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這5個部位疼痛,最好做個心電圖,可能是心梗在“靠近”你!

眾所周知,急性心肌梗死發作前,其疼痛的主要部位是心前區和胸骨後,有一種瀕臨死亡的感覺。

身體這5個部位疼痛,最好做個心電圖,可能是心梗在“靠近”你!

60多歲的李先生平時胃不太好,在昨天晚上睡覺前,突然感覺胃有些疼痛,吃了一顆胃藥就躺下睡了。

可誰知,睡到半夜,李先生被痛醒,怎麼躺著都不舒服,一宿沒睡覺,熬到天亮,家人帶他去了醫院。

到了醫院,李先生全身無力、面色蒼白,不像是胃病,瞭解了病史後,立即找來心內科醫生,讓李先生做了一些心臟方面的檢查。

果不其然,心電圖結果顯示是急性心肌梗死!

身體這5個部位疼痛,最好做個心電圖,可能是心梗在“靠近”你!

隨後,開通了綠色通道,準備做支架手術。手術進行得很順利,堵塞的血管被開通後,李先生的胃病症狀也得到了緩解。

一般來講,心梗常見表現為絞榨性的胸骨後疼痛,劇烈而較持久,伴有大汗淋漓。但也可反射到身體其他部位。

身體這5個部位疼痛,最好做個心電圖,可能是心梗在“靠近”你!

當身體這5個部位痛,最好去檢查一下,可能是心梗在“靠近”你!

1、上腹部疼痛

上腹部疼痛,有很多種原因,可能是胃、胰腺、肝等,也可能是心臟引起的,這與迷走神經傳入纖維感受器分佈在心臟下壁有關。

若伴有出現虛汗、嘔吐,甚至暈厥時,一定要警惕,可能是急性心梗。

身體這5個部位疼痛,最好做個心電圖,可能是心梗在“靠近”你!

2、咽喉疼痛

咽喉和心臟的神經受到同一節段脊神經的支配,當心肌缺血、缺氧時,產生的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質及多肽類物質,會刺激神經產生疼痛,擴散到咽部的迷走神經,誘發咽喉疼痛。

若頸部有緊縮感、異物感,甚至噁心、嘔吐,伴有出汗,在排除呼吸道疾病後,要考慮心梗。

身體這5個部位疼痛,最好做個心電圖,可能是心梗在“靠近”你!

3、左肩疼痛

左肩,是心臟的放射點之一,有時可能會出現在左臂或左前臂,伴有胸悶、氣緊時,要警惕心肌梗死。

4、下頜疼痛

其表現為頸部、下頜疼痛,尤其是牙齒疼痛。靜止狀態時,這些部位不會痛,走路時就會疼痛,或疼痛不止。若伴有頭暈、冷汗等症,要警惕,預防心肌梗死。

身體這5個部位疼痛,最好做個心電圖,可能是心梗在“靠近”你!

5、偏頭痛

偏頭痛,大多數都認為是頭部出現了問題。

但,偏頭痛和心臟異常都是自主神經系統失衡的結果,心梗也會出現偏頭痛,主要是心梗前血管痙攣期伴發腦血管痙攣所致。

身體這5個部位疼痛,最好做個心電圖,可能是心梗在“靠近”你!

身邊有人突發心梗,記住,救人時有2個注意:

1、不要搬動患者

對突發心肌梗死者來說,不要貿然搬動或扶起患者,否則會提高心臟的耗氧量,加重病情。

此時,正確的做法是儘量幫患者平臥或半躺著休息,並幫他鎮定情緒。

身體這5個部位疼痛,最好做個心電圖,可能是心梗在“靠近”你!

2、第一時間撥打120

患者平臥後,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

日常保護好心臟,預防心梗,做好5件事:

第1件:飲食清淡,減少血栓形成

飲食上,保持清淡,少油、少鹽、少糖,控制好油脂、熱量的攝入,減少血管內膽固醇的積累。

建議,每人每天食用油攝入量為25-30克為宜,鹽分攝入量不超過6克,糖分最好在25克以內。

身體這5個部位疼痛,最好做個心電圖,可能是心梗在“靠近”你!

第2件:少吸菸、少抑鬱

吸菸,對心臟的損傷很大,會誘發冠心病。

香菸中含有大量有害成分,會使血管內皮出現炎症,增加斑塊的形成,降低血液含氧量,增加心肌梗死的發生。

戒菸,是保護血管的最好方法。戒菸一年後,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會降低50%。

身體這5個部位疼痛,最好做個心電圖,可能是心梗在“靠近”你!

情緒,對心臟的影響也很大。當情緒抑鬱、焦慮時,會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形成,尤其是心肌梗死的一個獨立威脅因素。

抑鬱,是一種不良情緒,經常抑鬱的狀態,不僅會對心臟不好,還會誘發其他心理疾病。

第3件:補充鎂

鎂具有“心血管衛士”之稱,它可以從多個方面來降低心肌梗死的危險性。比如鎂可以擴張血管,改善周圍血管的微循環,起到一定的降壓作用;鎂還可以參與鈣、磷、脂肪代謝,抑制膽固醇合成,並能提高心肌的興奮性,能促進心肌缺血的恢復,進而降低心肌梗死的危險性。

來源:鎂的來源較為廣泛,可以通過綠葉蔬菜、粗糧和堅果、肉、蛋、奶等食物獲取;

第4件:保證充足的睡眠

保證充足的睡眠,可讓心臟得到充分的休息,從而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黃帝內經》中記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對來講,晚上10點左右到早上6點左右之間的睡眠是最高效的,同時,也保證了每天7-8個小時的睡眠。

對冠心病者來說,心臟功能不太好,睡覺姿勢,最好選擇右側臥。

夜間是冠心病高發時間段,而右側臥可減少下腔靜脈迴流的血流量,利於心臟休息。

身體這5個部位疼痛,最好做個心電圖,可能是心梗在“靠近”你!

第5件:堅持運動,少久坐

生命在於運動!

運動可提高心肺功能,提高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同時還利於控制體重,減少因肥胖引起的併發症。

久坐不動,已成為現代人的一種生活狀態,但長期如此,會增加血管疾病及其它慢性病的發生和發展。

身體這5個部位疼痛,最好做個心電圖,可能是心梗在“靠近”你!

運動,最好選擇有氧運動,如步行、游泳、慢跑等,每週運動5-7次,每次運動時間因人而異,約30分鐘以上為宜。

切記,運動一定要堅持,規律運動,更利於心臟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