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让“清华”破例降60分录取的女生蒋方舟,现在过得如何了?

王君蓝


提起蒋方舟,我就会想起当年的朱自清,朱自清1916年考北京大学时,数学仅仅考了0分却也被北大破格录取。而蒋方舟在2008年的高考成绩不过比普通一本院校高出20分,根本没资格上清华,却因特殊的独特才华被清华降60分破格录取。她让我佩服,我更佩服清华、北大这样真正做教育,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精神。

蒋方舟何许人也?蒋方舟绝对是一个过于早熟的女孩,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代笔门”就是因为她过于成熟的文字,让人们认为是她妈为了给她成名铺设基石而代笔的,这件事一直被人们议论了很久,但事实上我认为并非存在代笔之说,从蒋方舟的毫无教条约束的文字中能够感受一二。

出生在湖北襄阳的蒋方舟,有一个非常能写的妈妈,她自己也是7岁开始写作,9岁就出书了,12岁在十几家报纸有专栏,16岁担任中国少年作家协会主席……这样的人生简直就是开了挂的人生。尤其在2008年经过清华大学的笔试、面试之后,清华直接降60分破格录取了她,她的人生似乎一直处在高峰。

但难能可贵的是,蒋方舟对事情,对未来的执著定位却是我们所有人望尘莫及的,要知道在她之前成名的作家有韩寒,有郭敬明,但这些少年作家,除了写作,还玩电影,玩赛车,玩商业,蒋方舟却只玩写作,从来没有被乱糟糟的社会影响自己的追求。这一点,我佩服不已,也望尘莫及。

蒋方舟上中学那会应该和所有偏爱文学的少年一样,严重片刻,甚至成绩总分位列全校倒数,数学更是差得一塌糊涂,但从高考考出561分的“高分”来看,她必然在应试教育上也有自己的一套过人之处。

在201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的时候,蒋方舟直接就任了《新周刊》副主编的职位,这让很多人不服,但不得不说这与她的天分和努力分不开。

刚刚进入清华的时候,蒋方舟面对的是无数的采访和摄影机,但她想到的是不打扰同学的生活,在如此人生高峰之下,她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学习下去,这是绝对难能可贵的。有人质疑她一毕业就担任《新周刊》副主编,但却忽略了她4年大学生活清晰的奋斗目标,可以说蒋方舟所得绝不是空穴来风。

从2008年进入清华的那一刻,蒋方舟就远比其他孩子要早熟(成熟)的多,对目标的认知也清晰的多,因此4年的大学生活,她一直在特约记者、到后来的主笔等等上不断实践并磨砺自己,最终才有了2012年一毕业就担任《新周刊》主笔的成就。应该说,任何我们看到的光鲜,都有我们看不到的努力在背后。

蒋方舟的文字可能更加特立独行,没有太多教条性的束缚,读起来很是舒服,行云流水,这与她自己文学修养,和知识积累,以及早熟的性格,审视这世界的角度都有关系,所以她的成功只能归功于她自己。

她现在过得应该算是非常不错,她的人生似乎还没有过不顺,除了一些时候被人质疑之外。我们最广知的是她2012年毕业后就任《新周刊》副主编的职业,她也是一名职业作家,同时这几年在电视上经常看到蒋方舟参加综艺节目,诸如文学英雄、壮志凌云、奔跑吧兄弟、天天向上、博物奇妙夜等等多种多样的综艺,在娱乐圈混的也风生水起。但有一点她却从未改变,就是对文学的执著。


李阿冰


在清华自主招生史上,自降身段大降60分招录的并不多,这些人各有各的绝技,而蒋方舟可以说是最独特的一个,这个从7岁开始写作、9岁出版散文集、12岁开始在7家报刊开专栏的女孩,清华面试组对她的面试,就不同于其他人。

蒋方舟写作的“遗传基因”来自于妈妈尚爱兰,她是一位网络作家,在《南方周末》在专栏,终于有一天,一天一篇的专栏文章,让尚爱兰受不住了,向编辑投降求饶。编辑不知怎么就记挂起她女儿蒋方舟来了。编辑就说了,你不写可以,但让你女儿写。就这样,蒋方舟这10来岁的小姑娘开起了专栏。

因为妈妈会写,蒋方舟从小也喜欢写,也特能写。也因为妈妈会写,所以有人不相信那些文章是蒋方舟写的,是妈妈为了女儿出名而代笔的。怀疑的依据就是,蒋方舟的《正在发育》里面,写了月经、恋爱等,11岁的小女孩确实很难想象会涉足这样的领域。但是蒋方舟说,其实只是书里提到这些词,整本书都是写小孩好玩的事情。

这些对于蒋方舟的质疑,很多人都知道,清华当然也知道,于是,蒋方舟的面试便变得与众不同。在所以人都面试结束后,蒋方舟被要求“加试”,这种特殊待遇不用想,也知道是清华考官的“阴暗”心理,因为代笔的疑云一直无法驱散,这不正是一个大好时机吗?

考官对于蒋方舟“加试”的要求是,在一小时内,以“谣言”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冰雪聪明的蒋方舟何尝又不知道“加试”的意义呢?于是奋笔疾书,一小时内写出了1100多字,文章里康德、老子、林语堂、弗洛伊德的语录、观点引用恰当,彰显了她的与众不同。

于是,清华大降分60分,蒋方舟走进了清华园成了清华学子。对于社会上现在流行的放飞孩子玩的天性,蒋方舟认为童年就是个迷宫,她很庆幸没有进入这个迷宫。如果她进了这个迷宫,也许就失去了一位写作天才。

2012年6月,蒋方舟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就任《新周刊》副主编,至今仍然纵横文坛,而且涉猎更为丰富,参加过“天天向上”“壮志凌云”“文学英雄”等多个综艺节目。从7岁开始成为小名人,现在成长为跨界美女名人。在此祝愿蒋方舟未来的路越走越辉煌!


当代师说


2008年,清华自降身段60分破格录取了一位“天才少女”,她七岁开始创作,九岁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散文集《打开天窗》。就在同龄人都在享受快乐的童年时光时,她已经年少成名,成为了聚光灯下闪亮的焦点。

就在同学们挑灯夜战、埋头苦读的时候,她收到清华破格录取通知书。就在同学们四处奔波,为工作绞尽脑汁的时候,她已经成为著名青年作家、《新周刊》杂志副主编了。在我们眼里,她才华横溢,年少成名,顺风顺水,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荣耀的光环一直眷顾着她。



可是让我们诧异的是,在她光鲜亮丽的赞美之下,也有着难以启齿的经历和过往。蒋方舟出生时,被妈妈嫌弃的瞟了一眼,便放在了一旁,原因是妈妈觉得她长得丑。妈妈本来想生一个“蒋美丽”,不料变成了“蒋方舟”,这让妈妈一开始就大失所望。

为了让小小年纪的蒋方舟认同并走上写作之路,妈妈威胁:如果7岁孩子不写作,就会被警察抓进监狱。因为恐吓,她每次听到警报声,都会不自觉的颤抖然后躲进被窝。爸爸也用恶作剧的施暴方法来对待她,扬起一只手掌作打的动作,另一只放的很低,然后右手掌落下来击在左手掌上发出尖锐的声音,吓得她为之一抖。



看似痛苦的童年,造就了蒋方舟独立、坚韧、大胆的性格。《打开天窗》就是其心灵世界的一面镜子,这部作品被湖南省教委推荐为素质教育读本并改编成漫画书,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时间声名远扬。

因为长时间活在聚光灯下,蒋方舟时时刻刻都被媒体追捧着,这就包括大学校园、大学寝室,这种普通人巨大的差异使他在大学期间非常孤独。加上年少成名,心理成熟较早,本能的对于外界保持着戒备,使她难以融入同龄人的圈子。同学们会刻意保持着与她的距离,也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她,甚至歧视她,这一切使她的人际关系不是那么从容。所以在她的作品里,一切都是那么无拘无束,洒脱随性,丝毫没有现实生活中的压抑、拘谨。


尽管叛逆,握笔以对。是啊!上帝为你关上一扇现实的门,就会为你打开心灵的窗。人生何不如此?祝愿蒋方舟的人生越来越辉煌!


潤心雅正


蒋方舟很明显是1995年到2005年那十年间,作家造星运动而起的一批作家中的一个,这批作家最大的特点是,本人知名度,要远远高于作品知名度,而且,基本上都没有代表作。

而蒋方舟,就是其中一个显著的代表。虽然蒋方舟作品已经等至少三分之一身了,但她写过什么,没人知道。但要问蒋方舟是谁,那个著名女作家呗。

如今的蒋方舟,暂时不做作家了,开始做文化人,并且,跟一帮老文化男人混着。

一方面,文化大刊《新周刊》副主编职位加身,另一方面,参加各类文化谈话类节目,混得那是风声水起,谈话,也越来越滴水不露,已经成功进阶文化圈达人了。

这从京城漂着的这帮文艺圈大佬(中老年男人们)力捧的态势,也能明显看得出来。

因为蒋方舟跟我是同龄人,年龄还小,所以,未来可能还能写出好的作品来,但未来三五年,可能性不大。因为,她很忙,文化人很忙。


董江波


十年前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降60分录取了蒋方舟,十年后蒋方舟给世界一个更加出色的作家,现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依旧活跃在文学创作的路上。

清华的破格录取让蒋方舟在文学的路上走得更好。十年前,清华降60分录取蒋方舟有机会在我国最高的平台上发展和完善自己,与其说清华给了蒋方舟一个机会不如说清华为时代保留了一个人才。08年入学以后,蒋方舟的创作一直没有停歇,先后创作了《谣言的特点》、《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2010年任《新周刊》杂志主笔,2012年任《意林》杂志社顾问,2012年任《新周刊》副主编。2009年获第七届人民文学奖。在文学成就上蒋方舟和清华互相成全了,清华给了蒋方舟平台,蒋方舟给了清华,或者说时代一个作家。

蒋方舟让自主招生成为院校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佳话。提到自主招生,很多人会想到腐败、暗箱操作、关系等等消极的词汇,自主招生也确实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2019年自主招生全面紧缩,蒋方舟之后再有没有蒋方舟已经变成一个大大的问号。自主招生名额缩减让暗箱操作变得困难,实际上是院校的不作为,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辨识人才的自信,不分院校和专业统一将五大竞赛省一等奖作为门槛,不说不招了,实际上是堵死了一部分偏才的路,让朱自清去申请今年的自主招生肯定没戏。

蒋方舟继续过着率真、充实、丰富的生活。生活中蒋方舟争议不断,母亲代笔的言论一直没有停歇,访谈中能接受的男友颠覆了很多人的世界观,马不停蹄的参加各种电视节目。。。所有的这些都是蒋方舟生活的一面,但是,这些只能是一个作家本职生活之余的调剂品,她文学创作的路一直没有停歇。

十年前清华录取的蒋方舟,没有辜负降的60分,现在过得挺好。


河北志愿帮博士


2008年清华大学降分60分录取的女生蒋方舟在全国掀起了热议,这一个女孩为什么能够得到清华大学青睐,可以降分60分进行录取。她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吗?

说起当年降分60分录取的事,蒋方舟能够如此幸运,全靠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分为自荐和推荐,蒋方舟当时和900个考生一样都属于自荐,只不过蒋方舟的表现太过于出色,所以获得了最大幅度的降分。这一切都是蒋方舟自己争取来的,所以说并不是清华破例录取。

蒋方舟出名很早,在九岁的时候都出版了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在十二岁的时候就在《南方都市报》开设了自己的专栏,成为全国最年轻的专栏作家。蒋方舟的种种表现为她几年后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做了很好的铺垫,蒋方舟一路顺利的进去到了最终的面试。

在面试的时候,蒋方舟还受到了特殊对待。因为众人觉得蒋方舟的履历涉嫌造假,她的成就都是由她母亲代笔得来的。所以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老师对她进行一场加试,一个小时内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写一篇命题为“谣言”的议论文。蒋方舟最后的表现彻底征服了老师,也证明了自己。

当年清华大学降分60分录取的不仅仅是蒋方舟一个人,还有大连中学的一个叫张成的男生凭借舞蹈特招的出色表现也得到了清华大学降分60分的优惠。

蒋方舟如愿的进入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但是大学四年过的并不是很顺利,因为关于她被清华大学降分60分录取还是争议不断。很多人都不认同她,甚至受到了一些人的排挤。在毕业以后任《新周刊》的副主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主编。


到了现在,蒋方舟也到了而立之年,同样她也和很多普通人一样陷入了焦虑,迷茫和自我怀疑之中。曾经和她一路写过来的“同道者”相继离开写作圈,尝试电影或者创业,“惶恐,觉得我是不是也该去试试别的事,但又觉得不应该”,到底该坚持,还是放弃?从7岁开始写作起,她从未萌生过“主动背叛写作”的念头,那一年,她却对写作的前途何在、究竟能做些什么、能改变社会多少产生了困惑。


于是她选择了逃离,逃离她所面临的困境,去到一个新的地方重新思考,完成自我的认可。所以在2016年独自去了东京,在东京一年以后她找回来自己,不再是被别人选择的那一个。

能够得到清华大学降分60分,蒋方舟是幸运的,同样这种幸运不可复制,除了写作的天赋不可复制以外,自主招生考试改革让野蛮的自主招生考试得到了平复。在2019年自主招生考试的改革中,降分60分变成了历史,降分优惠分值下调,被极大的压缩,以后再无第二个蒋方舟。


大三老学长


“昨天去看了路易斯 布尔乔亚”的展览。惊讶于她丰沛的痛苦,冷静地把自己的恐惧和焦虑雕刻成实体。……”这是蒋方舟3月24日在微博的一条信息,是的,看她的微博,已然成为我的一种习惯。

认识蒋方舟,是在2008年的奥运会那一年,蒋方舟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对于这样一位7岁开始写作,9岁就出散文集的女孩,总是能够吸引大众的眼光。2012年6月,从清华大学毕业并进入《新周刊》杂志出任副主编。细数蒋方舟的成长点滴,被一种浓重的文化气息包围。


1、才华横溢


蒋方舟自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并改编为漫画书。2004年,蒋方舟获中国少年作家杯一等奖。2005年10月1日,当选为中国少年作家学会主席。2008年9月,从华师一附中进入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学习;同时,任《新周刊》特约记者,2010年升职为杂志主笔。2012年6月,从清华大学毕业并进入《新周刊》杂志出任副主编。


这眼花缭乱的履历是一个女孩子成长的灿烂年华,一路收获,一路洒下自己光芒,羡慕嫉妒恨她的同时,这个正能量满满的女子也时刻激励一大批青少年的成长。


2、性格率真


在去年,有人发表文章举报前《中国新闻周刊》编委章文强奸,蒋方舟直接朋友圈发声:我也被此人性骚扰过,坐牢吧,人渣。而且蒋方舟在微博直接发出章文发给她的私信。章文还恬不知耻的这样写道:外交部发言人常爱说的一句话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蒋方舟的回复:已截图,准备发微博。


微博的评论中除了唾骂章文的卑鄙下流,也有很多赞扬蒋方舟的勇敢,蒋方舟也回复粉丝:一定会坚守到结果。

3、生活本真


除去光鲜亮丽的作家头衔和《新周刊》副主编的身份,从蒋方舟的微博中可以看见她生活点滴,总是面带微笑,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俏皮的语言也总是让人忍俊不禁:


  • 最近回忆起人事总爱说:“我年轻的时候如何如何”,想想自己其实还不到29,总感觉的自己活了好久好久。


  • 然在年轻的时候,总容易把创造力当做可再生资源,以为为了讨生活,搁置几年也无所谓。但我最近感觉创造力这东西真是用进废退,你放着不动,它也会挥发。


  • 最近有机会每周都讲一本书,写了四五千字的讲稿,觉得在写作之余超级解压,效果堪比做菜和拖地。

羡慕蒋方舟的才华,也钦佩这个女子身上大大的能量。喜欢这枚富有才气,生活气息暖暖的女子!


余争的世界


蒋方舟是为数不多的被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的文科生;蒋方舟是为数不多的清华大学毕业后没有出国的学生;蒋方舟是为数不多的至今仍然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的才女!

相比那些刻意包装出来的”优秀学生“,蒋方舟,确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偏才“:7岁开始写作,9岁出版的散文集《打开天窗》成为湖南省教委推荐读物并改编成漫画书;16岁时已经出版5部小说,为多家报社开展过专栏的蒋方舟被著名的华师一附中提前录取,当年,16岁的蒋方舟当选为中国少年作家学会主席,成了”蒋主席“;18岁通过清华自主招生降60分的优惠,进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习。毕业后的蒋方舟成了著名刊物《新周刊》杂志的副主编,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副主编,也体现了她在文学方面的才华,如今的蒋方舟,拥有众多荣誉,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喜欢通过微博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着更像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在微博上是一个拥有820万粉丝,表明了她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作家。(为什么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谁来解释一下?)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给儿子安德烈的信中这么说:”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蒋方舟的经历告诉我们读书最成功的不一定是大富大贵,而是能够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喜欢写作的蒋方舟,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不是就是一种最大的成功呢?

今年,清华大学今年开始取消文科自主招生,所以蒋方舟式的学生也许再也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进入清华大学这所名校了。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纠正下提问者的措辞,10年前清华没有破格录取蒋方舟,她而是走正常程序进清华。参加清华自主招生考试后降低分数被录取的。

众所周知名校招人除了普通高考统招外,还有提前自主招生模块,蒋方舟在参加高考前提前参加了清华的自主招生考试,她和其他同学一样,在清华大学自主招生中通过了申请、初审、笔试、面试、高考几道门槛。最后的成绩是可以比高考录取分数降低60分录取她。清华大学的提档线非常高,优惠60分意味着要超过一本线30分以上。所以她对选择参加清华的自主招生是很冒险的。

我为什么这么肯定和清楚呢?因为10前我和蒋方舟同一年参加高考,相信每个参加过高考的人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从高中起我的成长之路一直关注着她的消息。大学毕业后有缘见过一面,有过短暂的交流。

今天来聊聊现在的蒋方舟过的怎么样了。

清华在读时,蒋方舟从《新周刊》主笔一路升任副主编,毕业后又读了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期间去了东京体验生活一年。

她写作,出书,读研,登山,出国留学,和各领域名人约谈,参加文化节目……

少年成名,大众对她的欺许过高,她没有活成人们眼中的天才模样,一直在探索适合自己的成长轨迹,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她谦虚,放低自己,与孤独为伍,用冷眼热血观察这个世界。她活成了自己本该成为的模样,而不是其他人期望的那样,长成了一个无比真诚并让我们欣赏赞叹的姑娘。

她在《圆桌派》里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勉强过上平庸的生活。

没有人是踩在云端上的,她也是普通人。


迎春久久


最近还蛮喜欢看窦文涛主持的《圆桌派》,蒋方舟是这里的常客。

很喜欢听蒋方舟说话,引经据典,非常有内涵,但是又特别接地气,让人好理解,听着亲切。

喜欢蒋方舟洒脱又真实的性格。

从电视上看到她的模样应该过得非常不错,面色红润、微微胖,这样聪慧的女孩子应该一直都会过得不错吧。

不过年过30的蒋方舟该考虑生育问题了,否则过了是40岁想生孩子又生不出,人生可能就不那么完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