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0 到 1:聊聊華為海思芯片中的經典型號


從 0 到 1:聊聊華為海思芯片中的經典型號


半導體行業作為普通人眼中高精尖技術的集中點之一,哪家廠商技術更高的爭論從來就沒斷過,不過有一點很明確,論及手機這邊最為勵志的範例,多數人應該會投給華為海思,畢竟從 2012 年開始短短 7 個寒暑,海思在行業中的聲量就已經可以和高通、三星掰掰手腕。那麼這次筆者就帶大家回憶一下那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型號吧。


從 0 到 1:聊聊華為海思芯片中的經典型號



1. K3V2

說到海思平臺,K3V2 就不得不提,儘管它是一款失敗得不能再失敗的產品,但對於華為而言,正是 K3V2 伴它捱過了初期困難的2年,無疑功不可沒。


從 0 到 1:聊聊華為海思芯片中的經典型號


K3V2 彼時在規格上並談不上落後,2012 年初發布,四核 A9、40nm 製程,以 Tegra 3 為假想敵,看上去並沒有什麼問題。然而最終導致它被眾位對手輪番吊打原因至少包括這兩點,一是選錯了合作伙伴,二是選錯了時機。


從 0 到 1:聊聊華為海思芯片中的經典型號


合作伙伴那邊其實大家都有聽說過,無非就是 GPU 找了 Vivante,而非當時主流的 ARM 或者 Imagination,導致兼容性和能效雙翻車;


從 0 到 1:聊聊華為海思芯片中的經典型號


至於時機,筆者覺得要更根本一些,首先是製程,除了同樣失敗的 Tegra 3 之外,所有吊打 K3V2 的競爭對手,都是基於 32nm 或者 28nm 工藝,換句話說 K3V2 的能耗本來就落後一代。彼時華為對此有過解釋,沒記錯的話是“臺積電的 28nm 還有 7 個月才能成熟”。而結果呢?足足拖了大半年,首批 K3V2 產品,Ascend D1 Quad 和榮耀四核愛享版才急忙上市,換言之本來為了趕時間所做的妥協全部打了水漂。


從 0 到 1:聊聊華為海思芯片中的經典型號


其二再回到 GPU 上,華為之所以選擇 Vivante,除了成本方面之外,很可能也有圈地方面的想法,畢竟 2012 年初的產品,規劃最晚在 2011 年中就定了,而那時候三星也才第一次採用 Mali 而已,Android 的幾大處理器巨頭正好還是一人對一家,那麼自然就很難預料到,Mali 最終會擊敗 PowerVR 和 GForce,成為 Adreno 以外的行業霸主。

因此,K3V2 的失敗,更多還是華為海思這個行業新進者,為自己的年輕和“好大喜功”交的學費,隨著後來華為在技術上的逐步積累,K3V2 的瘡疤早已撫平。不過彼時華為為了競爭,所採用的種種手段,卻大多都延續了下來,成為如今不少問題的根源。當然,這又是另一件事情了。


2.Kirin 910

K3V2 之後的產品有了一個新的系列名,叫做“麒麟”,首款產品就是 Kirin 910,製程更新到彼時當紅的 28nm,放棄 Vivante 擁抱 Mali,同時集成 Balong 基帶,是海思平臺轉向的歷史性標誌,也是日後產品獲得成功的基礎。


從 0 到 1:聊聊華為海思芯片中的經典型號


儘管如此,Kirin 910 的實際表現也並不成功,畢竟已經到了 2014 年,作為和 Exynos 4412 規格相仿的產品,不僅早已是落後產物了,而且正好卡在華為推出 EMUI 3.0 的時段,結果升級後卡上天際的使用體驗讓老用戶們對海思又一次失望,比如那時候正在用榮耀 3C LTE 的筆者。


3.Kirin 950

910 之後其實還有 920、930 等多款產品,但無一稱得上成功,直到 Kirin 950 的出現真正算得上華為海思的登堂入室,和高通的半年錯位競爭也就此開始。


從 0 到 1:聊聊華為海思芯片中的經典型號


究其原因,其實還是海思在交了那麼多年學費之後,終於想明白了旗艦 SoC 該怎麼做了,無非就是盡人事聽天命,把幾大件,CPU 核心架構、製程工藝、GPU 等等,比別人早用上就得了。於是造就了首發 Cortex A72 核心和 16nm FinFet+ 工藝的 Kirin 950,而且海思的運氣不是一般的好,同期的競爭對手們恰恰被 A57 架構和 20nm 工藝坑得死去活來,結果 Kirin 950 得以靠這兩大神兵橫掃行業,讓華為在旗艦級終於坐穩了一席之地。


從 0 到 1:聊聊華為海思芯片中的經典型號


4.Kirin 970

前面說了,盡人事聽天命,所謂天命就是指,你的產品到推出的時候,能不能接得住上游最新的技術資源,以及這些資源本身是否成功的問題。畢竟 RP 是守恆的,在 Kirin 950 一炮炸天之後,960 和 970 兩代都不盡人意,其中 960 沒接住新的製程工藝,而 970 更是什麼都沒有(畢竟 10nm 別人早就用上了)。


從 0 到 1:聊聊華為海思芯片中的經典型號


那麼 970 為啥還要提一嘴呢?好歹人家通過集成寒武紀 1A,首發了 NPU,帶起了業界的潮流。當然這個首發本質是概念意義,而非實際意義,即便高通說“我們老早就 AIE 了”,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早先的驍龍 660 更新一下底層就能變成 660 AIE,但這個節奏確實是華為帶起來的,結果無論高通再怎麼樣也是後知後覺,始終脫不掉跟隨者的帽子。


從 0 到 1:聊聊華為海思芯片中的經典型號


5.Kirin 980

風水輪流轉,海思慫了兩代,也該輪到它猛一發了,正好這就來了。Kirin 980,首發 A76 核心和 7nm 製程,後者至少算不上坑,前者還是難得的良心進步,於是海思再一次擁有了天命所歸的半年。


從 0 到 1:聊聊華為海思芯片中的經典型號


而事實上,對比 950 那一代,980 得益於自身的完善程度更高,以及競爭對手在 GPU 方面的放緩,讓它對比半年之後的競爭對手而言,差距小得多,因此 980 可以說是海思有史以來缺點最少的旗艦平臺,更何況現在的華為還有在相機方面的優勢,競爭力無疑要比當年更上一層。

所以未來呢?抱歉我不知道,還是那句話,盡人事聽天命。事實上未來一兩代產品會如何並不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因為單看海思能在短短七年內,從人見人欺的小弟,成長為如今的行業巨頭,就已經是相當勵志的故事了,沒必要再去追求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