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何必在乎別人的眼光?

用一切美的事物來充實零碎的時間,是我們心理上的一種自保。避免自己在日常的庸碌中庸俗化或者沉落化。

人生在每個階段都會有不一樣的需求,而且每個人因為工作需要,都會或許或少學習一些新的東西,這時候我們,很有可能會需要通過讀書來獲取知識,而上下班時間作為休閒時間,我們完全可以用來繼續學習,這是一種很上進的生活方式。

​閱讀能夠讓我們真正的成長。閱讀方式的選擇也是我們每個人的自由,他人無權干涉。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我們要養成正確的習慣,多讀書讀好書。坐車讀書,儘管是點滴時間的充分利用,但是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

你現在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唯有多讀書,才能真正擁有選擇生活的權力,對世界的認知才能更加客觀。正所謂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人的氣質是言談舉止的表現,而這些都是通過讀書而獲得的。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在地鐵上捧著書讀,哪怕只翻看兩三頁,能夠記住書裡的一句話,總好過刷抖音、逛淘寶、聊微信等等打發無聊時間的方式更有意義。

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我們都不是聖人,也做不到讓每個人都贊同自己,那又何必自找煩惱呢!如果想的太多,思想就會有壓力,最後累的還是自己。

按著別人的眼光生活,慢慢活成了別人眼光中的樣子,失去了自我,不過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行屍走肉。日積月累,天長地久,今天的一小步,是明天的一大步,效果雖不是立竿見影,但長久的堅持卻是效果顯著。人生就是積累的過程,不積跬步,不能至千里,一點一滴中足以見人生。地鐵中,雖然噪雜,但一本書可以讓心靈得到寧靜,思緒進去其中,看黃金屋,看顏如玉,感受小家碧玉,身感氣吞山河。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追求,有的人愛讀書,喜歡博覽群書,用時能夠信手拈來。學習是不分年齡大小的,活到老,學到老,任何時候都要有學習的動力。

古人講,“道不同,不相為謀”,你和他們不是一類人,何必在意別人的眼光。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人們都看到他人成功時的鮮花與掌聲,沒有看到他人背後付出的心血與汗水。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盡情的徜徉在書籍的海洋中,享受其中的快樂。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付出才會有回報,少年,努力奮鬥吧!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何必在乎別人的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