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应妥善处理南海问题,维护对华友好关系

王森云南财经大学“一带一路”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4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来华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对中国进行第四次正式访问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时指出,双方要继续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好两国关系正确航向。双方要重信守诺,发扬伙伴精神,保持南海和平稳定,加强海上合作。杜特尔特也表示,中国是菲律宾持久可靠的好朋友。在南海问题上,“菲方愿妥善处理好海上问题,不使其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

前段时间,菲律宾政府在南海问题上表现出了杜特尔特执政以来较为罕见的对华强硬姿态:先是菲外交部无端指责200多艘中国渔船出现在有争议的中业岛(菲方称帕加萨岛)地区是“侵犯菲律宾的主权”,接着杜特尔特强硬警告中国远离中业岛,否则他将告诉士兵准备执行“自杀式袭击任务”,这一系列事态使得两国关系受到了一定损害。

就在杜特尔特访华前,菲律宾驻华大使罗马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不想把分歧置于两国关系之上”,他同时称,杜特尔特的访华之行“将帮助(两国)缓解紧张局势,让双方有更多安全保证与更多理解。”

无论是菲律宾近期以来关于南海问题的强硬姿态,还是此次杜特尔特访华所释放的积极友好的信号,都体现了菲律宾外交的大国平衡战略,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中美平衡战略。具体来说,一方面,杜特尔特必须考虑菲律宾选举政治的因素。虽然杜特尔特上台以来通过淡化南海仲裁案影响,高调发展中菲关系,纠正了阿基诺三世时期对菲国家利益的严重损害。但是,其对华友好姿态在菲国内也引发了部分力量的不满。为了打赢即将到来的菲律宾中期选举,强硬姿态无疑是迎合菲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争夺民众支持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这一模式短期内无法改变。所以,对于杜特尔特政府来说,在中美两大国之间保持适度的灵活性,显得尤为重要。

风物长宜放眼量。从长远历史发展来看,一味的追求在中美之间的平衡并不一定真正有利于菲律宾国家利益。过去3年,中菲关系完成转圜、巩固、提升“三部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自2017年起,中国成为菲律宾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经济合作不断加深。据菲律宾《世界日报》消息,此次访华期间,菲律宾获得了121.65亿美元的投资,两国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这将为菲律宾国家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实践证明,中菲坚持睦邻友好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期待,是唯一正确选择”。未来,如果菲律宾能够按照杜特尔特此次所说“排除干扰,坚定信念,使友好合作始终成为菲中关系的主流”,将是菲律宾国家之幸、人民之幸。(责任编辑:王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