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看好中國,至少這一點我和股神有共識

巴菲特看好中國,至少這一點我和股神有共識

北京時間5月4日晚間,一年一度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於美國中部小鎮奧馬哈市舉行,股神巴菲特在六個小時的問答環節發表了不少對於科技、投資、人性、政治等獨到見解。

關於巴菲特,一些中國股民會說一句話:讓他來中國股市試試?我保證他會套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巴菲特會不會被套牢以及巴菲特對中國股市的看法。

巴菲特看好中國,至少這一點我和股神有共識


A股不可能套牢巴菲特

首先,巴菲特是投資過中國股票的,這隻股票叫中國石油,是在港股市場。

黃建平先生對此有過詳細描述:20034月份,沃倫.巴菲特用伯克希爾悄然買入中國石油的H股,共投資了4.88億美元,買入了23.4億股,佔公司總股份的1.3%。每股買入均價約為1.6港元,當時的人民幣對港元匯率為106,對應人民幣為每股1.7元。

巴菲特在5年後的

20077-10月,全部賣出了中國石油的股份,每股賣出價約為13.5港元,賣出總市值約為40億美元。稅前投資收益約為35.5億美元,不包括分紅的總投資收益率為7.3倍,年均複合投資收益率約為52.6%,同期恆生指數分別為2.7倍和22.2%。另外,在這5年裡,伯克希爾共收到稅後分紅約2.4億美元。

眾所周知,當中石油迴歸的時候,發行價是16.7元/股,二級市場以開盤48元買入,當時還有人嘲笑巴菲特,巴老自己也嘀咕“可能我賣早了”,結果如何?

雖然是在港股市場,但是按照巴老的價值判斷來看,他也不會在A股買中石油,否則怎麼解釋他在13.5港元就把港股的中石油全部賣出呢?價值投資和投機是完全不同的。

即使巴老在A股市場,要想套住他也很難,因為他有自己的價值投資標準,在2018年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和其搭檔查理·芒格表示,美國的很多投資人錯失了中國機會。巴菲特還透露了其在中國市場的選股標準:只有淨資產收益率不低於20%,而且能穩定增長的企業才能進入其研究範疇。

日前《21世紀經濟報道》按照巴老的標準選擇了一些股票,名單如下:如果按照巴菲特的選股邏輯,在目前的A股市場上,能符合巴菲特選股標準的股票鳳毛麟角。以ROE(淨資產收益率)指標來看,A股3513家公司僅9家入選。

從2008年至2017年十年時間內,淨資產收益率連續超過20%的上市公司,在A股3513家上市公司中,僅有9家滿足,佔比僅僅為0.26%,這些公司分別是宇通客車、東阿阿膠、華東醫藥、恆瑞醫藥、洋河股份、信立泰、貴州茅臺、海康威視和格力電器。(不要據此買入股票,這是為了舉例說明。)

按照巴菲特的投資風格,他只會在市場崩潰的時候進場,而不會在市場高估的時候進場,最近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崩潰年份應該是2008年,從6000多點跌到1600多點,假設巴老買了上述一籃子股票組合,可能有個別股票不盡如人意,但是持有至今,很多股票的漲幅已經超過房價了。

巴菲特看好中國,至少這一點我和股神有共識

你說,巴菲特會在中國A股套牢嗎?

那些高呼巴菲特也會在A股套牢的,要麼沒有看過巴菲特的任何一本書,要麼看過也沒有真正領悟什麼是價值投資,世界排名第三的富豪豈是中國股評師可以比肩的?

我每次在媒體上看到那些股評師裝模作樣推薦股票以及做短期預測都會冷笑,這些騙子怎麼就能騙這麼久?某些股民為什麼會那麼傻?想不明白。

再補充一句,巴菲特在芒格的建議下還買了比亞迪(港股),目前也是賺錢的。如果他當時在A股買比亞迪的股票,同樣也是賺錢的,因為兩個股市的比亞迪股票波動差距不大。

2008年9月,巴菲特花18億港元,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認購了2.25億股比亞迪股份。如今比亞迪在港股的價格是53.55港元,這還不算分紅和其他。

誠如我所說,巴老只會在股市低迷的時候買入好股票,這個超過6倍的漲幅已經超過了香港樓市。

所以,不要妄議巴老會在A股套牢。

巴菲特和芒格都看好中國

接下來,我們討論中國經濟發展和中國股市的問題。

在今年的大會上,有人問及巴菲特如何看待中國金融業擴大開放,以及是否未來在中國投資新業務。

巴菲特表示,中國是個大市場,我們喜歡大市場。在沒有中國新的擴大開放政策時,我們就已經在接觸中國了。伯克希爾已經在中國做了很多,但是沒有做足夠,未來15年內也許會做一些大的部署。芒各

巴菲特看好中國,至少這一點我和股神有共識

芒格

芒格表示,整體來說局勢在好轉,中美兩國相處融洽很重要,如果不能相處融洽其實很愚蠢。

往前回溯芒格對中國的看法,會發現他對中國一直很看好,比如他曾說:“因為中國醒目的表現。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那樣,經濟發展如此迅速,世界歷史上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這可不是從富裕國家借錢發展,而是在收入很低的時候,就把大部分錢積攢下來,即使很窮,也會精明投資,努力工作,一步步從技能提升到經濟躍升。我很欣賞這一切,這是嚴於律己、智慧和慷慨。可以想象,如果你現在是中國公民,生活會有多好”。

估計很多人會反駁芒格的最後一句話——“如果你現在是中國公民,生活會有多好”。是啊,很多人還在為高房價而煩惱,教育、醫療問題也沒有得到很好解決,不過,實事求是地說,改開四十多年的進步是巨大的。

撇開敏感問題不討論,中國經濟發展處在轉型的關鍵時刻,向上的可能性極大。

我們國家太大,如果你去北方行走,或者在中部遊歷,可能你會為某些不可改變的封閉、偏執而要搖頭,不過,如果你在江南考察,又或者在粵港澳大灣區旅行,你又會覺得這個國家生氣勃勃、年輕又富有朝氣。

是的,你看到的沒錯,這就是轉型期的中國,傳統的工業、農業、服務業、傳媒被摧毀,工作機會也大大減少,依附於這些行業之上的人們瑟瑟發抖,急切地希望回到體制內,或者找一份超穩定的工作。

不過,在另一個場景下的中國,人們幹勁沖天,藉由互聯網的渠道,重塑城市的信息門戶樞紐,甚至重塑一種生活方式,製造業被定義為先進製造業,媒體被定義為曾經名不見經傳,起於江湖之遠的音頻平臺、公眾號或者視頻平臺,新媒體運營者中的翹楚者的利潤其實已經遠超那些廟堂之上聲名赫赫的傳統媒體。

日前,吳曉波頻道業績首披露:2018年淨利潤7537萬元。吳曉波旗下巴九靈公司2018年末擁有貨幣資金35,577.75萬元,固定資產111.13萬元,資產總計50,689.02 萬元。

與內地不同,開放城市的官員們說:“我們是服務於市民”,他們中很多人是專業人士,他們的工作效率非常高,某些行政區的官員壓力與效率可以與中國一流的公司相比。當然,還有很多改進的空間,比如有的部門很忙,有的部門相對輕鬆。

民間的力量分為兩部分:傳統行業在退潮,老一代富翁在哀嘆:我們能活著就不錯了。但是更多新銳力量在進場,他們甚至是單槍匹馬進入一個城市、領域,枯坐板凳很長時間,埋頭研發,然後慢慢擴大規模,這是中國經濟的新細胞在生長。

巴菲特和芒格是有足夠智慧的人士,他們長時間呆在奧馬哈,也會出差、遊歷,他們和那些世界一流的企業家交流意見,聽聽他們對中國的看法,遠超於聽那些牢騷話。

我很高興自己在“核心競爭力”這一點上和巴菲特、芒格有共識。

在今年的大會上,在被問到如何複製他們的成功時,巴菲特稱,現在面臨的競爭更激烈,要找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儘管在採取行動上,沒有辦法馬上做這一件事兒,但是要耐心等待,等待一個好的時機馬上採取行動。現在雖然競爭激烈,但是遊戲也更加有趣。

而芒格認為最好一個方式就是專業化,你不會想去一個牙醫那裡看骨科的疾病。所以最常規一種方式就是慢慢收窄專業範圍,實現精細專業化。

在此前的音頻節目八斗財經(喜馬拉雅可以搜)中我們特別提到了核心競爭力,即今年一月份播出的第七集《天分才是最高級的核心競爭力》以及第八集《會說話不是核心競爭力》。其實巴老在投資這一點上是有天分的,很小的時候就把賬目算得很溜,對於投資做生意有自己的看法,小小年紀就投資股票,不是天分是什麼?

芒格說“慢慢收窄專業範圍,實現精細專業化”也是我非常認同的,人的智慧、力量有限,能力圈也有限,做你擅長的,讓你開心的,錢真的不是問題。

巴菲特看好中國,至少這一點我和股神有共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