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不上补习班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上不上补习班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同样是我今天接收到一个问题的邀请。

题主的问题描述是“小学生需不需要报补习班,我总觉得12岁之前让孩子玩好培养兴趣就好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关于“玩”VS“学”的问题。可是有没有人跟我一样,感觉这位家长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阶段?

过多的干预孩子的学习会让孩子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种“过度保护”;而彻底的让孩子回避应该面对的学习压力,转而去以玩为主,那么这何尝不是一种“过度保护”呢?

貌似保护了孩子的“童年”,但何尝不是埋下了伤害他们少年、青年阶段?

小学生学需不要上补习班取决于各个家庭、各个孩子的不同需求,题主觉得12岁之前让自己孩子玩好、培养兴趣(不知道是什么兴趣)就好这是你的个人选择,你自己觉得好就行!

相信自己的选择,坚持自己的选择。

我知道,你这样的选择在网上可以收获到不少的“赞同”,但是生活中你却可能觉得这种想法为什么会被很多人质疑。

上不上补习班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不奇怪——

因为生活中的人们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比较“现实化”的一些讨论,而网上的讨论很多时候是侧重“理想化”的讨论。前者大家可能都很熟,彼此也欺骗不了什么,而后者隔着网络随便说,比如我就告诉你说“我孩子从小一个辅导班没去过,但是考上清华了”,你信不信有关系吗?说的人不在乎,听的人什么样的人会在乎呢?可能只有那些还心怀“幻想”的人会相信吧?

你想给你孩子一个玩耍的童年,那是没问题的,我只是特别的好奇你会让你的孩子怎么个玩法?

因为同样作为父母我觉得让孩子“玩”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安排各种玩才会更有意义却是一件比让孩子学习还要难的事情——无论是对时间、精力还是金钱的考验,我认为“玩”一点不比“学”来的容易。

更不用说你说的“培养兴趣”了,这东西其实比“学”、“玩”还要再难上一个层次!

我曾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去带着孩子尝试寻找、培养他的可能有的兴趣爱好,前前后后耗时两三年好不容易才找到那么一两个孩子比较有兴趣的项目(编程、乐高和书法),这个过程花费了时间不说,关键也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钱财。

如果以上的问题对你来说都不是事儿,你都能够解决得了,那么我觉得你完全可以全照你的想法去做啊!要知道,如果你能做得到这些的话,那么我绝对相信你在孩子学习上也会有很多的办法让孩子即便是不去补习班也能够学的很不错的!

因为这些事情如果孩子不是天才,那么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于家长的能力!

12岁之后你打算怎么办?

这是我比较好奇的另外一个问题。

看你的意思是想说等孩子12岁上了初中之后再去以孩子的学习为关注重点是吗?

这种想法过于简单了:

1、那个阶段的孩子学习习惯和能力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如果不是很好的话,再去培养习惯效果会比较差,当然,如果不去做的话会更差。

2、青春期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没法抗拒的,无论你愿意承认与否,大多数的孩子在那个阶段(其实不用等到那时候)对父母的一些要求、看法等已经会出现排斥了,你觉得你有什么自信能够保证那个时候你们的交流或者说你的安排孩子会听?

3、明知道12岁后要努力了,为什么之前不能提前“分担”一些呢?你到底是给孩子分别做《小学计划》、《初中计划》呢还是说给孩子做一个《12年上学规划》?前者都是独立规划的,那么各个学段的衔接你如何保证不出问题?

上不上补习班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所以我一般给家长的建议都是希望他们能够从孩子的整个学业生涯去考虑而不是把整个求学的过程肢解开分别提出要求。

你的“培养兴趣”是不是也包括培养学习兴趣?

如果是,那我觉得你的孩子可能还是比较小的,要么没上学,要么刚上学。

因为当你孩子真的上学之后,你有特别的想给孩子培养学习兴趣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个是事儿远不是跟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你可以把几道题、几首诗讲的非常精彩,但是你却很难做得到让全科学习都变得很精彩很吸引人。书写、阅读、背诵、听写、默写、写作、应用题……太多的甚至是枯燥、乏味但是又不得不去做学习内容你觉得怎么做才能够让孩子有兴趣去做呢?

你考虑过这些吗?

作为过来人我分享点我的经验——让孩子保持学习上的优秀,他就有兴趣去做了!因为一方面他自信,另一方面他愿意收获更多的认可。

如果你的想法仅仅是停留在——孩子成绩不好我也不会怪他这个层面,你相信那些所谓的“成绩不重要”的言论,你会发现,做到这点并不难,难的是未来你想让孩子提高成绩的时候你却发现难上加难了!

我想说的是:那些给孩子报各种班学习的家长不都是“傻子”,他们当中也有很多非常有头脑、有实力(物质)的社会精英,而且你千万不要以为这些人除了给孩子只会安排学习就不会安排别的了(比如玩),如果他们这么说了,那不过就是让你“同情”一下,心里平衡一下而已。你会觉得他们不知道你说的这些东西的重要性吗?只不过人家都能兼顾到而已……问题是你行不行?

教育孩子短时间内走点歪路没关系,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就是了,大家大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没经验很正常的。所以我们才会彼此都学习不是吗?但是如果只是靠自己的想象,不顾现实社会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择校、升学等),那么我认为这不过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罢了。

所以,最后我想说:报班学习的孩子未必不快乐,而不报班的孩子未必玩的快乐——真正应该给孩子安排的、设计的“快乐”应该是孩子身心能够融入其中并且还有正面收获的活动,否则你给孩子一部装满了游戏的手机,他也一样会“很快乐”,但是能一样吗?

所以,报不报班不过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并不是必须的方式,如果你有需要你就去,你没有或者你有更好的方式,那么你就不要在上面浪费时间好了,毕竟孩子的时间会越来越宝贵的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