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滨区老党员邢守智:不忘初心 永远跟党走

河南经济报记者 曹永飞 通讯员 李娜

鹤壁市淇滨区老党员邢守智,一个荣获各种勋章数十枚的战士,一个党龄53年的老党员,十五岁时他参军入伍。先后做过发电员、通信兵、骑兵,之后一直在开国大校车志英身边做贴身警卫。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加了抗美援朝,由于长期身体的超负荷。他回到了家乡,先后做过工人、车间主任、治安主任、民兵营长等。在他30年的村委生涯中,为村中打机井、抓生产、做了不少好事,连续多次荣获县级“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村里的孩子们都亲切地称他“邢爷爷”。

找“向导”遇到真土匪

那一年,邢守智16岁,随部队进军大西南。由于地形特殊,地势险要,为了迅速到达指定作战区域,部队急需找到一名当地人带路,由于邢守智身手敏捷,反应迅速,参谋长胡荣决定带他一同去找引路人。

两人头带柳条编制的遮阳帽,身穿部队泥黄色的军装,小心地穿梭在树丛里。眼看已经离开部队两里多地。却仍不见一个人影。突然,一阵沙沙沙的声音传来,是鞋子踩在草地上的声音!有人来了!胡参谋向邢守智点头示意,两人迅速趴下。透过密集的草丛,两人发现离山口不远的地方,一名男子正朝这边走来,白色的汗杉、粗布黑裤,一副老农民的打扮。胡参谋放心了些,两人迎上前去。

“老乡,我们是解放军,人民的军队,能给我们带个路吗?“攀谈中,两人才发现这名男子腿上绑着的一把刀隐隐的从裤腿处露出。他们断定此人不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两人提高了警惕。过了一会儿,男子借故要走,转身瞬间,突然俯身抽刀。邢守智见状,一脚上去,便将这名男子踹倒在地,控制起来。这时,不远处的山口传来阵阵枪声,往山口看去,五六十名带有长枪的土匪正朝这边冲来。他们立即带着被控制住的土匪迅速地撤回部队。

在后来的审问中得知,这些土匪是想抢夺他们身上的武器装备,这次找“向导”遇到真土匪的惊险经历,让邢守智迅速成长了起来。

淮海战役遇敌机轰炸,舍身救首长

在淮海战役时,有一天,301首长车志英亲切地叫着邢守智:“小邢,走,跟我一块儿到阵地去!”

刚到小李庄外围,车政委正拿起望远镜观察周边地形。突然,耳朵边传来“嗖嗖”的枪炮声,一架飞机朝他们俯冲下来。“政委,快卧倒,有敌机!”他接连喊了两声。来不及反应,炸弹已经从飞机上落下来,危急关头,他一个箭步冲上去,将政委扑倒在地,双手护住政委的头部,身体趴在政委身上。“轰隆”一声巨响,他失去了知觉……

不知过了多久,他醒了过来,发现一个足有30多斤重的大土块压到了腿上,“政委、政委……“”他着急地叫着。还好政委终于从昏迷中醒来了。他忍着腿部的疼痛,一瘸一拐地喊来卫生队,当首长被送走时,首长给他竖起了“大拇指”。

见证开国大典,他热泪纵横

首长竖起的大拇指激励着邢守智勇往直前,在战场上屡立军功。1949年9月底,当首长告诉他要带他一起去北京参加开国大典时,他心想着终于可以看见毛主席这个传奇人物了,终于可以见证新中国的成立了,他兴奋得几天几夜都没合眼。

那一天,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作为一名年轻的战士,回想那贫穷困顿的日子,回想那艰苦抗战的岁月,他百感交集,热泪纵横。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加了抗美援朝,但由于长期身体的超负荷,他患上了严重胃病,不得已回乡养病。病情好转后,他又全身心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去。先后做过工人、车间主任、治安主任、民兵营长等。在他30年的村委生涯中,为村中打机井、抓生产、做了不少好事,连续多次荣获县级“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村里的孩子们都亲切地称他“邢爷爷

在建党97周年前夕,这位87岁高领的老党员含着泪说:小时候,家里穷,我根本吃不上饭,10岁了我才穿上第一件衣裳。是共产党收留了我。入伍那年,我还没有枪高,首长总是开玩笑地跟我说:“你能打动枪么?”战友们看我小,也总是很照顾我,还教我认字。从入党的那天起,“为人民服务”就是我对党的终身承诺。我常对我的老伴儿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是党员,我一辈子都是一个党员,我一辈子都跟着党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