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初到賈府第一天 那些人那些事就是她在賈府的縮影和遭際

那年,林如海尚在人世時,算來,林黛玉不過六七歲的樣子。縱是母親辭世,但林如海剛被欽點巡鹽御史,且是鐘鼎之家,書香之族。那麼,林黛玉的身份自帶尊貴,可是就是這原生的尊貴,在京都賈府那廂,卻也有著說不出的酸甜苦辣。

林黛玉初到賈府第一天 那些人那些事就是她在賈府的縮影和遭際

棄舟上轎,小小的姑蘇女孩就在匆匆掠過“街市之繁華,人煙之阜盛”後告誡自己:“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可見,即使是“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無人傍依教育,且已遣了男女船隻來接”,從哪方面來講,本應理直氣壯的林黛玉依然在前往賈府的路上為自己設下限。這種設限有她本身的性情教養因素,也有其母賈敏對林黛玉關於外祖母家先入為主的講述: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

林黛玉初到賈府第一天 那些人那些事就是她在賈府的縮影和遭際

而接林黛玉的那些所謂三等僕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所以,這也讓心機敏感的林黛玉不能不自保:恐被人恥笑了去。林黛玉的自保此時看似乎不過是一個小女孩的小心眼,甚至有人認為林黛玉真是多次一舉,現在的熊孩子去姥姥家,哪個不是天王寶貝?但“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紅樓一夢,木石前盟,金玉良緣,曹公真不是一句可有可無的虛言。

林黛玉初到賈府第一天 那些人那些事就是她在賈府的縮影和遭際

敏感容易被傷害,可惜,投親的林黛玉天生就是一個還情的人設,註定她無法像史湘雲般從容,甚至偶爾放縱。

從賈母自己要求林黛玉來倒身邊,且派遣家僕去接來看,賈母是真的牽掛和疼愛外孫女的,賈敏唯一的骨血,天下父母原是一樣。曹公也是行文高手。“方欲拜見時,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著大哭起來。顯見,賈母真是把林黛玉當成心肝般的,而林黛玉也是個懂禮儀知分寸的孩子,縱然是孤身千里投親,依然知道禮數在先——她沒有委屈到胡亂接受外祖母的第一次見面的悲喜,而是“方欲拜見”,道出林黛玉在賈府始終是識趣且懂禮數的人。

林黛玉初到賈府第一天 那些人那些事就是她在賈府的縮影和遭際

初次登外祖母的家門,林黛玉的身份是“客人”。這在第三回“金陵城起復賈雨村,榮國府收養林黛玉”中,起碼有三次明顯提到,而且前兩次都是出自賈母之口。賈母見過黛玉,又命去請姑娘們,這樣說:“請姑娘們來,今日遠客才來,可以不必上學去了。”後面吃飯環節,就坐在哪裡的問題,黛玉十分推讓。別人不說什麼,賈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們不在這裡吃飯,你是客,原應如此坐的。”

林黛玉初到賈府第一天 那些人那些事就是她在賈府的縮影和遭際

尚有父親的林黛玉在這個時候,真的是賈府的貴客。因為賈母知道,如果一切正常,成年之後的林黛玉,或者說不定什麼時候,林黛玉就會回到父親身邊,不論是揚州還是別的什麼地方。而賈母這裡一再強調黛玉為客,一是警告身邊的人,可能包括邢、王兩位舅母,好好對待我的外孫女,一來是我的寶貝外孫女,二來人家是來走親戚的。所以當著賈府女眷中的核心人物,第一次說“客”,邢夫人、王夫人在場,第二次說,王夫人、王熙鳳在場,當然,李紈也在,不過,想必,賈母的第二次說,主要是說給王熙鳳聽,畢竟,王熙鳳是大管家,且因為第一次說時,王熙鳳還沒出現場。

林黛玉初到賈府第一天 那些人那些事就是她在賈府的縮影和遭際

林黛玉見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沒有與她們的直接對話,只是用黛玉的眼光給出了描述:第一個肌膚微豐,閤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第二個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見之忘俗。第三位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她們的出場與形態描述皆是為王熙鳳和賈寶玉出場做足鋪墊,所謂高潮和壓軸。三春是前奏鋪墊,王熙鳳是高潮,賈寶玉才是那個壓軸的人。

王熙鳳的出場帶著與眾不同的響動,人未到,聲音先至,說明這個人物的聲勢浩大和強大的影響力。完全符合王熙鳳的身份地位和性情。

“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著系誰,這樣放誕無禮?”

林黛玉初到賈府第一天 那些人那些事就是她在賈府的縮影和遭際

如果說賈母是賈府的一號人物的話,那麼除去寧國公和榮國公的第三代賈敬、賈敕、賈政,王熙鳳也算是女眷中的重要人物,且她一頭連著王夫人,一頭連著賈璉,是賈府的主線人物。

王熙鳳果真這樣放誕無禮?以賈家的尊貴和家風,顯然不能看表面。在小姑娘,或者說小姑子的林黛玉眼裡,王熙鳳的穿戴自有一番渲染: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無鳳掛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繫著豆綠宮絛,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褙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

林黛玉初到賈府第一天 那些人那些事就是她在賈府的縮影和遭際

非泛泛之輩,不能這樣出場。給足了排場,給足了珠光寶氣。

此種描述,與林黛玉此回的“眾人見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寥寥數字大大不同,可見王熙鳳的“粉面含春”是需要“堆金砌玉”的,而小小年紀的林黛玉,便說讀過《四書》,就是林黛玉的名片,如同王熙鳳的綾羅綢緞,玉環朱佩。

相見時的人情自然是有的,王熙鳳也有拭淚,人之常情,何苦在眾人面前,老祖宗在場,王熙鳳懂得討寵。更重要的原因是,林黛玉是賈璉姑母之女,年紀尚小,又一派與世無爭的怯弱的模樣,從哪方面來說,都不會和她有不和的可能,再加又是黛玉初來,王熙鳳需要一個態度,而這個態度,賈母是滿意的:“我才好了,你倒來招我。”而這個態度,王夫人也是滿意的:“這倒是我先料著了,知道妹妹不過這兩日到的,我已預備下了。等太太回去過了目好送來。”王夫人一笑,點頭不語。王夫人不語,恰到好處。再語,便是虛情,她對黛玉應該不像賈母對黛玉那樣“絮絮叨叨”,感情在那兒,另外,王熙鳳就是她的代言人,她無需多說什麼。

再下來,林黛玉拜見舅舅的活動開始。這是她為客也好,為外甥女也好,必然的周全。見舅舅,必然有舅母陪伴,邢王兩位夫人是這場拜見戲的引領。

林黛玉初到賈府第一天 那些人那些事就是她在賈府的縮影和遭際

兩位舅母看著都很講禮儀,但這期間也給林黛玉挖了足夠的坑。儘管林黛玉是多麼小,但打壓林黛玉,就是打壓賈母的疼愛。看,您的外孫女一般般,遭人笑話。但林黛玉沒有給她們貽笑大方的機會。與邢夫人彬彬有禮告別,入情入理;就是王夫人那裡,林黛玉也是以小心翼翼穩住了這位舅媽的成見。但這都不是純度要說的重點。重點是,林黛玉沒有見到兩位舅舅。按理說,賈敕、賈政就那麼一個妹妹,六七歲的黛玉可憐巴巴來傍依,有著濃厚血緣關係的甥舅至親,卻在黛玉初到就回避,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曹公故意的安排,預示林黛玉在以後的生活和未來安排中,舅舅是旁觀者,不會對林黛玉有特別的關心和保護,即便知道有賈母照拂黛玉。但除了賈母,就是兩位舅舅,但縱觀,似乎舅舅們沒怎麼有作為,就連薛姨媽帶著一家子投奔來,賈政都有安排,黛玉這裡,卻是輕描淡寫就過去。

這還不算,林黛玉在賈府的孤獨和寂寞已經開始。

林黛玉初到賈府第一天 那些人那些事就是她在賈府的縮影和遭際

第三回有這樣的說法:“旁邊丫鬟執著拂塵、漱盂、巾帕。李、鳳二人立於案旁佈讓。外間伺候之媳婦丫鬟雖多,但連一聲咳嗽不聞。”

緊接著,有一句:“寂然飯畢,各有丫鬟用小茶盤捧上茶來。”

雖說是賈府凡事有規矩,但也側面暗示林黛玉在這個大家庭裡終歸是更加成熟,即便是在疼愛她的姥姥面前。

終於,那位傳說中的“混世魔王”出場了。

林黛玉初到賈府第一天 那些人那些事就是她在賈府的縮影和遭際

賈寶玉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

此前,先看到賈寶玉的林黛玉則是大吃一驚:“好生奇怪,倒好像在那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結論是:今日只作遠別重逢,亦未為不可。

林黛玉初到賈府第一天 那些人那些事就是她在賈府的縮影和遭際

但若就如此見面,也顯平常,這一回的重點是,寶玉摔了玉,唬了黛玉,黛玉自認是自己闖了禍,大半夜,不睡,自責抹眼淚。襲人發現去開導,開啟了林黛玉進賈府的“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林黛玉初到賈府第一天 那些人那些事就是她在賈府的縮影和遭際

這就是林黛玉初到賈府的第一天,所見之人,所經歷之事,以及她自己的做派,皆是她在賈府以後的縮影,也是宿命般的遭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