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的老師對學生會那麼好?原來是“別有用心”!

古人言:天地君親師。老師的地位,憑什麼能和前四者相提並論呢?因為在古代,老師對學生實在是太好了。

今天的老師,無非就是傳道、受業、解惑。但是在古代,卻遠不止如此。

為什麼古代的老師對學生會那麼好?原來是“別有用心”!

至聖先師

因為古代的老師,往往能在仕途上提攜學生。除此之外,一些優秀的學生,還能得到老師的饋贈。而最頂尖的一部分,甚至能繼承老師的社會地位。

還有一些前途無量的,甚至把老師變成了“老丈人”(書中自有顏如玉?)。

所以對於古人來說,老師的恩德是非常深重的。與天地君親並列,是沒有絲毫問題的!

沒有無理由的恨,也自然沒有無理由的愛,那老師為何會對學生這麼好?

如果只是傳道,大可不必如此。

畢竟留兒黃金滿簍,不如詩書一部。傳道本身已經是最大的恩惠了,何必要多此一舉呢?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存在疑問的地方。

為什麼古代的老師對學生會那麼好?原來是“別有用心”!

高育良

直到我最近看了《人民的名義》,裡面的高育良書記有一句話,讓我茅塞頓開:

上層領導是下面幹部的資源,那下面的幹部又何嘗不是上層領導的資源呢?

因為這句話,實在是一語道破天機!

在古代,什麼叫寒門士子?如果說他一窮二白,肯定是不對的。因為古代的文盲率至少高達百分之九十,一個人只要識字,家境就必然不會差到哪裡去。更何況,還帶了個“士”字!

所謂寒門,真正的意思是指關係脈絡不夠廣闊,以至於無法取得較高的社會地位。

這種時候,我們的“寒門”士子就不得不去尋找“關係”。而建立這種“關係”,成本最低,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尋找名士當老師。當然了,除了與老師建立起“關係”之外,和同學建立“關係”,也非常重要。

為什麼古代的老師對學生會那麼好?原來是“別有用心”!

鄭玄

於是,總有士子不顧路途遙遠,千辛萬苦,也要去拜一個甚至多個名士作為老師。

比如說東漢末期的鄭玄,先後拜了第五元先、張恭祖、陳球為老師。可能覺得還不夠,又從山東出發,去關中拜當時已經揚名天下、學生眾多的馬融為老師。

可以說馬融對他的評價非常高,也讓他揚名於天下。當他從馬融那裡學成歸來以後,很快就有成百上千的人來追隨他,拜他為師。

但他卻沒有走上仕途,因為當時爆發了“黨錮之禍”。雖然他被監禁,但是他的學生已經遍佈天下,一代又傳一代,他的名氣已經打了出去。

因為名氣太大,等到黨錮之禍結束的時候,他立刻就成了各方勢力所爭奪的”香餑餑“。而他的學生,如崔琰、郗(chi)慮等人也都被徵召為官。

這個其實非常有代表性,但是目的性卻沒有那麼明顯!下面就講個非常明顯的:

故事同樣從鄭玄說起。

鄭玄的兒子鄭益恩憑藉著父親的餘蔭,被舉薦為孝廉。舉薦他的人是孔融。孔融在在東漢末期,可以說是非常的”囂張“。

為什麼古代的老師對學生會那麼好?原來是“別有用心”!

孔融

但是孔融是有這個本錢的,因為他的老爹是孔宙。孔宙雖然只是個都尉,但是他的門生卻非常多,分佈範圍也非常的廣。他怕自己去世後,家族和這些門生關係會淡化。他居然把自己門生的名字,一個個刻在碑上。

而這樣的事情,並不稀奇,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平常的一件事情。區別在於,有時候是老師自己立這個碑,有時候是學生立。

更有甚者,為了強調這種“關係”,有時在老師(學生)本人還沒有去世的時候,就已經立好了這個能代表雙方關係碑。

由此可見,古代的師生關係是非常的緊密的,互利互惠可以說是最好的寫照。為此,老師對學生的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為什麼古代的老師對學生會那麼好?原來是“別有用心”!

門生

PS:一直想寫一個非常長的系列,現在我要上學了。休學一年半,還考之後掛科九門,忙著重修補考,沒多少時間寫文章了。但是文章的名字都想好了,列了一長串,等到有時間了,會努力完成的。

喜歡就關注唄:侃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