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01

1949年5月,經過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的打擊,國民黨在大陸上的軍隊只剩下兩大重兵集團——佔據湘、粵、桂地區的白崇禧集團,以及佔據川、滇、黔、康地區的以胡宗南為首的西南地方軍事集團。兩大集團兵力約在100萬左右。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解放軍進軍大西南

為了全殲中南-西南的國軍,解放軍採取了“大迂迴動作,插至敵後,先完成包圍,然後再回打的方針”,決定首先佔領廣州,然後迂迴至敵之側背,佔領柳州、桂林,包圍白崇禧集團,然後佔領貴陽,切斷白崇禧集團與胡宗南集團的聯繫,從貴陽和陝南方向,形成對胡宗南集團的包圍。待殲滅白崇禧集團後,大軍由廣西進入雲南,大膽迂迴,搶佔邊境,阻止國軍逃往境外。

12月9日,當解放軍在廣西掃蕩桂系殘餘時,雲南省主席盧漢宣佈起義,並扣押了西南軍政長官張群、第8軍軍長李彌、第26軍軍長餘程萬等在滇國軍軍政大員。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盧漢

盧漢和張群關係比較好,也深知張群是黨國核心成員之一,與蔣介石關係非同一般,所以沒有難為他,把他放了。

對盧漢而言,做好李彌和餘程萬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這兩人雖然被扣了,但他們的部下一定不會善罷甘休,到時候殺到昆明城外,要求交出長官,為之奈何?

盧漢一邊派人說服他們起義,一邊加緊調集嫡系93軍開到昆明,命暫編12軍趕來支援,籌集作戰物資,修築城防工事。然後又與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取得聯繫,要求解放軍大軍入滇支援。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李彌

李彌:要起義早在徐蚌會戰(淮海戰役)時就起義了,何必等到今天!雖然拒絕起義,但李彌表示可以出城制止第8軍與雲南地方軍發生衝突。於是盧漢放了他。餘程萬則說:要我們參加起義,需回部隊去說服才行。盧漢也放了他。兩人一去不復返。

盧漢宣佈起義後,蔣介石任命從廣州撤到曲靖的陸軍總參謀長湯堯為陸軍副總司令,李彌為雲南省主席,餘程萬為雲南綏靖主任,並命令湯堯指揮第8軍、第26軍以及陸軍總司令部殘餘部隊共3.3萬人,進攻昆明。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湯堯

與此同時,劉伯承和鄧小平命二野第五兵團第49師馳援昆明,又命第四兵團提前進軍雲南。盧漢據城堅守,解放軍大軍來援,湯堯反攻昆明不下,於是把軍隊撤到了開遠、建水、蒙自一帶,並將其改編為第八兵團,計劃在滇南建立反攻基地。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1950年1月,陳賡率領二野第四兵團入滇,並指揮四野第38軍迂迴佔領河口、金平一線,切斷國軍第八兵團撤往越南的通道。隨後,陳賡大軍發起了滇南戰役,殲滅了第八兵團的主力2.7萬人,活捉了湯堯,這是國民黨軍在內戰中被俘的官階最高的將領。滇南一戰,也被稱為“解放大陸的最後一戰”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解放軍進入昆明

李彌和餘程萬運氣好,在戰亂中乘飛機逃到了臺灣。

誰也不曾想到,滇南戰役逃出的2支國軍小部隊開進了緬甸,後來竟發展成了老緬泰邊境地區最大的一股武裝力量,並造就了聞名世界“金三角”。

02

李國輝,時任第8軍709團團長。

部隊被打散後,李國輝率領殘部一路狂奔,想趕在解放軍追兵封鎖邊境前越過界河,然而,中越邊境早已被封鎖了,中緬邊境上是莽莽蒼蒼的叢林,山高林密,環境險惡異常,猶如當年的野人山。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李國輝

李國輝十分清楚跨過中緬邊境線意味著什麼——一入叢林深似海,從此無家飄零人。

強壯的士兵輪流在前面開路,他們揮動砍刀,要從牆一般厚的藤蔓和灌木中劈出一條小徑,迎著瘴癘、蚊蟲、毒蛇和野獸前進。隊伍不斷有人倒下,不久,糧食也告罄了。

李國輝下令宰殺牲口,扔掉重裝備,派人打獵捕食,一行人靠著求生的本能,堅持了12天之後,終於遇到了一個山寨,獲得了補充和休整。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金三角孤軍

幾天後,李國輝率殘存的700餘人到達了位於老緬泰三國交界處的大其力小勐捧,在這裡他們遇見了第26軍278團副團長譚忠率領的600餘人,之後又會合了流亡在緬甸車佛南的原中國遠征軍第6軍93師200餘人,三支部隊會合後共計1500餘人。

這群遊兵散勇,迫切希望找到組織。通過唯一的一部電臺,李國輝等人與臺灣方面取得了聯繫,詳細彙報了情況,並請求支援。

臺灣方面表示目前形勢危急,無力支援,隨後匯來5萬泰銖,希望他們自行解決出路。

回不了大陸,去不了臺灣,一切只能靠自己。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金三角孤軍

4月,經過集體討論,三支部隊合併,李國輝任總指揮,譚忠任副總指揮。他們修建營地,招兵買馬,建設根據地,打算長駐下來。此後,從雲南方面陸續逃出來的散兵、地主、土匪紛紛前來投奔,國民黨殘軍很快擴充至3000餘人。

異國孤軍,生存不易,除了團結一致之外,還需要與當地人搞好關係。

好在當年遠征軍在緬甸打過日本人,當地土司對國民黨軍比較有好感,再加上緬甸華人華僑也不少,靠著土司的零星資助和華人華僑的捐助,才勉力維持了下來。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金三角孤軍

靠別人終歸不是長久之計,為了求生存、圖發展,李國輝把部隊進行了分工,一部分警衛備戰,一部分營造房舍、參加屯墾,最後一部分跑馬幫從事運輸貿易,併為商人保鏢護商,也參加販賣鴉片等活動,如此一來,復興部隊財政狀況迅速好轉。

此後,李國輝又發起“軍民聯姻”運動,鼓勵未婚士兵迎娶當地女子,其部下甚至和大土司結成了姻親關係,這樣國民黨殘軍終於立住了腳跟。

國民黨殘軍開進緬甸,引起了緬甸國防軍的注意,他們慢慢集結兵力,準備伺機圍剿。

5月,緬甸國防軍集中6000兵力、3個炮兵連、1個戰車連,空軍連日運送彈械,在做好一切戰鬥準備後,緬軍攤牌,責令國民黨殘軍限時繳械投降。

李國輝毫不猶豫的拒絕了緬甸人的通牒,他告訴部下,我們已經沒有退路,必須猛必須狠,為生存而戰!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金三角孤軍

6月13日起,緬甸空軍連續偵查和轟炸殘軍據點,16日,地面部隊開始多路進攻。

國民黨殘軍用高射機槍擊落了緬軍空軍司令的座機,又在地面擊潰了緬軍的多路進攻。

為扭轉戰局,7月9日,緬甸陸軍總司令奈溫將軍親臨前線指揮作戰,依然被擊敗。

國民黨軍雖然在中國內戰中是敗軍,但在東南亞橫著走,一點問題都沒有。按緬甸政府在聯合國控訴時的說法:他們是一支擁有美式先進裝備,有著十年軍閥混戰,八年抗日戰爭,三年內戰經驗的部隊。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金三角孤軍

03

武力解決不了,那就談判吧。

1950年8月9日,奈溫將軍照會李國輝,表示如果李將軍有和談誠意,那麼下次緬甸軍發動進攻時,希望李將軍率部後撤,以便對政府對外界有個交待。意思很明顯:給個面子,下次我一進攻,你就假裝敗退,讓我好交差。

李國輝表示對緬甸領土沒有野心,只是暫時借用一下,希望雙方和平相處。

8月22日,奈溫和李國輝達成協議:國民黨殘軍撤出大其力進入山區,緬方讓地方政府提供糧食。

25日,國民黨殘軍陸續撤出大其力,進駐緬泰邊境的孟撒,孟撒有四十幾個村寨,糧產豐富,是一塊理想的根據地。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金三角孤軍

軍事上,緬甸政府打了敗仗,外交上,緬甸政府也不成功。

緬甸政府在1949 年12 月17 日便宣佈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斷交。

由於兩國沒有外交關係,緬甸只能找美國訴苦,請求美國向臺灣方面施壓,撤走軍隊。

美國認為這支殘軍價值不大,留在緬甸會吸引緬甸政府的火力,讓緬共坐大,不利於緬甸的穩定。於是幾次要求臺灣方面把人撤走,或者向緬甸政府繳械投降。

作為殘軍和臺灣方面的聯絡人,李彌表示:要復興部隊向承認大陸政權的緬甸政府投降,那是不可能的,兄弟們不同意!但是,為了照顧美國佬的面子,李彌指示李國輝撤到孟撒,這也是上面李國輝與奈溫達成協議的原因之一。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金三角孤軍

李彌是怎麼成為聯絡人的呢?

李國輝等人第一次用電臺向臺灣方面彙報情況後,李彌便知道了這支部隊的存在,於是主動請纓,“擬即趕赴滇南地區,收容部隊,負弩前驅,為國效命。”

國民黨敗退臺灣後,原來的軍政要員除了少數嫡系繼續留用外,大多數人都只掛了個虛職,無所事事。李彌不甘寂寞,希望借這支殘部翻身。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金三角孤軍

1950年2月,李彌不待蔣介石批准,便從基隆乘船偷渡到了香港,4月到達泰國曼谷。

在曼谷,李彌經臺灣方面駐泰武官陳振熙協助,與緬甸殘軍取得了聯繫,並以雲南省政府主席兼雲南綏靖公署主任身份,指導這支部隊。

為了保住這支部隊,李彌拿出了10萬美元的私人積蓄,送給殘軍做給養,又多方爭取,讓臺灣方面同意每月提供10萬泰銖的軍餉。

掌握了部隊的軍餉,就掌握了部隊,更何況李彌還是李國輝的老上級。於是,國民黨孤軍就成了李彌坐鎮曼谷遙控指揮,李國輝在當地實際指揮的格局。

04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之後,美國一改之前的態度,開始重視這支部隊。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朝鮮戰爭

美國“東南亞軍援團”訪問泰國時,李彌與代表團團長厄斯金進行了親切友好的會談,表示復興部隊可以反攻雲南,牽制大陸軍力,減緩美軍在朝鮮戰場的壓力,同時希望美國方面給予援助。

厄斯金表示願意提供武器裝備和經濟援助,前提是不違反國際法。但是,隨著朝鮮戰局吃緊,美國人也不講什麼前提了,杜魯門指示中情局實施援助計劃。

美國都表態了,臺灣方面自然得跟上。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麥克阿瑟和蔣介石

1951年2月,臺灣方面和美國中情局將一批武器裝備運抵曼谷,再經由泰緬邊境送交國民黨殘軍——美國早就給泰國打了招呼,要求泰國政府暗中給復興部隊以支持。

李彌看到時機成熟,從曼谷來到了孟撒,直接指揮這支部隊。

3月,李彌將部隊進行了改編,下轄第93師和第193師,總兵力超過3萬人(包括隨軍家屬),勢力範圍北到密支那,南抵泰國清邁府,東達老撾山區,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是臺灣面積的5.5倍——這便是後來著名的金三角。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金三角位置

1951年5月,李彌在孟撒召開作戰會議,計劃大舉進攻雲南。

5月26日,李彌親率1萬餘人從滇西南入境,一度攻佔了鎮康、雙橋等8個縣,在此期間,美軍飛機5次飛臨雲南,空投武器補給。

解放軍第13軍、第14軍聯合公安邊防團、軍分區基幹團等9個團,採取誘敵深入,斷其退路的戰略,計劃圍殲李彌部。

李彌在滇南戰役吃過一次虧,這次格外小心謹慎,聞到殺氣的他及時把部隊撤了回來。

7月,李彌兵分三路,再次進攻雲南,很快被解放軍擊敗。這一次李彌依然很機警,硬是讓解放軍把圍殲戰打成了擊潰戰,損失很小。

兩次反攻失敗,李彌暫時停止軍事行動,開始把注意力轉到內部建設上來。在他看來,入滇失敗除了武器裝備不足外,新編部隊戰鬥力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為此,李彌開辦了軍政大學,對基層軍官和幹部進行輪訓,軍政大學除了軍事外,還設有行政、財稅、電訊、政工等訓練班,吸引了大量緬甸、泰國華人華僑青年前來學習。軍政大學共開班了4期,培訓了2800餘人,後來金三角大名鼎鼎彭家聲、羅星漢都是軍政大學的學員。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果敢王彭家聲

內部整訓的同時,李彌還積極發展統一戰線。他和緬甸境內克倫族和蒙族反政府武裝建立聯繫,互換糧食槍械,互派人員常駐對方,協同應付緬甸政府軍的圍剿,甚至試圖結成聯合對抗緬甸政府軍的軍事聯盟,推翻緬甸政府。

雙方衝入愈演愈烈,反政府武裝甚至一度南下毛淡棉,嘗試開闢海上補給通道。緬甸政府請來了8000名剽悍驍勇的克欽族士兵,又重金招募了4000名印度僱傭軍前來助剿,依然戰敗。

如果沒有外界干預,緬甸政府很有可能撐不住。

05

國民黨殘軍在異域大放光彩,李彌也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在曼谷大酒店,有澳洲女記者問李彌:“李先生,您是雲南省主席,外面稱您為雲南王,您打算什麼時候返回昆明?”

李彌笑道:“我要做雲南王不大容易,要做緬甸王卻易如反掌!”

此話一出,震驚東南亞,如此狂妄的話,連蔣介石聽了心裡都覺得膈應,緬甸政府更是被啪啪打臉。

悲憤交織之下,緬甸只能再次求助美國和聯合國。

美國人覺得這支部隊既不進攻大陸又破壞緬甸和平,沒有存在的必要,要求臺灣方面將其撤走。

迫於美國的壓力,1953年2月,蔣介石將李彌召回了臺北。李彌回臺後,上書蔣介石,反對撤軍,甚至不惜以辭職相要挾。蔣介石自然是不願撤軍的,但是面對強大的國際壓力,他只能表示原則上同意撤軍,但強調

“無法完全掌握這支軍隊”

繼美國之後,聯合國也做出了撤軍的決議。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金三角孤軍撤回臺灣

1953年11月到1954年3月,金三角陸續有6750國軍將士撤回了臺灣。

臺灣方面宣佈:已經從緬北撤回全部軍隊,沒有撤回的與臺灣再沒有關係。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手持軍旗的士兵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蔣經國迎接撤回的士兵

當然,這都是做給外面人看的,蔣介石怎不會輕易放棄這支部隊。1955年,蔣介石派原第8軍副軍長、有游擊戰專家之稱的柳元麟秘密潛入緬北,指揮留下來的部隊。柳元麟到任後,一直很低調,只是搞點特種作戰,暗中積蓄實力,等待反攻時機。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柳元麟

五六十年代,國際形勢變幻無常。

等待柳元麟不是反攻時機,而是撲街的日子。

1960年,中緬簽訂了《中緬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以及《中緬兩國邊界問題協議》,兩國劃定了的邊界。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中緬兩國邊界問題協議》簽訂

為了保證勘界的順利進行,也為了解除緬北國民黨殘軍的威脅,中國主動提出幫助緬甸政府解決金三角國民黨軍隊。這一提議提議正中緬甸政府下懷,緬甸早就想請解放軍入境剿滅這支令人頭疼的殘軍了,一直羞於啟齒,又擔心解放軍入境後支持緬共,所以一直在猶豫。

為了打消緬甸政府的疑慮,軍委命令解放軍只深入緬甸國內20公里,“誰越過紅線就殺誰的頭!

1960年11月,解放軍第13軍39師聯合雲南邊防部隊在邊境集結,緬甸國防軍也調集了5000精銳,啟動了“湄公河之春”行動,共同圍剿金三角國民黨殘軍。

這次行動比較成功,但沒能全殲國民黨殘軍。

為了保存實力,柳元麟指揮這支部隊分路突圍,撤往老撾、泰國邊境。

緬甸政府抓住了把柄,再次向聯合國控訴,臺灣方面又一次受到國際社會譴責。蔣介石無奈,只得命令柳元麟撤軍。但是,經過十餘年的發展,這支軍隊已經紮根金三角,不少高級將領都在這裡成家立業,不願回臺灣。

06

柳元麟帶領總部和嫡系撤走後,第5軍軍長段希文率部來到了泰國北部邊境,把軍部設在了一個叫密梭羅的小山村,後改名美斯樂,第3軍軍長李文煥則率部來到了泰北清邁的唐窩安營紮寨。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段希文和李文洪

從1966年到1970年,臺灣當局一直在爭取段希文、李文煥率部回臺,雙方進行了多次談判,但始終達不成共識。由於從臺灣方面爭取補給無望,加上反攻大陸已無可能,段、李宣佈不再與大陸為敵,同時斷絕與臺灣的關係,轉而投靠泰國政府,向泰王宣誓效忠。

此後,應泰國軍方要求,段希文和李文煥出兵攻打泰共和苗共,在付出重大傷亡後,終將其平定,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投名狀。

泰國政府感念他們浴血奮戰,賜予他們公民權和居留權,之後殘軍中的老弱官兵和家屬遷往泰國北部山區,被安置在“自立村”,自力更生,依靠正當職業過生活,精壯則以僱傭軍的形式常駐泰北。

泰國政府雖然給了殘軍一片生存之地,但是也把孤軍的生存空間牢牢限制在了泰北山區,他們子弟不允許到泰國的城市求職求學,只能守在土地貧瘠、交通不便的自立村,過著難民一般的生活。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泰北殘軍子弟學校

1982年,臺灣作家柏楊親訪泰北殘軍,看到殘軍仍然過著沒水沒電的悲慘生活,深感震驚。經柏楊奔走呼籲,香港和臺灣掀起了救濟風潮,為殘軍送來大量錢財物資,資助殘軍子弟上學,殘軍的生活才有所改善。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柏楊

在臺灣民眾的心中,始終對這支落異域、堅持鬥爭的殘軍有親近感和歉疚感,所以不僅為殘軍提供了大量幫助,還向他們敞開了臺灣大門,包括留學和居留。此後,每當有泰緬僑民的相關報道出現,都會引發臺灣社會的高度同情,責難政府未善盡保護國民之道。

轉戰老緬泰: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

泰北義民文史館

近年來,泰國政府加緊對殘軍後裔實行“泰化”政策,或許第四代,第五代就會完全“泰化”了。

1980年,殘軍領導人段希文病逝,追悼會上,有這樣一副輓聯:

揚威異域,樹立風範,領到中原豪士,開荒拓土,孤忠撼中外,功勳永銘照佛國。

創立會館,惠澤同鄉,相率南詔健兒,興學建教,桃李滿天下,楷模長留在人間。

戰爭遠去,生活依舊,當一代傳奇謝幕,後來者回歸普通。

從1981年至1984年,泰北孤軍逐步向泰國政府交出武器,戰士全部退役成為農民。

時間流逝,曾經盤踞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及其後人,就這樣隨著時代大潮,以不同的方式分別融進入了當地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