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今年中考,上高中陪读好还是住校好?

幸福生活甜蜜蜜


我是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坚持发布各种高中数学知识及试卷信息,若需要可以关注我。

下面谈一谈我校的孩子的一些陪读和住校的情况。

1.高一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是以住校为主。学生也没有很强烈的意愿选择在校外居住。

在高一这个阶段,我认为应该培养孩子融入集体的能力,让他知道集体的宿舍生活是什么?

这样他可以交到一些好的朋友,和同学们谈天说地。这可能在整个高中的生涯中是很宝贵的。

集体生活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可能有几个别的孩子爱说话,影响别人休息。通过这样的一段生活至少让孩子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迁就你,也不是每个人都会遵守纪律。

2.当进入高二阶段,班级进入两极分化

.一部分同学学习状态比较好,一部分学生可能因为跟不上学习状态比较差。

实在忍受不了同宿舍的同学或者学校的住宿条件比较差。我觉得这个时候就可以让他搬出去住。

高二是整个高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你要把握好这一部分,甚至比高三更为关键。如果家长有余力的话,可以选择陪读。

经过高二的陪读,如果个人孩子的学习情况比较好,或者说个人自理能力比较强。对校外的环境也比较了。

家长可以选择周六周日的时候过来陪孩子,孩子白天可以在学校里边,只有晚上的时候回到校外住宿。

这样的话就可以平衡家长的学习工作,同时也照料到孩子。另外一方面,如果家长每天在孩子面前晃来晃去,似乎对孩子也是有不好的影响。

孩子越来越大,学习靠的是自己的主动性,而不是被迫的学习,被迫的学习永远学不好。

3.到高三的阶段进入了关键的时期。家长应该陪多陪陪孩子,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情绪波动起伏比较大,高三的考试也比较多,生理方面,心理方面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陪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太过于唠叨,传给孩子负面的情绪。

要多鼓励他,让他回到家里有一个好的心情。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加强营养。

总之,其实陪读不陪读并不是关键,但是家长一定要定期的去关注学生。

周六周日多和孩子谈谈心,多和老师联系一下,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

让孩子知道父母其实是很关心自己的!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是自己最坚持的后盾!

(我是高中数学吕老师,专注教育领域,专注高中数学,如有需要请关注我哦。)


高中数学吕老师


儿子高一高二我没有陪读,他高三,我陪读。我说说这三年他的学习情况,以供参考。

高一成绩起伏不大,高二波动较大。

儿子上的是市重点高中。高一新生1800人,儿子进校成绩排名300左右。年级分班有三个层次:火箭班,快班,平行班。他在快班,快班最低分630多分。

他高一住校,宿舍条件一般,水限时开放,晚上按时停电就寝,有宿管员,不能用大功率电器,八人床位,只住了六个学生,中途搬出去三个,就是接近80人的班级只有这几个人住校。他是自己洗衣服,每天晚上按时就寝。

高一共有八次综合考试。他的成绩排名是200多名到400多名。比较稳定。

高二时,寝室里的同学又有两人出去租房,就是全班只有他一个人住校了。为了管理,宿管员把其他寝室的学生调了两个过来。

高二成绩波动稍微大点,300名左右到600多名。有一次总分只有480分。


高三成绩慢慢赶了上来。

高三,我问儿子需要不需要我陪读,他说,随便。我听出了话音,他还是希望有家人在身边的,毕竟全班同学大部分都有家人在陪读,有部分在外面自己租房。我决定去陪读,在外面租房。

我自己要上班,我能做到就是:

早晨叫他起床,大概是五点四十;

中午做饭,来不及做饭的话,我会买了饭菜回来;中午午休后叫他起床,晚餐做饭或者买饭菜;

晚自习下了后几乎都要准备点吃的,比如水饺、面条、蛋糕等;准备热水,给他洗衣服;他每天学习到11.30,我就看书玩手机洗衣服,他睡觉后,我再休息。

在相处的时间里,随意的聊聊学习,让他讲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听听他的学习方面的想法。

每个星期放假,都陪他去超市逛逛买东西。

我在高考前几个月跟他说的希望他考上的大学是他平时的分数完全可以考上的,每年的录取分数线是580左右。他就没有太大的压力,还说我小瞧了他。

高三的成绩在起伏中有提升,高三下学期最后的四次大考每次都有进步,高考630几。


父母陪读要注意和孩子的沟通和相处。

父母在后勤方面肯定是能做得很好的,这样可以免除了孩子学习的后顾之忧,也可以节省时间。

但是父母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学习,孩子也不太会听得进去父母关于学习的建议。不要给孩子定远高于他当下成绩的目标。在孩子考好时,夸奖鼓励;考得不好,多给孩子打气。多交流,偶尔购物,可以缓解压力。

家长不陪读,在孩子放假时,可以多沟通,多听听孩子的想法。

有个孩子学习特别自觉,家长没有陪读,高考也是630多。


所以,家长陪不陪读,既要考虑自己的时间是否允许,也要考虑孩子学习是否主动自觉需不需要陪读,也可以探探孩子的口风。


语文之家


跟您一样,我儿子也是今年中考,与他沟通,两个选择,一是考上一所私立高中(目前成绩在录取的沿上,正在努力),管理严格,有生活老师,我们不需要陪读。二是公立市重点高中,目前的成绩考上没啥压力,但学校在管理尤其是宿舍管理方面相对松散,他可以办理住校,但我们会坚决租房陪读,等所谓的集体生活新鲜劲过了,就回家住🤗。

不是惯孩子,而是必须先保障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拿到重点院校的敲门砖✊


鸿066


我们是农村的,女儿在市重点高中读书,我女儿高一上学期住校,每周回来就说寝室里有个别同学晚上话多,睡觉很晚,不愿住校,听她说了过后,下学期我就在她的学校旁边租了房子,顺便在超市找了一个工作,每天早上五点多起来起来给她煮早餐,中午基本上都是在家里吃,下午放学在外面吃,十一点晚自习下课,我提前把吃的给她做好,就到学校门口再把她接回来,每天如此,但我的付出是得到了回报,女儿在2017年考上了山东一所一本大学,虽然不是什么清华,北大我还是觉得她也还是不容易了,努力了,因为我和她爸都是小学文化,也没有能力辅导她,甚至假期都没有报辅导班,没留过级,她能有这样的成绩感到幸运。


芳姐


我发现在中国,做父母的随着孩子的成长会莫名的感觉焦虑和担心。家中是女孩的,担心孩子在外面吃亏或受骗啥的,男孩子呢,又担心在外面学坏少年时就失足成千古恨。我就是这样的家长之一。我家是一个儿子,读小学时在镇上的学校,后来看到老家隔壁的两个男孩子因为淘气先后在读初一初二的时候就离开学校,心里忽然紧张起来。那两个男孩,一个是在全封闭寄宿学校读书,父母在外打工,可能因为关心太少,孩子就迷上了上网,经常逃学在网吧过夜,有时候约网友到处玩,学校通知父母,父母找个几天几夜才能把孩子找到,这样反复几次以后,学校就直接让父母给孩子领回去了。另外一个男孩,父母也在外地打工,孩子交给年迈的奶奶带,在镇上中学上初一,同学带他上网玩游戏,几次下来就没心思读书了,在家把奶奶的存折和身份证偷了,去农村信用社取了三千块钱,买游戏机,去网吧上网。后来老师告知父母孩子的反常,父母回来一顿死揍才知道钱是这样来的。然后这孩子也在学校坚持没多久就辍学了。看到两个男孩这么小,稚嫩的脸庞单薄的身材,十四五岁的年纪,就糊里糊涂离开学校出外闯荡,我很害怕我的孩子也像他们一样。所以我和老公一狠心,去县城最好的初中附近买了房子,孩子小学毕业后直接就带他到县城读书了。其实刚到县城上学的时候,孩子也很不适应,因为换了个陌生的环境,学校的管理和老师的教学安排都比乡镇上要严格的多,但是幸好后来一切都很顺利,孩子的成绩进步很快,初中毕业直接升上一中的实验班,(我们县城一中是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毕业顺利考上一所211重点院校。现在孩子马上硕士毕业了,回想那六年的陪读时光,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其实我并不是说,孩子读大学就一定会有出息,不读书就没有出路,我只是认为,在最好的年纪,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对我们做父母的来说,是一种心理的满足。能够陪伴孩子成长,也是人生难得的幸福啊!所以我认为,只要条件允许,在孩子初高中这几年关键的阶段,父母最好能多陪伴孩子。在他们开心的时候陪他们笑笑,在他们有情绪的时候给以及时的开导,就算什么都不说,陪着他们也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啊!当然,也有极少数的孩子,从小独立性很强,自控能力很好,这样的孩子以后肯定是社会的精英,做父母就不必纠结陪读的问题了!


小凡254


我朋友的孩子在市区外一所高中上学,高一,高二住校,每个星期三送一次中午饭,刚开始孩子住校不习惯,时间长了也就慢慢习惯了。每个星期三送饭,改善一下孩子的伙食,顺便跟孩子聊一聊他在学校的情况,了解了孩子的学习状况。

上高三了,孩子要求陪读,主要是宿舍人多,太吵,洗漱时间过长,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休息。朋友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租金一个月快二千,光租房高三一年下来就快二万。但孩子提出来了,再加上朋友平时有时间,中午给孩子做顿饭,晚上孩子下晚自习回来,有了独立的,安静的环境,更利于孩子学习和休息。而且,朋友陪在孩子身边,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跟老师沟通。前一次,孩子考试成绩下滑,朋友帮孩子分析,跟老师沟通,把孩子的成绩又提了上去。

孩子上高中,陪读不陪读,要看家里的具体情况。条件允许,而且有人来陪,最起码租房陪读,孩子放学保证有饭吃,而且孩子回来家里要有人在。这样,形成了习惯,孩子更安心,有利于孩子学习。陪读才有意义!


低吟浅唱的花


我是老师,我也是高一孩子的家长,让我来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析一下怎样做好:

1.你得清楚自己家的经济情况和各自的工作情况。如果是上班族,陪读需要来回跑通勤,这是很辛苦的一件事,而且一跑就是三年,需要起早贪黑的,还可能照顾孩子的一日三餐不及时,如果你的工作是需要经常加班,那你就更折腾不起了,而且折腾也没有意思,你的陪读就是晚上何必房间有个睡觉的人。况且陪读需要就近租房子,学区房的租金更贵,生活开销也是很大的,你的家收入是否能承受得了?

2.你要清楚自己孩子的情况。比如说你的孩子很自立,不需要家长操心学习的事,那就住校,这样提前独立生活也是挺好的,况且学校都有晚自习,有老师负责。孩子住校家长特别省心,但是如果你的孩子不独立,也从来没住过校,孩子都不会接受宿舍的生活条件,我不愿吃食堂大锅饭,还是不要想了,就排除一切困难陪读吧,花费多大的代价都要陪读。毕竟孩子就有这么一个高中三年改变命运,必须珍惜!

3.陪读的话不建议隔代人照顾孩子。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爷爷奶奶就会惯宠着孩子,对孙子是言听计从,总是满足孙子的不合理条件,在一些涉及原则问题上,总是会妥协,没有立场,经常是心疼孩子的熬夜读书,见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这样的话,只会惯坏了孩子,徒增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和毛病。再者爷爷奶奶的教育也没有,她们不会与孩子谈心,化解学习压力,只能保证一日三餐吃饱,其他都不会。所以陪读的人选问题还是要好好考虑一下的。

如果我说的陪读情况,你各方面条陪读件都具备,孩子表现还可以,那就陪读。





丁香花TT


个人建议,有条件的话陪读。

1:高中时期,是整个学业中最敏感和关键的时间。许多学生在初中时成绩较好,高中反而下降,与此同时会产生困扰,时间久了可能会产生自我的想法,更需要家庭的陪伴和疏解。

2:经过初三一年的魔鬼训练后。刚升入高一的学生相比是轻松了很多。有些学生会不适应甚至对学业放松,需要家长时刻提醒。

3:高中时期的孩子,一般也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在感情和学习中还不能更好的合理安排,更需要家长在身边的教导

4:陪读是一件看似简单,实则很辛苦的事情。如果做好陪读的准备,就要开始认真去了解孩子,在陪读的过程中,寻求一种比较舒适的方式和孩子交流。


与薇与归


我觉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陪伴必不可少。高中阶段也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已。

你想孩子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你就得陪伴他,把你的教育一点一滴的灌输给他,像精心栽培一颗绿植一样,不断施肥,不断浇水,不断修剪,才能让它成长为你心目中想要的样子。于潜移默化中塑造他,少不得长期陪伴。

有了陪伴,你才能观察到他的细微变化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

所以,我反对把孩子丢给学校,丢给老师,尤其是有些年轻家长,把孩子从三岁起就送进了全托幼儿园,完全脱离了自己的监管,孩子的孤独,孩子的依赖,甚至亲昵,撒娇什么都没有了,等孩子长大了,一点都回忆不到童年里父母给予的关爱和欢乐,他们长大以后连面孔都是冷漠的,更别说内心了。试问,这就是你,作为家长想要的结果吗?

孩子的成长岁月很短暂,一晃眼就过去了,不下辛苦陪伴教育,日后就不要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你而大发脾气,用叛逆呀青春期呀掩盖自己的失职。


正气华章


说说我的陪读之路吧。



我家孩子考的是重点高中,最早我和孩子爸爸的想法是让孩子住校。理由有两个,一个是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适应住校生活,为以后的大学住校打个基础,再一个就是觉得住校比较节省时间,而且学校管理的也很好,食堂饭菜花样很多,24小时供应热水,宿舍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柜子,午休和晚休都有值班老师查房。因此,最初我们是住校的。孩子也挺适应住校生活,宿舍里的几个小伙伴也相处的非常好。孩子两周回一次家,接回家主要就是搞卫生和采购,很快又给送回学校。这样过了半年,新情况出现了。孩子入学时,每间宿舍是六个床位,但孩子的宿舍有个空位,他们总共五个人住在一起。有一个孩子住校没多久,就不适应住校生活,想回家去住。那孩子妈妈最初也是希望孩子能够多住一段时间的校,但禁不住孩子再三要求,最终给孩子办了走读。剩下的孩子倒没受影响,依然住校。又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回来说,他们宿舍有一个舍友走读了,说是那孩子每次给父母打电话都哭,他父母担心他,就每天接送了。这样宿舍只剩下三个人,孩子们开始担心合宿,就是会把别的班的学生分配过来跟他们一起住。那个时候,尽管孩子有担心,我们还是一直鼓励孩子住校,也确实觉得住校最好。这样坚持到即将放寒假,有一次孩子突然跟我说,他宿舍的另外两个小伙伴都从学校旁边的小区租了房子,只剩他一个人了,问我们怎么办?当时,我们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孩子住校,具体怎样选择心里也没定数,只是安慰孩子放心会有办法的。整个寒假都在纠结中,这时候受前面事情的影响,孩子已经不愿意住校了,我们也曾经考虑让孩子坐校车每天晚上回家,孩子也同意,但考虑再三,还是否决了。因为家离学校较远,坐校车来回耽误的时间太多,每天要晚睡早起,孩子的睡眠时间受到影响。最终在快开学时,才下定决心租房子陪读。经过一段时间的陪读,我发现陪读还是很不错的,无论是孩子的饮食起居,还是别的方面,对孩子来说是更好了一些,只是家长要辛苦一些了。而且我发现陪读大军是越来越多,愈来愈多的孩子加入到了走读的行列。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坚持住校,家长们在家长群里聊天,大部分人打算高三时去陪读。



综上所述,不管是陪读,还是住校,是因人而异的,需要根据自家情况做出适合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