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湘西凤凰古城是什么样?

JOJO悠


看到提问到自己的家乡内心其实是该高兴的,看到很多答案也是高兴不起来。在我记忆里的凤凰是一个没有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记得小时候那会,沱江两边还没有商业化,还是民宅,沱江是我们经常光顾的游戏场地,捕鱼,捕虾,那时候翻石头下面还有螃蟹嘞!是的,现在凤凰变化很大,没有以前那时候民风朴素,农家小街的味道了,变成了现代城市。不过正因为这样她才能让四里八乡都富裕起来,能让多少背井离乡的人能挺起腰杆地说自己是凤凰人了。每件事总有两面性,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当她放弃传统为你付出一切换来你更好生活的时候,你说她渣,当她保守留家,不能为你带来物质上的支持的时候你说她没用。山区不比上海深圳,交通发达,车船并进,凤凰人要是不开发凤凰这景区,不知道有多少人又得把户口本上的湖南凤凰变成什么了!


苗家游子


2000年暑期,我在凤凰小住了一段,姑且叫作“采风”吧!

当年的凤凰古城,刚刚开始把旅游作为产业来做。我住在城里靠近一条小溪边的一家叫“新鸾祥家”的民宿,每天三十元。这是一家新建的三层民居,主人跟我一样也是下岗职工,人很和气。

当时之所以住进这家店,主要是因为觉得店名很有文化。后来一打听,果然出自文化人的创意——是他在湖南师范大学美术专业念书的女儿取的店名。

记得当天我是从吉首乘班车去的,车费十块钱。车上秩序不太好,有一帮从外地打工回贵州的青年,被车上玩套铅笔的骗子给骗了,当他们发现被骗后,把两个骗子打了一顿,夺回了他们的钞票并把两个骗子赶下了车。在退回各自的钱后,发现还多十块钱没人认领,于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说是他的,想拿回那十块钱。这时全车人都证明这个男人没有参与猜铅笔的游戏,于是这个男人又挨了一顿揍。我当时真的为这些人的智商和品行着急!

中午到了凤凰,在县人民医院前一个小餐馆吃了顿饭。一个人,很简单。点了一盘爆炒猪肝,一盘青菜,店主额外送了一份紫菜蛋汤。匆匆吃完饭,不敢随便问,怕挨宰。于是我拿出一张五十块的钞票递给店主——本来想递一百的,怕找不回多少钱;二十的又怕不够——店主竟然找回三十四块钱!我怕找错,又问了一下,“多少钱?”店主弱弱的说:“十六块钱,找你三十四。荤菜十块,素菜五块,饭一块。我们这都是这个价。”

下午,沿着石板路,逛了一会儿街。街不大,一会儿就逛完了——因为我没钱也没兴趣购物,所以逛得很潦草。也参观了熊希龄故居,还逛了一处小寺院,里面有黄大师的一些写意人物画,是我很喜欢的风格。

慢慢地溜达到了沱江的码头,已是黄昏,十几条木船没精打采的泊在岸边,没有游人。

船家看见我,也不吆喝。我问这船去哪里,他说到沈从文墓,我就上船了。

船家有些为难:“这船六个座,起码也得四个人我们才开船。”

我问:“每位多少钱?”

“五块。”船家伸出他大大的巴掌。

“给你二十块钱,走不?天色不早了。”

船家很高兴,“好勒!”一竿就把船推到了河心。

一路上,船家告诉我,五一那天,游客很多,两万多人口的小县城,一下涌进了五万多游客,走都走不通了。

他还说,那天晚上,门口给个小板凳让人坐一宿,都收五块钱。

他还说,那天他一天没下船,饭都没吃。晚上回家时眼睛都发黑,差点倒在了街上……

我们终于没有到达终点,天就黑了。

返程时,要从坝子下把船推上来,我就让他提前靠岸了,免得费那么大劲。

船家很歉疚的跟我说:“一看你就是个文化人,沈从文墓你都没上岸,这回来你也没到码头……要不我退你五块钱吧!”

我说:”不用了,也不是你不让我上岸的。”

船家连连说着谢谢……

第二天我要去虹桥。当时还没有出租车,满街都是人力三轮车。我上了一辆三轮车,车夫告诉我,去虹桥两块钱。走了一小段,车夫又回头,伸出两个手指:“两块啊!”我笑笑,到现在也没想明白他这样强调一下是什么意思。

很多这样的故事,让我觉得 凤凰古城真的是民风淳朴,底蕴深厚,景色宜人……

几年以后,我姐夫带着他的高三教师队伍外出旅游,选定了凤凰古城。

回来后跟我说:“我真的上了你的当!凤凰哪里还有淳朴的民风?满城都是骗子!”

我十分无语。这才几年啊?

此后的十多年,我再也没有涉及过凤凰的话题。直到大前年,一群东北的文友来湖南参加文社年会,我才根据他们的意见,安排了他们的张家界凤凰之行,而我却没有一同前去。

今天看见头条的问答,免不了想起这些往事,不禁写了这么多粗糙的文字。


盆栽黄杨2


问十年前的凤凰古城是什么样,想必对现在的凤凰有爱,但可能有那么一点感觉不对吧?!

十年前,2007年,第二次到凤凰,凤凰长这样...

这不是污染或者遭破坏,而是这一年凤凰在大搞水利工程,河水截流了,在挖泥修排水道。

大修之后至今,凤凰大体上发展应该和别的火起来的古城路径差不多:酒吧增多、外来文艺小青年增多、古建筑挂起一串串妖nan艳kan的彩灯...

2001年底,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与凤凰县人民政府正式签定《湖南省凤凰县八个旅游景区(点)经营权转让合同》,获得凤凰县八大景点50年经营权。2002年开始,凤凰的旅游开发正式起步,03、04年就连续获得中国旅游"十大最好去处"的头衔。资本的注入,并在初期获得十分可观的回报,06年往后,感觉凤凰的古色古香逐渐变淡,商业气息逐渐浓厚。

类似的变化,也许会有人称赞,但我是觉得可惜的。古老的东西并非永不发展,但如何发展,把握有度,也是个学问。

十年前的凤凰古城不多说了,来看看十二年前的凤凰吧。

2005年第一次到凤凰,那应该是能够比较原汁原味地看凤凰的最后一个阶段了吧。

古城不大,应该就是所谓的“小家碧玉”了吧!

第一次去凤凰是惊艳,第二次去(仅仅相隔两年)已经有点儿失望了。

从惊艳到平庸,似乎许多中国的古城都经历过类似的过程:惊艳必将火爆,火爆必将被开发,被开发必将过度商业化。

前几年看到的新闻:2012年9月,叶文智旗下的凤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拟在凤凰沱江上游投资55亿元建造一座新镇“烟雨凤凰”,消息一出即成舆论热议焦点,“复制仿古”、“滥造经典”等质疑声也接踵而至。

从最初的(2001年)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的凤凰,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到55亿元巨资的“新凤凰”,只用了11年不到的时间。

“小家碧玉”也可以挺好的,并非都要弄成“大家闺秀”才叫成功。


坐家


2008年的凤凰古镇,和2018年的凤凰古镇,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就是河上多修了一座景观桥。


凤凰古镇,真的和10年前几乎没有任何变化,10年前,凤凰古镇就是这样的浓妆艳抹啦


凤凰古镇的今天,和十几年前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一如既往的浓妆艳抹。


要告诉大家的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不是凤凰古镇,而是重庆贵州湖南交界的洪安边城,拉拉渡就是在这里。


相比起2008年,沈从文的边城,拉拉渡的这个边城,翠翠的这个边城,比起2008年有很大的变化。


2008年的边城,恐怕和1980年前的凤凰古镇差不多的样子了。


2008年的边城,很是原始质朴,基本上没有游客,风景非常的淡雅,我非常喜欢。

同时去了凤凰古镇和边城,你会觉得真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边城的地理位置,距离凤凰古镇不远,但是交通不太方便,最好自驾,自驾可以看到中国的神奇的矮寨大桥,这个矮寨大桥本身就是最美的风景


2018年的边城,游客越来越多了,餐饮生意越来越好了,灯火也比2008年绚丽多了。


但是,边城的水还是那么清澈,拉拉渡的船工还是那么的质朴。


我真心推荐大家有机会可以去边城看看。


光线摄影学院


十年前的凤凰古城,与现在相比,其建筑、古城的布局没有太大变化。最大的改变应该是古城的氛围。人多了,商业味道更浓了,有了霓虹灯更现代了吧。

2006年春天去的凤凰古城,与沈从文的小说《边城》里面描写的湘西小城还是有差距的。 春天是枯水期,流经古城的沱江水很浅,河床上的垃圾清晰可见,并不是想象中的以前怎么怎么的好。

那时的凤凰古城,相较国内的其它古城古镇,商业气息也算是比较浓的,古城内虹桥及周边临街都是商铺,主要卖姜糖等当地土特产及蜡染等旅游纪念品。那时的游客不是很多,除虹桥及旁边的因街道狭窄显得有些拥挤之外,古城内其它的街道就有些冷清了。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等地方,因为要收费,进入参观的游客也不是很多。游走在凤凰古城,有种寻找儿时的回忆那种感觉。

附一些2006年凤凰古城的图片。


whitedeer


第一次到凤凰是1987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令人留连忘返。前年又去了一次,灯红酒绿莺歌燕舞满目浮华,竟然让我待不够一天便离去,凤凰已不再是凤凰,物质文明提升之下哪还有那天净土。去过两次凤凰,与你的感觉相当。第一次去是上世级90年代初,古香古色、小家碧玉、民风淳朴、民族风情很浓,吊脚楼、石板路、沈丛文、周边的苗族山寨都非常吸引人。



本世纪初第二次去就感觉变味了,商业渐浓,游兴顿失,只记得喝酒、卡拉ok了。已经没有传统味了,不符合本地的非洲鼓,鲜花饼,等,外来的商业品,大街小巷都有,特产姜糖和酥糖手工的还剩一点了。这已经不是具有自己特色的凤凰。我只想说十几年前的时候朋友叫我在凤凰买栋楼只要7000元,哎……可惜呀,发财的机会再次与我插肩而过。第一次去在应该是02年左右,那是数码相机还没普及,带的雅西卡的胶卷相机去的,10.1期间街上就没几个人.基本本地居民为主,德夯门票2元,如果没记错的话。

过年的时候去了,带着满心的期待去的,结果很失望,完全商业化和其他古城也没什么区别,沱江两边都是酒吧餐馆,完全变味了。记得1991年的秋天背着画袋去了凤凰,纯朴自然的古城至今让人流连忘返,今天的铜臭味腐蚀了这小家碧玉般的小城,别太商业……


春日盛宴


十年前的凤凰和当下的凤凰并没有太大区别:停车位不足的问题不是很紧迫,宾馆旅店入住率不低,人流量没那么多,城市基础建设还才起步……总而言之,类似于120公里外的芙蓉镇今天的样子。二十年前的区别才大:那时的凤凰还没有进驻旅游公司大张旗鼓的开发,老街石板路两旁根本没有商铺,沿沱江两岸的老房子因为容易被洪水席卷,并不是当地人愿意长住之所,有钱人都搬到楼房享受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去了,一座老房子卖价大概也就不到10万。


邹斌45


十年前不知道咋样,没去过,五年前倒是知道。当时门票贵的很,就那么点,很坑。冬天 夏天各去过一次,夏天的时候 水还不算脏,路面也不算脏,整体还算过的去。冬天 景色很美。


1我怀念的1


十年前凤凰古城,这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