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史上有什么bug级的存在?

浮躁的笔尖


这个就不能不说我国抗美援朝战争里面的张桃芳了。提起张桃芳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可能也只是听过,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可是全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字。


中国狙击王

从二战的军队伤亡率和总计消耗子弹数量来对比,平均1万发子弹才杀伤一个有生目标,而在越南战争中下降到了平均每12万发子弹打死一个人。即使到了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时期,据统计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美军,也平均一万发子弹才能杀死一会有生目标,毕竟真实的战争中不是打靶子,在火炮的地方,队友在你面前牺牲,心理素质上就很难快速接受,所以也特别影响命中率!


张桃芳在16岁时就担任儿童团团长,在那个民族危亡的时代,全民皆兵,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1951年3月张桃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张桃芳于1952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赶赴朝鲜战场,在最激烈的上甘岭阻击战中,美军前后出动六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飞机大炮两线支援,狂轰滥炸,上甘岭战役之激烈在战争史上都十分罕见,美军对我志愿军的炮兵火力密度,已经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高水平。


(美军遗留的弹壳)

我方阵地山头硬生生被炮弹被削低两米,整个537高地硬生生被削低4米多,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美联军发射炮弹190万枚,志愿军供应各种物资1.6万吨,实际消耗1.1万吨。其中弹药5530吨,平均日消耗128吨,在战役中我志愿军共发射炮弹40余万发,相当于联合国军的四分之一。这一物资消耗量在中国战史上所罕见,可见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必胜的决心!(我志愿军战士在前线运送弹药)

我志愿军和美军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无数烈士长眠异国!

在上甘岭战役中,张桃芳在志愿军214团8连担任狙击手,用的是一把二战时期苏联制造一次装一发子弹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

(莫辛纳甘狙击马步枪,“水连珠”)

张桃芳在初上阵地第一个月,便用247发子弹,打死了71个敌人。军长皮定钧开始也不相信张桃芳这个惊人的战绩,认为张桃芳吹牛皮,直到后来一次现场目击才信服了张桃芳的本领,当场奖励他一双皮暖靴。

张桃芳在537高地,用442发子弹取得了击毙敌军214名的记录!



(巍巍上甘岭)

其实除了天赋异禀,刻苦训练还是很重要的,在1953年,张桃芳遇到了一个美军的狙击手,高手较量,枪枪致命,两人经过十多分钟的观察和忍耐,几乎同时开枪,生死只在一瞬间,子弹擦着张桃芳的头皮飞去,而张桃芳的子弹一枪打中了敌方狙击手的头颅,仅仅的几毫米差距,就决定了双方的胜负,美军高级狙击手被击毙后,美军直接开炮对着张桃芳隐藏的地方开始轰炸 ,进行了一场枪炮的较量,张桃芳一开始隐蔽前的大石头被重机枪打的几乎碎裂!



张桃芳在32天内射击442发毙敌214名,也就是一天平均射击13.8发毙敌6.68名,命中率48.4%,凭借这个战绩足以进入战争史上的狙击之王排名,张桃芳的战友吕长青在抗美援朝期间“杀死杀伤敌人178名”,这一纪录虽然比不上张桃芳,但依然在现在全世界狙击手大排名前100名之内。后来在记者采访吕长青的时候,吕长青对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顺溜凭借一人之力击杀多名敌军进行过专门批判,吕长青还告诉记者,由于朝鲜战场的特殊形势,军博里那支枪不是属于张桃芳一个人的,而是属于阵前班的四个狙击手的。真实的战争远远不是影视剧中那样!

一部相关纪录片上的话让吕长青热泪盈眶,他说:“我们没享受到什么特别的待遇,有这个评价这就足够了!”

1953年5月初,张桃芳荣获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英雄称号,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1954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张桃芳在二百多人中脱颖而出,加入中国空军,成为了一名飞行员。(晚年张桃芳)

2007年10月29日,张桃芳在山东潍坊去世,享年76岁。

在激烈的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的儿子,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涌现出了一批批战斗英雄,列如身体抵住爆破筒的苗族英雄龙世昌,用胸膛堵抢眼的英雄黄继光,年仅19岁的战斗英雄赖发均,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孙子明和孤身一人坚守阵地20多个小时,击退敌人17次进攻,毙伤敌200余人的高良伦,以及牺牲在朝鲜战场的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儿子毛岸英。

“要不是我们拥有强大的火力,经常得到近距离空中支援,并且牢牢地控制着海域,则中国人可能已经把我们压垮了”——联合国军司令官《美国陆军上将李奇微回忆录》联合国在朝鲜被共产党中国打败了,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军队足以击退中国人。”——美国前总统赫伯特·胡佛
“当美国的报纸里充斥着关于中国“人浪”攻击的夸张报道时,在前线的事实却完全是另一回事。……中国军队令人敬畏,不是因为他们人数众多,而是因为他们善于运用欺骗战术和达成攻击的突然性。”——[美]莫里斯。艾泽曼著:《战争中的美国从书·朝鲜战争》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如此评价朝鲜战争:“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法国希尔将军说:我认为时下,一些人包括很多现在的中国人,他们对韩战(朝鲜战争)的看法简直就是在胡说。他们根本不理解,我们当时的对手是谁。“鸭绿江的冬季战役,我的部队一次战役下来,损失惨重,我从士兵眼神中,看到的不是怒火,而是恐惧!美国著名外交活动家艾夫里尔·哈里曼说:“当它结束之后,大多数美国人都急于把它从记忆的罅隙中轻轻抹掉,朝鲜战争是美国第一次没有凯旋班师的战争。前美国陆军将军麦克尔·艾伦认为当时的战争完全上一种愚蠢的行为:“只有傻瓜才选择中国作对手”。美国西点军校中对于这场战争点评道:“作为军人,我们自然是希望己方能获得胜利。但是作为一个客观论证的学者,我们以为无论从战役指挥和战场表现来评判,中国军队获胜都是合理的。不妨设想,假如有一天不得不打的话,我只能祈望那时的中国军队不再有太多的毛泽东色彩!”日本出版的《‘强大’的神话破灭了》一书中写道:“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所受损失几乎等于4年太平洋战争中所受损失的2.3倍,美国‘强大’的神话,就这样被打破。”

齐德学将军曾说:抗美援朝一战,一扫中国近代以来历史上的耻辱,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最了不起的正气篇,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在国际上的形象。

彭德怀元帅无比自豪地指出的:“几个帝国主义国家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付出了沉重的伤亡,清末以来朝鲜就是入侵中国的跳板,朝鲜被美国占领,就等于中国被美国一把扼制住了咽喉,唇亡齿寒,前后共计240万志愿军赶赴朝鲜战场,身后即是国门,百废俱兴的新中国以366145人的代价,把当时有着百年工业基础的美国打到板门店签署停战协议,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将军名败朝鲜战场,中国人自清末以来第一次占领他国首都—汉城(即现在的首尔),中国人的地位在国际上前所未有的提高!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感谢阅览!


济州府一户侯


全国战斗英雄吕俊生啊,那就是真实版的“抗日神剧”。

吕俊生是邢台人,从小家里穷,13岁就出外讨生活,当过学徒,干过长工。到了1937年,八路军来到太行山的时候,他就报名参了军。

吕俊生练过武,而且个子很高,性格豪爽,作战勇敢,很快就走上了开挂的人生。

1938年,在山东夏津和鬼子的战斗中,吕俊生就如天神附体一般,端起刺刀带头冲进了敌阵,和鬼子厮杀在了一起。这一仗中,吕俊生一连刺死了27个鬼子兵,自己也负伤三处。

1938年的鬼子兵啊,那可都是训练有素,拼刺能力绝不是开玩笑的。就算到了百团大战时期,跟鬼子白刃战的时候,也是几人配合才有把握干翻一个鬼子。


但是吕俊生一场白刃战就捅死了27个,简直是奇迹般的存在。这一仗后,他被评为一级战斗功臣,声名远扬。

在此后的战斗中,吕俊生总是冲锋陷阵,勇猛杀敌。1938年底到129师的随营学校受训,之后任冀南军区青年总队通讯连连长。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一个人就是杀死杀伤日伪军60多人,立大功2次,一等功2次。

1940年的百团大战中,吕俊生带领联队参加攻打高邑的战斗。在战斗中,敌人的碉堡不停的喷射着火舌,阻挡了进攻部队的步伐,给队伍造成很大的伤亡。吕俊生冒着枪林弹雨冲到了敌人的碉堡前,伸手从射击孔中把正在射击的机枪夺了出来……

这个场景,估计连抗日神剧都不敢演。

另外一次攻打阎家庄的战斗中,吕俊生带领连队英勇作战,干掉了108名敌人,自己人只有一个负轻伤。因此,吕俊生被上级命名为英雄连长,他所在的连队也被称为英雄连队。

……

1950年,吕俊生出席了全国群英会,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

荣立8次一等战功,创造了无数次战场传说,真英雄,真传奇。


七追风


1995年,一位英国议员访华,极其恳切的提出一个要求:想亲眼再见一见当年在朝鲜战场上俘虏他和其它62名英军士兵的志愿军英雄。

孤胆英雄刘光子的事迹又一次浮出水面。 

他1921年出生于内蒙古杭锦后旗召庙乡,1951年,刘光子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63军第187师突破临津江后,在雪马里地区将英军“格洛斯特营”包围,这个营有150多年历史,战绩辉煌,有“皇家陆军双徽营”之称,堪称“精锐中的精锐”,英军的“灵魂”。



时任561团1营2连6班战斗小组长刘光子,在一个小高地上发现有敌军在活动,刘光子隐蔽接敌,把冲锋枪架在石头上射击,然后用反坦克手雷炸倒了一堆英军。

他一边扫射一边大喊:“一营向左,二营向右,给我冲!”英国人猝不及防,被打得晕头转向。

刘光子冲到英军阵地前,用战前学的英语大吼"缴枪不杀",英军全部举起手投降。

刘光子对空鸣枪,命令俘虏们"立即站队,集合!"。当英军站好队时,才反应过来:原来对方只有一个人!于是一部分人俘虏试图逃走,刘光子又扔出一颗手雷,炸倒了一大片。并霸气地大喊:"别跑,谁跑我就打死谁!"俘虏们这才彻底老实了。



刘光子一个人俘虏了63名英国兵,志愿军总部授予他“孤胆英雄”的称号。1958年刘光子复员回到家乡内蒙古临河。从没向人提起过当年的英雄壮举。

老英雄刘光子于1997年去世,享年76岁。


花近高楼1


战争史上最BUG级别存在的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因为他们在违反科学理论的情况下,硬是打赢了上甘岭战役。

战后美国那些指挥官和军事专家,都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不可能存在生命的上甘岭阵地,志愿军可以顽强的扛下来。

毕竟那是地表上有记载以来,炮火最密集的地方,因为炮火轰击还造成过局部缺氧。

还有一系列的生活问题,像缺水、寒冷、缺少食物,但是这些难题,都被志愿军克服了。

就是在这样的绝境之下,志愿军还打赢了坦克加飞机的联合国军,取得了这场战役最终的胜利。

这就是战争史上最bug级别的存在,这场战役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新生的中国,不再是那一个任人宰割的国家。

当上甘岭战役战败的消息传到美国国内的时候,美国的政客也不得不承认,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无能为力。

从跨过三八线开始,美军一直都是高歌猛进,几乎都没有遇到过什么有效的抵抗,甚至可以说美军基本掌握了朝鲜局势。

当时的美国正是其军力巅峰时期,拥有着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原子弹,加上强大的海陆空三军军力,可以说那个时期的美军,几乎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直到美军遇到了志愿军,这才明白了一山还有一山高,明白了不是所有国家的军队,都会屈服在先进武器之下。

当第一次战役开始之后,美军才意识到对手乃是截然不同的一群人,这群人有着信仰,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这群人在美军的枪林弹雨中英勇无畏,因为他们明白,退缩一步的话,自己的祖国就将受到帝国主义的再次侵略。

所以在保家卫国的崇高思想觉悟中,志愿军全体官兵克服了所有的困难,一直将美军打回了三八线。

在板门店停战协议签订之后,美军士兵开始了狂欢,他们终于摆脱了这种噩梦般的生活。

不少美国士兵纷纷到志愿军阵地,请求同志愿军一起合影和联欢,这种行为也是绝无仅有的。

或许当时的美国士兵,也明白了这支军队的不容易,也了解了这支军队的伟大。

国有死士,何其幸哉!


小司马迁论史


有那么一介书生,正儿八经的文化人,因为组织内部出了叛徒,把自己的老上司、老领导给出卖了,一怒之下拔剑而起、血溅五步,千里追凶,带了50精骑于万军丛中取叛徒首级,更令敌人闻风丧胆、不敢追击,最后潇洒而来,从容而去,好个千里快哉风!


北宋年间,一场前所未有的斩首行动正在悄悄进行中。


目标:叛徒张安国


目的:捉往张安国(如不能活捉,即时斩首),为老领导报仇雪恨,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尽量多杀伤金狗


军情:我方50人VS敌军万余人马


计划:凌晨三时,敌人防备最为松懈之机,50精骑发动夜袭,直入中军大帐,于万军丛中活捉叛徒张安国,趁敌人还未明情况立即撤离。


计划进行的很成功,凌晨三时,他亲率50骑兵夜袭金人大营,此时叛徒张安国正与金将喝酒吃肉好不快活,他马作的卢飞快,直闯中军帐下,活捉了叛徒张安国,并连夜狂奔千里,将其押解到首都临安正法。


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的事,别人也做过,但大多都是千载难遇的猛将兄,像这样的一介书生,以区区50人的炮灰阵容,直闯万人中军大营,简直称得上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更不可思议得是,他居然成功了,这场突袭简直堪称古代特种作战斩首行动的鼻祖之作,就是《红海行动》也拍不出这样的情境,这就是如抗日神剧一样的存在,如果不是记载于史,我们大概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这不是BUG级别的存在,那什么又是?


后来,这位书生追忆此事,还做诗写道:“壮岁旌旗涌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后夜娖银胡騄,汉箭朝飞金仆姑。“——豪情力透纸背。


李白《侠客行》曾有云: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位书生也正如诗中所写,如金庸老爷子笔下的那些侠客一样,豪气干云,意气风发。


这位书生不知道,这段时光成为他一生中最惬意、最纵横的时光,临安当局胸无大志,只求偏安于一隅,主战的他也屡遭贬斥,在不断贬谪中蹉跎了岁月,催老了白发。


然而岁月催不老的是那一颗永远热血的心和胸中万丈的豪情,但报国无门,他只好寄情于诗词之中,半道出家的他居然于无声处听惊雷,一举成名,被后人尊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壮志凌云


他,就是至死仍念念不忘收复大好河山的一代人杰——辛弃疾!


朝闻历史


其实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美国在日本投放的两颗原子弹,这在二战时期绝对是bug级别的武器,其次就是黑科技,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制造的大型武器,简直令人惊讶,人们称他为超级大炮,名为“古斯塔夫列车炮”。

先上一组图,看看算不算战争史上bug级别的存在?

羽评郡主第一次看到这图片之后,因为文化有限,只是连续感叹三声“握草”,这座bug级别的大炮是由克虏伯兵工厂设计出来并制造的,设计这种大炮的目的就是支援前线火力,直接击毁各国陆军防御性大型武器或者是巨型碉堡。

这种大炮是迄今为止最大口径的可移动大炮,重量高达1344吨,从图片中就能看出,再抗日战争中的大炮也就是几个人的大小,威力极大,而这个古斯塔夫列车炮,他的威力可以想象。

先看看它的炮弹,古斯塔夫列车炮有两种炮弹,一种是高爆弹,重量就4.8吨,最大射程是48千米,单单是弹药量就有700公斤,这种高爆弹可以炸出长十米、宽十米的深坑;另一种炮弹是复合穿甲弹,重量7.1吨,射程38千米,据说可以击穿厚7米的混凝土。

古斯塔夫列车炮绝对是人类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武器,这只有在二战史上才能看见,要将7.1吨的炮弹投射到38千米的的目标,有人曾比喻说,从法国发射可以直接横跨英吉利海峡抵达英国,这在现在不足为奇,可是在当时确实是令人吃惊的。

图为古斯塔夫列车炮的炮弹

历史记载,德国之所以造出“古斯塔夫列车炮”bug级别的武器,初衷是想攻破马奇诺防线,这座防线被称为“攻不破的防线”,德国显然野心勃勃,欲攻破马奇诺防线,随后攻占卢森堡、比利时、荷兰以及法国,这就是所谓的“施里芬计划”。

然而古斯塔夫列车炮制造出来后,德国已经攻占法国全境,马奇诺防线也没有用处,之后只能投入到克里米亚半岛的战争中,战争进行了不到半个月,古斯塔夫列车炮就发射了48枚炮弹,破坏力惊人,将苏军建立的地下工事毁于一旦,战争结束后,多少人依旧在噩梦之中,整个塞瓦斯托波尔市早已经没夷为平地。

战争前的塞瓦斯托波尔市

战争后的塞瓦斯托波尔市

古斯塔夫列车炮也是有缺陷的

一是运输不便;因为重量高达1344吨,所以说不能能整体运输,都是经过分解后逐个运输到战场,运输这些部件的车厢就有25节,况且运输时不能经过桥梁,只能绕行。

二是组装不便;抵达目的地之后,由300人开始进行组装,一般要花费三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期间要用巨型起重机。组装完成之后,因为是固定的,所以需要高炮连从旁协助,负责古斯塔夫列车炮的巡逻保护人员就有2000人,维修更是不便。

如今看来,这个古斯塔夫列车炮肯定是漏洞百出,且不说造价高,而且寿命短,就这么大的武器放在一个地方,那就是活靶子,不过在当时确实极为恐怖的存在,恐怕做它的对手,打战时心里都没底。

除了武器,还有一些战争史上确实是bug一般的人物,比如莫非·奥迪、杰克·邱杰、抗日英雄吕俊生等。


羽评郡主


1363年,陈友谅亲率60万大军,水陆两路再度东征,水军拥有高大的楼船战舰,围困重镇洪都(南昌)85天久攻不下。

朱元璋率兵20万前来解围。陈友谅见机指挥军队迎战朱元璋,于是两军在鄱阳湖遭遇对决。

当年陈友谅的战舰非常选进,舰高数丈,内置三层,每层均可骑马奔走,而最下一层与上面二层隔离,如果上面战事打得十分激烈,而底层全然不知,专业管划船,不会受到战事影响而失去动力,而且战舰外层包上铁皮,十分坚固,在当时的条件下就是“航母”级别了。

而朱元璋可用的都是普通战船,与陈友谅水军是天壤之别不可相比。阵友谅60万人马,对付朱元璋20万人马,加上陈友谅水军高大的楼船战舰,其优劣之势十分悬殊。

陈友谅军将楼船连锁在一起,组成一个个的制高堡垒,居高放炮,处于低处的朱元璋军连续三天吃败仗,这仗没法打呀,陈友谅太强大了。

可是bug出现了,老天爷帮了朱元璋,此时老天刮起了强大的东北风,朱元璋立马组织敢死队,使用赤壁战之战术,用火攻之法,陈友谅的楼船又高又大,调头分散很不容易,比较笨拙,只一小会儿功夫被朱元璋的敢死船队烧毁了二十几艘高楼巨舰,朱元璋军趁火势之威发起猛攻。而陈友谅部却是军心大乱,毫无抵抗之力,此战损失十分惨重。

接着朱元璋采用陆路佯攻,水路直取之计,攻克蕲州、兴国,进驻汉阳,控制了江西大部。而陈友谅部经过此战势穷力竭,被朱元璋围困在鄂州一带。

陈友谅想重回武昌大本营,遂倾巢而出,亲自指挥剩下的100多艘楼船战舰,向南湖咀突围,不料由于落潮,搁浅在九江口,陈友谅慌忙乘坐小船出舱指挥战斗,可是被乱飞的流矢射中了眼睛,深入颅内当即死亡,这就是bug的作用。陈部见主帅陈亡,无心恋战,四下逃亡,大败涂地。朱元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获取了绝对的胜利,从此崛起……

鄱阳湖水战,是中世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战争,是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为争夺中国南部的战略决战,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个成功战例。此战奠定了朱元璋统一江南的坚实基础,也为日后建立明王朝获得了政治上经济上的强大实力。

“算来堪数英雄,荒阶野冢谁凭吊?巍巍龟蛇,滔滔汉水,空余夕照……”而这就是失败者陈友谅的悲惨状况。


老蛇正宗


说到bug,难道还有比冠军侯霍去病更bug的存在吗?十七岁跟随舅舅卫青参加对匈奴的作战,首次征战仅领八百骁骑就敢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杀得四散逃窜。

霍去病的母亲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私下里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生下了他,他的父亲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他的出生只能拥有一个私生子的身份。但他从小就与众不同,勤奋好学,精通各类兵书,同时擅长骑马,射箭等各类武艺。霍去病虽然一生功勋卓越,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汉武帝曾经为他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邸,霍去病却断然拒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大汉打响了对匈奴的反击战后,年仅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随军作战,首次率兵就斩获匈奴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籍若侯乃封号,名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功冠全军,受封冠军侯。

十九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骑将军,发动了两次河西之战,率军攻打占据河西地区的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后来再次受命迎接降汉的匈奴浑邪王,他在部分匈奴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础。



21岁时,他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成就封狼居胥,漠北之战,他率军5万深入漠北,伺机歼灭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一直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从此大汉荡尽了漠南的匈奴,解决了北方大患。

史上最大bug霍去病在年仅24岁时就英年早逝,不可谓不可惜,逝后陪葬茂陵,被谥封“景桓侯”。


河边蓑客


我们就来说个国外的吧,瑞士刁民……不好意思,我的意思是瑞士步兵。

尽管在近现代史中,瑞士人为人所知的形象是“铁打不动的中立国”,但是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瑞士人的支柱产业之一是雇佣兵业。瑞士山民组成的雇佣兵多是步兵,主力是组成方阵、使用长柄武器的重步兵,使用弩和早期火器的轻装部队则掩护其侧翼,并在前方形成散兵线。

说他们是bug,是因为他们几乎是大众印象中“雇佣兵”形象的反例。士气高昂,训练有素,组织度奇高的瑞士步兵,能够承受比同时期多数部队更高的伤亡,却仍然驻留于战场上,并保有战斗力。高组织度给了他们作为步兵的高机动性,甚至能在维持方阵完整的情况下向敌冲锋。面对侧翼的威胁,他们还有临时转向的绝技,也曾经靠着这招逼退过大胆查理精心准备的重骑兵……

对,提到瑞士人,就得提一句他们的宿敌大胆查理。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这个人,时不时让人觉得有点像个穿越者。这个人熟读古典兵书,满脑子骚操作,战术布置也是一套一套的,动不动就来个主力占据高地、步兵抗线、骑兵绕后、射手在侧翼搞火力覆盖……俨然是一副读了历史穿越回去的现代人的样子,实际上也挺合理。

然而大胆查理精心布置的部队,就不止一次被瑞士人正面捅穿……他的安排非常精巧,然而瑞士人并不管这些,他们冒着勃艮第射手的火力,直接用方阵步兵的徒步冲锋冲垮了他的正面步兵线,铲平了他占据的山头,还顺手砸了他的炮位,拿走了他的火炮。

看来在部队水平差得太多的情况下,更加复杂的战术并不能救你……

还有,方阵这个东西,多少要靠阵型纵深。如果战线太长太薄,就很容易被捅穿。多数重步兵都要靠队伍的纵深来保持阵线稳定,换句话说就是要多弄几排,保证不被敌军打散。

然而对于瑞士人来说,他们即兴发挥起来可不讲什么纵深。在1495年的塞米纳拉,面对占据高地、伏击自己的敌军,瑞士人的行军队列直接转头,形成了一条非常薄的步兵线。这条步兵线只有三排,对于其他部队来说这是个不可接受的厚度。然而瑞士人就是靠着这三排步兵,跨过了一条河,冲上了一道山坡,冲散了山上的伏击者,还暴打了一顿旁边的西班牙剑盾手……

怕不是一群火箭助推步兵。


史话戏说


像bug一样存在的战争,我们这个世界有过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在历史长河中,发生的战争无数,总有那么几场,其人物情景就连小说都不敢描写,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列举这么几场如同存在bug一般的战争吧。

国内:班超征服西域

班超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里,从小他读书就特别用功,而且也很有才能。突然有一天,班超读书的时候,一个想法冒了出来:“男子汉应该像张骞和傅介子一样在战场上立功劳,而不是像这样每天又抄又写,浪费时间。”


就这样,他放弃了当读书人的道路,选择走上战场,开始了他精彩的一生。那么班超的这个bug体现在哪里呢?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当时,东汉刚刚建立,一切都不稳定,所以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管理西域,就这样,匈奴再一次钻了空子,开始控制西域各个地方。而且西域的各个小国之间也不安稳,互相争斗,战争时常发生,百姓生活的很不安宁,这时候东汉统治者就不得不开始重视西域的问题了。


第一次出使西域就使班超获得了窦固的欣赏,在此之后,班超就成为了征服西域主力军。班超是一位有能力又有谋略的人,那次前往鄯善,鄯善王刚开始对他们十分热情,但是过了几天,鄯善王的态度就转变了。

班固对一行人说道:“鄯善王现在对我们十分冷淡,完全没有刚来时候的热情,匈奴的使者一定也来了鄯善王这里,他现在一定是在犹豫当中,不知道该服从谁。”手下的人听了之后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不敢轻易行动,毕竟他们现在是在别人的地盘。

但是班固却没想这么多,他说道:“不进入老虎的洞穴,怎么能得到老虎的儿子呢?今晚我们就去杀了匈奴那帮人。”


第二天,班固带着匈奴使者的头颅去面见了鄯善王,鄯善王见了这一幕之后,知道服从东汉才是最好的选择,就这样,班固成功的收服了鄯善。

班固的伟绩当然不止这些,他最厉害之处在于他出使西域时仅带了36位使团,并且凭借着这36人,通过31年的时间,征服了西域的50多个国家,极大地促进了当时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的统一。

世界:莫斯科的冬天

不了解战争史的人可能对这六个字没什么感觉,但是稍微对世界战争了解一点的朋友,一定对莫斯科冬天印象很深。

大家都知道拿破仑和希特勒是两个十分厉害的人,凡是由他们两个带领的军队,都不会有战败的情况发生。但是在俄罗斯,这句话就不能这么确定了。

拿破仑在征服了大半个欧洲之后,他就将目标放在了俄罗斯身上。那年他带领着57万人,一路打进了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


到了莫斯科之后,他发现这里早已变成了一座空城,沙皇采取了坚壁清野战术,将所有的人力财力转移到了另一个地方。

当时俄罗斯进入了冬天,大家都知道俄罗斯处于高纬度地区,那里的冬天十分寒冷,最低温度能够达到零下三四十度。

攻破了莫斯科的拿破仑战队早已耗光了大部分物资,他们找不到地方及时补给,再加上当时天寒地冻,武器也早已被冻住,另一方面士兵们也难以适应天气的寒冷,所以,拿破仑队伍的战斗力迅速下降,很快就被俄罗斯军队击败了。


希特勒与拿破仑之间的遭遇其实差不多,他们虽然已经预想到了俄罗斯极其寒冷的冬天对他们极为不利,但是他们定下三个月内闪电结束俄罗斯的计划却有很大的不可行性。

那年冬天来的很早,他们没有准备充足的棉衣,坦克也冻的发动不了,在战斗民族面前,他们失败了。

世界上像bug一样的战争其实还有很多,小编只是列举了两个例子,如果大家还有什么别的事例,欢迎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