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各國將領之蜀漢

蜀漢建立者劉備起兵於河北,然後征戰四方,四處遷移,當過豫州刺史,守過徐州,到過新野,在曹操南下時退守江夏。赤壁戰後奪取荊州,又逢益州劉璋與漢中張魯征戰,劉璋請劉備入川,幫助抵禦張魯。劉備趁機就攻下了益州,在漢中之戰又擊退曹操佔據漢中,又順勢襲取上庸。從此跨有荊益,佔有漢中,以此為基礎,建立了蜀漢。

三國時期各國將領之蜀漢

正式因為劉備是由北方起兵逐步遷往益州的,手下的人才也是一路吸收來的,所以蜀漢前期的武將多是北方人。同時畢竟地盤狹小且經營時間也三國中最短的所以人才總量上蜀漢人才相對魏、吳兩國來說就是相對少的。三國志記載先主復領益州牧,視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許靖、糜竺、簡雍為賓友。這些就是蜀漢的核心人才。

蜀漢前期主要武將就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想必這五位大將咱們就不用多介紹了吧。經常出現在各種評書演義等文學作品中,都是大將耳熟能詳的人物。但三國志給出的評價是關羽、張飛皆萬人敵,都是虎臣。關羽報效曹操,張飛義釋嚴顏這二人又都有國士之風。然而他們又都有自身的弱點,關羽剛而自矜,張飛暴而無恩,他們的失敗也是自身短處造成的。馬超很英勇,但卻家破人亡,真是可惜,如果他能放棄爭名逐利,不也是可以保全嗎。黃忠趙雲都很勇猛是當爪牙的。

三國時期各國將領之蜀漢

當然還有魏延、嚴顏。以及護衛劉備的大將陳到,統領的是蜀漢上等部隊白毦兵。

三國時期各國將領之蜀漢

到了蜀漢中後期諸葛亮主政時蜀漢政策是東和孫權北伐曹魏,主要目標是北伐,主要軍事力量都集中在漢中,主要將領就是姜維、魏延、王平、馬岱、張嶷、張翼、廖化、吳班等人,還有蜀漢前期一些大將的子孫。在諸葛亮之後,蜀漢的大將們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凋零,逐漸掌軍的姜維不斷地北伐造成了蜀漢的實力不斷地減弱,然而此時是蔣琬,費禕相繼掌權之時,他們還可以對姜維出兵有些節制,在費禕之後姜維逐步掌權,於是更加加大了北伐的力度,但就像演義中說的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蜀漢本來就不強的軍事實力在一次次的北伐中漸漸地消耗掉了,也間接造成了鄧艾,鍾會伐蜀漢的時候蜀漢軍隊無力抵抗。

對於姜維來說不能否認他是軍事天才,一個人可以對抗整個魏國西北的駐軍,對戰郭淮、鄧艾、鍾會等魏國大將也是勝多負少。但姜維沒有幫手也是獨木難支。再加上蜀國內部的鬥爭以及黃浩專權,導致姜維帶著蜀國經歷了多次北伐的精兵和為數不多的戰將到沓中去屯田。姜維的遠離成都,致使魏國伐蜀漢時姜維被堵在半路沒能快速回援。

雖然蜀漢名將不多,尤其是蜀漢後期,但蜀漢武將能力都不俗,不論如何這些武將都是名將,都為蜀漢做出了貢獻。發揮了自身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