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王”屈海全:下一站要把平谷大桃種到新疆

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個頭大、甜度高的平谷大桃,當下正陸續結果,大棚內的農戶開始忙碌起來。在平谷區22萬畝的桃園中,近7萬農民在從事大桃生產,能稱得上“桃王”的自然是其中的佼佼者。種桃近40年的屈海全當“桃王”有足夠的資格,單價百元一斤的大桃不僅不愁賣,還降低產量主攻各類新品種的嫁接與嘗試。屈海全不僅獲獎無數,還牽頭成立合作社帶動當地農戶發展。如今,更是響應精準扶貧號召,帶著一腔熱血和種植技術,正在將平谷大桃種到新疆洛浦。

“桃王”屈海全:下一站要把平谷大桃种到新疆

“桃王”屈海全。受訪者供圖

拿獎拿到“手軟”

從平谷區世紀廣場驅車向東10分鐘,記者便看到了刻有“桃園人家”的牌匾,進去則是一座刻有同款字樣的桃形雕塑,屈海全的“桃園”就在這裡。

“桃王”屈海全:下一站要把平谷大桃种到新疆

桃園人家。新京報記者 張羽 攝

今年59歲的屈海全種桃種了快40年,在這件事上,他足夠自信與驕傲。走進合作社辦公室,除了牆上的規章制度,最顯眼的莫過於桌上一排的獎盃與靠在沙發上的各類獎狀。“桃王”、“果王”、“林業廳金獎”,屈海全在20年裡算得上是“把跟桃子有關的獎拿了個遍”。

“桃王”屈海全:下一站要把平谷大桃种到新疆

屈海全種桃獲獎無數。新京報記者 張羽 攝

平谷區每年的“甜桃王”擂臺分四個系列,包括白桃、黃桃、油桃和蟠桃。以鄉鎮為單位,各家推出代表參加。這四個系列裡,屈海全都拿過桃王的稱號。“要是都參加的話,能給‘包圓’了。”

一旁的老伴兒還不忘“助攻”,說桌上的獎盃就是一部分,“老得獎,跟他說別去了,換個人。”這不,沙發上的一張獎狀上寫的就是兒子屈彥斌的名字。當然,屈海全一家人一起經營著這座“桃園”,獲獎人的名字雖然換了,但“桃王”的稱號還是沒離開過。

“桃王”屈海全:下一站要把平谷大桃种到新疆

種植大棚。新京報記者 張羽 攝

屈海全的桃園包含70畝露地桃與4畝大棚桃,年產量雖然不高,但出眾的品質讓他的大桃總能賣出高價。以大棚桃來說,一箱12個能賣到600元。即便在這樣的價格下,不少品種都需要提前預訂才能買到。

這桃能有多甜多貴

平谷大桃名聲在外,甜度高是其一大特點。究竟屈海全的桃能有多甜?

屈海全從大棚裡拿了一顆七成熟的春美桃,個頭大致比棒球大一圈。用甜度計測試後,顯示數字12.9,在大棚桃的標準中已經算是優秀,更何況這是沒完全熟透的果子。“因為前一陣陰天下雨,果子熟得晚了,往年這時候,大棚果應該結得正好。”

相比大棚桃,室外種植的露地桃因更長的日照時間和生長週期,糖分積累效果更好,成熟後甜度也更高。屈海全的“甜桃王”獲獎經歷中,露地種植的油桃甚至可以達到30度的甜度。實際上,甜度超過20,感覺就跟白嘴吃糖一樣了。與吃糖不同的是,桃子的甜是自然的香甜,濃郁的水果芳香,不會讓人有“齁甜”的感覺。

“桃王”屈海全:下一站要把平谷大桃种到新疆

大棚桃。新京報記者 張羽 攝

“像你手裡這個,大概是8兩的分量,全熟後按斤算下來,至少得50元以上。”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看了看手中吃掉一半的桃,沒想到兩口下去,已經“吃了20塊錢”。

令人意外的是,屈海全對自己的桃,津津樂道誇的並非甜度,而是安全——他管自己的大桃叫“良心桃”。

作為北京市生態涵養區之一,以各類水果聞名的平谷區一直將環境治理、農業用藥管理作為重點,這也是屈海全認為他的桃足夠好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屈海全將大桃好吃的原因歸結於土地的“養”。

“其實挺簡單,就是不用除草劑、農藥,讓土地自己慢慢養‘肥’。”屈海全解釋道,“草長到波稜蓋了就人工除,每年五次,除碎的草就鋪地裡當肥料,逐漸養起來。”就這件事,屈海全從15年前就開始堅持,長時間的積累,土地肥力為大桃提供了不少營養。

把桃種到了新疆

從去年開始,屈海全更忙了。他不光要照顧自家的“老桃園”,還得關注著4000公里外的新桃園。五一之後,剛回北京沒幾天的他又將再次前往位於新疆和田洛浦縣的種植大棚。

新疆洛浦是北京市平谷區的對口支援合作地,屬於國家重點深度貧困地區。當地雖然原來就有土桃種植,但因為粗放管理、技術不足,產量與收入難有提升。經過專家多次考察,日照條件充足、晝夜溫差大以及乾燥的氣候特點,都給優質大桃生產提供了可能性。

在平谷區有關部門的動員下,不少合作社紛紛主動表達幫扶意願,“桃王”屈海全自然也是其中之一。他明白,相比平谷的自然條件,洛浦種大桃,理論上應該更甜更好吃。所以,當領導詢問他的想法時,他幾乎沒有考慮就應了下來。

但就因為他的“熱心腸”,老伴兒也沒少跟他“打架”。“到現在還反對呢”,屈海全說道,“說我自己家這塊地都忙不過來,去新疆了,家裡更沒人了。”

不光是來自家裡人的壓力,實地考察後的屈海全也打過退堂鼓,理由無非也是擔憂種不成功、投入打水漂。一同去考察的8家代表中,有6家直接表示了放棄,只剩下了屈海全與他目前的合作伙伴兩家。“不光是遠,語言不通,跟當地人溝通不了都是問題”。

“桃王”屈海全:下一站要把平谷大桃种到新疆

桃園。新京報記者 張羽 攝

“桃王”的小驕傲

因為“桃王”的稱號,屈海全足夠自信,也有點倔強。回憶當時答應去新疆幫扶的心情,他也承認有那麼點身為“桃王”的小驕傲,“就是想在那裡把咱平谷的大桃種好,算是一種挑戰,也有點好勝心。”

“另一方面就是對現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響應”,屈海全說道,“就跟家裡人說,自家生活沒啥問題了,力所能及的範圍裡,也得幫幫其他人。”

硬著頭皮,屈海全還是把活兒接了過來,帶著在平谷種植成熟的10餘種“種苗”到了洛浦。再回想當時,他總結道“準備還不夠”。雖然洛浦的自然條件對種植大桃來說優勢明顯,但鹽鹼化的土地也給種植帶來不小困難。“像咱們這邊鹽鹼量一般是4、5,到洛浦當地,鹽鹼量已經到10以上了。”屈海全解釋道,“其實土地鹽鹼量超過8.6,就不適合種桃,成活率會很低。”

2018年11月,屈海全在洛浦大棚中種下第一批大桃種苗。如今,已陸續結出一百顆左右的果子。雖然尚需觀察,但成活情況還算樂觀。

回去之後,屈海全還將繼續對土壤進行改良,用噴灌、滴灌等技術降低土地的鹽鹼量。在品種選擇上也將繼續觀察,找到真正適合洛浦種植的大桃。

“還是得因地制宜,並不是說咱把平谷種得好的苗搬過去就行了。”屈海全說道,“既然都過去了,就踏踏實實做,給人家弄好了。”

校對 李立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