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便利店行業引人深思的橫向發展……

便利店vs零售藥店 | 關於便利店行業引人深思的橫向發展……

去年年底,“北京獲批經營藥品、醫療器械的首家便利店落戶朝陽”的消息霸屏,從政策和市場走勢來看,這恐怕將成為“便利店+藥店”風行的起點。

或許,狼真的要來了!

反觀商務部就《全國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的規定,“二類藥店須配備至少1名執業藥師和1名藥師及以上職稱的藥學技術人員”,從全國執業藥師的儲備狀況、註冊情況以及動態發展來看,至2020年顯然無法支持全國45萬家藥店全部升級為二類及以上類別藥店,即意味著可能數以萬計的零售藥店將淪為“一類藥店”。

便利店vs零售藥店 | 關於便利店行業引人深思的橫向發展……

成為“一類藥店”,不僅代表著經營範圍的極度萎縮,更代表著行業政策形成的“保護壁壘”喪失,將面臨市場化程度更高的同業/異業競爭。

而便利店經營乙類非處方藥已是舊聞,數年前在諸如成都等地早有先例,但究其本質,仍算得零售藥店開設在便利店的“專櫃或專架”,便利店的主動性可以想見。態度決定結果,不可低估藥品品類在便利店的成長性。

除去主觀因素,而從客觀層面來看:

第一,從國家推行零售藥店分類分級,這在某種意義上是在為處方外流進行前期鋪墊。

不難想象,政府部門將針對處方藥零售市場進行更高頻次、更強力度的監管,相比之下,非處方藥尤其是乙類非處方藥則可能最大限度地依靠市場機制調節。換句話講,政策導向及監管重心的變化,或將帶來“遊戲規則”的變化,這可能是轉型中的零售藥店首先要面對的挑戰。

便利店vs零售藥店 | 關於便利店行業引人深思的橫向發展……

第二,零售藥店目前所具備的供應鏈優勢有可能在短期內消失殆盡。

“勢比人強”,政策和市場或將牽引醫藥工業企業向便利店轉移,對醫藥工業企業來講,便利店極有可能迅速成長為“第四終端”;反之,零售藥店切入快消品類恐怕不易。此外,零售藥店引以為傲的專業服務,在更具自我藥療屬性的乙類非處方藥面前能否發揮影響購買決策的決定性作用,或許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便利店vs零售藥店 | 關於便利店行業引人深思的橫向發展……

第三,零售藥店和便利店分別對應“低頻”和“高頻”。

從經營的角度來講,二者分別具有迥異的獲客成本;而從消費的角度來講,消費者對二者的接納程度也有著巨大差別。簡單地說,零售藥店轉型“藥店+便利店”,是為品牌形象的重新塑造,而便利店升級“便利店+藥店”,只是品類的增加而已,分別需要付出的消費者教育成本具有顯著差異。

分類分級管理的大背景之下,大批零售藥店已經被逼迫到死亡的邊線,何去何從不得不深入考量,便利店的高速發展同樣也引人深思,政策是一方面,而針對社會現況對各行各業的不斷探索,才是我們每個人該有的舉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