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

中國歷史上有三個大亂時代:春秋戰國時期、兩晉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那時候,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中華大地,五十六個民族的精英們個個粉墨登場,亂世中不知出了多少位智者,多少位英雄。

馮道,便是見證五代史的唯一奇人。有人稱他是“十朝元老”,官場上的不倒翁;有人說他軟脊樑,中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漢奸”;有人說他頗懂“無為”之道,上善若水,悟出了官場上的老子之道;有人說他政績空空,無所建樹,佔著茅坑不拉屎;還有人說他個人修為了得,是大至大聖的完人;更有人說他體察民情,也算個仁人君子……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

馮道有六奇: 一奇歷五代十帝,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常聽戲的人,說某人資格老,便稱他為“三朝元老”,馮道則三倍超越之外再加一朝,他歷經桀燕皇帝劉守光、後唐莊宗李存勖、後唐明宗李嗣源、後唐閔帝李從原、後唐末帝李從珂、後晉高祖石敬瑭、後晉出帝石重貴、遼太宗耶律德光、後漢高祖劉知遠、後周太祖郭威十朝,基本上在每朝都受重用,是名副其實的“官場不倒翁”。

二奇總換“明主”,卻不被人當做“漢奸”。馮道的脾氣,現在看來有點象牆頭上的草,隨風倒,誰硬,誰有勢力,他就投奔誰,寡廉鮮恥、喪失氣節到了極點。尤其是投奔契丹時,他說過一句話:“南朝為子,北朝為父,兩朝為臣,豈有分別哉!”因此做了耶律德光的太傅,令稍有一點廉恥心的人大跌眼鏡。奇怪的是,隨後的後漢高祖劉知遠、後周太祖郭威並沒有因此而看不起他,反封他在本朝連任太師。

三奇沒有氣節的馮道卻是個書蟲。馮道雖然如此沒有氣節,但你千萬不要把他當做一個老粗,馮道在當時是有了名的書蟲。他飽讀聖賢之書,幾乎到了如飢似渴的程度,他出身低微,祖上有時務農,有時教書,受其影響。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

馮道從小酷愛讀書,對吃穿從不挑剔,既使是大雪封門時也要記著讀書為重,因此滿腹文章,隔著門縫吹喇叭,名聲在外,成了大江南北第一名人,不管是哪朝哪代,都以能聘請到他為官為榮。他在南朝為官時,北朝契丹素聞馮道大名,想偷襲將他搶走,只是由於邊境守軍嚴密防備,這才沒有得逞。

四奇馮道雖無氣節,卻不是個貪官。別以為馮道奴顏媚骨,必是個魚肉百姓的貪官汙吏,恰恰相反,馮道嚴於律己,體察民間疾苦,應該是個大大的好人。他的家鄉鬧饑荒時,馮道不惜將自己家裡的財物全部拿出來賙濟鄉親,而自己卻住在茅草屋裡。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

五奇馮道官位之多,可得中國歷史之冠。馮道歷任中央和地方官職為幽州節度巡官、河東節度巡官、掌書記、攝幽府參軍、太尉兼侍中、太傅、太師等等達四十餘種之多。歷次爵位為開國男爵、開國公、魯國公、秦國公、梁國公、燕國公、齊國公。食邑自三百戶至一萬一千戶,食實封自一百戶至一千八百戶。

六奇馮道官職雖多,卻無一件政績傳世。馮道雖飽讀詩書,卻既不是亂世中平定江山的良將,也不是幫助哪個君王治國的良臣。他雖位居高職,卻很難指出他在五代亂世的政局變遷中發揮過什麼具體的作用,以及他和一些重大事件有什麼具體的關聯。

他有一首詩正好說明自己的心聲:“莫為危時便悵神,前程往往有期因。終聞海嶽歸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道德幾時曾去世,舟車何處不通津。但教方寸無諸惡,虎狼叢中也立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