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的《活著》主要想表達什麼?

看得到的直


餘華的《活著》,我是哭著讀完的,這樣一本書,沉重得令人沒有勇氣去讀第二遍。

故事的主人公是福貴,一個命運多舛的可憐人,看了福貴的一生,我覺得現在的自己是多麼幸運,我從前從不知道有的人為了活著,居然要承受這麼多的苦痛,可無論多苦,都還是要活著,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什麼。

常懷感恩之心活著吧,雖然人生苦短,美好轉瞬即逝,但是為了活著,我們必須在苦難面前堅強,和福貴比起來,我們都很幸運。

所以說,《活著》是一本寫滿了苦難的書,餘華先生或許是為了讓我們透過苦難明白人生的實質,擁有活著的勇氣。雖然我年紀還小,資歷尚淺,許多事情還不明白,但是我相信越來越多的經歷會讓我明白,讓我沉澱,希望未來的自己在面對苦難是能堅強地承受,不抱怨,不退縮,這是20歲的我對未來的自己說的話。


摸禿了頭


活著是為了什麼,為了自己,為了家人,亦或只是單純的為了活著而活著。

我們都在努力的活著,卻也在被動的為了活著而活著。努力掙錢,努力工作,當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為了能夠活著的時候,一種悲哀,兩處閒愁。 這是我第一次因為一部小說的名字有意義才去認真買來看的小說,我也在困惑中想知道小說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又傳遞了一種什麼觀念,能讓我從中學會什麼,又能否解開纏繞我心中許久的疑問呢?於是我關閉了手機,於晚上九點看到十一點,兩個小時一本書,我逐字逐句認真看完。

開頭小說的節奏是歡快的,我以為寫作者自己的故事的時候小說的節奏開始變換了,以作者去鄉下收集民謠碰到的一個叫福貴的老人和一頭牛的故事通過主人公福貴以第一人稱的敘述開始講述了他的一生。

故事的開頭充滿滑稽和搞笑,作者形容的人物生動,語言樸實簡潔。 我一開始在困惑作者為何以第一人稱敘述的形式完成小說的創作,通過後邊的過程我開始明白這才是作者寫作的高明之處。自己的人生更具有現實感,很多的變故都是一場場事故,充滿悲觀離合,只有自己能體會到發生到自己身上的那些無可奈何。別人的敘說也只是一場故事,故事的真假又有誰知,那種痛苦也只是作者筆下的痛苦。

主人公福貴,看完小說時原以為他的一生除了不幸只有悲痛,卻原來還有些許美好。不幸的是他身邊所有人都死了,卻只有他活著。他的一生該是不幸的,最應該死的是他。可該死的沒死,不該死的全死了。這個世界或許就像別人說的,“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所有的不幸都來自於福貴的賭博,輸掉了家中幾世的家業。所以也讓我第一次覺得,這個世界可以窮,但不可以去賭博嫖娼,那會讓你一無所有。 主人公福貴的生活雖然很不幸,卻也充滿了美好。這也是他在身邊所有人都死了他卻還充滿希望的活著。

他的每一個階段的人生完全不同。從一個賭博的壞人,變成一個好人。從一個富家大少變成一無所有的貧民。從家庭美滿,兒女雙全,到親人皆離他而去。多麼戲劇的一生,多麼苦難的一生。我以為他會死,他會很痛苦的死去。

卻原來在所有希望變成死寂的時候他還堅強樂觀的活著,帶著他的牛,唱著民謠,淡淡的過著每一天。生活的重擔壓不挎他,生離死別也不足以讓他放棄活著。哪怕這個世界只有他一人,他也能找到活著的意義,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故事終有結尾,可我們的人生卻才剛剛開始,畫不了結局。活著或許很累,很苦,也很甜,可我們也終會遇到福貴碰到的那些生離死別。或許我們沒那麼慘,但當我們遇到那些苦難的時候,又能否有他那樣的承受力。故事很發人深省,也在告訴我們這些活著,並且活的很幸福的人,珍惜身邊那些對你好的人,做一個好人,活出生命的意義,將來不管多苦多累,只要我們活著,樂觀的活著,我們的人生才會發光發彩。

一生能有幾多悲苦,一世能有幾多慘事。受常人所不能受之痛,嘗常人所未嘗之苦,方能明白活著的意義,進而立足於世間。笑著活下去,不為他人,不為自己,只為活著的本身而活著。 樂觀的生活態度,積極的心理,以及任何時候都打不倒的堅強毅力,才是我們活著並且活出意義的動力。

我們見過太多承受不住壓力,承受不了生命逝去後的痛苦而死亡的人。他們自私的把痛苦留給了自己的孩子,親人,自己不珍惜生命。可是福貴呢,他承受的災難是有些人幾代都未必能遇到的,卻還有很多人因為一點點事情尋求死亡,我們該為這些人悲哀嗎?我想是的。

當你活著的時候你要明白,活著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這才是活著的真諦。


北煙朧月


餘華的《活著》是至今唯一把我看哭三次的小說,這是一本讀來會讓很多人極度難受的小說,但它的魅力,恰就在此。看這部小說的過程有多難受呢,這麼說吧:“像無數蟲子在身上撕咬”,對,這就是我看這部小說時的感受。但看完後,你又會不自覺地被充滿力量。

實際上,認真看過這部小說的人,應該都會對生命、對人生有不一樣的看法。我從這部小說裡得到的就是:活著,是最需要堅持的事。因為死太容易,活著卻太難。(等下我再詳細解釋這句話)



這部小說脈絡非常簡單,它講訴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WG等社會變革下,主人公徐福貴的悲慘人生。在命運起伏中,徐福貴身邊的人一個個都悽慘地死去了:兒子有慶在獻血的時候被活活抽血抽死,妻子家珍患了軟病一步步走向死亡 ,女兒鳳喜生產的時候大出血而死,就連女婿都在出工的時候被壓死,最後的唯一一個親人,自己的孫子也因為幾顆黃豆噎死了……

當所有親人都離他而去時,他卻依舊選擇了活下去,他買回了一頭正要被宰殺的瀕死的老牛,並在此後一直與老牛相依為命……

看到最後,很多人會說:這樣的活著看起來很沒有意義!但這恰恰就是餘華《活著》要表達的:活著本身就是生命的意義!對,好死不如賴活著,生命的最大意義就在於“活著”!這個道理,徐福貴是在經歷無數至親離去後才參透的!


正因為徐福貴悟透了生命中這個最重要的道理,所以他最後才說:

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全篇要表達的精髓也在他的這句話裡:恰是徐福貴的這種“賴活”才最珍貴!因為,這種“賴活”之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相比那些為為名為利等等而活著的人,徐福貴何其可敬,他的生命又何其有意義?!

看這本書,是在十年前,而寫下這篇讀後感,卻是在十年後。此刻的我,很感激餘華,感謝他通過這部小說帶給我的所有!在看它前,我是開朗的,但卻並不樂觀,是這部小說,讓我從此對人生抱持永遠樂觀的態度。

這以後的十年裡,當我經歷任何不公、挫折、磨難甚至生離死別時,我都會想想《活著》裡的徐福貴,想完頃刻間人就豁達了。但其實,在看完小說後因為閱歷等種種關係,我還並未完全參透“活著”的更深含義,關於人為什麼一定要堅持活著,為什麼好死不如賴活,我還有很多疑慮。

但這個疑惑,在我多年後第一次做記者時,得到了解答。那年,分到現場突發線的我,單獨接的第一個稿子就是一起自殺跳河事件。

輕生者跳河的地點是在一座大橋上,我們趕到的時候,正好眼見他大叫一聲跳下去了。他跳下去以後,救生員迅速下水去救,但上岸時,人已經斷氣了。

我眼見一個鮮活的生命,僅用了一眨眼的功夫就沒了,那感覺對我觸動很大。我當時竟然沒有一絲同情,唯一的情緒竟然是憤怒,現在想來,大概因為我覺得他死得太容易了。也是從那以後,我對所有自殺者都不抱任何同情,大概也因為他們往往“死得太容易”!



這件事後又過了幾年,我經歷了一次重大人生變故,我主動接觸心理學也是在這期間。這場變故對我的一生都有很大影響,變故後的某個晚上,我第一次想到了死。在我想到死的那晚,我正住在高樓,身旁有水果刀,臥室有繩子,書房的抽屜裡還有大量安眠藥。現在想想,如果我真的要死,該是多麼容易啊。

但如果我活下去,我就得收拾一堆的爛攤子,去面對在等著我處理的各種人事,我每天還得繼續琢磨怎麼讓自己多掙錢,想怎麼在未來組建一個新的家庭……

死,只要打開窗子輕輕一跳,或者拿出水果刀劃拉一下,再或者更簡單點:吃點安眠藥……但活著,卻有千千萬萬要面對!

很突然地,在這種巨大的反差對比下,我想起了餘華的《活著》,竟就這樣兀自通了:因為死太容易,而活著卻最是需要堅持,也最難,所以才要活著!死那麼容易,多沒意思啊!多沒意義!

如此,如果你是人,你是不是得活著!活著本身就是意義啊!於是,我吃了一顆安眠藥好好睡了一晚,第二天就開始挨個去解決手上的問題。很多人並不知道,第二天醒來的我,和以前已經截然不同。這後面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生活都很難,但我卻再未想到過死,以後也更不會!

今天,當我已經走出當年,重新站在陽光下時,我才更清楚地意識到活著的意義。

沒錯,餘華在《活著》裡說了:活著什麼也不為,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記者李滿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炊煙在農舍的屋頂嫋嫋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後消隱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活著》在最後沖淡了活著的艱難之感,多了幾分生命的從容與淡定,落暉映襯下的富貴和老牛在經歷了滄桑坎坷過後或許更加懂得活著的意義。在時代的大背景之下,作為先鋒派作家的餘華創作此篇,在冷漠的筆調下醞釀著血淚交織的現實,直抵人心深處,有揭露有歌頌。他在控訴那個非人的時代,給人以警醒。他更在展示著最為原生態的生命,歌頌那些掙扎於時代大潮中的人的堅韌。富貴一家從天堂跌落到地獄,脫下綢緞華衣換上粗布草鞋,搬出徐家大院住進破舊的茅屋,昔日的浪蕩公子再無資本出入妓院賭場,再不敢對米行老丈人放肆無禮。當扛起鋤頭邁上田埂之時,富貴成為了《活著》此篇最為真實的存在,前半生他是那樣的可憎可恨,近乎拋妻棄子的瘋狂,地主家的兒子在遊戲人生,然而禍福相依,生活給了他重重的一耳光。祖輩基業、父母雙親、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一一離他而去,只剩田埂上的老牛和他細細回憶斑駁的過去,體會"活著"二字承載的艱難、樂觀、堅韌與淡定。

一、 人生實難,死如之何?嗚呼哀哉!

疲倦的老牛,垂暮的老人,古板的田地,都是歷經滄桑的模樣,《活著》的故事講述從這裡開始,"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這是老人對一頭老牛的稱呼,可這一個個名字都曾是老人的摯親,老人過去是地主家的少爺徐福貴,年少的放蕩輕狂使得百畝田地和徐家的富貴生活在他手中葬送,這個浪子才開始回頭醒悟。這樣如坐過山車似的人生無論對於富貴一家還是每一個參與其中的讀者而言都是難以接受的,一種世事的無常之感襲上心頭。而透過富貴的講述我們倍感欣慰,家族遭遇的從天堂到地獄的鉅變,反而拯救了這個紈絝浪子,他開始意識到肩上的責任,對於妻兒對於父母。《活著》在此初次深刻凸顯了"活著"二字最為原生態的樣貌,大禍臨頭,生命還在,一切就還有所附麗,生活的磨難又何嘗不是一場痛切地修行,也許不堪一擊的肉體,從此開始堅強。淪為佃農的富貴一家,在艱難度日,耕耘著寥寥田地,微薄的收入支撐著貧困的家庭,富貴想到年幼的女兒鳳霞,未出世的兒子有慶,妻子家珍以及年邁的母親,他是那樣的踏實勤勞的努力著,儘管一切勞動的技能都要從頭學起,但昔日的浪子真的沒有再回來,在作家的筆下此時的富貴是中國四五十年代堅韌的勞苦大眾的縮影。

當土改的大旗在中國各地拉開,地主成為新時代的最大毒瘤被拉上刑場時,富貴一家有時那樣的幸運,龍二接替了富貴的地主位子,風光過後卻斷送了性命。親眼目睹了龍二的人頭落地,富貴唏噓同情之餘更多的絕處逢生的萬幸。之後幾十年的生活,苦中有樂,富貴和家珍看著兩個孩子長大,有慶鳳霞能幫家裡幹活了,種田、養羊,六十年代的饑荒一家人相互扶持踉蹌走過。禍不單行的歲月裡,躲得過饑荒,卻躲不過命運的安排,年幼的兒子因為給縣長的老婆獻血,抽乾血液而亡;有了美滿婚姻的鳳霞卻難產死去;家珍也的怪病走了;偏頭女婿老實能幹卻打工意外身亡;可愛的外孫吃豆撐死,這就是生活,猝不及防的災禍將每一次即將燃起的幸福火焰活活澆滅,富貴經歷著慘痛的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苦痛,最終一一送走,一人踽踽獨行從此了無牽掛。從富貴講述中可見此時的自己又是幸福的,他不再擔心自己有一天走後,妻子和孩子們的生活,他終於把在自己手中敗掉的那隻雞經營成一頭牛,兩個垂垂老朽相伴終老,平靜無掛,這就是"活著"的意義,雖歷盡萬千磨難,但生命的希望從未走遠,活著就是一場修行就是一種希望。

二、活在這珍貴的人間,泥土高濺,撲打面頰

當國家民族前進的列車停滯不前甚至於脫軌之時,民眾又何談平順的生活。富貴在回顧自己的過往,作者傳達的沒有絲毫的絕望的之感,伴隨著富貴的記憶我們一起哭,一起笑。那個年代太過遙遠,那樣的現實我們不曾親歷更不曾目睹,同情與恐懼都源於我們的未曾知曉。富貴回顧自己過去幾十年的生活,在家道敗落之時他是悔恨的但他開始了真正屬於一個兒子,一個父親,一個丈夫的生活,他的話裡充滿重獲新生的力量。說到周圍親人的相繼離世時,老人是悲痛的,而經歷了歲月的洗禮與沉澱後,他開始釋懷,壽命皆有天數。亡妻亡子之痛為人間之大悲大痛,苦難的日子裡,沉痛過後,富貴艱難求生存的樣子,讓我們覺得人間更值得,何不讓逝者安息,生者釋懷。因為富貴活到現在,徐家還在,田地老牛富貴便是這塊土地上生命脈搏依舊跳動的見證,堅實的土地,黝黑的老人和老牛,滿懷希望的存在,這就是最為珍貴的人間。

《活著》在講述關於希望的故事,在講述生比死更有價值的故事,在歌頌這個珍貴的人間,且行且珍惜!


一往文學


《活著》:隱忍著一個接一個的苦難,最後換來了什麼?是幸福嗎?

《活著》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它是一個年代人們的生存現狀的縮影。是一種特殊年代人們隱忍在心底,無法述說的無奈,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活著》也講述了中國人這幾十年是如何熬過來的。

《活著》中富貴的一生坎坷,他處在中國特殊的年代,他的一生中我們彷彿看不到希望。好不容易看到的小確幸,卻在背後默默醞釀著足以讓他肝腸寸斷的疼痛。其實,我們讀者再看的過程中能體會到這種變化。比如,女兒嫁人了,孩子也出生了。在城裡過著還算不錯的日子。一家人看起來美滿幸福。但是我們不由地會在心理擔憂,這樣的幸福能持續多久,會不會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事實上就是這樣,真的有不好的事發生了,女兒生病去世了……

《活著》這本書中對於親人的離世,家庭的變故。沒有設置巧合意外來堆砌悲劇,相反,作者把這種悲劇的發生鑲嵌到特殊歷史背景下,感覺這一切都是在無可避免地真實地發生著。富貴作為這個背景下弱小的存在,他無力反抗,只能忍受,接受這一切的苦難。以其強大的生命意志力,繼續在這片廣闊的土地傷堅韌地活著。



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每個人的一生都將經歷相似的命運,無論這個命運背後是歡樂幸福,還是苦難悲傷,人活著,除了活著本身並無其他意義。活著,好好活下去,這是被賦予生命的每個人終其一生追求的主題。

富貴是一個人,他是那個時代的縮影,代表著那個年代中國千千萬萬的農民,他們在那樣的歷史洪流中,像一片漂流在寬闊無邊的大海中的樹葉。渺小微弱,不知自己的宿命。歷史的,國家的,時代的動盪與苦難都是他們個人難以逃脫的命運,只能承受著,沒辦法,生活即使很艱苦,還得活著。



在面對令人無法喘息的命運打擊時,作出最大的努力去自保,以免被強大的外力擊倒,打敗。這種不屈服不妥協的鬥爭觀念,已經化作一種時代精神,名族精神。在那樣艱苦,看不到希望得日子裡,正是這種不屈不撓的活下去的精神,支撐著他們。

餘華說:這部作品題目叫做《活著》,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我們又何嘗不是富貴,經受著這個時代的苦難。為了生活本身而努力著。忍受著艱苦與磨難。我們都是凡塵俗世的普通人,有著不怎麼大卻也溫馨的家,有著很累不怎麼體面的工作,有著通過努力賺大錢有朝一日過上好日子的願望,有著為了家人兒女拼盡全力,咬牙堅持的韌勁。但是即使這樣生活偶爾還會跟我們開個玩笑,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這個美好而虔誠的願景。經歷了苦難後,哭過了,也絕望過了。但還是再次重拾了活著下去的勇氣。


大千世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有的人開著豪車住著豪宅,生活看似愜意舒適。有的人掃大街,又苦又髒,不懼風吹日曬。有的人一輩子躬耕於貧瘠的土地,累彎了腰,累出了一身病。最後無奈地抬起頭問問蒼天,這麼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有時候看著街上的流浪者,乞討者,看著被生活壓垮脊樑的普通勞動者,他們穿著破爛,吃住條件很差。我在想他們的幸福感來自於哪?他們又在為什麼而活著?很多時候經歷的苦難多了,他們對什麼是幸福?什麼是快樂已經沒有感覺了。已經把苦難本身當成了生活的常態,活著的面貌。也根本不回去想為什麼上天對我這麼不公平了。更不會抱怨了。久而久之,他們的快樂就是在平凡的日子裡尋找不足以稱之為快樂的事。比如今天吃飽了,今天多撿了塑料瓶……..



老年的富貴在耕田時說了這麼一個道理: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能說錯,床不要睡錯,門檻不能踏錯,口袋不能摸錯。

平凡人的一生,都是及其相似的,平凡中透漏著簡單、淳樸。正是這樣相似和沒有太多思考的意義,讓我們感到了活著本身就像是一輩子在完成的使命一樣。

好像活著本身就像在等著生命凋零的那一刻,不需要過多的思考,默默忍受著,等著了命運的安排就好。我們能做的就是活著。

一個人經歷了無數苦難,還能平淡地活下來,已經足夠偉大了。是一個值得稱讚的生命體了!


軼舟讀書


《活著》是餘華的長篇小說,代表作之一,據說是他文學創作的分水嶺。

《活著》寫徐福貴經歷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遷,失去所有親人,最後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要理解《活著》主要想表達什麼,抓住“分水嶺”三個字就行。

照慣例,寫了那麼多時代,應該是一首史詩,可餘華於此意圖似乎並不明顯。

過去,作家誰不希望寫出一部史詩?

可是,看不出來。

原因何在?

過去,作家一定會對人物和事件、對社會人生作出政治解讀,那樣的作品才配稱史詩,餘華在《活著》裡好像沒有這方面的努力。

從政治解讀擴大到對人的生存狀態和處境、人的命運和人性的解讀,是突破,是分水嶺?

從人的高度去解讀社會和歷史?

許多解讀《活著》的人,都不約而同認為餘華要表達的,是活著就是一切,餘華自己也說:“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我感到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

他並且說,要對善和惡一視同仁。

作家往往是指南打北的。

作家一定要高尚地寫作。

從大富大貴嗜賭如命妓女當坐騎到失去一切,徐福貴活著,哪一種活著更能體現人性?




大悔憶智冰


《活著》是當代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中,隨著內戰前,解放後,及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和那十年等社會變革下,一個地主的兒子,主人公徐富貴的一生。這本書,字數不多,但語言質樸、不乏幽默、而又情感真摯。也是餘華自己的作品裡,影響較廣的一本書。至於餘華的《活著》主要想表達什麼,我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的。當然,這也只是個人所想。


1、生命的意義,活著的意義。

整本書裡不止一次提到活著,但跟活著相反的是,書裡的主人公富貴的家人,卻一個又一個接二連三的死去。最後只剩了他一個人活著,甚至連一點後代的希望都沒有給他,但他依然活著。故事很悲情,很沉痛,但是可能更能讓人體會了平凡人活著的意義,人生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為了簡單的活著。為親人活著,為繁衍活著,為一口飯活著,甚至為了能活著而活著,在人世間很平凡很平凡的活著。即便是如此低的訴求,活著依然很難。所以,我們沒辦法去說,活著的意義終究是什麼。因為可能我們也是最為普通最為平凡的那個人吧,也是最為簡單的一條生命吧。可能,這就是平凡人活著和生命的意義吧。哪怕親人不斷的離去,哪怕世間再多的不平,可我們還得活著。因為我們可能最後的渴求或者無奈就是活著,活下去。直到,自己也死了。


2、體現了時代對個人命運的改變。

富貴一生身處了我們國家幾個重要的時代變革。內戰,解放,土改,大躍進,那十年,改革開放初期等。富貴是一個平凡人,是一個很平凡的個體,雖然他也是一個地主的兒子,但在大背景下他仍然只是一個平凡人。他雖然也因為賭博輸光了家產,但也不是一個本質意義上的壞人。所以,說到底,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個人,一個可以說是我們身邊每天都可以看見的一個人。就是這樣一個人,在無法左右的時代背景下,為了生存而去生存。每一次時代的變革都對他的人生或多或少造成了很重要的影響。內戰之前,因為遇到地痞龍二,被騙輸光家產。內戰時被抓壯丁,母親因病無法看醫,很快死去。等解放後回到家,女兒鳳霞又因為高燒不退,變成啞巴。妻子家珍因軟骨病無錢就醫,逐漸癱瘓。兒子有慶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被護士抽血過多而亡。鳳霞因產後大出血,死在病床上。女婿二喜又在工地上因事故,被兩排水泥板壓死。妻子家珍看著兒女一個個死去,受不了打擊,精神一蹶不振後也在癱瘓的床上離去。就剩了一個外孫苦根,又趕上貧困捱餓,吃豆子撐死了。最後就剩了富貴一人和一頭垂垂老矣的耕牛,陪著他。這就是富貴和家人的一生,表面看一個個親人的離去,好似很多意外的事故一般,其實每一個人的離去,又或多或少的跟這個大時代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我們知道,一個有良知而又優秀的作者,寫人,寫故事,其實就是在寫這個社會。通過人和故事,來反映社會的情況。我們雖然一時無法改變社會當時的大背景,但我們卻可以反思當時的社會,反思當時的社會對每一個普通個人造成的影響。以達到以後追求更為美好的生活,避免同類的時代錯誤再次發生。可能,作為一個作者來說,能做的也僅有如此吧。


最後,致敬餘華,他的《活著》和《兄弟》兩本著作,實在是不可多得反映那個時代的好作品。



DTL董太龍


羅曼羅蘭曾說,這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實面目後,依舊熱愛生活。


第一次讀《活著》的時候,覺得福貴也太慘了,經歷破產、抓壯丁,可是從福貴少爺到普通人福貴,從普通人福貴到說評戲福貴,每經歷一次生活對他的磨難,都重新站了起來。


可是生活還是沒有善待他,從兒子有慶在獻血的時候被活活抽血抽死,家珍患了軟病一步步走向死亡 ,女兒鳳喜生產的時候大出血而死,就連女婿都在出工的時候被壓死,最後的唯一一個親人,自己的孫子因為幾顆黃豆噎死。



讀的時候,我在想要是我的話,可能早就自殺了,活著太難了。

可這正是這本書想要表達的意思,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很需要勇氣的事情,相比來說,死反而很容易。

餘華在寫這本書的靈感源自於,他在美國遇到的一個老黑奴,經歷過販賣、奴役、歧視和解放,最終孜然一人,可他的臉上還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他想表達一種,經歷過人世間所有的磨難,依然面對生活,磨難也沒有那麼難,福貴也只是一個普通人,活著本身的意義也就是活著而已。

羅曼羅蘭曾說,這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實面目後,依舊熱愛生活。


看影子的豬


這本書是我一口氣讀完的。

我們一直抱怨生活的不公,但是書中徐富貴幾乎經歷了所有人的不公,但是仍然頑強的活著。

經歷了那麼多挫折和災難,他沒有抱怨過沒有放棄過。在現在估計多少人中途已經不堪壓力自殺了。

徐富貴完整了活了下來,送走了自己一個個最親的人,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活著。

活著並不一定是成就多少事業,而是在歷經磨難後仍然淡定的活著。



原野孤馬MM


談一談個人的見解

剛開始接觸餘華的書是《兄弟》

看完之後感慨到怎麼會有腦洞這麼大的作者寫出這麼荒誕的作品。

《活著》是看完《第七天》之後看的。

剛開始的富貴是一個衣食無憂的地主家兒子,敗光家產的悲哀不單單是因為他,原生家庭很重要。人生中有很多要去做的選擇,但是真正需要去做的就是對於環境的選擇就夠了。環境導致了這個家的破產。

在去給生病的母親請郎中時被抓了壯丁,加入了國民軍。後被解放軍俘虜,給他返鄉錢讓其返鄉,與家人重逢。本以為就此以後可以安安心心過日子,但又不得不經歷三反五反,大躍進。生活在那個時代是他別無選擇的。當時的大環境下造就了他二次落魄。

這才剛開始。

兒子有慶因為跑去給縣長夫人輸血,而被活生生的抽死在了醫院。

他的女兒在生孩子的時候也因為大出血死在了這所醫院

他的女婿因為工地事故也死了,只留下了他和他的孫子。但沒想到的是,最後連他的孫子也因為吃豆子而被活生生撐死了。

文章的最後他跟一頭老牛在夕陽下終老。

在文章中說過一句話,“人是為了或者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這句話對於我的影響很大,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默唸這句話。

很多人都說徐福貴最後樂觀豁達的活下去。誰知道呢?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生活一直都很不容易,但是跨過去了又覺得沒有那麼難。經常無病呻吟的是自己。把快樂無限放大的也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