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浦街道:一場與“火電三輪”的終結之戰

犀浦城區不再有“火電三輪”。

最近,作為連接郫都區與成都市的交通樞紐——犀浦街道,掀起了一場更大規模、更徹底的機動三輪車(包括以電動、燃油等動力裝置驅動的三輪車)專項整治行動,傾力對城區非法營運的火電三輪車進行治理和嚴密管控,勢必根除火電三輪車違法上路帶來的諸多問題隱患,保障道路交通運輸安全暢通。

此次整治效果十分顯著,日前犀浦街道主城區已不見三輪車蹤影。

犀浦街道:一場與“火電三輪”的終結之戰

如今的園林路已不見了三輪車蹤影

瘋狂的三輪車

“犀浦的繁華熱鬧,一部分基於發達的產業經濟,還有一部分當屬穿梭在大街小巷的三輪車。”一名犀浦網友這樣調侃當地“火電三輪”的體量龐大。的確,近年來犀浦街道的火電三輪車越來越多,已經“佔領”了城區車站、商場等繁華地段。據不完全統計,犀浦街道約有1000餘輛火電三輪車,且呈上長趨勢。

與地鐵2號線犀浦站僅一路之隔的園林路,就是以前“三輪車大軍”的據點之一,沿著園林路向東北方向前行至與學園路相交處,其間大約200米距離的馬路,曾經長期停放著一排排三輪車在此攬客。“亂停亂放,門口經常堵,嚴重影響小區居民出行。”園林路兩邊是萬樹森林小區二期和三期,小區一名門衛談起整治前的狀況表示。據瞭解,以往這樣的情況在犀浦是見怪不怪,地鐵公交站點、小區門口、夜市、商業街等人流量較多的地方總是堵滿了火電三輪車。

影響遠不止造成交通堵塞,有著18年駕齡的滴滴司機唐師傅說,開車時很害怕碰見三輪車,他們一般不遵守交通規則,自己會主動減速,避而遠之。區交警大隊犀浦中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三輪車一直是交通管控的難點,駕駛人員以婦女、老年人居多,駕駛技能不熟練,交通安全意識和交通法規觀念淡薄,受利益驅動,車主經常超速超載,隨意掉頭、拐彎、停車,讓機動車和行人防不勝防,極易造成交通事故。

陷入“治理—反彈”怪圈

危害大,實該整治,但其實,犀浦街道政府之前已經開展了多次機動三輪車非法營運整治工作,卻始終未走出“治理、反彈、再治理、再反彈”的怪圈。

郫都區和成都市的“雙門戶”,特殊的區域位置導致犀浦成為三輪車賴以生存的熱土。犀浦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轄區內有成都地鐵2號線犀浦站、天河路站、百草路站三個地鐵站點,日客流量達10萬人,加之“微公交”和出租車較少,部分居民居住地又離地鐵站點或出行目的地距離不近不遠,在缺乏交通出行工具的情況下,三輪車自然成為一種“較好”的交通方式,導致火電三輪車不斷增加。

此外,三輪車營運成本低,從業人員也甘冒風險。記者從犀浦街道城市管理分局瞭解到,多數火電三輪車從業人員發現公安或城管巡邏時,往往不顧個人和乘客安危,加速逃跑,頻頻發生翻車、碰車事故,給公安、城管執法造成一定心理壓力。還有少數從業人員對執法者是“你查我躲,查到就纏”,甚至少數人暴力抗法,毆打、辱罵執法人員,或採取自殘、裝病等方式,威脅恐嚇執法人員,讓管理治理難度升級,治理工作功虧一簣。

“軟硬”兼施解決治理難題

4月15日,一封《犀浦城區非法營運機動三輪車專項整治告知書》拉開了犀浦街道此次整治行動的帷幕,並於22日全面打響。

記者在地鐵2號線犀浦站點周邊注意到,如今許多路口都裝上了隔離樁和隔離欄。據悉,行動中,犀浦街道協同交警、交通、城管部門在犀浦站、天河路站等重點站點和317國道、龍吟路、犀方路等重點道路均安裝了隔離樁、隔離欄等硬性設施。並在地鐵站點、出入城通道、院校周邊設置火電三輪車禁行區域。

犀浦街道:一場與“火電三輪”的終結之戰

宣傳教育

犀浦街道城市管理分管領導陽華剛說,行動以來,由交警、公安、城管等部門21名精兵強將組成的執法隊伍,從早上7點30分至夜間23點30分對機動三輪亂象問題進行專項治理,以定點值守和巡查勤務相結合的模式,對違法違章的三輪車進行嚴厲查處,對屢勸不改的火電三輪實施暫扣,登記造冊,暫扣期結束後,對車主進行勸導和教育。目前,犀浦街道城區已經看不見一輛三輪。

犀浦街道:一場與“火電三輪”的終結之戰

宣傳教育

行動順利、整治效果好少不了犀浦街道所做的大量前期工作。除了利用各種媒體平臺和各村(社區)發動兩委成員、網格員等力量進小區、進院落開展教育性宣傳外,犀浦街道還對城區內所有經營、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車的商鋪和個人,以及違法為電動三輪車安裝動力等附屬設施的商鋪和個人的摸底、排查、登記、造冊工作,加強電動三輪車的銷售源頭管理。同時,考慮到三輪車從業人員無工作、無其他收入,並專門組織開展了具有針對性的招聘會和培訓活動,給予生活保障,真正走出“反彈”怪圈。

(記者 蔡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