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新江湖|共債者的故事:如何走上共債不歸路

消費金融新江湖|共債者的故事:如何走上共債不歸路

為百萬資產起步的高淨值群體做好財富管理,為盈利可觀的公司、機構客戶傾力投融資服務,與這些業務相比,一個金融領域更為“下沉”的市場和更為小額分散的業務,成為各大金融機構、持牌機構,甚至互聯網巨頭們逐鹿的新戰場。這就是被視為蘊含巨大潛能的“藍海”——消費金融。

消費金融大爆發時代正在來臨,哪些勢力正在新江湖中搏殺?在金融科技加持之下,誰的玩法更能搶佔高地?在迅速狂奔的同時,又會面臨怎樣的風險和挑戰?正值“五一”假期,《經濟觀察報》推出消費金融特刊,為您深度解讀這一領域裡的巨大變化。

——編者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黃蕾 “消費金融幾乎是大部分共債者最早接觸互聯網金融的途徑。”苟宏祥說。

他是一家名叫債緩還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後者是一家專做提供個人網貸援助和債務重組的公司。據他介紹,公司自2017年籌備以來,已累計接觸和服務超4萬名共債者。

所謂共債,是指借款人在多個平臺上同時存在債務現象,此類人群被稱為“共債人士”或“多頭借貸者”。

這兩年和眾多共債者的接觸讓苟宏祥感慨良多,“很多人最初可能就是為了買一部最新款的手機、化妝品、電動車……包括各大平臺在宣傳上更是鼓勵用戶提前消費,弱化債務風險。”

以貸養貸

現年38歲的餘陽(化名),是苟宏祥接觸的一名共債者,對他印象很深刻,因為上了“雙黑”名單(徵信有超過180天的逾期和呆賬,各大網貸小額貸款長時間處於逾期狀態,滿足以上兩點,在貸款裡被稱為“雙黑”),他現在只能做短期的工作或打臨工,“正常的公司根本就做不了。”

實際上,直至2015年,餘陽還在廣東某市一家知名企業上班,擁有一份體面且收入穩定的工作。“被錢來得太容易的快感所麻痺,走上了多頭借貸的道路,變得懶惰,失去了上進心。”餘陽這樣總結自己的過去。高達幾十萬的債務讓四歲的女兒連幼兒園都沒法上,只能待在媽媽上班的地方,“非常愧疚和痛苦,有時甚至害怕白天的到來。”他說。

餘陽對自己借貸經歷開始的時間點——2014年記憶深刻,因為那一年他當上了爸爸。猛然增多的消費開支讓他辦了人生中的第一張信用卡,為額度4500元的中信銀行信用卡。“剛開始,同事有勸告過我,但我沒有聽。”餘陽回憶說。嚐到“甜頭”後,他又辦了一張額度8000元的交通銀行信用卡。

餘陽說有了信用卡後,他的消費心態悄然發生變化,花錢變得大手大腳,比如丟棄1500元的索愛手機,在淘寶上買了價值5000元的iPhone4S,用信用卡分了12期支付。

看似“來得容易”的錢和父親生病、自己離職等原因交織在一起,他套現信用卡,以卡辦卡,合計辦了7張信用卡,加上利用花唄、借唄,餘陽沒計算過自己到底借了多少錢,“一直都是拆東牆補西牆的還款。”他說內心也是惶恐的,知道這樣的日子總有盡頭。

後來手機上收到一條“拍拍貸”發來的短信,說餘陽可以在該平臺上借6000元,手續簡單,無抵押,最快可以當天下款。於是,他抱著試一下的態度,輸入身份證、手機號碼、信用卡。“第二天就真的到賬了。”餘陽說,也正是這樣的“便利”讓他徹底陷入“以貸養貸”的困局,直至2017年底資金鍊斷裂,他才猛然發現竟已借貸高達45萬之多。

餘陽的例子便是一名典型的共債者的故事。

“如果一個平臺僅僅是單純做消費金融其實也沒什麼,消費金融業務專款專用,一個人即使再愛購物,也不可能天天在消費金融APP上買東西吧。”苟宏祥說,他認為真正容易讓人迷失的還是現金貸,他指出幾乎所有提供消費分期的APP同時提供現金貸業務,“這個性質就變了,現金貸給的是錢,拿出去想怎麼花就怎麼花,沒有風險意識的人很容易由此入坑,而事實也的確如此。”

苟宏祥指出目前在眾多社交平臺上,還存在著一批網貸中介,他們主要的業務就是幫用戶從各大消費金融平臺上套現,“據我瞭解,這個業務還非常賺錢,所以這樣的中介人數很多。”他介紹道。

就共債問題,苟宏祥其實和很多消費金融公司交流過,“從商業角度來說,不少消費金融公司的想法是隻要借貸人還可以從其他平臺上借到錢,那麼自己就不會是最‘倒黴’的那個。”對於如何解決共債問題,苟宏祥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認為信息共享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式,讓同一個借款人在所有平臺的總的借款額度固定化和透明化,有利於及早發現共債風險,“不過目前還沒有公司願意這樣做。”

共債風險顯現?

此前,有報道稱監管層已經安排各地銀保監局排查摸底各地區消費金融等在內的機構所存在的共債風險特徵,並且要求各家消費金融機構上報共債風險對其資產質量產生的影響及發展趨勢等,記者就該情況向三家規模較大的消費金融公司求證,它們表示銀保監會一向要求嚴控共債風險,但未聽說近期有大的動作。對於共債情況,它們均表示不願多言。

今年1月,國泰君安銀行團隊曾就共債風險進行研究,他們認為,2018年銀行零售不良率的上升,源於多頭借貸產生的共債風險,當前共債風險仍在暴露期,2019年上半年或為銀行零售業務不良率高點。

2018年報公佈的信用卡貸款壞賬率數據顯示,不良率確有抬頭趨勢。以股份行為例,中信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於2018年末的信用卡不良率分別較上年末回升0.61、0.49、0.14、0.08個百分點;招商銀行與往年持平。

對信用卡不良率的回升,中信銀行和平安銀行在年報中進行闡釋,矛頭均指向“共債風險”。

中信銀行在年報中表示,近年來,個人消費金融業務呈高速發展態勢,個人貸款業務從商業銀行逐步擴展到各類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平臺,個人消費者同時向多家金融或類金融機構借款的現象日益增多。受宏觀經濟和監管環境影響,共債客群資產質量出現一定惡化跡象,並在一定程度上波及信用卡行業。

平安銀行在年報中也提及,主要受宏觀經濟下行、共債風險爆發等外部因素影響,消費金融全行業的風險都有所上升

不過中信銀行也表示,對比國際經驗看,當前中國居民槓桿率、信用卡應償餘額佔比、人均持卡量等前瞻指標仍處於較安全水平,認為信用卡業務仍有廣闊發展空間。

面對目前已經陷入多頭借貸的個人,苟宏祥表示公司以規勸為主,“主要是規勸其停止借貸,接受部分平臺的逾期,及時止損,儘可能依靠親朋好友解決債務問題,這是當下最有效最直接的辦法。”他表示根據這一年多的觀察,只要借貸者停止借貸,就有走出來的機會,“但如果你還想著在哪弄點錢填上窟窿,只會越陷越深。”他們收集了大量負債人的借貸故事,通過點評讓更多的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和及時回頭。

餘陽說在他頹廢的時候,他老婆告訴他,犯了錯,負了債,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做一個合理的還款計劃,靠自己的雙手去努力勞動掙錢還債才最重要。

目前苟宏祥的一個工作重點就是去高校裡進行校園講座,普及債務風險知識。“學生這個群體比較單純,也容易形成跟風和攀比心理,所以需要引導。”他希望更多的學校和他聯繫,爭取把這樣的活動開展到全國去。“對於共債者,停止所有借貸,控制債務規模,踏實賺錢才是走出來的最佳途徑。”苟宏祥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