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鼎立的形成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經歷了不斷地互相攻伐,出現三股主要力量曹操、劉備、孫權。這三股勢力後來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曹操討董卓起兵後經過不斷地征伐逐步佔據了許昌、洛陽為核心的豫州,兗州,青州等地,與河北袁紹對峙。官渡之戰曹操擊敗袁紹佔據河北,曹操基本統一北方。曹操南下進攻荊州,荊州劉琮剛剛接班,統治並不牢固,加上大軍壓境,荊州就投降曹操了。當兵臨城下時,孫劉聯盟形成,赤壁之戰打響。赤壁之戰曹操戰敗,退回北方,曹操失去了一次佔領南方統一天下的機會。至此曹操開始經營北方,攻佔西北,佔領了雍州、涼州等地。雖然之後曹操多次與孫權、劉備交戰但只能維持三方均勢。曹操過世後,他的兒子曹丕代漢,建立魏。公元220年魏建立。

三國鼎立的形成

蜀漢

劉備在河北起兵參加平定黃巾之亂。平亂後一直在北方征戰直到佔據徐州。後來徐州被曹操攻佔劉備輾轉到新野,曹操南下荊州劉備退守江夏,與孫權聯合對抗曹操。赤壁戰後劉備奪取荊州。益州劉璋與漢中張魯開戰,劉璋請劉備入川抵禦張魯。劉備趁機奪去了益州。之後又在與曹操的漢中爭奪戰中獲勝。此時,劉備跨有荊州、益州,控制漢中等地。於是劉備就以此為基礎建立蜀漢。公元221年蜀漢建立。

三國鼎立的形成

孫權主要是繼承了父兄留下來的基業。孫權的父親孫堅起兵參與了平定黃巾之亂,平亂後就在南方征戰。孫權的兄長孫策也是征戰江南佔據了江東,為孫權打下了很好地基礎。孫權掌權後也積極鞏固江東的統治,對外積極擴張向荊州等地進攻。赤壁戰後基本上穩定了在江東的統治。之後孫權派兵襲取荊州,引來了劉備大軍進攻,夷陵之戰爆發,夷陵之戰劉備大敗。孫權奪取荊州。此後孫劉兩家再度結盟,共同對抗魏國。孫權此時佔有江東、荊州大部、交州等地,於是以此為基礎建立了吳。公元229年吳建立。

三國鼎立的形成

在赤壁戰後三家實力基本均衡誰也無力去戰勝其他勢力,所以三國鼎立的局面漸漸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