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紀念日,聊聊一個真實的蔡元培,他的偉大、汙點,及困惑?

今日,是五四運動100週年紀念日,照例會有很多人,以無比敬仰,難以言述的懷念心情,談起蔡元培吧。

五四紀念日,聊聊一個真實的蔡元培,他的偉大、汙點,及困惑?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紹興人

的確,即便只是作為那起運動的“靠山”,蔡元培在如今,也還是有著十分光輝的形象,素為世人所敬重的。只是,細究起來,真實歷史中的他,如大多數近代史漩渦中的名人一樣,還是有著比較複雜的面目的。

後世給予蔡先生的“人設”,是革命者,是教育家,是北大靈魂,是現代學術的守護神,這些高定位大體都是共識。可我以為,有問題的是,蔡元培絕不僅僅只有這些面相。還有些不大為人知的另一面裡頭,充滿了歧義和偶然,也不乏一些黑料。特意提及這點,毫無要否定他的用意,而是意在提示說,歷史、社會與人性,在任何時候都很複雜。

五四紀念日,聊聊一個真實的蔡元培,他的偉大、汙點,及困惑?

1919,五四運動

不僅僅是蔡元培,假設我們推重一個人,只一味地吹捧,恨不能將人類的所有優點都加諸其上,多少也是顯得有點不對頭的。


從履跡看,蔡元培會走上讀書之途、革命之路,乃至成為北大校長等等,都有很多偶然因素。可以說,他本色是一介讀書人,是時代的洪流催擊著他一步步前行,一次次“轉型”。

五四紀念日,聊聊一個真實的蔡元培,他的偉大、汙點,及困惑?

蔡元培紹興故居

他生在紹興,與周作人、秋瑾等同鄉世代文宦家庭出身不同的是,他來自較為卑微的商人之家。他的祖父是當鋪經理,其父只是錢莊老闆。起初,家境尚且,只是在舊時代,作賈行商乃是賤業,兄弟三人就數他自幼最聰慧好學,其父始有意栽培他走讀書人之路,改換門庭。

他以此,5歲入私塾,12歲習八股。可惜父親早逝,家道敗落,一下子生活跌入困境。他依然堅定不移初志,17歲中秀才,邊給有錢人家作陪讀“勤工儉學”的同時,奮力攻讀,終於在21歲中舉,25歲中進士,並迅速被提點為翰林,光耀其宗。他改變命運的奮鬥歷程,還是很順遂順的,也一度是紹興鄉人口耳中的“勵志哥”——從《知堂回想錄》中,我們得知,小他17歲的周作人,和他兄長魯迅,自少就對他大名如雷貫耳。

五四紀念日,聊聊一個真實的蔡元培,他的偉大、汙點,及困惑?

1903,脫下長衫,剪掉辮子後的蔡元培(左二)與次子及友人合影

在清王朝,他是俗稱的體制內中人,也在那個體制最大的受益者之列。如果不是國事的激變,他也斷然不會走上反政府的“自送死地之途”。1895年,他尚沉浸在翰林院鑽研古詩詞,窗外傳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簽訂消息,他慨然說這是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奇恥大辱,“雖韓、魏於秦,宋於金,不如是之甚也”。他極度失望,也當有絕望的情緒,立即以請假回鄉為由,開始秘密聯絡同志,逐漸走上推翻滿清的志業。

雖然,直至民國政府成立前夕,他其實還掛著清政府的一些職銜,領著他們發的工資。他實是滿清政府內部的“帶路黨”。


而後,因了革命黨內部的紛爭,他一度很感厭倦,“帶薪留職”跑到德、法諸國留學,是想安心回到讀書人本位,作好一名學者的。

五四紀念日,聊聊一個真實的蔡元培,他的偉大、汙點,及困惑?

1908年,留德時期的蔡元培

所以在民元前後,他身份很駁雜。既以革命家稱譽,也以大學者聞名,寫出了國內首部倫理學史,開始了最早的《紅樓夢》研究,是“紅學”開拓者等等。後來,北洋政府邀請他出任北大校長之職,他私心並非很願意,可是他說,出於與對手爭人才的考量,他得義不容辭上任。

五四紀念日,聊聊一個真實的蔡元培,他的偉大、汙點,及困惑?

北洋政府頒發的校長委任狀

所以,蔡元培的一生,是主動進取型,勤奮而精進,可在很多重大人生關卡的選擇上,又可看出基本都是被時代濁浪催逼而成。從《蔡孑民先生言行錄》一書,不難揣摩他的本心,是想真誠而安靜地,作一名書齋內讀書人了此一生的。的確,就他個人現實處境而言,也完全有條件就此安享富貴。

五四紀念日,聊聊一個真實的蔡元培,他的偉大、汙點,及困惑?

1912年3月,中華民國首屆內閣成立,成員合影,右一總理唐紹儀,左一教育總長蔡元培

他後開走入刀光血影的亂局,實是出自不得已,出自內心的不安,出自良知的驅使,出自救國大義的感召。這委實也是彼時大多數革命黨人共有的心路歷程。他們這些人,蔡元培也好,徐錫麟也好,秋瑾也好,章太炎也好,魯迅也好,和太平天國那幫人為了不餓死而揭竿起義不同,出身都算好,多“高學歷”,多有較優渥的社會地位,完全可以自管門前雪,安穩做大老爺,但為了家國民生,就此毅然走上了亡命生涯。

五四紀念日,聊聊一個真實的蔡元培,他的偉大、汙點,及困惑?

大概也因此之故,辛亥革命黨人,至少在民國建立以前,大家一起推動革命的心態是比較單純的,也敢死敢鬥,可歌可泣,雖也紛爭不斷,但多是理念之爭,少有權力之鬥。


歷史上的蔡元培,留給我們的印象,總多是一副忠厚長者、溫文學者的形象,其實這多少還有點誤讀,或者至少是片面的。

五四紀念日,聊聊一個真實的蔡元培,他的偉大、汙點,及困惑?

民國時的北京大學

在晚清的革命黨人之中,蔡元培實際是素以果敢、好鬥著稱的。鄒魯寫同盟會史時,直接說他“心狠手辣”。嚴格說來,蔡元培在出任北大校長之前,他的主職使命,其實是國民黨早期的特務頭子,“黑社會”暗殺團體領袖,殺伐果決,刀口舔血,根本不止是溫吞儒雅的讀書人那麼簡單——他此種形象的反差,總讓我想起後來的伍先生。

佛經講,至仁者能救人也能殺人。起初,他並非沒有考慮過走改良之道,可自從1903年6月的《蘇報》發生以後,他對於時之滿清政府,是徹底絕望了的,明確此路不通。自此,他走向了比多數革命黨人還要堅決的武力與暗殺之途。他親力親為,組建以江浙人尤其是紹興人為主力的著名暗殺組織“光復會”,並親身參與暗殺與暴動活動。

五四紀念日,聊聊一個真實的蔡元培,他的偉大、汙點,及困惑?

1918年12月20日,在北大,送別將往留學的講師李石曾

他一直認為,當時的中國革命,只有兩種道路可行,一是暴動,一是暗殺。有此宗旨,有很長一段時間,在同盟會內部,他作為浙派首領,其聲望與力量,其實是可以與以孫中山為馬首是瞻的粵系分庭抗禮的,只是他並無權力慾,是以往往可以坦然地功成身退,居身幕後。

儘管如此,1925年,孫文北上病逝之後,在國民黨內,他作為元老的幕後影響力,還只是寥寥少數幾個人可比的。 我們知道,後來蔣中正的上臺,要贏取黨人的認同,要與胡漢民、廖仲愷等粵係爭權,特別是要爭取江浙群體的首肯,就離不開蔡的肯定與扶持。

五四紀念日,聊聊一個真實的蔡元培,他的偉大、汙點,及困惑?

1924年9月,北大國學門教授們在三院譯學館原址合影,胡適還很青澀

以至於在民國期間,社會上一直流傳一個說法,說汪氏民國政府的國父是孫中山,而氏民國政府的國父實質是蔡元培。呵呵。


蔡元培一生,並非沒有汙點。他此生最受人詬病的之處,當在於所謂清黨,手上沾滿了無辜的鮮血。這是他偶也有猙獰殘酷的另一個面目。

五四紀念日,聊聊一個真實的蔡元培,他的偉大、汙點,及困惑?

1927,血腥在籌劃之中

他是史上412清黨大殺的主要策劃和發起人,相當於該行動的領導小組組長。他與彼時的著名文人吳稚暉一起,以國民黨元老身份,起草了清黨決議,發出了清黨通電,並親身主持江浙區的清黨工作。史稱將該處的基層人員、國民黨中的我黨、及其國民黨左派,一掃而空,殺得人頭滾滾。“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口號,他疑似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在這起濫殺之中,無數無辜的、相關的兩黨精英死於非命。例如,他老友陳獨秀的長子陳延年,就是在這次行動中被用盡酷刑,接著被亂刀殘忍地砍死的。在最激烈最狂熱的時候,蔡元培甚至將自己得意門生兼同僚的柳亞子,也列入了清理的名單。

五四紀念日,聊聊一個真實的蔡元培,他的偉大、汙點,及困惑?

合作破裂,兄弟鬩牆

這場殺人行動,在當時此後,都是備受譴責的。他的同鄉、同僚周作人,是很溫和之人,向來都很尊敬他,也在1927年4月12日前後,接連發文,聲色厲俱抨擊“清黨”的殘暴行徑,直白痛斥說“南方之事全敗於清黨”,而蔡元培首當其衝,最難卻其責。

所以,從這些個行動來看,蔡元培真是一團矛盾吧。他在歷史上,以捨身護衛學生著稱,但是與此同時,正如後來他自己也悲嘆的,曾經的這份清黨令,幾乎殺光了他所有的好學生。


1940年春,矢志抗日、決不妥協的蔡元培,在避居的香港,帶著倉皇淒涼的心情,中道病故。

五四紀念日,聊聊一個真實的蔡元培,他的偉大、汙點,及困惑?

他病逝時,烽火連天,抗戰方酣,國共的分歧也此起彼伏,但雙方都對蔡的去世,極其惋惜,一致給予最高的評價,譽之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這些評價,再高,對他實際也無意義了——他在晚年,再度親見祖國分崩離棄,異族入侵,民不聊生,心情非常悲傷。

那時,兵荒馬亂,他是靈柩無法回大陸安葬,只好就地暫且安息,下葬在香港島西南角山坡的“華人永遠墳場”。他在此處的墳墓,我前些年,曾專程前往憑弔。傍晚,僻處高坡上,站在千隴萬畸的亂墳堆中,內心之複雜,難以言喻。

五四紀念日,聊聊一個真實的蔡元培,他的偉大、汙點,及困惑?

蔡元培孫女蔡磊砢女士,現北大講師。社會呼籲蔡歸骨北大,但蔡女士出面,認為蔡墓應繼續留港

自1980年代以後,社會各界一直呼籲讓蔡先生歸骨北大,甚至都計劃好了,如所需經費出現困難,有很多校友願意無償捐獻以助成美事。但北大校方,以燕園範圍為文物之由,有倡則拒,是以蔡元培屍骨至今還寂寞孑遺在香港亂墳崗之上。

由此,我也常想,蔡元培是否歸骨北大,定然無損於蔡先生令名一絲一毫,倒是愈見今日北大精神之褊狹:一個連蔡氏骸骨都容不下的北大,還是一個由蔡先生開創出來的的兼容幷包的北大嗎?

五四紀念日,聊聊一個真實的蔡元培,他的偉大、汙點,及困惑?

香港華人永久墳場,蔡元培墓也在其中

不過,再想想,古人有所謂“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屍還”之語,他到底葬身何處,也許真的不是特別重要吧。不管他的屍骨落在哪裡,中國人都知道有個蔡元培,無日或忘。他安身在天涯海角之地,可他的墳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從無一天斷過鮮花。

五四紀念日,聊聊一個真實的蔡元培,他的偉大、汙點,及困惑?

蔡元培的精神遺產,連同五四一起,必是無盡之燈,足以代代相續,增益一切善法因緣的。惟有這樣的中國,也才讓人期望。

午前,幾句閒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