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不太冷的杀手:一个法国导演与中国“武侠”的不期而遇

这个不太冷的杀手:一个法国导演与中国“武侠”的不期而遇

如今,大叔和小萝莉的爱情故事成为霸屏的主题。

其实早在1994年,就有一部涉及到大叔和萝莉的爱情电影在好莱坞上映。这部电影,就是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执导的《这个杀手不太冷》。电影的故事很简单,在纽约的贫民区中,一位父母被杀的小女孩马蒂达(娜塔丽·波特曼扮演),得到了一位“热血未冷”的杀手里昂(让·雷诺扮演)的庇护。最终两人在长时间的相处中,产生了一种难以描述的情感,爱情、亲情还是友情?但是,最终的结果是里昂为了保护马蒂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对自己罪孽的救赎。而带着里昂的爱意,马蒂达来到了福利院,或许能从各种罪恶中抛弃不应有的成熟,重新找回失去的童贞。

这个简单的故事,仅用了1600万美元的投资就被吕克·贝松拍成了一部经典影片。虽然。该片在北美只斩获2300万美元的票房,全球票房也不过1亿美元。而且,在多项电影大奖的评选中都获得提名结果大多是铩羽而归。给人的感觉是这部电影不论是在票房还是在口碑上都非常普通。但是,需要了解的是这仅仅是吕克·贝松前往好莱坞发展的第一部电影。而且1994年的莱坞可谓是佳片如云,《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真实的谎言》……所以,一个法国导演,带着老欧洲的价值观,启用的是在好莱坞还未大红大紫的男女演员来担纲这部影片的主角,本身就带有和很多冒险精神。所以,能取得那样的成绩,已经可以称为不俗了,并不能对其苛责太多。

这个不太冷的杀手:一个法国导演与中国“武侠”的不期而遇

但是,我们必须主要到这么一个现象,这部在北美影评家们眼中有着各种各样缺陷的的电影,似乎受到了中国观众的追捧。无论是大叔与萝莉的恋情,还是里昂为马蒂达复仇,都能让中国观众轻易接受。这是因为中国观众比美国人更容易理解吕克·贝松吗?还是因为《这个杀手不太冷》更容易被中国观众所接受呢?我想,中国人想要理解对一个法国导演,不仅要跨越语言、风俗,乃至饮食等各种差异,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这个杀手不太冷》在某些方面与中国文化相贴切,于是在中国观众心中产生了巨大的共鸣。才是中国关注更为追捧这部电影的关键之所在。

那么,到底是什么方面让中国观众对于这部法国人按好莱坞方式导演的电影产生了共鸣呢?我的脑海中突然涌现的一个词,就是“侠以武犯禁”。

对于“大侠”这个概念,中国似乎自古以来就有。无论是《唐传奇》中的虬髯客、薛红线、聂隐娘等人,还是后世的大刀王五等人。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身怀绝艺,拥有经世济民胸怀,经常采用个人手段来处理世间的不公的事情。于是,经过多年的演绎,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在中国出现了金庸、古龙。也行会有人认为他们的小说难登大雅之堂,不能与诸多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即便,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对于语言文字把握和情节描述,早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依然被认为是“通俗小说”。其实,那些被奉为经典的很多法国小说,又何尝不是外国版的“通俗读物”呢。比如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

这个不太冷的杀手:一个法国导演与中国“武侠”的不期而遇

小说如此,电影更是如此。在中国经典的武侠电影中,反映大侠的有黄飞鸿系列、方世玉系列和少林寺系列。而在法国也有《佐罗》、《黑郁金香》等经典之作。至于《这个杀手不太冷》,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一部讲述“孤胆侠客”故事的影片呢?电影的男主角里昂,本是一个意大利后裔。在美国的纽约,迷失了自己,成为城市的边缘人。为了生活,里昂不得不成为一个冷酷无情的职业杀手。一如很多武侠小说中的高手,都是在生活中遭受重大变故,而不得不选择这个职业,比如《边城浪子》和《天涯·明月·刀》中的傅红雪,原本身有残疾的他却被训练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杀手。

但是,无论是多么冷酷的杀手,也有他温存的一面。里昂每当完成雇主的任务之后,就会回归于市井之中,却立即变身为一个看似憨厚的邻家大叔,每天就是浇浇花,维护自己的盆栽。在纽约的贫民区里,过着与普通人一样的生活。不过,作为杀手的里昂内心充满着孤寂和不安全感。于是,他一直保持着坐着睡觉的习惯,准备随时进行自卫或者攻击。直到马蒂达的到来,终于让他的生活有所改变。但是,同样也激发起他内心中不曾冷却的热血。一如《射雕英雄传》中的曲灵风和冯默风,他们二人被黄药师逐出师门,一个隐身于酒馆,一个甘为铁匠,虽然每日如行尸走肉,但又何曾少了那份侠义心肠!

这个不太冷的杀手:一个法国导演与中国“武侠”的不期而遇

对于,马蒂达家人的惨死,里昂几乎是亲眼目睹。当他收留了马蒂达之后,不仅承担着保护马蒂达的重任,增加了为马蒂达家人复仇的任务。虽然,在西方社会法律体系已经极为健全,但是由于里昂没有身份证,同时他们说面临的仇人是在纽约有一定权势的“黑警察”。想要走正常的法律程序,不仅无法替马蒂达报仇,甚至都有可能让里昂身陷囹圄。于是,里昂抛弃一切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开始了自己的复仇,答应将马蒂达训练成一位真正的职业杀手。这种情节,几乎在各种中国的武侠小说中都能找到相应的情节,比如《雪山飞狐》中,大侠胡一刀夫妇毙命之后,忠仆平四拼了姓名带着襁褓中的胡斐逃之夭夭,并把他养大成人,学习家传武学,为自己的父母报仇。

当然,作为号称坚决“契约精神”的西方,不论是里昂还是马蒂达如果公然的杀到警察局,并开枪杀死警察的话,必然会掀起轩然大波。因为这对于西方的法律体系、道德体系都将构成巨大的挑战和伤害。所以,吕克·贝松将情节设置成了“黑警察”为了斩草除根杀死马蒂达,利用私权力调动大批武装特警对里昂和马蒂达的蜗居展开了武力清洗。当然,这种“斩草除根”的情景,在中国的各种武侠小说也是不会少了的情节,比如在《笑傲江湖》中,福建福威镖局的林平之就不止一次面临各大门派的追杀,为了夺取所谓的“辟邪剑谱”都欲除之而后快。当然,与各大武侠小说的情节相似,黑恶势力虽然来势汹汹,但是绝对无法达到目标。

这个不太冷的杀手:一个法国导演与中国“武侠”的不期而遇

在电影中,当大批装备精良的警察涌入狭隘的楼道之时,里昂从容的从密道送走了马蒂达,然后再次回到屋中孤身迎敌。并且,以一己之力几乎将全部的精锐特警全部制服,然后悄然换上特警制服,准备在混乱中逃出包围圈。只可惜,里昂的计划功亏一篑,他遇到了那个想要杀死他和马蒂达的黑警察,于是在黑警察用手枪击中他的同时,引爆了身上的炸弹,与黑警察同归于尽。此种情节,虽然在金庸的小说中很鲜有出现。但是,在中国《史记》中的刺客列传中,却是经常出现的景象。或许,侠之伟大之处就在于,为了自己的诺言和爱人,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

写到此时,或许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杀手不太冷》用一种中国武侠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纽约的故事。或许,真是因为中法文化中都拥有的这种“武侠童话”情节,才让这部电影在中国如此广受好评。这是一种文化的公民,无论是法国人,还是中国人,在脑海中对于行侠仗义的大侠都有一种渴望和期盼,对于社会中很多无法依靠法律道德解决的问题,只能期盼这些天赋异禀的侠客来除暴安良。

这个不太冷的杀手:一个法国导演与中国“武侠”的不期而遇

当然,在欣赏电影,探究中法文化共鸣的同时,我们希望人们能从里昂和中国的那些大侠身上学到对爱人的忠贞、对朋友真诚、对黑恶势力的嫉恶如仇。但是,并不希望大家简单的通过武力却解决一切。毕竟,在法治社会,有法可依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积极寻求法律的帮助,而不能简单的采用“侠以武犯禁”的方式。

这就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启迪和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