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葫芦大乾坤

葫芦在古代又被称为“匏”,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匏:“从包从夸,声包,取其可包藏物也。”葫芦被人们当成一种储藏物品的器皿。葫芦的谐音为“福禄”,其植物的根茎又叫蔓带,谐音为“万代”,合在一起就是“福禄万代”,是吉祥的寓意。因此,葫芦一直受到古人的喜爱。

小葫芦大乾坤

葫芦是如何跟道教有关联的呢?这要从一个神话故事说起,根据晋代道教名家所著的《神仙传》记载,据传说在汝南有一位名叫费长房的城管,他注意到有一位叫壶公的老翁,行迹十分可疑。每天这位壶公都会带着一个葫芦来市场卖药,他卖的药非常神奇,病人吃完就可以痊愈。壶公乐善好施,将所得到的钱财大部分都分给饥寒的穷人,自己只留少许。每天日落之时,壶公会跳进葫芦,消失不见。这让费长房大为惊奇,而且只有他一人能看到壶公消失,费长房觉得这是仙缘,想拜他为师。费长房每天殷勤伺候壶公,壶公被他诚心打动,告诉他等三更之时找他,并让费长房跟他一起跳入壶中。二人进入壶中才发现,原来小小的葫芦之内大有天地,只见一片仙宫世界,琼楼玉宇,简直就是洞天福地。

另外在《拾遗记》中,更是将道教神话传说中的仙境描述为“壶天”,据说在大海中有三座仙山,第一个叫方壶即方丈;第二个叫蓬壶即蓬莱;第三个叫瀛壶即瀛洲。这三座神山也被称为“三壶”,道教的仙境被寓意为“壶中日月”。

小葫芦大乾坤

这在很多的古代诗词中都有描述,壶中日月成为很多文人墨客诗中的名句。道教徒李白写有“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自有日月天”;“壶中日月存心近,岛外烟霞入梦清”等关于葫芦与道教的渊源。白居易写有“谁知市南地,转作壶中天”。元稹的“壶中天地乾坤外,梦里身名旦暮间。”等等诸多赞美葫芦的诗句。

小葫芦大乾坤

道教的很多神仙及道士都以随身携带着葫芦的形象出现。药王孙思邈不但是道教敕封的一位药王,同时也是民间百姓崇敬的医者。不管是上山采药还是济世救人,孙思邈总会随身带着葫芦,因此人们也把孙思邈治病救人誉为悬壶济世;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炼制的九转金丹就是用葫芦装着的;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也总是腰里别着一个大葫芦,葫芦里既存着美酒,又有救人的仙丹妙药;南极仙翁也是随身携带的也是葫芦,葫芦不但装着灵丹妙药,也是一种长寿的象征。

小葫芦大乾坤

道教认为葫芦能吸收天地间包括煞气在内所有的气。葫芦摆在床头有利于吸纳走污秽、污浊之气,所以葫芦也有驱邪避祸之效,不但能作为道教的一种法器,同时也可以挂在房中作为风水摆件,寓意福禄双全,吉祥如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