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风险交给了保险:保险的风险,谁来解决呢?

一个文艺范的保险广告诞生

在如今互联网时代,保险广告无处不在,泛滥成灾。但是要说最有文艺气息的当属1933年《申报》刊登的一则人寿保险广告。而且当时的形象代言人是我们的大文豪胡适先生,新文化运动的引路人,白话文的倡导者。这则保险广告的内容是这样的:

人寿保险含有两种人生常识:第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壮年要作老年的准备,强健时要作疾病时的计划;第二“日计不足,岁计有余”,所以细微的金钱,只须有长久的积聚,可以供重大的用度。

这则广告也诠释了保险的价值:面对生活的无常,我们需要通过保险配置基本的健康保障,解决疾病和意外带来的巨额财务开支,让家庭保持安稳,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考虑好子女教育和家人的养老储备问题,配置专门的年金保险解决。

用胡适先生的话说就是:保险的意义只是今日做明日的准备,生时做死时的准备,父母做儿女的准备,儿女小时做儿女长大的准备,如此而已!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豁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能做到这三步的人才算做是现代人。

保险的风险,谁来解决呢?

我们通过保险解决了健康保障,解决了家庭的风险,但很多消费者也经常被两个问题困扰住:

1我们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风险要转给谁?

2 我们买了保险,保险公司倒闭了怎么办?

你的风险交给了保险:保险的风险,谁来解决呢?

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保险公司的风险,由谁来保障呢?答案就是:保险公司通过再保险市场解决自身的风险问题。背后是专业的再保险公司。专门替保险公司提供风险转移。

这个市场存在供需双方和市场中介,再保险公司就是供给方,这些再保险公司可以是各大保险公司共同组成,也可以是专门独立的再保险公司;需求方是各大保险公司,交易的标的是各类保险产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风险转移和保障体系。

第二个问题:如果保险公司倒闭了怎么办,保单谁来承担?这里就涉及到保险保障基金会了。

我们总是听到一些保险代理人鼓吹保险公司永不倒闭,保险任性买,不用怕。事实上保险公司虽然不会轻易倒闭,但是它是可以破产的,特别是当下保险公司不再专一,多元化发展的情况下。风险还是存在的。

《保险法》这两条就解释了该如何处理保险公司破产后保险保单的问题:

保险法第九十二条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转让或者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接受转让前款规定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的,应当维护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的保险公司的清算资产不足以偿付人寿保险合同保单利益的,保险保障基金可以按照下列规则向保单受让公司提供救助:保单持有人为个人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90%为限。

这里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破产后,消费者持有的保单会有其他保险公司接手,但这也要分两种情况,保障型和理财型保险;保障型的保险是救命钱,只要合同存在,保监会就会支持理赔,

理财型保险则不一样,公司破产,意味着亏损,也就是所谓的分红和收益都不存在了,消费者得接受亏损。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告诉大家不要被误导买了所谓高收益的理财储蓄保险,保险是解决保障问题,转移风险,不是投资理财,增加风险。

曾经在股票市场疯狂收购上市公司而出名的安邦集团,出事以后,所有的保单最后也是由保险保障基金会接管,最后让其他保险公司承接安邦保险的保单,保障消费者权益。

保险公司在经营中有哪些风险呢?

2018年底,在一场养老地产交流会里,认识了一位对养老非常感兴趣的退休老人,在闲聊的过程中,他告诉我他以前买过8%高利率的保单,到现在都还在赚钱。我顿时很诧异,后来自己回来细查历史资料才知道,原来在90年代,各大保险公司为了开阔保险市场,在保险预定利率才刚开始启用的阶段,开出过10%的高利率保单,后来遭遇了央行的连续降息,这些承诺的保单给保险公司带来了百亿的亏损。哪怕到今天保险公司都还在填这些高利率保单的坑。那时候为了减少损失,保险公司还做了很多不要脸的事情,比如去劝客户退保。那时候很多不懂保险的城镇和乡村人群都被忽悠退保了,那些没有退保的,现在依然享受着高利率保单的回报。

现在保险公司都学精了,不在开发这种高利率的保单,现在的年金保险给的保底利率最高的才3.5%,还在填坑的大保险公司给的保底利率1-2%。连现在的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都不如。

从这个案例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保险公司经营的三个风险因素:死差,费差,利差。保险公司 在利差收益上,由于承诺了高收益保单,结果带来的就是亏损。

国外保险公司控制经营风险都是在死差和费差上做文章,做精细化运营。实现风控和盈利,而国内保险公司则是粗放,多元化运营,依赖利差实现盈利,但又受控于保监会对资金的监管。

最后就形成了现在这种以理财储蓄保险产品主导,保障型被边缘化的模式。也带来了两个风险问题:

奇葩保险泛滥,不是保险的保险

保险口碑恶化风险和保险公司形象问题

你的风险交给了保险:保险的风险,谁来解决呢?

保险是针对不确定风险而生,它也必须满足概率的3个特性:

1事件的概率性,具有不确定性

2事件的独立性,互不影响,非关联

3事件客观性,不以主观意愿转移

市面上很多乱七八糟的保险比如恋爱险,婚姻险,单身险等。都是各种无法满足这三个基本特性的保险,披上热点噱头的外衣,纯粹的营销赚钱。让很多不懂保险的年轻人,学生,恋人掏腰包。过度营销,会失了保险存在的初衷。

关于保险行业口碑和保险公司形象 问题,也是不得不说的风险因素,一方面是保险过度多元化,如今太多的保险公司把保费收入当现金奶牛,忘了保险姓保,不姓资的初衷。

另一方面是现行的直销代理人模式,疯狂的发展下线,做团队,做业绩。一个需要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的金融产品变成了菜市场卖菜一样。形成了消费者骂保险传销忽悠的口碑。

而保险公司代理人则陷入了福报,感恩,大事业的自我陶醉里,感觉良好。互联网的存在又恰好,把从业者和消费者放到了一个平面上来对话。各种问题也就暴露了。

物极必反,时间带来的就是一个行业的拐点。

保险产品设计存在的三个风险考量

我们简单的说了保险经营方面的风险,接着我们了解一下保险产品存在三个风险因素,它们分别是:

1交易成本风险; 2逆向选择风险;3道德风险

我们都明白,只要有人,有产品,就有交易,而每一个商品的交易都是有成本,尽管互联网的出现,让交易成本不断趋近于零,但交易成本始终存在。两个人之前的产品交易,成本高,所以有了企业的存在,降低了商品交易的成本,而企业自身产品经营也存在内部和外部成本。保险产品也一样存在着成本风险。比如保费的附加成本,信任成本等。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是金融产品最常见的两个风险考量因素。逆向选择的风险来自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保险公司对投保人的身份信息,健康状况等没有准确的识别,只能统一标准对待这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就存在一个逆向选择的风险。道德风险是指在保险合同生效后存在的投保人故意行为,提升了保险合同的赔付概率。合同的风险性上升。

现在保险公司产品五花八门,而且也很细分。其实就是保险公司控制风险的两个手段保险产品的加总和细分。把不同风险类型的人进行区别对待,同时把同一类风险人群进行整合。从而实现风险控制。

有些事情,你觉得是风险事件,可能在别人眼里却是成功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