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学、超前学很不可取吗?(附注意事项)

提前学、超前学很不可取吗?(附注意事项)

幼儿园提前学小学、小学提前学初中……

目前这种超前教育的方式虽然一再被很多人所不提倡、反对,但是依旧存在很多支持者。

今天我就对我眼中的“超前教育”做一个分析和提一些建议。

先说一下我家正在经历和看到的事情,再谈谈我对“超前教育”的看法吧。

超前教育远比我们看到的还要严重

超前教育对有些人来说这是一种给孩子增加学习负担是一种“抢跑”、违背教学规律的行为,而且有人一定会问“上了初中之后学什么?”

提前学、超前学很不可取吗?(附注意事项)

我孩子目前是五年级,初中的数学已经学到了初二下,顺利的在今年的年底也就是寒假的时候他可以把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学完。

孩子是从三年级开始自学课内数学(三年级之前是我带他提前预习),到四年级结束的时候他自己自学完了小学阶段的课内数学,完事儿经过几个月的测试、巩固,于是从四年级末他开始了自学初中数学。

我这里所谓的“自学”是指这个学习的过程我不再过多的干预,只负责答疑。

日常有时间的时候孩子自己看教材、教辅、做题,每周有两次初中的直播课程,一个进度比较难同步课内进度,一个难度有点大属于给原来的“初中数学联赛”做培训的课。截止到目前为止孩子跟的还是更不错的。

除此之外孩子大概还做了1500道初中的难度较大一些的计算题(我打印的,所以对数量有个概念)。

所有的时间除了周末的直播课是需要固定的之外都是用的零碎的时间学的(也就是一天的任务完成之后还有时间就去学)。

从效果上看还是可以的。

这是因为跟他一起学习这些课程的小学生还是有很多很多的!从每堂课的课前测试到课中的习题完成情况再到提交的作业批改情况和我给他打印的一些初中真题试卷测试来看学习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

所以就接受情况来看,还是有一部分孩子是能够接受得了甚至接受的还很好的。

实际上不光是数学,四、五、六年级开始学物理的也不少!

而英语更是如此,今年光是二、三年级考过KET、PET的孩子我就见过好多了(今年的剑桥英语考级,小朋友几乎占了四分之三),而四年级、五年级考过FCE的也大有人在。这是什么概念?已经不是小学生超前到初中生的水平了,已经是超到了高中毕业的水平了。要知道这种成绩的考核不是我们“应试”那一套,是对听、说、读、写的全面考察,仅仅依靠课内的学习是根本不可能考的过的。

提前学、超前学很不可取吗?(附注意事项)

某地英语考级现场等待的家长

相信很多在一二线城市的家长对此一点也不惊讶吧?

●还有一个就是语文的古诗词以及经典名著的超前学。而且这种超前不光是来自于家庭教育,就连很多学校一样也会提前给学生们去补充、学习。

●小学阶段背完初中阶段甚至是高中阶段的古诗词、文言文,这种情况同样的在一些一二线城市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的存在。

●而小学阶段读完四大名著原版书(只拿这一个作为例子)的也不在少数!至于其他的一些经典名著那就更多了,很奇怪的是没有多少人去质疑这些,但是却会去质疑偏理科的超前!

为什么大家会对理科超前有异议而对文科超前却往往没有意见呢?

上面说了,很多人会对超前学习理科表示这是拔苗助长、透支孩子学习能力、给孩子增加负担,但是让四五年级甚至更要的孩子去读原版名著的时候就没人说什么了,原因是什么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别人“超前”学理科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太大了!而“超前”学文科他们则并不太在意。

先说前者:

这个“压力”主要就是这些超前的学习给这部分家长带来了“哎呀,我们错过了!”和“我们学校在的都有压力,再超前做不到啊!”两大类影响。有些家长面对这种情况选择的是重新审视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看看是否有可能提升效率、学习质量。而有些家长则以各种超前学可能的弊端来安慰自己,并且对待自己的孩子学习依旧“我行我素”。

再说文科:

因为大多数的家长本身可能都不愿意阅读,给孩子买的各种原版名著自己这辈子都没看过,他们只是知道看名著很重要,但是自己也说不出来到底是如何一个重要法!而且认为这不过就是看书嘛,早点看晚点看有什么区别?又不用投入太多,所以别人即使看再多的书,往往也很难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实质性刺激。

但是在理科上他们也会知道,“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道理,也会知道提前学意味着他们会学两遍,效果自然会比大多数学一遍的要好。

所以那些反对超前学的人,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因为他们更加懂教育,而使他们更加不希望别人学而已。

其实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超前学”的话,这不过就是“预习”和提前了的“补习”过程而已。

所谓预习大家都知道是多么重要的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而超前学不过就是“预习”的多一些而已。

另外“补课”的情况或者说有补课(补差)需求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是多数补差的补课实际上就是重新讲一遍已经学过的内容而已。

而这两个问题我认为正好是跟超前学结合起来了。

1、超前学本身就是预习行为

2、超前学之后课上再认真听,那么就相当于又复习了一遍。

从这个角度去看也是没问题的,不是吗?

超前教育又何尝不是因材施教

没有理由让所有人都得“等”统一的进度,因为人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因材施教”,超前教育对有些孩子而言又何尝不是“因材施教”呢?

提前学、超前学很不可取吗?(附注意事项)

现有的教材或者说教育体系本身其实就不一样的,以数学为例,比较常见的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还有个底的地方性版本,他们各有特色,但是整体难度相差不是太大,但是跟浙教版比较呢?

为什么有些孩子就可以接受得了浙教版的教材难度,而有些孩子连普通版本的难度都掌握不了?是教材有问题还是人有问题呢?

显然是人的问题居多才是。

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 接受力也是不同的,普通的教材只是保证了一般情况下的孩子们在接受力上大部分人是不存在问题的。这种情况难免就会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孩子造成了另外一种不公平——他们需要浪费很多的时间来等进度。

对于这部分孩子比较常见的选择就是要么去学奥数去进行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拓展,要么就会继续往下去学。而学过奥数的人都知道,这个过程不是只往深了、广了去学,也会超前学,甚至超前到几年之后课内才会学到的内容。

事实证明的确有孩子是跟不上的,但是也的的确确有不少孩子不但能够跟得上而且还学的非常好。

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我们为什么要钳制、禁锢他们必须按照体制教育的进度去学习?

我们常说“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那么对于那些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好的孩子给他们更加符合自己能力的教育这不就是因材施教吗?至于很多人所担心的“拔苗助长”、“透支孩子学习力”、“增加孩子负担”、“不公平竞争”等等我认为几乎都是“纸上谈兵”!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你不在其中你如何能够体会到那种学习的乐趣?

你所能想到的这些问题不是什么技术难题,那些实践中的人们他们也能想得到,但是区别在于他们在不断地去完善、纠正、调整,而反对者们却始终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假设上。

所以你看到的不过是别人“在做什么”或者是“做过什么”,但是你看不到的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背后还做了哪些的事情……

所以同样都是“超前学”,它的背后可不是仅仅只是“学”这么简单的。

超前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可以看得出来,我本人是非常支持有能力的孩子一定要超前学的家长,而且我们本是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我家受制于天赋、教育大环境(本地没有择校、没有激烈的优质辅导机构竞争压力)、教育理念(更希望孩子全面发展)的影响,我们虽然超前了一些,但是没有全力的去超。

但是超前教育一定也会带来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未必会发生在每一个孩子、家庭的身上,但是我还是想大概的整理一下,并且提出我的一些意见,希望能给那些有需要的人带来一些帮助。

1、提前学了上课不听的问题

这是最常见的问题,很多家长都跟我说过孩子有这个表现。其实这也很正常,孩子嘛,总是希望自己的优秀能够被别人看得到,希望自己能被别人认同、表扬。而认为自己会了就不听课的孩子多数都是因为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别人自己的“优秀”,另外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会觉得老师讲的太简单了,没有耐心去听。

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太难,最关键的是孩子从最初的预习、提前学的时候有没有认识到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是为了让他“秀”自己,还是为了让他能够更好的听、学?有没有从一开始就给孩子在认识上明确——让你提前学并不代表你能学会所有的知识点,你能理解所有的内容,而是为了提高你的听课质量,让你更好的去判断你过去的理解是否是对的、全面的,是为了让你更好的去思考!

2、投入时间过多影响当下内容的问题

我也见过一些家长他们非常重视的是孩子的课外学习,但是对孩子的课内学习始终不太关心。不可否认现在课内学习相对于课外的内容的确是简单很多。

这种孩子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他们能够解决很多的难题,但是总是会在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上出错,往往是分数会很高,但是满分却很难。

我认为这种情况家长还是需要重视一下的。不要认为学校考查的内容太简单,就觉得是没有意义的,你可以完全把他们当成是一种考查孩子基本概念和答题习惯的机会。要知道在一分一操场的重要考试中,每一分都是那么的宝贵。而且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仔细能力也是重要的学习习惯不是吗?

3、只重题目而忽视概念(课本)的学习问题

这点和第2条其实很相似。单独写出来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我想重点说的是,语文和英语这种课本。

有一些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阅读,他们会给孩子买很多的书,甚至于花大量的时间陪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或者是阅读指导。但是他们却对孩子的教材学习漠不关心。可是我们要知道孩子教材里的课文,那可都是经过各种专家精挑细过后,才进入的。每一篇文章都堪称是经典中的经典,而且最重要的是任何语文老师、英语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给孩子们讲解的已经不仅仅是课文本身所带来的字面学习。

说的直白点,你上的每一堂语文英语课实际上都是在学一节写作课和阅读课——高质量的听课,是有助于在这些方面得到提高的。

所以家长在关注孩子,偏文科的学习时候,千万不要认为只是需要把字词或者是单词,或者是课文背过就可以了。

2月是同时,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如果你能做到提前预习的话,那么听课质量一定会更高一些。

4、只重量而忽视质的问题

这是很多家长,包括一些比较机械的家长,在初期都会犯的错误,那就是在他们看来给孩子武装到牙齿才放心。

他们会给孩子报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学习班。

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他们认为,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保证孩子一定提高,也就是说他们注意到了从量上来影响孩子的学习,可是却忽视了质的问题。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孩子上了那么多的课,家长却从来不过问讲课的内容是什么,也不去盯着孩子,作业完成的情况怎样,更不用说还会跟孩子的任课老师授课老师去交流交流。

5、过度依赖辅导班错过了自学能力培养问题

这也是表现非常突出的一点。

我一直认为上辅导班能够解决的是知识点的问题,知识结构的问题,但是它解决不了孩子自学能力、学习习惯培养的问题。

因为无论是在课内学习还是在外面的辅导班学习,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实际上是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中。我们都知道随着孩子学业的不断延伸,对他们自学能力、学习习惯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好的习惯和好的能力会保证他们在学习上事半功倍,取得一个又一个的好成绩。而没有这些能力的话,孩子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像那么他们的学习效率,是很难得到有效提高的。

所以我认为超前学习本身,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孩子自学能力的一个机会。

关于如何在超前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我会单独再写一篇经验分享,这里就不赘述了。

6、过于注重某科学习而忽略了其他科目

提前学、超前学很不可取吗?(附注意事项)

其实这一点不是特别的突出,因为很多超前学的家长,他们其实是超前的比较早,当孩子在某一科上进入正轨之后,他们会进行其他科目的补入。

我这里单独说一下的原因是想提醒各位:某一科提前学的确可以保证这一个科目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要知道孩子在体制内的教育更多的时候还是要看他们的综合成绩表现。因此我个人更倾向于保证孩子综合发展的前提下,对某一刻或者几科进行特别学习。

要特别注意的是提醒孩子,指导孩子,把在某一科学习上的经验应用到其他科目上的学习。

提前学、超前学很不可取吗?(附注意事项)

总之作为曾经经历过并且现在还在经历中的家长,我想说的是:超前学习,没有你表面上看的那么容易那么简单,也没有你看的那么的无所谓不重要。学习毕竟是人去做的事情,在一个同样的学习过程中,每个人因为方法不同,因为想法不同理念不同,他们在同样的过程中收获也是不一样的。无论你选择何种学习方式,你所依据的应该是你适合自己孩子的为主,你的孩子就是不适合朝鲜宣,那么你就完全没有必要非要逼着他去做这件事情,如果你的孩子适合,那么你完全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