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的校服好看一些會死啊?

前幾日客串心理督導老師,現場解答幾個問題,頗得了些歡呼和掌聲。歡呼和掌聲如同春天的鮮花,總是能催生些明媚歡顏。且擇以記之,以應和這春雨,這花開。

讓我們的校服好看一些會死啊?

覺得自己比周圍人高出一個層次,看不起周圍人怎麼辦?

覺得自己比周圍人高出一個層次,看不起周圍人怎麼辦——這其實是完全不相關的兩個問題。首先一,覺得自己比周圍人高出一個層次,高好啊,越高越好,高到人們須仰視才見,如此一來,後來一個問題就不必答了,因為它因你真正的高不存在了。

其次,若沒高到上述的地步,那就只是“看不起周圍人怎麼辦”這一個問題。——說錯了,這其實不是“問題”,哪個年輕人沒傲驕過?傲驕不是問題,問題是自個既要傲驕又要拿傲驕當個“問題”,這就真有問題了。這問題的癥結就不是自信,而是自卑!又繞回去了:那就讓自己真正的自信起來、驕傲起來就好。

自卑的成年人比比皆是,以“瞧不起人”撐臉面場子的比比皆是,何況年輕人?皆屬正常,不必太在意。志氣平和,原就是生命所要朝覲的方向呀。與周圍人不同不怕,就怕你越活越跟周圍人一樣一樣兒了,到最後活成他們的模樣,那才是真正的可怕。

什麼樣的能量才能支撐一個人走過人生的低谷和迷茫?

這問題好像挺熱門的啊,泱泱中華老少爺們都知道答案:“正能量”。嘿嘿,貌似這標準答案擱這兒吆喝出來有點冷幽默的意思。

好吧,大道至簡,但若簡得只剩下一個字,真特麼……私心認為,不二法門可由一個“正”字擴充為四個字:專注、攀比。

前倆字地球人都知道,專注=認真吃飯、認真睡覺、認真走路、認真工作、認真獨自,甚至認真入廁。總之是你不論在幹啥,身體在哪心就得在哪。譬如入廁這事,太多人做不好,不認真啊。玩手機、想心事等等五花八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入廁就有一千種打發,一千種打發裡頭唯獨沒有一個叫做“認真”。狂心歇處即菩提,專注於當下,玄玄萬事在懷中啊。

“攀比”倆字就更好理解了,此處專指下攀下比。簡單點說就是找身邊的國內的國外的找全世界最倒黴的那些倒黴人的倒黴事來瞧看——這個不用教吧?你嫌棄鞋不新潮可還有人沒腳、你嫌棄大學不響亮可還有人沒上過學、你嫌棄容貌不好看可還有人沒臉、你嫌棄身段不妖嬈可還有人沒四肢……等你發現你實在是太太太幸運了,你竟然擁有那麼那麼多!恭喜你:你的善良找回來了。有了這個叫做善良的東西一生陪著伴著,再加上你的專注,世間事可有不成?可有難撐?

讓我們的校服好看一些會死啊?

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同性戀?

擱世界都市前沿,這實在是個老生常談的舊話題;擱咱這疙瘩偏遠小城的小校園裡,這問題還真有那麼點——勁爆啊!

前個看到過一幅連環畫,正正好可以拿來作現成答案。主人公是個小男孩,二十八幅精美插畫敘述了他的故事,“去年,爸爸媽媽離婚了。現在,爸爸和他的朋友住在一起。他們一起工作一起吃飯一起睡覺連刮鬍子也在一起。有時候他們也會吵架,但他們最終總能夠和好如初。爸爸的朋友也很喜歡我。他會像爸爸那樣給我講笑話,他會為了幫我完成生物功課而去做蟲子,他會給我講故事,還會給我做三文治,要是我做噩夢了他也會陪我。每逢假日,我們會一起去做各種有趣的事兒,去看球賽,去動物園,去海灘。我們會去農場勞作,然後晚上一起唱歌。媽媽說,爸爸和他的朋友是同性戀。起初我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後來媽媽說同性戀只是另一種類型的愛,但愛,是通向幸福的唯一道路。爸爸和他的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很幸福。所以,我也很幸福。”

所以呢,涉及同性戀異性戀之類的,請直接忽略前面的定性,只著重於“戀”字即可。真心的戀,等於真心的愛,而愛是通向幸福的唯一道路!

女生暗示只能做朋友卻仍接受我對她好是什麼意思?

女生暗示只能做朋友卻仍接受我對她好是什麼意思?答:沒什麼意思。

你對別人好是你自己心甘情願,沒人強逼你。

你覺得付出這好的時候很興奮很歡喜很滿足,那就好好享受你的興奮、歡喜和滿足好了。若非得要找出意思來,無非兩種。

一種是你開始不那麼心甘情願了,你開始計算預計收益與付出成本。經過計算你得出結論,這是一次失敗的投資。失敗總得要有個像樣理由才好給自己一個像樣交待吧,於是歸因,於是對方錯,接受你的好是錯,不接受你的好也是錯,行事錯,人品錯,種種錯。

另一種無關品行只關心智,你情商是幼兒園水平,而對方已經大學畢業。她要麼是拒絕的婉轉以便給你預留自尊,要麼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的激勵,具體歸口哪種視語境而定。

讓我們的校服好看一些會死啊?

有沒有那麼一個人一句話讓千百年後的人們拍案叫絕血脈賁張?

有,鐵定多了去了。只說我自己為之拍案叫絕血脈賁張的那句:“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

慈禧說的。1900年6月21日,農曆五月廿五,當時中國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作了一件空前絕後的大事——向全世界宣戰,此為《詔書》中一句。

讓我們的校服好看一些會死啊?

笑噴,這孩子太可愛了,這問題太——沉重了。

前陣子有這麼個報道,說是某中學決意響應孩子們的呼號,要設計配發韓國或日本那樣漂亮的校服。消息一出來,整個校園都沸騰了,女生男生個個熱議,憧憬著新校服的帥氣美麗。家長們很快嗅到了這非同尋常的氣息,你追我趕上網搜看:天啦天啦,這校服也太太太……太好看了,男孩子們玉樹臨風帥氣逼人,女孩子們儀態萬方婀娜多姿!這還得了!

這不上趕著存心製造條件讓孩子們早戀嗎?

於是家長們群起撻伐,堅決要求校方沿用老款校服——那校服多好啊,沒形沒狀寬大臃腫,什嘛玉樹臨風什嘛儀態萬方,學生就該有個學生樣嘛,肥鴨似的校服一套任你是九天仙女也沒眼看,這樣才能一門心思學習嘛。

換句話說,韓國日本校服都是頂尖設計師根據青春期學生的體型體態特別設計,校服越美麗學生越自信,自信的人就像鑽石,知性與德性都會璀璨生光輝。咱這兒不同,咱這兒整體教育氛圍基本上是想方設法讓孩子們不自信,學校家長的共同目標就是成績,成績好便千好萬好,成績不好=你完了、你死定了,如此這般便催生了太多隻有高分數而無好德行的所謂學霸。隔壁女生太漂亮惹了人家的眼潑瓶硫酸、下鋪兄弟名牌行頭名牌爹橫看歪看不順眼投個毒啥的……所以呀,讓校服好看這事兒看起來就是個芝麻綠豆,真要做到就是個大工程,你說了不算,我說了更不算,得交給時間。

等整個社會不那麼浮躁了、家長不那麼盲目了、學校不那麼功利,這事兒就順理成章了。總之一句話,讓校服變漂亮這事兒急不得,也急不來。各位就從當下開始好好努力,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一代一代地努力,興許你的孩子、你的孫子就能有幸姿態曼妙像蝴蝶一樣活著了。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春雨無聲,大愛無言,是謂化育,是為題。


祁雲:擅散文,善評論。專注於家庭教育、寫作輔導、大語文教學探索及傳統經典閱讀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