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招股书:中国市场份额第二,拥有2370家自营门店

4月22日,瑞幸咖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IPO申请,以“LK”为代码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寻求上市,至多融资1亿美元。瑞士信贷、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海通国际为承销商。

瑞幸咖啡招股书:中国市场份额第二,拥有2370家自营门店

据瑞幸招股书显示,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瑞幸咖啡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第二;拥有2370家自营门店,其中座位有限的小型pick-up店占据总店数的91.3%,而2018年第四季度是开店最快的时期,三个月内增长了884家店;累积成交用户超过1680万,在2018年的用户复购率超过54%;2018年销售咖啡及其它产品合计9000万杯。

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的员工构成包括14,713名店面运营员工,630名店铺开发员工,811名技术开发员工,436名普通和行政人员,但销售和营销员工只有59名。

此外,瑞幸财务数据显示,2018全年,瑞幸咖啡总净营收为8.407亿元人民币(1.253亿美元),净亏损16.19亿元人民币(2.413亿美元)。2019年第一季度收入为4.8亿人民币,大约相当于2018年全年8.4亿的一半。其中,现煮饮料(现磨咖啡)收入占比最高,为75.4%。

瑞幸在疯狂扩张之时,除了其高额广告费之外,运营的硬性成本也十分巨大。比如,2019年第一季度,其中制作咖啡的材料费和店面租赁运营费用就高达5.37亿元,已经超过了其营收。一般及行政开支、销售和营销费用,这两项也分别支出了1.7亿人民币。

瑞幸咖啡招股书:中国市场份额第二,拥有2370家自营门店

为了支持如此高额而快速的亏损经营,瑞幸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从未停止资本运作。不久之前的4月18日,瑞幸咖啡刚刚完成1.5亿美元的B+轮融资。根据此前报道,前三轮的融资活动共为瑞幸筹集了5.5亿美元的资金。

另外,招股书显示,在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之间,瑞幸至少进行了三次信贷活动。这还不包括2017年就开始了的、与公司不同高层人员及关联方之间的数次关联交易。

在瑞幸股权结构里,陆正耀和钱治亚分别持有30.53%和19.68%的股份,黎辉代表大钲资本、刘二海代表愉悦资本分别持有11.9%和6.75%的股份。不难看出,瑞幸一直在以陆正耀为核心的神州系掌握之下。

尽管在这个以汽车和资本背景为主的董事会及高管团队里,没有一个传统咖啡甚至食品饮料行业出身的人,但瑞幸仍然在招股书中再次强调,它的目标是在2019年底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网络。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瑞幸的用户增长放缓。招股书数据显示,瑞幸用户增长最快的时期是2018年第二季度和2018年第四季度,在强大的营销攻势刺激下,这两个时期的月均交易用户都得到了环比数倍的增长率。不过,在2018年第三季度和2019年第一季度,月均交易用户增长立刻放缓。

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在新增获客430万的基础上,瑞幸月均交易用户数仅环比增长了7.6万,环比增长率1.76%。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第一季度的月均销售量为1628万,反而环比下降了7.76%。

这意味着,当广告与补贴减少后,瑞幸的用户整体复购率也在下滑。不过好消息是,瑞幸的获客成本也一直在下降。从2018年第一季度到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的获客成本从103.5元人民币降低到了16.9元人民币。

对于瑞幸和其投资者而言,上市更像是一场赌局,可能存在不可预测的风险。另外,选择到美国上市,也可能会令一直标榜的竞争对手星巴克尴尬,具体结果如何,还请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