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如果你上了30歲,就需要懂得職場裡的那些累都是自找的

職場裡的閱歷是隨著能力和見識在增長的,特別是那些已經過了20多歲年輕氣盛,敢打敢衝階段的人來說。“如何跟人交往”對現在職場中年來說,彷彿一個世紀難題。雖然大多數人努力去適應一個工作環境,但內心都會感嘆:“跟人交往真累。”難點在於還幾乎沒有辦法改變。透射出來的現代職場心理環境越來越差。

深度:如果你上了30歲,就需要懂得職場裡的那些累都是自找的

現實的原因是這樣的人雖然不能說老氣橫秋,但總體而言,工作氛圍相對固定,工作環境相對熟悉,工作性質和範圍基本鎖定,老闆和同事心中的印象恆定。雖然有那麼一些“經驗”和“見識”,但前進的功力和創新的驅動力不夠了。20幾歲的年輕人說白了耗得起,有試錯和容錯的時間和成本,步入30歲雖然也是年輕人,但在職場裡這樣的成本就很昂貴了。

深度:如果你上了30歲,就需要懂得職場裡的那些累都是自找的

我們活得累,因為大家都很假。

現代職場的冰冷,不是光明正大的排擠和暴力,而是細思極恐的虛偽和漠不關心。

很多人不再正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而是優雅地面帶微笑拒絕或道歉,內心卻覺得與我何干。

深度:如果你上了30歲,就需要懂得職場裡的那些累都是自找的

明明是一個團隊的責任,卻互相推鍋給別人 —— “不好意思我盡力了。你不按時給我也沒辦法。”

明明可以幫下新人,卻冷漠拒絕 —— “對不起,我也不懂,要不你去問下別人?”

明明作為上司可以承擔起責任卻敷衍了事 —— “我跟老大說了他不批,我也沒有辦法哦。”

明明一個方案就是不好卻為了不招惹是非,假惺惺的說做的真好。

就像高檔的辦公室,優雅的白領西裝,親和的打招呼和職業微笑。心理內核卻只有一個字:

假。

深度:如果你上了30歲,就需要懂得職場裡的那些累都是自找的

有人說,職場本該冰冷。同事只是一起共事的人。但職場絕不僅僅是用來創造社會價值的。

哈佛大學75年的心理學研究揭示:最後活得幸福的人,都擁有好的社交關係。

從人生意義角度而言,職場是大部分人一生中創造社會關係最重要的場所。

然而扭曲的價值觀體系下培養和同化了太多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當他們成為了職場的主體,偽裝自己,犧牲他人,模糊事實,就會讓整個職場關係變得越來越虛假,離真實越來越遠。

所謂的高情商,不過是一種能力不足所表現出來的不自信和自保情懷。

深度:如果你上了30歲,就需要懂得職場裡的那些累都是自找的

被人尊稱為哥、姐,然後就以大哥大姐自居,反正地位穩固。其實因為聽不懂現在年輕人的語言,他們談論的技術細節和操作,甚至不願意參與工作的討論和商議,沉迷在自己的“創作小成就”,自顧自憐,每天喝著咖啡,吃著健康的“草”,感嘆這這些年輕小妹狂吃瘋玩卻依然保持的身材,感嘆著自己漸胖的身體,立下FLAG要減肥。

孤獨與無助,不僅僅通過協作關係釋放,而且也表現在封閉上。

深度:如果你上了30歲,就需要懂得職場裡的那些累都是自找的

你會看到一個詭異的場景:當職位高的人提了一個方案,明明很爛,大家卻都表態非常好。即使你覺得心裡過不去,也會“機智地”閉上嘴選擇沉默。

很多人鼓吹的高情商,不過是讓你在人人討好的世界裡被同化,戴上厚重的人格面具,直至有一天發現自己竟脫不下來,越來越討厭自己,討厭工作,討厭他人,最後陷入抑鬱。

缺少交流,發現同事小孩們雖然嘴上稱著哥、姐,但事實上他們並沒有把你放在心上。於是你發現很多事人家也不找你,你的事也沒有人幫忙。加班,等死,混時間,夜裡整夜整夜睡不著,早上起不來。遊離於團隊之外,還必須維持住自己“優雅”的形象。

表情卻是無比鮮活快樂。活著自己的世界裡,但不再被那個虛偽的世界束縛,也是一種巨大的解脫。

深度:如果你上了30歲,就需要懂得職場裡的那些累都是自找的

人們執著於在職場中扮演著另一個自己,隱藏喜怒哀樂,處處謹小慎微,永遠笑臉迎人。把討好當成突破現有階級的跳板,獲得高分,躋身上層。

他們甚至會嘲笑那些不虛偽不掩飾,真實表達自己的正常人情商低。

雖然有人的確因此步步高昇,但這樣的人,跌落的也快。

因此有人說,90 後可能是心理最健康的一代。那些有點年紀的人,不好說,不可說。

沒有人可以逃避命運,

為什麼不能互相幫助?

深度:如果你上了30歲,就需要懂得職場裡的那些累都是自找的

現代人在職場中的工作焦慮和社交恐懼與日劇增,大多數源於感覺“我是一個人在戰鬥”。

人只有學著掌控自己的命運。那時,他露出的是成人世界裡才有的自信笑容。

《未生》有個副標題 —— “至今未能存活”。 意思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尋求存活的出路。

所以導演說,“我們都是未生。”現代人的戰役,不是和某一個人的競爭,是如何一起組隊在整個世界存活的更好。有心理安全感的團隊裡,每個人能自由評判,毫無畏懼地分享他們的想法。所有的成員會感到被重視,他們相信自己的投入很重要,並能為公司做出貢獻。

工作,本不是一個人的遊戲。那些以為踩著其他人就可以上位的人,未免太天真。大多數時候,你的才氣要在與周圍人建立了一個良性的關係網後,才能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

既然沒有人可以逃避命運。為什麼不能互相幫助呢。

職場複雜。

複雜的不是工作內容本身,複雜的是由等級、競爭、地位、利益、貧富蔓延出的枝枝節節所形成的一團亂麻的人際關係網。

深度:如果你上了30歲,就需要懂得職場裡的那些累都是自找的

對於大多數職場人而言,工作最大的收穫不僅是爬到多高的位置,更是實現自我價值。同時,在我們活著的歲月裡,人與人之間相遇時所經歷的那些微小瞬間帶來的感動和幸福。

如果我們能在職場上撕掉偽裝,更加真實的面對彼此,某天,經歷了一切起承轉合後,我們會如張克萊一樣,發現自己已真正成為一個團隊的一員,在部門聚會後被上司搭著肩膀走在你曾經孤獨一人走過的路上,而TA稱呼我們為:

“我們孩子。”

每個人都並非大奸大惡之輩,都只想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即使別人做不到真實,我們自己也可以不變得虛偽。

深度:如果你上了30歲,就需要懂得職場裡的那些累都是自找的

因為,在職場裡,沒有比一個真實的同伴和上司,更好的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