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永柏(PGA)延兌看“期限錯配”問題

專欄|從永柏(PGA)延兌看“期限錯配”問題


專欄|從永柏(PGA)延兌看“期限錯配”問題

勞動節假期前,永柏終於也捂不住了。其實說永柏(PGA)還不太準確,因為永柏是資產端,財富端叫紅銀,註冊的名字叫做上海紅歆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永柏帶有境外的背景和項目經歷,所以為了提高逼格,財富端小夥伴對外也稱自己為永柏PGA。

紅銀之前發了票據產品,後代銷永柏的股權基金。上海的業務主要靠理財師自買單,從資金募集角度來說,其外海事業部在業內算是成功的。因為不少三方財富機構都尋思弄個海龜事業部,或者海外家辦,招些富二代來,但都沒怎麼做起來。而紅銀上海依靠著這個方式,倒也做出些規模。

我去過他們在會德豐的辦公室,視野非常好,職場氛圍也比較悠閒,上班時基本都在打遊戲。去年Q4,兌付出現了些問題,後來工資開始延發。之後除了有零星向我諮詢些問題,基本沒什麼聲音,之前有過交流的小夥伴也失去了聯繫。目前他們對外聯繫比較隱蔽,節前發了公告,進入到“集中兌付”程序。


專欄|從永柏(PGA)延兌看“期限錯配”問題


在這個階段,投資人也不用太著急。因為光著急沒啥用,就算有用也是反作用。有幾方面需要注意:第一,保持溝通和信息傳遞暢通,這對公司和投資人都很必要,一定要建立起一個穩定的溝通機制和信息傳播通道。失去信息是慌亂的開始。第二,建議看下產品的底層協議。

認購的產品所對應的項目當前是怎樣的一個狀態。如果資金都是進到真實項目中去的,還是有收回來的可能。如果拿不出任何底層資料和證明文件,事態就比較嚴重了。這是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公佈底層資料之後,各方都可以對風險情況作出評估,然後就此作出資金回收計劃,投資人確定後由管理人一步步推進,期間投委會監督並及時分享進度,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這方面可以參考諾遠的做法,非常有利於維護穩定。

說完這些,我們進入到今天的正題:就永柏延兌的案例來分析下期限錯配。

永柏資本體系內有兩個基金管理人,分別是:上海永柏聯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永柏聯投”)和上海浙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浙永投資”)。其備案記錄我查看了下,並不是太多,這是浙永投資的備案記錄,應該是股權產品的主要管理人;最後一隻基金備案在2018年2月份。

專欄|從永柏(PGA)延兌看“期限錯配”問題


專欄|從永柏(PGA)延兌看“期限錯配”問題


“永柏聯投”備案產品時間比較早,2015年就有了。我發現既有證券投資類的,也有股權類的。數量比“浙永投資”更多,類型也更雜。其最後一隻資金備案時間是2017年的11月份,之後也沒有新的備案記錄。


專欄|從永柏(PGA)延兌看“期限錯配”問題


根據這些基金備案記錄,我們來分一下PGA的產品體系:①票據類,據說是銀票;②地產私募基金;③股權類投資

票據類產品,備案“其他類”,但這個類型比較難通過,後來換成了“股權投資型”,投向一個操作票據獲利SPV(殼公司)的股權;而地產私募基金,也是通過備案契約型股權投資基金,募集後通過一個有限合夥公司去持有中間設置SPV(殼公司)的股權,資金進入SPV後,再以股權或者債權的形式進入到地產項目(公司);純股權投資,除非你的投資人群體非常精準,否則還是需要通過契約型募集,然後同上(有限合夥+SPV)進入目標公司,成為第三類股東。

上面三種產品的架構,都涉及到SPV模式,也就是說基金管理人徹底掌控了SPV的財務資金進出權。這就在道德風險、信用風險、乃至操作性風險層面留下了敞口。如果這些錢被挪用了,最終兌付出現問題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可如果資金沒有被挪用,是否就不會延兌了呢?

要注意,這裡有個思維陷阱:我們通常習慣用“否定A,來肯定B”的方式去判斷一件事情和一個人。這種非此即彼的思維模式,會把你拖入到很深的坑中,讓你對錯誤毫無察覺。如果A跟B之間沒有負相關性,你是不可以因為“A不靠譜”就證明“B靠譜”的。遺憾的是,現實中很多人都是這麼思考的。

讓我們回到剛才的主要話題:資金被挪用會導致延期兌付——並不能證明——資金不挪用就一定會按時兌付。

判斷是否會延期兌付有一個更好的標準:那就是資金和資產的期限是否存在錯配?

長期限的資金,投資於長期限的項目;短期限的資金,投資於短期限的項目。這個叫底層資產與資金一一對應。如果這兩者交叉,就叫做“期限錯配”。其中,長期限的資金投資短期限的項目不會出現流動性風險,因為在資金期限到期之前,項目已經開始回收現金流了。要考慮的時候,接下來一段時間有沒有可投的資產,如果找不到,將損失借入資金的“利息”,這個風險相比本金損失,可能都算不上風險。

但如果反過來,將短期資金,投資於長期項目,這個錯配的方式,就人為地製造了“流動性風險”。比如說,你要將一個小島開發成旅遊勝地,這需要好幾年的時間。你發行基金產品募集資金,由於考慮到募集難度,特地將基金期限設置成1年。於是你得到了足夠的資金,投入到小島開發。1年後你的小島仍舊在開發中,無法產生現金流。這個時候你只能通過其他的方式來兌付基金本息:

①你用其他的資產產生資金去兌付;② 你再去借錢兌付(借新還舊);③ 你找到一個看中你的投資人,他給了你一大筆錢,你可以用來兌付;無論是那種,只要沒有按時兌付,你就會有麻煩。基金投資人到期拿不回錢會訴諸司法程序,你信用變壞讓銀行不敢給你其他的項目貸款,也讓原本的投資人產生懷疑,包括供應商不願意接受你的賬期,要求現金結算。這樣你自己的生意體系就無法繼續轉動,於是情況更加惡化。你將持有的資產打折拍賣,有些項目被迫轉讓給競爭對手,可是這些錢無法填補所有的債務,投資人和債權人都會受到損失……

經過這個簡單的推演,我們確定短錢投長存在流動性風險,特別是在流動性收緊的週期階段;而且隨著投資人數量的增加,這個風險和不穩定性被成倍放大。現在,我們再來看永柏的項目:股權和地產基本上都屬於長期資產,如果對方在你認購基金時承諾1年可以回收本金,那你該想一想:這些錢從哪裡來?因為項目這個時候還沒產生現金流呢!

今年除了永柏,還會有其他的機構和產品陸續爆出問題。所有問題的特徵中都存在期限錯配(短投長),這是大資管新規去年開始就叫停期限錯配的原因。私募基金的監管在這方面晚了大約半年,截止當前無論是私募還是金交所,都非常重視底層地產和資金的一一對應。比如一個消費金融項目,付款週期是3個月的,那麼期限就是90天。每一批的金額都是零碎的,因為沒有人能提前知道這個月供應商會送多少貨入庫,也不知道付款方會簽收多少。這類嚴格對應的產品,額外再加強擔保措施,才能保證一定的安全性。

說到這裡,我們再談下票據。銀行承兌匯票屬於短期資產,一般是6個月-12個月,其中半年期為多。所以投資銀票基金備案期12個月,屬於長投短。正常的票據投資是將一筆資金分散去買各種金額的小票,尋找價差。即便一些票出了點岔子,不至於所有銀票都出問題。所以,如果票據類產品出現了大面積預期,要麼資金被挪用到其他地方,要麼就是投了商票。商票利潤要比銀票高很多,但信用風險敞口非常大,如果管理人跟對方里應外合的話,投資人就只能當韭菜了。

最後再回答一個問題:有童鞋說銀行的貸款就是典型的期限錯配,把短期資金(存款)貸出去,為什麼銀行就可以,私募或者P2P就不行?

這其實是有本質區別的:第一,銀行是金融機構,基於強大的信用背書,募集能力非常強。第二,銀行可以通過同業機構調劑資金缺口。第三,出現極端風險的時候,銀行背後有央媽提供流動性支持。這三者都是私募或者P2P不具備的先天條件。

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情我能做,不代表你也能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