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师》告诫我们:千万不要用看似无害的谎言打开恶的魔盒

《调音师》告诫我们:千万不要用看似无害的谎言打开恶的魔盒

如果综合一下今年以来的观影体验,我觉得印度电影《调音师》是目前观看到的最引人入胜的一部电影。

之前值得称道的《阿丽塔》虽然视觉效果不错,镜头处置非常到位,人物刻画也有新鲜感,但是与社会现实的吻合度差一点,而《调音师》的优势与长处就在于,它动用的所有的影像资源,都是普通的现实生活,能让我们并不陌生的现实中的各色人等都存在的欲望与动机,组合成一部一波三折的电影,可以看出,这是印度之前能够打动我们的基本惯技,也是它能胜出一筹的功力所在。

印度电影的优势,在于它能把故事把握得非常好,而且讲述的娓娓道来,从容不迫。而在这种并不急促反而显得舒缓的叙述中,印度电影能够把各种人物在故事提供的情境中的心态交待得清晰明了,准确到位,每一个人都各有自己的心思,但又绝不雷同,可以说,印度电影把各种人物的心态,置于电影设定的情境里,合理地袒露出它们在各种情境下的反应,而每一个反应都有着由他们身份、职业、地位决定的不同的个性,所以,《调音师》里的人物栩栩如生,鲜明生动,且因为性格的差异,他们之间必然能产生充分发育的矛盾与冲突,正因为这种充分发育,人物形象非常丰满,可以说是滴水不漏,活灵活现。这就是印度电影的好处,有一个好的故事,有一群充分的设身处地为人物着想的形象,所以,印度电影看起来舒服、自然、生动。这也是近年来,印度电影能够重新掳获中国观众的原因,使得很多观众感叹:现在能看一看的电影,也只有印度电影了。

《调音师》告诫我们:千万不要用看似无害的谎言打开恶的魔盒

《调音师》的核心故事思路,来自于2011年由法国导演拍摄的14分钟的短片,它表现了一名钢琴师,冒充盲人音乐家,来获取表面上是残障但却能够带来不期而遇的意外好处。

为什么冒充盲人,能够带来好处?

我想,这背后与“降维理论”有关。

“降维理论”认为,从高维降到低维,便带来一种巨大的优势。落脚到《调音师》里,钢琴师本身是一个健全的人,但他故意降低了维度,少了他的视力,便一下子跌入到残疾人的维度,属于一种典型的降维,但他并没有失去他的视力,他是装扮的,这样,他在低维度的残疾的天地里,实际上,多了一维,就是他拥有视力,他有足够的能力,这份多余的能力,使他能够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所以,在他的人为的降维作用下,他反而使自己多了一个维度。我们可以看到,最简单的优势,是他获得别人的同情怜悯,同时,可以免受干扰,专注于自己的事业。

《调音师》告诫我们:千万不要用看似无害的谎言打开恶的魔盒

钢琴师的这种自断其臂的生存态度,我们并不能说他有什么错。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会自动选择大智若愚、装疯卖傻来博取有效地躲避矛盾,回避冲击。

但是,钢琴师无法改变他的这种“装扮盲人”是他的一次对谎言的彻头彻尾的涉足。

谎言这种东西,看起来无害,但实际上,它一旦启动的时候,便会失去控制,我们谁都不知道,谎言会带来什么样的飞来横祸。

钢琴师认为自己只不过是利用了一个不会对别人伤害的谎言,但是,这么一个小小的谎言,却使他身不由己地卷入了一股汹涌澎湃的恶的潮流中。

《调音师》告诫我们:千万不要用看似无害的谎言打开恶的魔盒

实际上,我们看到,他的谎言,在遇到恶之前,已经显示出某种危险性。电影里,当他与邂逅的酒吧老板女儿冒雨回到家里的时候,女孩因为考虑到他是盲人,所以在他的面前换衣服的时候,并没有作出回避之举,可以看出,他的谎言带来了一个现实的结果,就是女孩对他的不设防。这种结果,可以合理地延伸一下,会产生什么样更为严重的后果。

在另一种情境下,这个后果出来了。

钢琴师被过气男明星邀请来到明星家里,为他弹奏音乐,但在这之前,过气明星因为发现了年轻的妻子与警长通奸,而被警长杀死,这样,钢琴师来到的现场,就是一个毫不遮掩的杀人现场。

《调音师》告诫我们:千万不要用看似无害的谎言打开恶的魔盒

如果钢琴师是一个正常人,他会被拒绝进入这样的一目了然的杀人现场,但因为他冒充盲人,所以被认为是人畜无害,无法看清凶杀真相,这样,他就面对着他制作的谎言所带来的最为尴尬的后果:他被当成了空气,而杀人凶手在他的面前演出了一场毁尸灭迹的戏码。

这也是电影里呈现出的最为荒诞的一幕。明星之妻与警长拿腔作调演出的假戏,尽入钢琴师眼中,而钢琴师同样必须配合着演戏,假扮着自己一无所见。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他的谎言所带来的身份的特殊性,他被自己的谎言,拉入到一场恶的激流之中。

《调音师》告诫我们:千万不要用看似无害的谎言打开恶的魔盒

而正当钢琴师求诸于法律的时候,却惊愕地发现,代表着公平公正的法律部门,竟然就是杀人二人组中的男性凶手。法律的拯救功能,由此被封上了盖子。钢琴师真正处于一种下有追杀、上无救援的悬空状态,任人宰割,听人追杀。于是,明星妻与警长男相继登门,欲下杀手,钢琴师为此被下了毒,真正地成了瞎子。

逃出生天之后,他又陷入到地下黑医院割肾的危险之中。这一组地下黑医院,涉及到三个人,这三个人自然是唯利是图,谁也不比谁白一点,但是,他们之间有着信仰与理念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各人在显示自己的黑的方面,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正是这种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恶,却给钢琴师留下了死里逃生的缝隙。这也是印度电影的长项,就是同一个属性的所谓坏人部落里,人物之间因为观念的差异而形成了他们之间的性格反差,从而使得人物有了差距,形成了各色人等的鲜活个性。在黑医院段落里,医生无疑是唯利是图的主导者,但是他后来遭遇到明星妻击杀的时候,因为钢琴师救了他一命,他转而站到了钢琴师的一边,使他的身上,也有了几分可爱的成份。那位平时卖奖券、助肘为虐的大婶,同样是见钱眼开,心狠手辣,但是她有信仰,当钢琴师礼赞她纹身在手臂上的湿婆神的时候,她被信仰牵制住了,网开一面,救了钢琴师。开始时,黑医院三人组里的司机还有一点善心,但是并不影响他利益当前时的背信弃义。各怀鬼胎的三个人,漏出了他们的一点善意,保全了钢琴师的生命,而他们一旦恢复了他们的恶的原型,钢琴师便又命悬一线。电影就通过这黑医院三人组里三个身份不同的人恶与善的轮流交叉互换,让钢琴师有惊无险地获得了生存的夹缝,这一段确实是电影的精彩,也反映出印度电影刻画人物的成熟。

《调音师》告诫我们:千万不要用看似无害的谎言打开恶的魔盒

就在这种到处是恶的浊流之中,钢琴师几乎是随波逐流,靠的并不是什么先见之明的过人胆识,而完全是听天由命地走一步看一步,竟然歪歪扭扭地走出了死亡的险境。我想,钢琴师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那就是他有撒谎的原始动机,但是他的撒谎并不是一种有意为之的恶,而只是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怪僻的显现而已,他没有想到通过撒谎来谋取利益,谋害别人,他的本质还是善良的,相信别人的,比如在明星妻成为医生手下猎物的时候,他还心存善念,并不希望医生置她于死地。

与那些恶的潮流中的各色人等比较起来,钢琴师的善念,还是高标独立的,正是这份善,能够让他在八面埋伏的重重杀机中杀出重围,甚至在明星妻开着车子向他冲来的时候,一只野兔都能意外地成为他的救命恩人,将他从死亡的悬崖边拯救了出来。

他没有害过人,这份清白,正是电影能够把钢琴师作为一个最终的胜者竖立起来,并且能够让观众认可与接受的原因,也让这部电影稍许弥漫着“三言两拍”式的正能量的说教与立论。

《调音师》告诫我们:千万不要用看似无害的谎言打开恶的魔盒

可以说,钢琴师的最大责任是他启动了撒谎这一第一项原罪,然后,他被动地卷入了他无法开脱的由他的第一原罪启动的恶的潮汐,并且由此一发不可收,陷入到由此而激发出的罪恶的链条,而钢琴师在应对这种恶的时候,他更多地采用了以恶攻恶、以毒攻毒的方式,从而找到了自己的死里逃生的生途。这就是钢琴师用电影里后部分出现的黑医院三人组来对付明星恶妻与警长凶手这二人组产生的激烈的搏奕,对钢琴师说,他的动机是保护自己的生命,而黑医院三人组的动力是金钱与人体器官,而这两样东西,恰恰是明星妻二人组所具有的,于是,黑医院三人组完美地压制了明星妻二人组,这样的设定颇耐人寻味。明星妻可以说在精神上十恶不赦,但她的肉体,却是非常合格的人体器官提供者。精神与肉体竟然如此对立地分割成两种不同的东西,不能不说是电影里设定出的一种对人类本质的深刻的悖论发现。

《调音师》告诫我们:千万不要用看似无害的谎言打开恶的魔盒

至于影片最后的一幕,个人感到,他讲给心仪女孩的那一个结局,应该是他编造出来的。因为在电影的正式时间段里,我们看到的是医生带着钢琴师,开着车子,驶过了一颗孤立的路边大树,驶向了远方,按照这样的结局,应该是医生成功地得到了明星恶妻的肾脏,并且分给了钢琴师卖肾的资金,让钢琴师顺利地来到了英国。

而在钢琴师讲述的段落里,我们看到了车子停在了那棵大树旁边,并由此导致明星妻反制了医生,夺得了驾驶权,赶下了钢琴师,开车撞向了钢琴师,这时一直兔子以“守株待兔”故事中的那只兔子的同样盲目,飞身撞向了明星妻掌控的车子,导致明星妻车毁人亡,这个情节,带有与全片不相吻合的虚幻色彩,只有在神话与传说中才能成立,而现在电影里这一段介绍,正是出现在钢琴师的叙述的段落里,因此,这一段画面,只是钢琴师安排的一个结局,他的本意显然是掩盖他与医生曾经做出的不光彩的卖肾的行为,不管这个肾是来自于心如蛇蝎的女人之身。

《调音师》告诫我们:千万不要用看似无害的谎言打开恶的魔盒

《调音师》仿佛在一场恶的浊流中转悠了一圈,让我们看到恶的迸发所产生的“永动机机制”,恶的确能够自己启动生活中的各种生命的动能,在电影里,我们看到的是,这种恶的永动动力,包括人类的本能欲望,这集中在明星妻与警长凶手这二人组合里,还有人类的贪婪欲望,这体现在黑医院三人组合中。而钢琴师本人,并无这两种最可恶的力量,但是,他有虚荣心,有撒谎的原罪动机,这不能算恶,但一旦启动,还是带动着他,滑向了恶的弥天大雾之中,他启动了欲望之恶与贪婪之恶的博奕与对决,有趣的是,电影里的欲望之恶二人组(明星妻与她的情人警长)中,恶的是内心,但欲望恶人组中的两个当事人却有着完美的肉体,成为贪婪恶人组(黑医院里的三个人)的最为感兴趣的标的,比如明星妻是一个恶女人,但在医生看来,却是适型的器官提供者。这样,欲望恶人组,成为钢琴师的最初敌人,但钢琴师一旦无意中碰到了金钱贪婪恶人组的时候,金贪婪恶人组,便出于组别的本能,螳螂捕蝉地耗上了欲望二人组,分解了钢琴师的压力,然后,就在这阴错阳差的过程中,钢琴师借力发力,以毒攻毒,从而化险为夷。他最终的胜利,还是善的胜利。这就是这个电影在恶的浪潮里转悠一圈,但依然给人一丝人性的温暖的原因吧。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像钢琴师这样的有一点小毛病,但却无法在本质上远离善意的普通人。

《调音师》告诫我们:千万不要用看似无害的谎言打开恶的魔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