定性为外来政权入侵,那么就等于是承认了北元政权是独立的国家,既然北元政权已经退回蒙古故地,朱元璋再北伐,就成了吞并他国、是入侵。因此,也就失去了内部统一战争名正言顺的理由。如果短期无法消灭北元政权,也失去了日后统一的法理依据。因此,朱元璋最终选择了承认元王朝的正统性,把元王朝定性为大中华范畴内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而不是外来政权入侵。从而为自身的北伐和日后可能出现的统一找到了法理依据。只可惜,明王朝二百余年并没有能够实现。但是,清王朝对蒙古故地实现了名义上的统一,而这个法理依据就是朱元璋留下的。



再其次是笼络人心的问题。虽然北元政权北迁蒙古故地,但还是有不少元王朝北方地区的世家大族、士大夫阶层、甚至包括一些蒙古人和色目人留在了明王朝国土范围之类。如果不承认元王朝的正统地位,等于是将这群人划入了异族、甚至外国人的序列。对于笼络北方的世家大族及士大夫阶层是极为不利的。承认了元王朝的正统地位,这些人就成了前朝之臣,只要愿意改换门庭、效忠新朝,自然就可以为己所用。这对于朱元璋而言,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因此,朱元璋即便心中一万个不愿意,也不能、不敢轻易否定元王朝的正统地位。因为一旦否定了元王朝的正统性等于就是否定了他朱元璋自己。但是,由于宋王朝的存在,辽金已经失去了作为正统王朝的意义。最终,一个卑躬屈膝、花钱买平安的宋王朝摇身一变成为了正统王朝,而强盛一时的辽金却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明朝建立后,儒臣们依然不断向朱元璋传授传统儒学思想:“臣闻易之为书也,贵阳而贱阴。春秋之法,内中国而外夷狄,盖中国者阳也,夷狄者阴也”继续向朱元璋灌输华夷之辨的思想。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完全接受和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内中华外夷狄”的华夷之辨思想。他从这种华夷观出发,提出“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治天下者也”。朱元璋和他的群臣普遍认为少数民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形成对少数民族处处加以防范的华夷之辨思想。

朱元璋

明太祖在处理与北方蒙古各部的民族关系时,不得不提到“驱除鞋虑,恢复中华”思想。至正二十古年(1367年),为了动员北方广大民众的积极性,支持北伐,与元朝进行决战,明太祖发布了一条由宋嫌起草的讨元撤文,即著名的《谕中原槪》:

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该形势之地,得长江天整之险,今十有王年。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越,湖、湘、汉、巧、两淮、徐、邱,皆入版图,杏及南方,尽为我有。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执矢,目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虞,挺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虑民人未知,反为我仇,緊家北走,陷溺尤深。故先逾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上久污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虞、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等其体之!

明朝疆域图

在明代的儒学家眼里,汉族是中国的主人,居内,少数民族居外以奉中国,自古就有明显的地域界限,不可逾越,否则就是违背纲常伦理。因此,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他们是极力反对、极端仇视的。但是,这只是朱元璋华夷思想的一部分。

在一般人印象中,明朝似乎是中国历史上华夷观念最为强烈的一个时代,但这种时代氛围并非肇始于明初。事实上,明朝开国君臣对于蒙元王朝常怀感念之情,太祖朱元璋就自称“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又谓“元世祖肇基朔漠,入统中华,生民赖以安靖七十余年”。洪武三年六月,中书省以左副将军李文忠所奏捷音榜谕天下,太祖见榜文中有不逊之词,遂责备宰相说:“元虽夷狄,然君主中国且将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元之兴亡,自是气运,于朕何预?”

元朝疆域图

《明史》卷三《太祖纪赞》在总结明初施政方针时,称其对待前朝的政策是“加恩胜国”,也是基本符合事实的。朱元璋称帝建国后,总是强调他的天下不是取自元朝手中,而是得自群雄之手,他曾对朝廷臣僚做过这样一番表白:“(元末)盗贼蜂起,群雄角逐,窃据州郡。朕不得已,起兵欲图自全,及兵力日盛,乃东征西讨,削除渠魁,开拓疆域。当是时,天下已非元氏有矣……朕取天下于群雄之手,不在元氏之手。”显然没有把元朝视为复仇对象的意思。

参考文献:

1、 刘祥学:《论明代儒学中的民族观及其影响》

2、 张廷玉等:《明史》

3、 邓云:《明朝民族关系思想研究》

4、 周喜峰:《简论朱元璋的华夷思想与民族政策》


季我努学社


这是个成本问题!

“静Yes”认为,如果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那明朝继承元朝的一切就有理有据,对于元朝的暴虐统治,明朝彻底将其推翻,显示的是正义取代不正义的内部矛盾问题;

如果不承认元朝的合法地位,那问题就复杂了,首先元朝是外来王朝了,那明朝是不是元朝之外的外来王朝。自古以来中原地区就很挤,好不容易接纳了元朝的统治,然后再接纳明朝的统治,老百姓也很为难的啊!这就是外来民族侵略中原的国际争端问题了。最重要的是,明朝于情于理都是站不住脚的,所以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对朱元璋绝对是有好处的。

而且,承认元朝地位不久带来了明朝的正统性,还有更多的附加收益:

1、领土继承

元朝疆域空前广阔,明朝起于元朝内部,并消灭元朝,有责任和义务将元朝的土地完全继承。

事实上,除了岭北行省,明朝基本全盘继承了元朝的领土,这是明朝成为大一统王朝的重要条件!

因为元朝退守蒙古高原,成为北元,继续与明朝为敌,因此明朝无法彻底消灭元朝残余势力。

2、制度继承

明朝的制度,是对元朝制度的基本继承。包括行省制度、宣政院制度,诸色户计制度等

行省制是蒙古族统治者在中原地区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这种制度是继郡县制后全新的行政区域划分制度,对中央集权的作用大大加强!行省制度一直影响到今天。

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由帝师兼领。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明朝设立乌思藏都指挥使司,掌管西藏除昌都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锡金、不丹的最高军政管辖机构。

元朝将境内居民按职业划为若干种户,推行全民当差服役的“诸色户计”制度,将全体居民按职业划为民户、军户、站户、匠户、盐户、儒户、医户、乐户等等,职业一经划定,即不许更易,世代相承,并承担相应的赋役。户一经划定,世代相承,不得随意变动。其中军、站、匠、盐等户是国家强制签充的,儒、僧、道等户是通过国家考试或其他方式认可的。每种户都对国家承担特定的义务,赋役负担和待遇各不相同。而明朝就完全继承了元朝的诸色户计制度,将全国人口划分为不同的户种。

这些制度,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集权,明朝承认了元朝的正统性,继承元朝制度也就没有任何不合理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