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教阅读方法的书推荐?

鼹鼠的土豆


真正的读书,是不止读书

在我们人生的前期,你越嫌麻烦,越懒得学,越不想行动,后面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01

读书,让你的人生多一种可能

蔡康永说过:“读书,就是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

在如今这个知识焦虑的时代,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也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但往往,我们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却陷入了“什么也记不住”的怪圈。

甚至会产生质疑,读书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我想,这是很多喜欢阅读的书友们,一直以来存在的困扰。

日本作家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里,提到了他阅读时遇到的问题。

在30岁之前,大岩俊之是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在30岁之后,他了解到“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才正式开始读书。

在阅读这件事上,他和我们一样,也遇到过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也因为没有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而吃了不少苦头。

大岩俊之曾效仿成功人士的做法,在1年内读完了300本书,可不管他怎么拼命阅读,还是读过即忘。

为了找出原因,他参加了很多读书讨论会,并不断地研究总结读书方法。

星光不负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

终于,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大岩俊之不仅成了一名讲师,还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而《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便是作者大岩俊之在持续多年深耕读书领域后提炼的精华。

这本书主要分为五部分,分别为:如何有效率地读书、如何做笔记、如何牢记读到的内容、如何将书中内容付诸行动、如何从自身出发阐述读书对人生的重大影响。

或许读完这本书,你的人生会多了另外一种可能。

02

你越功利,世界对你就越神秘

有人说,读书是一门技术活,多读书不如会读书。

深以为然。

有的人读了一个星期也读不完一本书,有的人半天就能读完一本书;

有的人看了几遍也记不住书中的内容,有的人简单浏览就能复述书中的要点。

作者大岩俊之给出的建议是:明确读书的目的,即带着目的去阅读。

虽然这样的表述有些功利,但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读书”这两个字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些“功利性”。

你越功利,世界对你就越神秘。

1. 在阅读一本书前,要先选书。

关于选书,大岩俊之的做法是通过快速浏览一本书的序言、目录、后记来掌握这本书的概要,进而判断要不要读。

2.选书之后的读书,要明确自己想通过这本书得到什么?

因为只有明确自己的目的,才能更专注、更集中地读下去。

3.读完之后,为了加强记忆,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输出”。

所谓的“输出”,包括“说”和“写”两个方面。

当我们带着“要讲给别人”或“要写成读后感”的目的去阅读,会不由自主地集中精神专注于读书,也能快速地理清思绪,抓住书中的重点。

读书的“功利性”还体现在,只阅读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记住下面这个理念:

阅读商务类书籍,完全不用从头读到尾,而是要摘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不要试图理解全部内容,因为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

所以,不妨找到书中那最核心的4%内容,去“集中火力”。

长此以往,不仅可以让自己养成迅速抓取重点的习惯,还能提升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

当你爱上了读书,你会发现世界也在偷偷爱着你。

03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亚瑟·叔本华说: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

拒绝思想上的懒惰,可以从做笔记开始。

读书笔记中的内容大致包括:基础信息、书中的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感悟三部分。

基本信息也就是,本书书名、作者、笔记制作日期、读书开始日期、读书终止日期等。

这些基本信息,对我们回忆书中内容,加深书本印象,有很大的帮助。

在抄写书中的重点内容时,可根据书的重要程度选择全部摘抄、主题句摘抄,还是只记录书页的摘抄方式。

阅读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

那些在阅读中涌出来的想法,不如倾注于笔端,把它记录下来。

因为这些,是我们灵感的来源,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果不习惯在本上抄写笔记,还可以用思维导图的笔记方式。

关于思维导图的好处有很多,比如:提高记忆力、整理思路、简短直接一目了然、容易产生新想法等。

但不管是手抄笔记,还是采用思维导图,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当然,做笔记只是一种形式,最主要的目的还是通过整理笔记、做思维导图的过程沉淀、思考、回顾书本内容,最终实现以阅读影响人生的美好本质。

因为,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

04

真正的读书,是不止读书

诗人陆游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告诉过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通过阅读学到的知识、技能,如果不去尝试实践、去应用于生活,那么阅读也就失去了所谓的意义。

但,人是一种害怕失败,容易止步不前的生物。

不愿草率行动,又不知该从何开始。

就像《实用性阅读指南》的作者大岩俊之,在筹备创业最初的五年间,他阅读了大量书籍,却始终没有迈出第一步。

最后的最后,他终于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知识行动指南”,让我们更好地践行学到的知识。

(1)设定行动目标,这个目标可以参照SMART法则来制定。

SMART法则由五部分构成:

Specific(具体的), 清楚详细的,能想象出来的;

Measurable(可预见的), 用数据等方式预测可达到的程度;

Attainable(可达到的),不会不切实际,有实现的可能性;

Relevant(实际的), 具有一定的实际性;

Time-based(有期限的),定下具体时限,何时达成目标。

(2)想象你达成目标时的样子,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家人会有怎样的反应……

比如你的目标时写出一本书,那么可以想象自己出书时的场景,读者粉丝的反响,家人朋友的祝贺等等。

(3)明确现在的位置,思考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目标不要设定得太远、太大、太空洞,一定要切实可行。如果目标不能一下子完成,可以拆解为多个小目标,一步步完成。

(4)制定具体行动,细化目标,开始行动。从所有行动中选择一个最想做的,现在就开始着手去做。

记得,之前看过一段话: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真正的读书,是不只阅读,还有行动。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如果你心有不甘而又止步不前,如果你还有想做的事,未完成的梦,那么,不如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

动起来,就现在。


爱读书的嘉莉妹妹


阅读改变人生,彭小六就是这句话的践行者。小六原本是在十八线小城镇生活的IT男,两年的时间通过坚持阅读和写作逆袭成为简书一哥。为了让更多的人爱上阅读,让更多的人从书本的奴隶变成阅读的海盗,《洋葱阅读法》呈现在了大家面前。推荐想要学习阅读的宝宝看看这本书哦!

《洋葱阅读法》这本书将带领你闯过七个岛屿,到达阅读输出的成功彼岸。

一、阅读的重要性-鹦哥

我们在读书时,常常会遇到下列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

比如:书读完了可是记不住啊;哪有时间阅读啊;读完了也不知道有什么用啊等等。

拥有学习力是我们掌握一切能力的基础,所以读书读书首先应该先学会如何阅读。人、读物、输出,是构成阅读最核心也是最基础的要素。

我们还要了解我们的大脑喜欢什么,现在视觉化的课程很盛行,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大脑喜欢视觉化,图像化,简洁化的东西。一看下面这些小图标就知道要表达的意思,比文字表达简单快捷。本书《洋葱阅读法》也是结合着图像将内容展示给读者,让读者能更快的接收到所要传达的内容。

二、碎片阅读-章鱼哥

这部分的内容用章鱼来代表最适合不过了。我们生活在每天醒来信息就铺天盖地而来的时代,也因此很多人会产生焦虑。疯狂的订阅公众号,疯狂的囤课,但是焦虑却一点没减少。加了几个社群,很多群友都在说今年又花了几千几万去买课程,但是看个开头就扔一边了,甚至于最后都不知道自己报了哪些课程,这是目前“知识付费”时代所展现的现象。原因在于我们不知道怎么学习,不知道怎么将这些扑面而来的信息内化掉。

其实从书中我们学到只要利用好碎片的时间,比如早起洗漱,午休等时间,哪怕阅读一篇公众号文章,看眼群里聊的一些观点,也许我们从中就会蹦出那么一两点感悟,这个过程也叫做“联机学习”。这也是本书54条概念其中之一。

所以碎片阅读,学习的核心其实在于有目的的去学,以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去学习,做概念的积累,学会收集概念,将概念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在读《洋葱阅读法》之前,我读了朋友推荐的许荣哲的《小说课》,刚好看到小六在书中也推荐了这本书。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橙子和苹果的故事,从中感知,套用这几个步骤同一件事情会衍生多个版本的故事,这也是概念,故事的概念。清晰每一个概念,用联机学习关联到一起,融合创造属于自己的内容,将最终的成功经验输出分享,最终构建成你自己的体系。

推荐碎片阅读工具: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

三、快速阅读-剑士

快速阅读是快就可以了吗?如下是快速阅读的步骤:

几个月前想要了解快速阅读,就找来了《王者速读法》这本书。书中所表达三十分钟速读一本书,大约分三步走:五分钟预览,五分钟浏览全书图片,剩余时间跳读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洋葱阅读法》这本书写是八分钟浏览,二十二分钟详细阅读感兴趣章节。其实时间的分配因人而异,适用最重要。

今年我读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读书要有目的,所以第一步就是学会提问(开放式,封闭式),我们读一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想要更详细的了解如何提问可以去看看《如何提问》这本书。带着问题我们走向第二步预览目录、序言等书的结构性内容;第三步扫读整本书,可以利用便利贴,折页,彩笔涂画等方式进行标记感兴趣的内容;接下来第四步就要敲黑板划重点了,最后一步当然是要回顾复习。古人云:温故而知新。

按照以上几步走,在不久的将来完全可以实现快速阅读,一天一本书完全不在话下。

四、卡片笔记法

在进入卡片笔记法前先来回答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做笔记?

1、提醒自己留意

2、关键概念的理解

3、关键概念的应用

读书笔记的本质可以让我们在获取大量信息的过程中,取其精华,理解并应用,所以我们在读书的时候需要做好笔记,以便吸收内化。

我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例子特别形象的形容现在知识的处境,说为什么水这么便宜,而钻石却这么贵呢?知识好比水,本身很好,很重要,但是却不值钱。我们都可以好好的想想哦。

这里推荐一种方法RIA来记笔记 。RIA=阅读拆页+讲解引导+拆为己用。在赵周著作《这样读书就够了》中给出了详尽的指导。

以下是我阅读洋葱法时记的笔记,可以用便利贴记录自己的想法及笔记,随身携带很方便。

重磅的方法就是洋葱阅读的九宫格来记笔记。这个模板真的超好用。认识一个群友,他上过洋葱阅读的课程,最开始看到这个九宫格就是源自于他。他每天坚持一本书的输出,目前已经输出100多本了,每天坚持,雷打不断。养成阅读的习惯是我们在阅读初始最重要的一环了。

阅读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我们抱团成长,书中的其他章节等待着你去探索。洋葱海盗的信条送给你:没有好不好,只有行动不行动。

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坚持阅读,坚持输出。


倔强的青芒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随着喜欢阅读的人越来越多,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不仅可以让你更好的吸收书本知识,还能把书本的知识为自己所用。

我在报名写作课时,老师最先发出的课程便是有关阅读方法的,也是推荐最先读阅读类的书籍,进行阅读类的主题阅读,不仅可以更好的掌握阅读的方法,还能为之后阅读其他书籍打好基础。

在学习阅读方法的书籍中,我推荐《高效能阅读》《实用性阅读指南》《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这三本书。



《高效能阅读》这本书通过89条有针对性的建议,可以解决你4个方面的问题。

1. 对阅读时刻保持兴趣。我们大部分人在读一本书的时候都会从头读到尾阅读,其实我们可以选择跳读、随意选读、朗读与默读,最好是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开始阅读。

2. 速读。一本书可以在2小时内快速读完,怎么做才能在2小时内读完?

①读目录,通过目录把握结构,预测内容。

②发掘关键词与阅读黑体字。这样可以更快的掌握到书中的要点。

3. 吸收知识。通过垂直阅读*水平阅读,使知识立体化。通过不断地实践营造“思考主场”。

4. 构建数据库。建立独属于自己的数据库,集中信息管理,可以时刻应用在工作中。

《实用性阅读指南》教你如何牢记一本书的内容,并能转化为自身能力的一本书。



1. 设定读书目标,可迅速找到想知道的信息。并且通过二八定律,掌握书中4%的精髓。

2. 制作思维导图。将一本书的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绘制出来,不仅有助于掌握书本知识,还能清晰地了解书的结构层次,提炼关键信息。

3. 迅速行动起来。设定具体的行动目标,并将目标制做成一个个具体可立刻实施的小目标。

《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这本书的第十二章与十三章分别讲的是:提高阅读速度与提高阅读效率。



如何提高阅读速度?

1. 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消遣还是为了获得信息以及是更好的判断?

2. 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

3. 在阅读的时候用手指指字,并形成一个稳定的节奏,在慢慢的增加速度。

如何提高阅读效率?

1. 浏览,通过浏览可以将书中的信息分为必要的、有用的与不重要的。从而掌握书中的内容概要。

2. 略读,也是以自己最快的速度阅读,了解书中的大概。

3. SQ3R阅读法,这个阅读方式包括五步,一、纵览;二、问题;三、阅读;四、回忆;五、检查。

“彼得·德鲁克说过,预测未来的最佳方法是自己塑造未来。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保持一定的阅读力则会使我们永远不会被这个时代所抛下。不过了解到阅读方法只是一方面,如果不付诸于行动,那了解再多的方法也无济于事。


秀玥嫣然


我推荐«实用性阅读指南»,下面是我对本书阅读方法的整理、总结及感悟,干货满满哦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读书这一行为或多或少会带有目的性,有时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有时为了提升工作能力,有时想要从书中获得灵感,有时仅仅是为了追求心中的宁静,等等。但是当我们阅读的时候,常常看的过程中看的津津有味,看完后一回想却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为什么我们总是看了就忘?那是因为你没有掌握阅读的方法。

读书是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的,没有给自己带来改变的读书实在是一种浪费。



下面是我按照书里的方法和思路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1简介


«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作者大岩俊之,曾一年内读完300本书,却感觉什么都没记住。后细心研究总结,掌握了一套方法,从书中汲取灵感并付诸行动,从此慢慢成为了一名培训演讲师,走向了独立创业的道路,不仅从事了自己感兴趣的事业还实现了财务自由。

02如何阅读一本书?



1.确定读书目的

明确目的,知道自己“想从这本书里得到什么”,带着主动意识去阅读,就会专注于自己需要的内容,更容易有所收获。记得小时候读书,老师总要我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朗读,我想就是这个原因吧。

(1)怎么做

A.阅读本书的最初目的

B.概览序言、目录和后记

C.确定问题

(2)“什么”是问题,举例:

“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有哪些?”

“怎样做到牢记书中的内容?”

“制作读书笔记方法有哪些?”

“书中哪些方法是我马上能用得到的?”等等

2.三种阅读方法

(1)跳读

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所以最开始就集中火力找出书中最核心的那4%。先找出你自己需要的、自己觉得很重要的内容。这时你就需要有果断舍弃书中非必要部分的勇气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学会如何去舍弃,确实有困难,但慢慢就好了。不管怎样,请一定要去尝试。

(2)多读

A.“反复阅读”。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20分钟后遗忘42%,1小时后遗忘56%,1天过后甚至就会忘记74%的信息。但是如果再次记忆,遗忘曲线就会回升,过一段时间,曲线下降,再次记忆反复,便又开始上升。如此循环往复,记忆慢慢变得牢固,大脑就能一直处于“记得住”的状态,转变为我们的“潜意识”,不用费力也能回忆起来。

B.“化繁为简”。即懂得舍弃无用部分的技巧。好比张三丰教张无忌打太极剑,张无忌每练一次,便忘掉一些招式,在他人惊讶疑惑的时候便已把这门武功练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

C.“并列读书法”。即在不同场所读不同的书,在一天的时间里同时阅读几本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不同类型的书。短短一天时间里,多次阅读不同书籍,这样一来头脑不段转换思考,反而对书本的印象更深了。

(3)速读

这里作者只稍稍提了一下影像阅读法,训练眼睛的移动方法。有兴趣可以另外去查资料。

03如何做读书笔记?



1.把书“弄脏”

重要的句子划线标记,在空白处记录你的总结和想法,只有自己才看的懂。标记符号可根据自己个人习惯和爱好自行选择,如划线、括号、五角星、数字等等。也可以在书上折书角,贴便签等。

把书“弄脏”,一本你个人的专属书籍就制作完成了,想想是不是会很有成就感呢。比如毛主席就特别喜欢在书上写写画画,哪怕是借来的书。至于这一点就不要模仿他老人家了,很可能要你赔钱的。所以我们最好自己买纸质书看。

2.准备一本笔记本

(1)直接摘录。书上某些内容你认为特别重要,或者作者在这里总结了自己想说的主题,这些部分可以直接摘录下来。比如书上某一页的某几句话你觉写的很好,就可以直接抄下来,并要标记好页码,方便以后查找。全部一页的内容不要全都摘录,一般控制在3-4行就好了。

(2)摘要,分项罗列。书中可能有些地方太长,也不如你直接摘录的部分重要,你就可以把这部分内容浓缩成精华,然后分项罗列下来。

(3)写下感想。阅读的同时应该有不少想法涌上心头吧,及时把这些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记录下来。

3.思维导图

(1)如何制作?

A.准备一张空白的A4纸,彩色笔,直接手写画出来。

B.思维导图软件,这里我推荐一款我正在使用的软件mindmaster,可以直接去官网下载。

下图所示,这是我按照书上的方法用软件做的关于本书的思维导图,主要包括书的简介、读书目的、答案以及总结四大部分。



(2)思维导图制作需要注意的几个点

从中心开始呈放射状伸展旁支;

分支上只写词语;

多利用符号、图画等形式;

正中央的图像要用三种以上颜色呈现出立体效果;

注意图画颜色的搭配

(3)制作思维导图的好处

整理思路;

大幅度提高构思水平;

提高记忆力;

容易产生新的创意;

可以简短的总结大篇幅信息;

增加视觉效果;

应用范围广

04如何牢记书中的内容?



1.反复阅读

2.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说“社会上20%的高收入者占有80%的社会财富”,在读书上则可归纳为“全书最重要的20%,占有80%的内容”。所以为了方便记忆,请从整本书中找到最重要的20%。

前面说的4%,是说先跳读找到自己觉得最重要的内容,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更容易有所收获。但难免有遗漏,所以后面还需要带着这4%的重点再好好阅读,查漏补缺,深入理解。

3.带着感情阅读

人感叹或是惊讶时所产生的情绪波动,大脑会记得特别牢。请大家回想一下,在你过去的人生中是不是有你觉得终生都难以忘记的事情呢?我想每个人一生中总有几件这样的事吧。为什么一辈子都忘不了或这很长一段时间都忘不掉,就是因为那一刻你的情感波动特别大。

知识点来了,从生物学的角度,人类大脑正中央附近有一块叫做“海马体”的区域,主要负责接收记忆。而“海马体”旁边是“扁桃体”,负责处理情绪。当你的情绪发生变化时,扁桃体就会收到刺激,“扁桃体”一旦受到刺激,他的邻居“海马体”就会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就会把它当作记忆储存起来。那读书时就可以运用这一原理,边读书边调动自己的感情,努力沉浸在书里营造的氛围里。

4.以向他人复述为前提来阅读

自己若要理解,就要先教给他人。在阅读的同时,要时时刻刻有这样“说给其他人听”的想法。光是有这样的念头,就能为你带来改变。

大部分人一般没有这样的机会讲给众人听,怎么办呢?你可以向自己的亲朋好友讲述,制造讲述的机会。也可以以他人阅读为前提写下来。然后发表在知乎头条简书等这样的知识平台,发给更多的人看。加深记忆的同时也锻炼了能力。不管说的好不好,写的好不好,首先要有勇气去迈出第一步,慢慢积累进步。

5.关键词联想记忆

A.首字记忆。例子SMART原则(S=Specific具体的、M=Measurable可预见的、A=Attainable可达到的、R=Relevant相关的、T=Time-bound有期限的)。此方法用于需按顺序记住的事物时效果最佳。

B.编成故事来记忆。把关键词联系在一起,放在你自己想象的故事里,便于记忆。书中有具体举例说明。

C.形象记忆。尽量创建一些现实中不太可能的形象。 如把“书”和“富士山”联系在一起,可以这么想象“一本堪比富士山大小的书籍,正盖在富士山山顶”。

05如何把书中的知识付诸行动?



1.设定行动目标

首先从书本内容里发现行动目标。行动目标就是读完书后具体想要做些什么,以“何事、何时、多少”具体用数字表示出来。可以按照SMART原则来设定目标。

2.细分目标

王健林说“先定个小目标,先挣他一个亿”,但这是他站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上说的。我们定目标应该先对自己定位,找出自己和目标之间的差距,如果差距太大,可以把差距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将行动细分到明天就能开始得小步骤,并列出5条以上的具体行动,然后从中选出一条自己最想做的。每次完成一小步,一个亿也不是梦。

3.想象目标达成的样子

从视觉、听觉、体感三个角度来想象目标达成的样子。如想象“达成目标的时候,自己具体会处于怎样的状态?,你觉得自己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会看见什么?会听见什么?会感觉到什么?”

4.将行动告知他人

首先找出该向谁宣告,如果觉得对父母不好意思说出来,丈夫、妻子、恋人、朋友和同事总可以吧。即便你不准备讲给别人听,也可以写在微博、博客、知乎、头条等地方。还可以将自己的行动宣言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总之,请一定要告诉他人。如果你成功采取了行动,也请将最终结果告诉他人。

06总结



一句话概括整本书,就是带着读书目的去阅读,并付诸行动,把书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实质的能力。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通过阅读书籍可以获得知识,但只有付诸行动才有效果。

如果你想阅读,就从提升阅读量开始吧。通过大量阅读书籍来储备知识,量变可以产生质变。读的过程中要把所思所感记录下来,做好读书笔记。每读完一本书,就将这本书所写的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把自己学到知识复述给别人听,或者写下来供他人阅读。不要把读书当成完成任务,看完就了事。

如果觉得自己比较忙,或者看书总是看了就忘,可以好好看一下这本书或者其它同类型的书,掌握高效阅读的诀窍。 时间就像海绵,挤挤总是有的。人生短暂,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创造自己的内在价值。


风知名


市面上教阅读方法的书籍很多,我在这里就我自己个人的体会收获来谈谈,供大家参考



我最早读到的教阅读方法的书籍是《如何阅读一本书》。我一直喜欢读书,但没有想到还有专门讲阅读方法的书,以前都是在一些文章里零碎地看过什么要做读书笔记啦之类的读书方法介绍。这本书对读书方法的介绍系统而全面,它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根据不同的阅读层次,结合实例详细讲解了相应的读书方法。此外,它还针对不同类别的书介绍了更具体的方式,实用类,想象文学,小说,历史书,科学书,哲学,社会科学,甚至是数学书,书中都向你介绍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

但是这本书读过之后我就扔到一边去了,读书的时候还是依然故我。这本书让我了解到,虽然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我的阅读其实还一直处在基础阅读阶段,而让我最向往的分析阅读,又让我觉得太难。此外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虽是实用类书,但有点类似理论书的严谨,所以如果你对阅读能力的要求还没有那么高,本身的阅读能力还不是很高,然后也不太喜欢阅读理论类书籍的话,我不建议你一开始就阅读这本书。



我读到的第二本有关阅读方法的书是《高效能阅读》,这本书给我最大收获就是让我学会了快速阅读法。其实对于速读法,我很早就接触过,而且还邮购了相关的教材,主要教你通过扩大视野、快速移动眼球来训练阅读速度的,操作性比较强,我试过一下觉得有点困难,见效也慢,就放弃了。但是这本《高效能阅读》介绍的速读法简便易行,如读目录、跳读,读黑体字等,我马上就运用到了日常阅读中,也快就就收到了成效。此外,这本书还花了较大篇幅来介绍如何培养读书兴趣的,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对于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来说,这本书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对《高效能阅读》的阅读,我发现日本专家写的阅读方法书,和美国专家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明显的不同,理论性不强,也不够严谨,但是讲的方法都很实用,你读了以后马上就可以用起来,而且文字简洁通俗,阅读起来一点困难都没有,对于处在阅读入门级的人来说非常适合。于是我接着又阅读了其他几本日本专家撰写的阅读方法的书。



《实用性阅读指南》强调实用性,讲述了如何提高读书效率,如何做读书笔记以及如何记忆和增强行动力,特别讲述了如何用思维导图来做读书笔记,书中还附有好几本相关书籍的思维导图。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给我的最大收获则是原来做读书笔记也可以这样简单有趣。做读书笔记是小学时我们就知道的多方法,但是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很少。主要是因为做读书笔记很麻烦,本书介绍的“葱鲔火锅式”笔记法及“一元化”笔记法简单易行,还很有趣,此外还介绍了如何利用笔记选书购书以及利用读书笔记掌握书中精髓,可以减少储藏图书的苦恼,对我也很有启发。



《高效阅读法》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一定要“多读”,多读本身就可以逼着你速读,“限时”也是一种提高阅读效率的好方法。而且书中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进一步说明,读书其实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



日本专家所写的这几本介绍的阅读方法大部分都是针对于实用类图书的,我们阅读实用类或者说商业类书籍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实际的效果,就是说能让我们的实际行为发生改变而产生效益。

如何能让读书产生实际效果?在这里我推荐赵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书中介绍的“RIA'拆书帮读书法,通过阅读书中片断,引导促进,拆为己用,可以让你快速有效地把读书转化成实际行动,而且还使碎片化阅读也能产生同样效果,减少现代人没时间完整阅读的苦恼。他还介绍了一种,非常适用于个人的拆书帮“便签读书法“方法,就是准备三张便签,针对书中自己有感触,觉得有用的知识片段,分别写下自己对书中知识的复述,自己的相关经验以及今后怎么做。


蒲公英的读书小站


怀大宝期间,妊娠反应剧烈,几乎在呕吐中度过了前三个月,但是在这三个月期间却意外地坚持做了一件事------读了两遍《明朝那些事儿》。作为那几年图书市场上的爆款,《明》绝对有其一定的阅读价值。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我都对身边的朋友强烈推荐。可是每次当朋友让我给他们大概介绍一下内容梗概时,自己都瞬间记忆清零。嬉笑中,都说我“一孕傻三年”而不了了之。最近一段时间,看着书架上很多看过的书竟心感陌生,难道这些花了时间精力去读的书就都白读了?


被敬称为有“磁性人格”的民国大师-----胡适先生,曾告诉我们读书的原因有三:

1. 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接受这人类的遗产。

2. 要为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

3. 读书可以帮助解决困难,应付环境,供给思想材料。 读书无捷径,是没有什么简便省力的方法可言的。

读书的习惯可分为三点:

1. 勤

2. 慎

3. 谦(不存成见、不分门户)

一位日本作家在胡适先生读书论相同方向的基础上,更为详尽的介绍了他独创的笔记读书法。他就是奥野宣之,一位新闻学专业毕业,并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和网络杂志专栏撰稿人的作家。以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掀起了一股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的“笔记本读书法”。其作品《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活用一辈子的笔记术》等作品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


近日有幸读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我觉得这本书除了比较适合对快速吸收新知识有客观要求的商务人士有其方法论指导意义外,对阅读及写作入门级的朋友们更具有奠定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意义。

尤其是家有宝宝的家长,我觉得好习惯从小养成。自从高考改革后,一句话简直是深入每一位家长的心里----“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不是字面上简单的语文这一门学科,而是涵盖了各个学科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资料分析整理的能力。

作为家长,小学阶段谈虎色变的一定是“三年级效应”。这里敲敲小黑板,知识点,知识点,没开始求学阶段的爸爸妈妈们看过来。

“三年级效应’指的是”:有些孩子接受过学前教育,一年级时因什么都会时常开小差,二年级因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逐渐落后,三年级时就开始出现厌学情绪。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让很多孩子被“单一化开蒙”太早,导致儿童大脑使用片面、单一。长此以往,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必受影响,还会限制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产生“三年级效应”的同时还会出现“马太效应”。

再次敲敲小黑板,“马太效应”源自《圣经》中《马太福音》:“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因为越学的不好就越害怕学习,越不学习成绩就越不好。这些陷入学习低迷期的孩子们就以逃避学习的方法来降低自身的挫折感,开始了恶性循环。

很多家长就想问了,那学前难道我们就什么都不学了吗?当然不是,启蒙教育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体育,艺术,阅读是我们在孩子人生刚刚开始阶段应该让他接触的。当中阅读是家长最需要花费精力和耐心的,但也是最受益一生的。经过跟踪调查200个孩子17年,其中用阅读“喂”大的孩子,未来都很优秀。大量阅读会让点连成线,线铺成知识面,孩子可以快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而如何有效的阅读必然是我们每一个新手家长自己先要补好的第一课,《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中讲到的读书方法我觉得有必要在这个阶段好好借鉴一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很朴实,很简单。从如何选书开始,到购书,读书,记录,直至活用。几乎是手把手的告诉我们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方法-----记读书笔记。

奥野宣之建议我们将笔记一元化,在一本笔记中可以书写任何内容,只要按照时间顺序书写,可以记下购书清单,任何包含有图书信息的资料,甚至可以随意粘贴腰封,报纸等。而这些记录,可以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需要的那些书。而这本笔记中最重要的,也是作者最有名的就是以他独创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记录的读书笔记。

葱鲔火锅是一道以鱼和葱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其中鱼肉为主料,葱段为配菜,这两样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食材。“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就是将“摘抄”比作鱼肉,将“评论”比作葱段,将主料和配菜统一融合在一起的一种读书笔记法。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的主要步骤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记录书籍基本信息。

1.读书笔记的日期。

2.书名。

3.作者名。

第二阶段:记录笔记核心内容。

1.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用圆圈标示。

2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用五角星标示。

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也是如何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智慧”,如何积极输出促进思想内化的简单而直接的方法。


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提出的“费曼定律”,同样肯定了只有可以有效输出,才意味着我们进行了有效输入。

“费曼定律”是学习新知识的有效途径,对于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听到不等于得到,要听到,要理解,要应用,要输出。教是最好的学,把需要学的知识用教的方法展示出来。透过教学,让大脑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创造而刺激学习技能。

读书同样如此,当你通过阅读无数书吸收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思想,可以进行有效输出,讲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那么你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


有教育家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人一生中都会享受它的利息。有能力的孩子会飞得高,有好习惯的孩子才会飞得更远。”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教给你最朴素最简单的阅读习惯,当我们花费了时间精力完成了一次与书的邂逅,我们都不想记忆归零,所有经历的感动,震撼,悲伤仿佛从未发生一般消失的无影无踪。那些美好的记忆,深刻的道理,触动你的观点,随着一本薄薄的笔记本,永远刻在了我们的生命里。

作为一个家有一年级宝宝的妈妈,我希望我的孩子即便有了无数电子产品的帮助,也能拥有一本属于他的读书笔记,属于他的一个好的阅读习惯,这将是妈妈送给他的最好的礼物。


夏彤夏彤


现在的图书浩如烟海,一不留神就会迷失其中。那么,到底有没有教阅读方法的书推荐呢?答案是有的。

本人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列了一个关于阅读方法的书单,大家如果有兴趣,不妨找来阅读,从而改变阅读思维,学以致用,更快速更有效地阅读图书。

我要推荐的第一本,就是这本《过目不忘的读书法》。

1.《过目不忘的读书法》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桦泽紫苑,是一名精神科医生,他研究的读书方法已经得到了验证。

这本书刚上市8个星期,销量就超过了10万册。由此可见,读过的书忘得很快是很多人的苦恼。

在这本书中,作者着重提到了过目不忘的读书法的两个关键词,即“输出”和“时间碎片”。

所谓“输出”的读书方法,可以称为“输出倒逼输入法”。以本人为例,我要写一本关于《极简工作法则》的说书稿,就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做笔记、划重点,边阅读边思考自己如何将书中的主要内容提取并整合成一篇说书稿,等将全书读罢,我就会梳理全书要点,列提纲,确定写稿方向,这样等一篇说书稿写完,我自己也就能完整地将书中的内容复述出来了。

所谓“时间碎片”读书法,就是利用你的空余时间,比如10分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阅读,日积月累,不仅能提高阅读速度,还能提高阅读质量。

除了教你怎么读书,这本书还教你如何安排时间、书写文章、提高注意力等等,从而实现自我成长。

2.《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虽然初版于1940年,改版于1972年,但历久弥新,依旧非常实用。它可以帮助阅读者少走弯路。书中不仅提到了阅读的三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阅读不同种类的读物,如实用型、想象文学、历史书、哲学书等等。

3.《快速阅读》

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帮助你快速提升阅读速度的进阶型图书,书中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快速阅读的方法,让你学会“一目十行”,成为阅读高手。

4.《越读者》

这本书介绍了许多极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阅读方法,还介绍了做笔记的方法等等,教你如何阅读一批书。

5.《深阅读》

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书中不仅从根本上介绍了读书的意义,还介绍了很多创新性的读书方法。

以上就是本人看过的介绍阅读方法的书籍中五本,大家可以根据个人的阅读情况和需求选择一二。

如果有更好的关于阅读方法的书籍,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


炎小宁


读书也是要讲究方法的,正确而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让你事半功倍,能让你读书的效果和作用最大化。《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一本教你如何高效阅读的书。

说完这本书的优点,下面我们从读书前的准备、精读一本书与主题阅读、实践出真知这三个方面,来了解这本书。

我们中大多数人,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书本,有的甚至更早,所以读书对我们来说都是驾轻就熟的事情。但读书前还要做什么准备?可能大部分人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Why: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学习相关的技能,还是为了增长见识?是为了消磨时光,还是为了自己的成长?

在读书前,明确自己的目的,那么你的阅读,才能是有效率的。

What:读什么书?

明确了阅读目的之后,选书就是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可到底该读什么样的书呢?

在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别出心裁地把不同的书比作不同的美食,形象而生动。

第一类书是主食,可以直指现实中的问题并给出解决的方法;第二类书是美食,可以满足人们的思想需求;第三类书是蔬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第四类是甜点零食,满足人们娱乐休闲的需求。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搭配主食、美食、蔬果和零食的比例,做到“营养”均衡就好。

Where:在哪里读书?

作者主张,不同类型的书籍要选择不同的阅读场所,比如在安静的场所享用“主食”和“美食”,在“三上”空间品尝“零食”等等,但是我认为这个可以因人而异。只要不影响你的阅读效果,自然哪里都可以读书。

How:如何阅读一本书?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总之,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好。

解决了“3W1H”的问题之后,我们还要注意自己的阅读速度。

有的人工作繁忙,却能保证每周读一本书;有的人时间大把,却一年也看不了一本书。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习得知识和技能,那么阅读速度就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详细地介绍了速读法,让普通人也能做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如何做到一目十行?

首先要纠正自己阅读中的不良习惯。

阅读时要有科学的阅读姿势,不良的姿势不仅会对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还会影响阅读效果。

阅读时,不要声读或默读。即便是动嘴默念或心里默念,也是不好的习惯,影响阅读速度。

永远不要回读。

其次,做拓展视野的练习。当眼睛的视幅变宽,同一时间摄入眼睛的信息增多,阅读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书中提到的练习方法,比如字母树、跳跃视线、一目数行、快速翻页等,都简单易行,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

如何做到过目不忘?

提高专注度,避免走神。作者在书中提到一个观点是,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后脑勺,有兴趣的书友可以一试。

快速理解更重要。边阅读边整理,理解作者的思路,并能加入自己的理解。

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找答案,也有助于记忆。

绘制思维导图。无论是在脑中构思还是实际绘制,思维导图都有助于对文章理解和记忆。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介绍了古今中外不同学者关于阅读层次的观点,比如艾德勒的“阅读的四个层次”、邹韬奋的分层次阅读、王国维的“三重境界”,虽然说法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告诉我们,阅读也分层次,不同的书可以有不同的阅读层次,不同的阅读层次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主食”类的图书,适合做主题阅读,可以形成自己的体系;“美食”类读书,适合分析阅读。

第一问

: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

第二问:作者通过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第三问: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

第四问:这本书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我们都知道,读书的时候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寻找答案,读书的效率会很高,收获也很多。书中提到的“读书四问”不但适用于任何书籍,也能让我们在读书时,逐步深入,去挖掘书本的价值,并最终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结。

通过这四个问题,我们不但能了解一本书的内容,作者通过它能解决什么问题,还能跳出书本,来评价书中的观点,并找到书中知识与自己生活的契合点。

据说宋朝宰相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虽然我们对故事的真实性存疑,但是精读一本书、读透一本书,收获无疑也是巨大的。

韩愈的“提要钩玄”读书法,就是精读法,大意是:对于记事类的书籍,要提取它的纲要大概;对理论类的书籍,要看清作者的观点。

学会写读书笔记。笔记是把书中内容转化为自己知识的最好方法。

反复阅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阅读思考,才能领略书中真意。

对书进行评论。

读书必有疑。

如果自己写会怎么写?

主题预读也是我们现在比较推崇的读书方法,它可以让你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让你对某一领域的认识更加深化。

苏轼读书就倡导“八面受敌,一意求之”,意思是书本的内容包罗万象,但人的精力有限,每次只能关注一个主题。把一个主题研究透了,再关注另一个主题。

比如职场新人,可以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工作其实很简单》、《金字塔原理》来做主题阅读。

学习写作,可以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完全写作指南》、《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来做主题阅读。

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懂得再多的读书方法,如果不用于实践,也没有任何的意义;而且阅读本身也不是目的,我们从书中学得的知识、技能、道理等等,也要用于实际生活,才算没有白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介绍了两个非常实用的阅读方法,“杠杆阅读术”和“RIA拆书阅读法”。

“杠杆阅读术”由日本作家本田直之在他的作品《高效阅读法》中提出,旨在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益。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对“杠杆阅读术”的利弊做了分析介绍。

“RIA拆书法”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阅读方法,

“R”是“Reading(阅读)”的首字母,指阅读图书的片段;”I”是“Interpretation(解释)”的首字母,用自己的话复述片段内容;”A”是“Appropriation(挪用)”的首字母,指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作者在书中,同样分析了”RIA拆书法“的利弊。

通过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们不但能了解和掌握实用的读书方法,更能学到书中所传达的思维方法。无论用什么阅读方法,无论读什么样的书,最终的导向都是自己,要问自己,“这能和我的生活产生什么联系”?由“学”到“用”,才是“学”的终极意义。


北辰读书


市面上关于阅读方法论的书不少,但能体系化、全面化,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的不多,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洋葱阅读法》。

《洋葱阅读法》被称作国民基础阅读法,教你如何有趣又有效地阅读。作者彭小六以自己的阅读经历为案例,基于对“阅读方法”的大量主题阅读,以及其线上课程“洋葱阅读法”的多轮升级打磨,总结出这套内容详实干货十足的阅读方法。适合零阅读或阅读基础较差的朋友。

全书共有7个章节,分别是对阅读的认识、如何碎片阅读、如何快速阅读、如何主题阅读、如何深度阅读、如何做读书笔记,以及如何通过阅读变现和打造个人品牌。

书中针对不同的阅读类型归纳总结出具体可行的方法,每章配以要点小结,并以问答的形式对可能产生的疑惑做出回答。条理清晰,可操作性强,想要培养读书习惯和精进阅读的朋友,看这本算是很全面、也很实用了。

下面全是干货。全书涉及认识阅读、碎片阅读、快速阅读、主题阅读、深度阅读、读书笔记,以及阅读和变现7个部分,下面我们一一来解读。

1.认识阅读,了解你的大脑

首先,阅读和学习这件事并不难,难的是通过学习和阅读改变和提升心智。如果思考方式和心智模式都固守自己原来的,那你的阅读和学习只是在加深自己固有的观念,与之不同的知识和观念你会自动过滤掉(甚至不自知),不会真正吸收,那就不会有成长和进化。大脑在阅读的时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首先你要有一个开放的大脑。

其次阅读的本质就是在可以利用的时间里,以自己能理解的程度去学习。所以阅读之前,你要明白自己读这本书的动机和目的,并发现兴趣点。没有动机也不感兴趣,是读不进去的。

关于阅读的7个建议:

1.关注你大脑的很多偏好,尽量避免受到无用信息的干扰和刺激。

基于目前人类对大脑偏好的研究和了解,大脑喜欢简洁的、结构性强条理清晰的、喜欢图像化的东西,还喜欢经常被奖励,尤其是获得及时满足。

2.在自己精力充沛的时候阅读,而不是在精力不足、状态不佳时阅读。

3.阅读的时候要让自己集中注意力。所以读书前明确目的、提出问题,带着目的和问题去读很重要。这样你的大脑才会知道阅读的时候应该关注什么。

4.读书的时候要专注,为了帮助自己提升专注力,你可以尝试番茄钟。

5.通过分享、测试、反复练习来增强你的记忆力,经常复习使之内化。

6.从入门级的书开始阅读,从自己能理解的书开始,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

7.养成阅读习惯。

2.如何碎片阅读

碎片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碎片化时间里进行的阅读。这个章节给我最大的启发是:碎片阅读的核心是概念。学习一些概念,然后将它们进行组合为你所用。

书中提到这方面做得很厉害的是李笑来老师。最近重读了他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和《人人都会用英语》(后者是前者的应用,因为李笑来曾经是新东方的老师),发现他在《人人都会用英语》中多次提到,

阅读理解程度取决于概念量。

他说:“高级思维活动依赖概念的理解、组织、扩展、应用、重新理解、重新纸质、进一步扩展和进一步运用。”

“清楚地理解每一个遇到过的概念,是最为省时间高效率的生活方式。这个习惯不仅仅影响学习,事实上,它会影响一个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因为人毕竟是必须依赖思考才能做出决定的动物。而每一次决定、每一次判断,都依赖对过往存储在自己闹钟的各种各样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的概念的有效处理。”

尽管早前就读过这两本书,竟然对这段话没有任何印象,可见复习和复读(好书至少读3遍)的重要意义。

所以要学会收集概念,如何收集?你得学会使用工具,小六推荐了印象笔记、萝卜书摘、概念卡片(类似于明信片大小的空白卡片,也可以按照打印名片的方式打印空白卡,用于摘录关键概念)。同时在印象笔记中设置临时收集箱,随见随存,零存整取。

这里可以拓展到个人知识管理,如何构建你的知识体系和个人图书馆?关于这点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的分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问题:如何快速建立知识体系,查看热门回答。


讲完了碎片阅读的核心——概念,具体到碎片阅读又该如何进行?三步走:提炼、链接、融合。

首先选择你觉得重要、有趣、有价值的部分提炼出来,用自己的话重新说一遍。然后关联自己的经验,这就是链接。最后融合——通过拆解提炼后的内容,创造属于自己的内容。

3.如何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的本质和目的,就是以主人的心态让“仆人”——书本为我们快速精准地服务,在短时间内知道这本书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价值,值不值得我为它花更多时间和精力。

快速阅读五步走,提问、预习、扫读、切重点、复习(口诀:因概少切复)。下面具体来说说。

第一步提问,明确读这本书的目的。

第二步预习,从目录和序言中,了解这本书是怎么写的,应该怎么读。

第三步扫读,快速翻阅,标记重点关键片段。

第四步切重点,去找和你的问题、关注点有关联的部分,用九宫格提取概念。

第五步复习。

其中,切重点的时候,可以用九宫格笔记法、RIA便签读书法、概念卡片、或者思维导图。

拿到一本书,提出3个问题,围绕这3个问题选择9个概念关键词,并对关键词进行解释。同时记录下让你觉得“啊哈”灵光一现的点,以及想要行动的点。九宫格也可以转化成思维导图,提出的3个问题就是3个主干,然后分别对应3个概念来回答。

RIA便签读书法则就是用便利贴来呈现你对书中某个片段或知识点的理解。

关于快速阅读,我想补充下李笑来老师的观点,也是我很认同的一点。阅读速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阅读理解速度。如果囫囵吞枣,尽管速度快了但没有理解吸收到重点,也等于白读。

积累阅读量是提高阅读理解速度的唯一方法。读书多的人读书快,而不是反过来。真正有用、有意义的快速阅读能力,是靠积累获得的

在阅读这件事上,循序渐进扎扎实实走过来的人所掌握的快速阅读或者说泛读能力,和大多数人以为的速读其实有着天壤之别。

前者尽管在泛泛而读,却拥有足够能力不漏掉任何重要信息,并且常常还可以做到在字里行间读到言外之意,而后者是真的泛泛而已,从未获得过完整的信息,在各种零碎的信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特有幻觉而不自知。我们千万不要做后者。

<strong>4.如何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碎片化主题阅读,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某个主题收集到碎片化的文章,进行集中式阅读。主要用两种工具——即刻和云笔记(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来完成。

第二种是书籍式主题阅读,这里有一整套完整的流程:在建立书单之前先去主动建立一个简单的认知,然后建立书单、快速阅读、扫读、建立框架,最后基于框架去寻找答案。

第三种是基于一个主题做长期的计划和研究。用你能接触到是所有方法一点一点往前推进,可能时机还不成熟,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只要你一直关注它,你就一直在学习它。

5.如何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不是把一本书完整地读完,不是读的时间足够久,也不是把一个片段做深度的解读,而是针对某个概念深挖下去做深度阅读。

如果一个概念让你感到困惑或喜悦,感到“力量”和“价值”,这时就可以针对该内容进行深度阅读。深度阅读的前提是至少对某个知识有足够的了解。

深度阅读的3个步骤:寻找联系、探索冰山、多场景应用。(口诀:练兵场)

寻找关联:看到重要概念时让你觉得很重要,要立刻联想到哪些现象能够被该理论解释,同时至少要找出5个可解释的例子。

看到某个概念,不要轻易被它吸引不做深入思考,它很可能是二手、三手、四手知识,要追寻这个概念的源头在哪里,主动去探索冰山——寻找第一手知识。第一手的知识往往是体系化的、更为根本的知识,能升级你的认知,打开你的视野。

把概念理解到位后,就要多场景应用,尝试在不同场景下自如地运用该理论或概念,实现内化。

6.如何做读书笔记

笔记要记的是一本书的精华,是知识晶体。所谓知识晶体就是一些结构性的东西,它不是一些碎片,而是一个框架、一个思维模型。这些思维模型决定了一个人的专业程度,决定了在你的脑子里到底能不能把碎片知识利用起来。

书中重点介绍了卡片笔记法:标记-收集-整理-建立个人图书馆-输出-应用。

首先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做各种标记,荧光笔、便签或其他你的大脑喜欢的方式都可以。

之后要去收集,工具:印象笔记、花瓣网网页收藏等。或者用康奈尔笔记法进行梳理,在标题之后分为三栏:现状区、问题区、策略区。

然后进行整理,用简报或图片、手绘、画思维导图、甚至读书PPT等视觉化的方式整理读书笔记。

同时建立个人图书馆。你关注什么,就设立什么样的目录,然后再进行细化,形成体系化的目录。所有信息、内容、笔记都放在这里,不要散落在各个地方——浏览器收藏夹、微信收藏里、微博收藏里、手机相册,用的时候难找不说,大多数时候根本想不起来有存过。

下一步做输出和转化,形式有很多,例如分享、写文章、和人讨论、写读书卡片等。

最后通过尝试去做各种实践和应用,从书上的卡片变成我们自己输出卡片。

7.阅读与变现&个人IP

知识付费和终身学习时代下,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依靠互联网工具和平台,基于自己的专业,给别人提供产品和服务。

养成阅读习惯,你也可以变现,可以打造个人品牌。比如综合应用快速阅读、主题阅读和深度阅读,将一些工具类和方法类的书籍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变成可以教给更多人的微课。

三种个人品牌战略:

1.稻草战略:以小换大,一点一点去换。

一边学习一边行动,不要等到自己给常厉害了再开始行动,而是马上就开始去做,有多大力气就做多少事。假如现在还没有能力做一场微课,可以先把自己阅读的内容通过微博、朋友圈分享出去,慢慢建立自己的影响力。

2.冠军战略:尽可能在一个细分领域突围成为冠军。

3.抽签盒战略:不要怕失败,多做尝试,找寻自己擅长的领域和自己的热情所在。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全部干货,阅读原书会有更多体悟。


厦九九


这样阅读更有效

近几年“知识变现”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很多人通过写作获得不菲的收入,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这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写作者行列。

输出的前提是输入,写作的基础是阅读。其实说到底,阅读和写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成功的作家皆为读书家”。

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读书。不信,勤劳的你不妨合上刚刚读过的书,想一想:

书中讲了什么内容?

核心观点是什么?

自己有什么收获?

……

十有八九你可能回答不出来。这样一来,如何读书,如何高效读书本身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工欲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就推荐几本提高读书效率,通过读书进行思想输出、知识生产的书。

整个书单按照基础入门、有效阅读和思想产出的逻辑排列。建议顺次阅读。

跟它学语文思维——《文心》



这是阅读、写作领域的入门之作、基础之作,也是经典之作。豆瓣评分9.1。

作品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曾风靡一时,自出版以来长销不衰。

两位作者叶圣陶、夏丏尊是知名学者、作家和教育家,也是儿女亲家。这本书是两位老人给自己儿女的结婚礼物,绝对是良心之作。

书中用故事的形式形象讲解了中文学习的所有知识,介结了读书、做读书笔记、写日记和练笔的技巧。

更重要的是作者给我们提供了“语文思维”这一思维方式。“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作者认为,文章分为“知的文、意的文和情的文”,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目的,起到不同的效果,要用不同的方式去阅读和写作。

作者说:“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这完全可以应用到我们阅读做读书笔记和写作的过程中。

不论读书还是写作,都应该先读一下这本书。它不仅可以教给你读书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你的语文思维。

这样做读书笔记——《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豆瓣评分9.1。作者奥野宣之把读书过程结构化,分为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和应用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又可以分为读书前、读书中和读书后三个阶段。不论五个环节,还是三个阶段,都是围绕读书笔记展开的。 其中,读书前阶段包括两个环节选书和购书,通过制作读书清单,结合读书笔记,可以掌握选书购书的主动权。 读书中阶段,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这个阶段包括两个环节:读书和记录。本部分详细介绍了“摘抄+评论”式读书笔记的制作方法,这种笔记以思想输出为目的,改变传统读书法一味追求读书过程、速度和数量的不足。为接下来的思想输出积累素材,做好准备。 最后是读书后阶段,运用读书笔记提升自我。这也是读书五环节中的最后一环,活用。在以思想输出为目的的读书过程中,“活用”这个环节是最重要的一环。通过反复重读笔记,与主题阅读等形式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笔记阅读法的目的,持续进行思想输出了。单列一章讲解的19种阅读技巧总有一种适合你。 正如作者奥野宣之所说:“这本书就是指导你用好笔记,经过规划、梳理,学习怎样选书、怎样读书和怎样把书中的内容刻在脑海里并加以活用,然后把这些做法转化为实用可持续,并真正属于自己的技巧。”这是一本经典畅销书,仅2016年到2018年之间,就印刷了12次。 这样整理读书笔记——《如何有效整信息》 豆瓣评分7.1。这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姊妹篇”,解决了如何运用“一元化信息法”进行知识生产问题。所谓“一元化信息法”就是把想读的书和读过的书都记在同一本笔记本里,不设分册。“只要在这里找,就一定能找到;在这里找不到的话,那就是没有”。“一元化信息法”具有一元化、时序化和索引化的特点。把收集到的素材经过咀嚼、发醇、顿悟和具体化的生产过程,就可以转化为思想输出的成果。在讲解了运用“一元化信息法”收集读书知识的内容以后,作者奥野宣之把这种收集知识生产素材的方法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本书其实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延伸和扩张,虽然也是围绕笔记展开,但已不仅仅限制在读书领域,而是扩展到整个生活领域。如果说《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是一本笔记涵盖整个读书过程的话,这本书就是一本读书笔记涵盖整个生活。用一本笔记收纳整个生活,进而进行知识生产。 89种技巧总有一款适你——《高效能阅读》 豆瓣评分7.9。作者原尻淳一通读上百本如何读书的书,提炼总结出89种读书技巧,分七章介绍。内容涉及如何让一个人从对读书没有兴趣到热衷读书;如何创造读书环境;速读技巧;如何进行知识产出;如何构建用于产出的数据库等等。 这本书可以作为上面几本书的补充,在形成语文思维,掌握如何做笔记、整理笔记,如何应用笔记进行知识产出的基础之上,再有效运用本书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读书技巧,定让你的读书生活充实而收获丰富。 学习阅读绕不过去的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 相比较前几本书来说,这本书有点难读,但确实是阅读领域里的经典,2004年1月至2017年间,共印刷了33次,豆瓣评分8.4分。 这是一本为阅读的人,或者是想要成为阅读的人而写的书,是为那些想要把读书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的。 阅读的目的决定阅读的方式。作者艾德勤和查尔斯·范多伦把阅读的目的分为三类:获得资讯,增强理解力和娱乐。本书所讲的阅读艺术,是为了增强理解力而写的。获取讯息式阅读和增强理解力式阅读之间的区别,就是记得住什么事情和解释了什么事情之间的区别。或者说,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只是运用了记忆力,那么你就是获取信息式阅读。 作者把阅读过程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四个层次,层层递进,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任何一位想通过阅读书籍来提高理解力的人都应该读一读。 几个月前,我参加了鼹鼠的土豆老师的写作课,在土豆老师的推荐下签约了读书平台,实现了写作变现。在讲书稿和书评的写作过程中,我发现最大的难点还是阅读,还是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和读书方法问题。只要把书读懂了、理解透了,引题、破题、作者介绍、逻辑主线、亮点解读和立意升华都不再是问题,书评和讲书稿的写作也都不再难事。环顾我们四周,很多不是没有追求幸福的愿望,而是没有追求幸福的能力。读书也是这样,许多人读了很多书,但因为方法不对,白白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却收获了了,以上书单也许会对你形成自己的读书方法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做个既勤劳又有技巧的读书人吧,那时读书定能为我们追求幸福生活助一臂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