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史话《说汉》第六章「巨鹿之围」

章邯吃了第一次败仗,谨慎起见,往西撤退。自他从咸阳领命出兵以来,不断向反秦阵地步步推进,还从未有过战略性的回撤。

项梁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到濮阳东面时,再破章邯。章邯不得不退据濮阳,坚守不出。

项梁见状,遣项羽和刘邦一路攻城阳、雍丘,连克秦军,斩杀李斯儿子李由。项梁自己则攻下定陶。楚军因此士气大振,项梁不免面露自得之色。毕竟,之前那么不可一世的秦军在他面前,也不过如此。

项梁麾下宋义向他进谏道:自古战胜之后,将领骄矜、士卒惰怠者,没有不败的。如今虽然屡战屡胜,但我军伤亡也不可估量,兵力渐少而惰心滋生,我看章邯军驻守在濮阳,却日益从关中补充士卒和军粮。我窃为将军感到担忧。

连续战胜强敌的喜悦充满了项梁的内心,他这时完全听不进任何长秦军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大手一挥,把宋义支走,出使齐国去吧,谁让你在我耳边说些不中听的话呢,等你从齐国回来我再用新的战功给你开开眼。

宋义摇摇头,出了帐门直奔齐国而去,半途中恰好遇到齐国来的使者。

宋义对使者道:如果你是来见项将军的,我劝你慢些走。项将军面有骄色而不自知,我料他不日必败。你走慢一些,或能免死,否则走得越快,死得越早。

果然,项羽和刘邦正在攻打陈留时,忽然闻听噩耗。章邯夜袭定陶,大破楚军,项梁兵败身死。当年秦始皇派王翦攻灭楚国时,大将项燕死国,如今他的儿子终于也丧命在秦人手中。秦楚这一对自战国后期结下的冤家,账上又添一笔新仇。项羽悲愤得双目喷火,碍于听到这一消息,兵卒一片震惊,士气低迷,只好放弃攻打陈留,暂时和刘邦一起引兵东归。

章邯又一次站上了胜利的山头,他把之前那两次失败视为偶尔的挫折,毕竟和项梁的角力,他笑到了最后。但章邯可能忽视了一点,他目前所有赢下的仗里,对面都没有一个人:项羽。而他败下阵来的那两场,项羽恰好都在场。

此时,他还没意识到谁才是他今生最难对付的敌人。

但章邯显然已经重拾了信心,他决定继续他的剿灭反秦军之路。鉴于楚军已经暂时东归,章邯帅旗一挥,大军北上,准备就近攻灭赵国。

赵兵不像楚军,几乎不堪一击,一战即破。赵王和张耳仓皇退守巨鹿城。章邯令王离、苏角、涉间将城池团团围住,密不透风。章邯自己则驻军在西南面,给围城的军队源源不断输送粮食。

他的想法是围到城中弹尽粮绝,巨鹿自然不战而下。

他也不怕赵人去搬救兵,救兵敢不敢来解围且不说,即便来了,他也能及时救援城下的王离等。

章邯的计划很完美,但潜伏在命运里暗中靠近的,将几乎是他一生最大的耻辱。

被围困在巨鹿城中的赵王和张耳自然不想坐以待毙,悄悄派使者溜出城去四处搬救兵。

来的第一支救兵是陈余率领的数万人,如果你还有印象的话,他是张耳的死党,当初两人一起受陈胜的派遣来攻取赵地,他恰好在北边收纳了不少游兵散勇,听说巨鹿被围,赶紧前来救援。然而陈余眼见秦军重重将城池围住,敌众我寡,又忌惮章邯的盛名,哪敢轻举妄动,只好驻扎在城北,等候其他救兵。

很快,赵国其他城池的援军、齐国和燕国的援军也纷纷赶来,但仍然没有哪一支敢率先靠近,又怕秦军突然掉头攻击,也在城北筑了十几个壁垒,且观且守。

所有人都在等待楚怀王派遣的最后一支援军的到来。

但实力最强的楚军迟迟不来。

楚军并非没有来,而是行进到离巨鹿还有几百里的安阳时,主将宋义却下令安营扎寨,足足有四十六日按兵不动。拜当初他预见了项梁的骄兵必败,楚怀王认为有先见之明,故派遣他当援军的主将,号为卿子冠军。这支援军的副将为项羽,末将为范增。

项羽见他迟迟不进军,愤然劝道:秦军围赵王于巨鹿,我们只需速速引兵渡过漳水,和赵军里应外合,必能破敌。

宋义却悠然道:非也。如今秦军攻赵,若战胜则士卒疲惫,我军可趁虚进击;若不胜溃败,我军可不需救赵,从此处径直向西攻入函谷关,即可一举灭秦。如今之计,坐山观虎斗方是上策。论披坚执锐,宋义不如项将军,但论运筹帷幄,将军也不如宋义。

说罢,宋义饮酒宴会如故,并下令:不服军令者,斩首。

项羽愤愤而出,宋义自诩能运筹帷幄,又善于观人,此时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细节:围住巨鹿的秦军主帅,是不久前才杀死项梁的章邯,而刚刚夺门而出的项羽,是项梁的侄子。仇人近在眼前,却军不得进、兵不得战、仇不得报,还说什么趁虚而入,坐山观虎斗,血气方刚如项羽,你叫他怎么忍?

项羽立马采取了行动,趁早上朝见宋义时,直接在营帐中砍掉了他的脑袋,可怜号称能观人的卿子冠军,却无法意识到近在咫尺的危险。

杀死宋义后,项羽接管楚军,立即奔赴战场,很快,宽阔的漳水横在大军面前,而对岸就是巨鹿城池和重重包围的秦军。

项羽临河观望,意气难平,杀死他亲叔叔的凶手就在对面,那是秦国最具实力的将军。秦楚自战国末期开始就结成世仇,而项羽作为楚国名将之后,这一仗仿佛注定要由他来接管,来继续或了结两国之间的新仇旧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