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一年级为什么学习能力差距那么大?未来还会更大吗?

今天有人问了我一个问题,说是一年级的孩子,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作业之后,家长给孩子布置了很多家庭作业,会不会对孩子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因为问题太简单了,所以我又回问了两个问题:

1、家长布置的“家庭作业”是什么作业?

2、“太多”的标准是什么?有多多?

遗憾的是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复,所以我这里就抛开这两点,从“家长给孩子布置很多家庭作业”这点入手,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同样是一年级(实际上适用于任何一个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为什么有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既快乐效率又高关键是学的内容还多,而有些孩子则练一些基本的都完不成,更不用说拓展的学习呢?

难道这些仅仅都是因为天赋吗?

因为对于不同孩子、不同的“作业”内容、不同的学习方法以及不同的陪伴方式,同样的学习内容,对于有的孩子来说想要完成就必须牺牲睡眠时间,而对另外一些孩子而言可能是边玩边学掉了!

以我这几年的见闻比较我家孩子从一年级开始我给他布置的作业量在有些人看来简直就是在迫害孩子,而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反而会跟我说“这还不够!”

我做了一个比较,那些说我布置的太多的家长,他们普遍的特点是:

1、孩子学习上兴趣不足,甚至不愿上学。

同是一年级为什么学习能力差距那么大?未来还会更大吗?

2、孩子学习效率比较低,最典型的就是磨蹭。

同是一年级为什么学习能力差距那么大?未来还会更大吗?

3、孩子学的很杂,父母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往往是看别人学什么自己也也想去学……

4、父母对于教材、减负、各种辅导班的了解几乎是零,甚至他们宁愿只说“我们都会不会,没法辅导孩子”也不会去先去看看孩子们正在学的是什么。

5、孩子课内各科学习问题多多,从听讲到作业再到考试。

6、父母更多的时候喜欢找“捷径”,对孩子的成长耐心明显不足,一有问题很容易“暴走”,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不会欣赏孩子,张嘴必是都是孩子的问题!

7、父母对升学等政策一问三不知,更别说有什么长远的打算。

8、明明在一些家长学习群里交流学习,却整天的质疑别人那么努力孩子失去童年、没有快乐、透支未来,并且积极表达自己对孩子成绩无所谓的态度。

……

而那些说我给孩子布置的还不够的家长,他们的普遍特点也很有意思:

1、父母对孩子的整个学业有一个系统的规划,从小升初到中考再到高考,甚至对孩子的未来职业规划也有一些想法。

2、陪伴孩子时间特别的长,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其他生活上,他们会把很多的经验、心得有意无意的在这些过程中传递给孩子。

同是一年级为什么学习能力差距那么大?未来还会更大吗?

3、家长计划性很强,清楚孩子每个阶段要学什么、做什么以及要达到怎样的水平,对各种考级、竞赛甚至是中高考的自主招生、艺术生等政策很清楚,就算不清楚也会想办法去了解更多。

4、家长对孩子的课内教材、教辅、课外的各种辅导班的教授内容、教学目标、难易程度等等了如指掌。

同是一年级为什么学习能力差距那么大?未来还会更大吗?

5、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但是还会尽可能的进行各种超前教育。

6、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小学低年级的时候会在学校找时间完成几乎所有的课内作业,回家只为了学课外。

7、孩子对学习的态度是一种享受,对新知识哪怕是再难的知识都会有耐心跟着老师、父母不断的去接受、吸收,对于学习这件事情他们更多的时享受其中而不是当成一种负担。

8、同样在那些家长交流学习群里,他们更关注的是一些经验、方法的分享,并且会结合自己家的孩子做有益的尝试。他们只会关注那些对自己、对孩子有帮助的观点、建议以及方法。

……

所以在我不清楚问题中的“家长”是如何规划、安排孩子的学习的,以及不知道孩子的目前学习状态是怎样的这种情况下我是没法说这么做到底是好还是坏!

不过我可以给一个比较简单的评判标准:

1、孩子是否能够有效率的去完成家长布置的任务。

2、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是积极呢还是磨蹭。

3、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表现态度上是急躁还是沉得住气。

4、孩子出了文化课学习之外家长是否还给安排了一些放松性的活动、亲子活动,尤其是一年级的话是否有亲子阅读这个内容。

如果以上几个问题都不是问题,那么我认为这位家长的安排是不会有问题的,如果以上的几点都不符合,那么我比较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讨厌学习,甚至跟家长的“犟嘴”频率也会不断地增加。因为这种情况我还真的见过不少。

我没法断定这个家长给孩子布置“过多作业”的事情到底对孩子的影响是怎样的,有可能好,也有可能不好,只不过我相信如果这个问题中的那位家长是如我所说的第二类家长的话,我认为我们完全什么也不需要担心,因为那些担心的人们能先到的这位家长也早就想到了,而担心的人们所没想到的,这位家长更是早就想到了,大家彼此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这位家长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去完善改进,而其他人可能会因为自己所担心的这个或者那个而什么也没去做,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争执。

这其实挺没劲的,我这些年陪孩子学习已经遇到无数这样的家长,他们因为自己的理解局限就认为别人做的法是错误的,但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所以同样都是一年级,可是从这个时候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就开始进行两极分化,而孩子能力之间越来越大的差距背后,或多或少会跟所在学校(普通学校和名校之间的差距)、老师(责任感、方法、家校沟通不同)有一些关系,但是从根本上我还是认为这是父母与父母之间的差距,或者说是“家庭教育文化”之间的差距。而这个差距,我认为会越拉越大……

对此,我的个人建议是你坚持自己是对的是没问题的,但不要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别人就一定是错的,这个逻辑是不对的,没有人能够保证怎么去做就一定会出多么好的结果,但是我们还是要相信那些一直在路上努力的人们他们应该从概率上更容易获得不是吗?毕竟努力的路是不平坦的,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并且解决掉很多的困难,并且找到更好的办法,而这一切是那些只会想、只会反对去做的人们永远无法切身感受的,更不可能因为他们的不去做而永远不会去面对这些问题,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