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學:植根於農業裝備行業 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原標題:江蘇大學:六十年深情書寫“農”字文章

仲春時節,江蘇大學徐立章團隊正在實驗室加班加點進行傳感器標定和部件優化,還有20多天,他們研製的智能聯合收割機即將開進田間實地驗證收穫性能,“機手只管開,收得怎樣、損失多少全部由機器自動檢測調整。”

“農村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土地,要集聚、培養一批現代農業裝備優秀人才,讓他們在希望的田野上苦幹實幹、久久為功。”江蘇大學黨委書記袁壽其表示,60年來,江蘇大學深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在大地上深情書寫“農”字文章,不僅培養了我國農機學科第一屆本科生、碩士生,以及我國第一位農機博士,還累計培養了87000多名農業裝備工程人才,形成了綜合性大學為農服務的鮮明特色和獨特情懷。

農業裝備創新鏈緊貼“三農”實際

我國水稻種植面積約4.55億畝,超級稻已成為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2017年超級稻推廣面積已達到了1.36億畝,然而,傳統的收穫機械卻跟不上高產水稻的“趟兒”。

江蘇大學農業裝備工程學院教授李耀明致力於研究收穫機械關鍵技術及應用,他的團隊在海南、黑龍江、江蘇、湖南、湖北等水稻主產區建立了15個機械化高效收穫試驗、示範基地。其“一種軸向喂入式稻麥脫粒分離一體化裝置”專利技術,顯著推動了行業產品的升級換代,與外資品牌相比,國產高端履帶式聯合收割機損失率更低、作業性能更好,價格卻更便宜。這一發明專利斬獲了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金獎,成為我國農機收穫領域的首項國家專利金獎。

“油菜聯合收割機關鍵技術與裝備”“新型低能耗多功能節水灌溉裝備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近10年來,江蘇大學在農業裝備領域共獲得6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技發明獎,位居全國高校第一。伴隨著科技創新的腳步,江蘇大學農業科學、工程學、材料科學等5個ESI顯性學科全部進入全球前5‰。

解決“誰來種地、怎麼種地”的農業難題,“機器換人”是題中之義。江蘇大學積極投身這一領域,在全國首輪農業全過程無人作業試驗中,作為主要技術承擔方,高質量完成了水田耕整機、插秧機、施藥機、收割機四種機型的無人演示工作。負責人魏新華教授介紹,通過雙天線的衛星導航系統實現精準作業,同時開發相關的控制協議,針對不同農業機具進行無人化技術的改造和推廣應用,逐步實現整個田間作業過程的無人參與。

技術成果轉化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我國脫水蔬菜出口量約佔世界脫水蔬菜貿易總額的40%,然而,我國蔬菜脫水加工技術存在能耗高、用水多等問題。江蘇大學馬海樂團隊把超聲波、紅外線、電熱幹蒸汽等現代物理技術應用於蔬菜脫水加工領域,使蔬菜脫水加工告別了“開水漂燙、熱風吹乾”的“洗剪吹”時代。

以裝備為特色,該團隊歷時兩年,順利建成了農業部蔬菜脫水加工技術集成基地。如今,興化一家蔬菜加工裝備企業與該團隊合作,進行成套化新裝備的研發與產業化應用,項目獲得了江蘇省重大成果轉化專項資金800萬元。由馬海樂主持的“農特產品低損清潔技術裝備研發”也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農機裝備”重點專項支持。

一種產品振興一個鎮,一個產業改變一座城,這是在浙江溫嶺上演的“農民靠水泵致富”的鄉村振興傳奇。江蘇大學流體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我國流體機械科學研究、技術開發、人才培養、成果轉化、信息輻射的重要基地,其潛水泵理論與關鍵技術被國內潛水泵生產企業普遍採用。在江蘇大學的技術支持下,溫嶺大溪鎮潛水泵年產量達1000多萬臺,出口佔50%以上,解決了十幾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就業。

產學研合作全面開花,究其原因是近年來江蘇大學積極打造以知識產權為特色的“產學研用一體化的技術成果轉化”新模式,在國內高校先試先行專利分割確權管理辦法,激勵職務發明人積極轉化科技成果,服務社會。學校近三年科技成果轉化合同額近14.3億元,順利入選教育部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61%的畢業生植根於農業裝備行業

在服務農業機械化的道路上,江蘇大學已經累計培養了87000多名農業裝備工程人才,61%的畢業生植根於農業裝備行業。

畢業生徐正華創辦久富農業機械有限公司,久富插秧機銷量連年數倍增長,國內市場份額位居第二。畢業生劉春生研發出一系列生物質綜合利用技術及裝備,將稻草、秸稈、稻殼等廢棄的天然生物質能源變成高品質的能源——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燃氣、木炭等。畢業後,劉春生返回家鄉徐州創業。生物質氣化爐、秸稈壓塊機……大學時的這些發明創造,成為他創辦企業的主導產品。公司產品出口到了美國、俄羅斯、印度和越南等國家,實現了年產值過億元。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農機專業逐漸轉冷的情況下,江蘇大學另闢蹊徑,把冷門變成熱門,成立農業裝備工程學院,恢復農機本科專業招生。為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親農民”的現代農業裝備優秀人才,江蘇大學與國內外高校簽署了農機人才聯合培養協議,在雷沃重工、東風農機等農業裝備龍頭企業建立本科實習基地,並依託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國家重點學科,將優勢科研資源用於本科教學,推動科研內容進入課堂教學,強化教學優質資源建設。

袁壽其表示,江蘇大學正在努力建設農業裝備行業高端人才集聚地、原始創新和共性技術發源地,以及高端裝備創制地和農業裝備人才培養基地,為我國農業機械化的進一步提檔升級貢獻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